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老師都被認為是紅燭,是那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與此同時,人們還習慣於用春蠶來比喻老師,也是屬於奉獻類型的。甚至,對於一些年紀大的老師,兢兢業業的老師,還設立了紅燭獎。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對的嗎?
在學校,作為老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對學生人生觀的塑造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很多人認為作為老師,工作是很簡單的,每天只要上兩節課就可以了。每天都有大把的時間休息,工資也挺高的,每年還有寒暑假三個月……
然而,真正的老師,在學校真的是這樣悠閒的嗎?很多一線的教師,每天早上要起來很早,不僅要備課,要上課,還有批改作業。如果是班主任,還要去做很多的表格,做一些與教學工作無關的工作。每個學期都有一定的聽課任務,還有數不清的比賽和論文……可以說,早上孩子還沒有醒的時候,就出門了,晚上孩子睡著了才回到家裡真的是有的老師寫照。
所以說,老師的工作其實並沒有外人想得那麼清閒,他們的工作還是值得敬佩的。然而,作為教師,他們只有教師這一個身份嗎?
其實,到了現在,有了電燈,還有誰會喜歡蠟燭的光呢?為什麼不讓老師當一隻電燈泡,發出明亮的光的時候,又對自己不會有傷害。畢竟,作為老師,也是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們不僅僅是一個老師,還是一個孩子,更是一個家長。
跟蠟燭比起來,燈泡的亮度更加大一點。對於孩子而言,哪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一點呢?
為什麼說現在的老師當一個燈泡更好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有點發生變化了,並不是老師說的話都是對的。對於孩子,更多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有時候,老師管了學生,沒收了個手機、批評了幾句,說不定,就給老師帶來了一場災難。
如果將自己看作是一個燈泡的話,就可以在該發亮的時候發亮,照亮孩子的未來。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將那個燈泡的開關關了,這樣,不僅對孩子是好事,對老師來說更是一個好事。畢竟,老師又不是聖人,很多的觀點也不見得是正確的,所以還是適當地給學生留白比較好。而關了點燈的那些時候,就好好享受另外的身份吧,比如孩子的爸媽,比如父母的孩子,又比如愛人的伴侶……這些,對於教師而言,也很重要。
你們覺得老師當一個燈泡好點還是當一支蠟燭好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