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幾顆黴變花生夫妻陰陽兩隔

2020-12-20 北青網

17號晚上,浙江杭州一對夫妻因為吃了黴變的花生被送往紅會醫院搶救。18號下午15點23分,丈夫胡某已經被送往浙一醫院的急診監護室接受搶救,而妻子在上午送往邵逸夫醫院的途中,就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

當天下午16點35分,記者來到現場時,在浙一重症監護室門口的只有胡某的侄子和兩個朋友。

據了解,胡某44歲,自己平時除了與妻子一起開飯店還會經營一些其他生意,有一個兒子在讀書,此時兒子還在鄭州。

17號晚上,胡某夫妻倆忽然覺得肚子特別疼,於是就叫了姐姐的兒子(後用「小張」稱呼)協助送往醫院。

據小張口述:「當時已經很晚了,叔叔阿姨就說肚子好痛,痛的腿都軟了!」於是,小張將胡某夫婦送往杭州紅會醫院。

到達醫院時,胡某的意識還算清醒,他告訴醫生:自己在16號晚上吃了發了黴的花生,所以才會肚子疼的。

晚上19點03分,胡某意識雖然清醒,但是身體的狀況依然沒有穩定下來,醫生也只能先大致猜測是食物中毒,但是中毒源以及病毒類型還不能完全確定,需要做進一步的血液灌流!

因為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問題,目前警方也已介入調查。

儘管中毒的真正原因目前還有待證實,但黃麴黴素的危害小編覺得非常有必要在這裡再普及一遍。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高溫都殺不死的黃麴黴素,究竟有多「毒」

都說病從口入

這句話向來不假

曾有一家四口全因

吃進嘴裡的「它」患癌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被檢測出患有癌症。更可怕的是,她的爸爸、哥哥等親屬都是癌症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家人都逃脫不了癌症的陰影?醫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實驗,發現王女士家的致癌因素——黃麴黴毒素!

一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1毫克是多少呢?我們以前使用的材質為鋁合金的蘭花1角硬幣,重量1.15克。我們把它大約看做1克,也就是說,這1毫克就是一枚1角蘭花硬幣的一千分之一。

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些食物裡都有

1、久泡的木耳

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泡木耳,15分鐘就好。

2、沒洗乾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筷子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縫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

3、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4、劣質芝麻醬

有些商家為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醬、花生醬,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5、變質的米飯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6、發黴的花生玉米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7、小作坊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素。而一些小作坊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

日常生活中如何殺死它?

高溫能殺死黃麴黴素嗎?

能,但黃麴黴素要280°的高溫才能殺死,水的沸點是100°,所以用水煮發黴的花生、玉米是很難殺死黃麴黴素的。連消毒碗櫃都不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

但是,這樣做可以遠離這個致命殺手!

1、油熱了先加鹽

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裡加熱後,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2、多吃點綠葉蔬菜

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黴素吸收,預防肝癌。

3、勤洗手

除了食物,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有可能汙染有黃麴黴毒素,勤洗手是遠離毒素最基本的做法。

4、儘量不要囤積食物

避免黃麴黴毒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斬斷源頭,防止食物黴變產生黃麴黴毒素。購買食物時,如果發現包裝不清潔、已破損不要買;購買堅果應儘量選擇小包裝。買回家後,最好在低溫、通風、乾燥處保存(溫度最好在20℃以下,相對溼度在80%以下),並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5、丟掉發黴的東西

發黴的不一定是黃麴黴,但很多黴菌都會對身體有害,所以堅決丟掉丟掉,不要用水洗掉或者把黴變部分去掉,這是不行的,因為黃麴黴中毒只需要一點點就會中毒,肉眼看不見的不一定就沒有毒素。

6、吃堅果儘量不要用嘴破殼

勤快一點,用手剝,壞的不要吃,儘量減少黃麴黴的汙染。

來源:杭州交通91.8綜合 都市快報、錢江晚報、光明網、深圳衛計委、武漢晚報等

責任編輯:張琳(EN049)

