我們知道,「金城戰役」是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這場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開始,一直到7月27日結束,歷時長達15天。
此次戰役,我志願軍共殲敵5萬餘人,收復失地178平方公裡,給予了金城地區的南朝鮮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並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乖乖地籤了字。歷時長達2年零9個月的「韓戰」,至此宣布結束。
而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結果,最後的這場「金城戰役」,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們本文就來簡單概述一下這場戰役的過程。
1953年6月21日,在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元帥的親自主持下,在檜倉山洞舉行作戰會議,決定立即全線發起第三次反擊,狠狠打擊南朝鮮軍團。
此次會議決定,以20兵團的4個軍,和第67、68、60、54軍以及一個加強21軍,在金城以南的牙沈裡到北漢江間22公裡地段上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以此來將金城以南的戰線拉直,從而消滅當面南朝鮮軍的8個團和另外一個營。
此次戰役在7月初就完成了戰役準備,7月10日後,正式發起全線進攻。
而為了保證此次戰役的絕對勝利,還特地給20兵團加強火箭炮兵、高射炮兵各一個團,同時還配備了一些坦克和工兵等。
據記載,在加強後的金城正面有我志願軍的5個軍團,共配備得有1094門火炮,平均每公裡就有約45門,還裝備得有20輛坦克。
這場戰役,相對於南朝鮮軍來說,我軍則佔據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從軍力配比上來說,我軍和南朝鮮軍的比例為3:1;其次是火炮配比,為17:1。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金城前線的後勤補給,還調集了10個汽車團,總計2000餘輛汽車,晝夜不斷地向前線運送補給物資總計約1.5萬噸,這其中包括各種炮彈約70餘萬發,炸藥124噸,其餘的食物藥品不計其數。
在這樣強大「家底」的支持下,摧枯拉朽般的「金城戰役」正式打響了!
1953年7月13日夜,我志願軍1094門火炮全線開火,巨大的轟隆聲打破了夜幕的寧靜,明亮的火光將朝鮮夏夜的夜空照得如白日一般。片刻間,我軍的炮彈如同雨點般落在了東起北漢江,西至牙沈裡22公裡的敵軍陣地之上。
還不到半個小時,南朝鮮的首都師、第3師、第6師、第8師的陣地上,就經歷了1900餘噸炮彈的洗禮。
實事求是地說,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炮擊,同時也是我志願軍第一次佔據了戰役地面的火力優勢。可以說,這場戰役是一定會被記載進入我國近代戰爭史中的,因為它的意義非凡,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而關於這場戰爭,我認為美國戰史中記載得更為貼切一些:
「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頭上呼嘯,在呼嘯聲中,他們前赴後繼攻擊這個地區的大韓民國防線。在猛烈的攻擊下,前哨陣地一個接一個被打垮了。」
在這樣的戰況下,我20兵團僅用了1個小時就將南朝鮮軍陣地衝得七零八落,沒過多久,整個金城戰場就完全被我志願軍所主宰。
7月23日,南朝鮮軍領袖李承晚為了給南朝鮮軍隊鼓舞士氣,在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馬克斯韋爾·泰勒』中將等眾多高級將領的陪同下到前線視察。
當時,南朝鮮軍團還叫囂著一定要奪回602.2高地,以此來向總統(李承晚)獻禮,並鼓起最後的勇氣再度發起反攻。
不知道是無知,還是領袖的魅力的確很強大,在兩天的時間裡,他們就相繼反撲了107次!當然了,在我志願軍的強力壓制下,他們的反撲也只能是徒勞無功,並不能扭轉當前的戰局。
最後,在無力向我志願軍正面發起進攻後,他們(敵軍)只能以空軍的形式,對我志願軍炮兵陣地進行轟炸,而我高炮部隊則以猛烈的炮火攻擊給予驅逐,以此保證了地面炮兵的作戰安全。要知道,在此次戰役中,我炮兵部隊可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3師在最初的試探性進攻失敗後,就不再打算繼續給李承晚賣命了。而這樣一來,就大大削弱了南朝鮮軍的力量。至此,我志願軍第20兵團的正面陣地已得到了根本的鞏固。
7月27日,金城戰役基本宣布結束,此戰中,我20兵團勝利完成了全部的進攻任務,戰略要地「金城」地區已經全部被我志願軍收復。
此次戰役一共歷時15天,共殲敵5.3萬餘人,收復失地178平方公裡,有力促進了朝鮮停戰協定的籤署。而在此戰中,我軍也付出了傷亡2.3萬餘人的代價。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金城戰役的簡單概述了!當然,其實關於這場戰役,可以說的還有很多,比如此次戰役中,就有12名志願軍偵察兵,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殲滅敵軍223人,而他們卻無一人傷亡,創造了特種戰史上的奇蹟。
這次傑出的特種作戰對整個金城戰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即我們熟悉的——《奇襲白虎團》。
那麼,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特種作戰呢?它究竟有啥精彩之處呢?還有,它對當時整個「金城戰役」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呢?由於篇幅有限,我們本文就先說到這裡,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來為各位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