相關焦點

  • 幾顆花生,讓杭州夫妻陰陽兩隔!丈夫一句話驚呆醫生
    17日晚上 ,浙江省杭州市一對夫妻因為吃了黴變的花生 被送往紅十字會醫院搶救。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高溫都殺不死的黃麴黴素究竟有多「毒」?都說病從口入,這句話向來不假!曾有一家四口,全因吃進嘴裡的「它」患癌!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 1毫克足以致癌,就在我們常吃的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 1毫克就會有致癌風險!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發黴的花生玉米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 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它比砒霜還要毒68倍,毒性為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致癌能力比「六六六」都要大1萬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堅果上滋生;它不易溶於水,卻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更讓人感覺詭異的是,它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出藍紫色、綠色的螢光……  這不是科幻片裡新研製出的生化武器,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尤其是發黴變質食物中的劇毒物質
  • 強致癌!
    強致癌!廈門一網紅沙茶麵店黃麴黴素B1超標!復檢竟還超5.5倍!你還敢安心的吃嗎?趕緊都看看吧!2、也有可能是原料花生在採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溼,導致黴變產生黃麴黴素。3、花生醬自製過程缺乏檢驗,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潮溼,花生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易滋長黃麴黴素。
  • 1毫克就可能致癌的黃麴黴毒素,連高溫也殺不死,6類食物裡都有
    如果你正在這麼做,那麼一定要當心一種劇毒物質,並且還會致癌的「黃麴黴毒素」,它的危險性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黃麴黴毒素1毫克就能夠致癌!1毫克大家心裡或許有這個概念,幾乎劑量很小,可見它的毒素有多麼強大。
  • 再次提醒:它對身體傷害大,攝入1毫克有致癌風險,20毫克或致死
    很多人看到發黴的食物,通常會有兩個選擇,一是全部丟掉,這是大部分年輕人會做的舉動;二是扔掉發黴的部吃剩下的,這是大部分中老年人會做的舉動。黃麴黴毒素對人體的傷害很大,有著很強的肝毒性,攝入1mg量就有致癌風險,達到20mg甚至有致死可能。
  • 小心黴菌致癌
    黃麴黴素是非常毒的,人體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種毒素,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很相關。 黃麴黴素(aflatoxin,AF)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產毒菌株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是一種強毒性物質。謹記它的特點:有毒!致癌! 有毒!
  • 雞西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2人在搶救!
    我省的酸湯子的製作方法,一般把上好的玉米磨成碴子,用涼水浸泡20天左右,碴子用手輕輕一捻就全碎了,形成了水面子。經過多次清淘,過濾掉水面的酸味,和成團放在冰箱裡。想吃時加些麵粉調成糊狀,擠成條形下入開水中。傳統吃法是冬天冷凍在室外,隨時製作食用,現在一般都在冰箱內冷凍,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 幾毫克毒液就能殺一千人!世界上十大毒蛇
    響尾蛇是蝮蛇家族的一份子,並且它們的攻擊距離可以達到身體長度的三分之二。東部菱斑響尾蛇在北美被認為是最毒的種類。令人吃驚的是,幼蛇被認為比成年蛇更危險,因為它們擁有控制毒液注入量的能力。南棘蛇的毒液是一種神經毒素。
  • 它比砒霜毒性高68倍,1毫克足以致癌,出現在許多家庭中,別再吃
    肝癌具有「隱匿性高」一特點,患上後,在早期基本很難發現,很多時候發現時就已是中晚期了,多半已失去最佳治療機會。  而說起肝癌的主要發病原因,與我們平時的飲食習慣有著較大的關聯。  老劉常吃的食物中所含有一級致癌物質,比砒霜的毒性還高出68倍,怎麼能經常吃呢!」  老劉聽後痛哭:「原來是節儉的習慣害了我自己,呼籲大家別再食用黴變食物。」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五穀雜糧以及水果、蔬菜,若存放時間過長,或是環境潮溼等,都易引起食物出現黴變的跡象。
  • 超標5.5倍,強致癌!
    黃麴黴素超標的原因三種原因1、有可能店家在製作花生醬時,沒有嚴格挑選花生原料,導致被汙染的原料進入加工工序。2、也有可能是原料花生在採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溼,導致黴變產生黃麴黴素。3、花生醬自製過程缺乏檢驗,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潮溼,花生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易滋長黃麴黴素。一些餐飲店、小作坊花生醬的加工工藝簡單,通常只有花生去殼、加熱烘烤、碾碎打磨等簡單工序,加工過程中難以將黴變的花生過濾出來,缺乏精加工和檢驗,難以達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容易出現黃麴黴素B1超標現象,有的甚至超標數倍以上。
  • 鍾老呼籲:黃麴黴素1毫克致癌,比砒霜毒68倍,家中廚房這5種食物快扔掉
    滾個幾分鐘之後。身體溼氣嚴重的話。黃麴黴素,不少人應該都有聽過它的大名,但它的危害非常有必要再給大家普及一遍!因為生活中不少人還是屢屢因為它「受傷」。20年後。對感情的專一程度尤其的在意。看到很在理的話:一個人一眼能夠望到底。明顯發送血液微循環。助溼。這是誰都不想面對的。3、堅果類食物堅果類的食物。第二句話:3年前。失去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把宣傳畫報還給了徐總。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花生醬也難逃致癌風波,高溫都殺不死的它...
    但不是所有花生醬  都能放心食用  說不定您好的那口花生醬  1滴便可致癌  醫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實驗  發現王女士家的致癌因素  就在她的飲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