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關媛欣 科普醬紫蛙
每年的6月14日為世界獻血者日。
在這一天不僅要感謝獻血者,還要提高人們對安全血液的全球需求以及每個人如何作出貢獻問題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0年世界獻血者日的主題是「安全血液 拯救生命」。
你對獻血了解多少?
你知道獻血分幾種類型?
他們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
以下科普醬紫蛙帶你了解一些獻血相關的知識。
01
捐獻全血還是成分血?
人體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多種成分,我們通常所說的獻血,捐獻的是全血,也就是包括各種血細胞和血漿在內的所有成分。而捐獻成分血,則是捐獻血液中的某一種成分,例如血漿、血小板、粒細胞等。
與捐獻全血的方式不同,捐獻成分血時,採集到的血將通過一條一次性的密閉管道送入全自動成分血採集設備,經過離心機分離出所需的成分後,再將其他成分回輸給捐獻者。由於所需的設備和步驟較多,捐獻成分血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
成分輸血便於讓患者「缺什麼補什麼」,對症下「藥」,提高輸血治療效果,比如給貧血患者輸紅細胞、血小板減少患者輸血小板、燒傷患者輸血漿。
同時,成分輸血大大減少浪費,讓一份全血可以救助更多的人。
除此之外,給患者輸入不需要的成分可能會造成一定負擔,因此成分輸血還可以減少輸血不良反應,提高輸血的安全性。
對於捐獻者來說,捐獻成分血對身體的影響要低於捐獻全血。
目前,我國成分獻血以捐獻血小板為主。
02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捐獻骨髓嗎?
首先要說,捐獻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獻骨髓。
骨髓是我們身體的造血工廠,骨髓裡的造血幹細胞則是工廠中的重要員工。
有人要問了,既然造血幹細胞藏在骨髓裡,那麼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是要抽骨髓嗎?其實不是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前,捐獻者需要注射動員劑,讓造血幹細胞增殖並走出骨髓進入外周血中,之後的步驟就和成分獻血相似了,通過分離設備將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分離和收集,其他血液成分將被回輸給捐獻者。所以捐獻造血幹細胞看起來也是抽血,只不過步驟更多、過程更長、條件更加嚴苛、對捐獻者的影響也更大。
捐獻骨髓的說法,其實是動員劑還沒有發明之前,無法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迅速增殖並進入外周血中,所以不得不抽取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捐獻,這也是「骨髓庫」這個名稱的由來。但目前非親緣間已不再採取這種方式捐獻。
捐獻造血幹細胞與捐獻血液的過程有所不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血樣信息將會被錄入中華骨髓庫,當某位白血病患者提出配型申請時,工作人員就會在這個信息庫中尋找合適的血樣信息,這個過程被稱為初篩。如果配型成功,工作人員將聯繫加入骨髓庫的捐獻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果一切順利即可進行捐獻。所以說,並不是每一個加入骨髓庫的人都能配型成功。
03
熊貓血是什麼?
熊貓血指的並不是一種獻血類型,而是一種血型,由於擁有這種血型的人非常稀少,所以被稱為「熊貓血」。
目前發現的人類血型系統有35種,除了我們所熟知的ABO血型系統外,另一種非常重要的血型系統稱為Rh血型系統。
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抗原時,就稱為Rh陽性血,如果沒有D抗原,則稱為Rh陰性血。如果一個Rh陰性血的人被輸入了Rh陽性血,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溶血反應,所以Rh血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我國,擁有Rh陰性血的人在總人口中不及1%,在漢族中更為稀少,僅佔3‰,因此Rh陰性血被稱為「熊貓血」。
血液中心資料庫會對稀有血型者登記備案,但由於住址和聯繫方式變動,造成了血液採集困難。目前,很多民間組織都在加強稀有血型相關知識的宣傳,聯繫稀有血型者,建立「稀有血型之家」和「稀有血型聯盟」,倡導稀有血型者互幫互助。
04
夏季獻血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① 注意補水。夏季天氣炎熱,大量出汗使得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讓血液變得黏稠。因此在獻血之前,應注意補足水分,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多喝白開水或淡鹽水,獻血前2天內不要飲酒。
② 合理作息,調整飲食。夏季能量消耗大,獻血前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應清淡,避免油膩食物。油膩的飲食可能會讓血液中的脂蛋白增加,影響血液質量,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可能隨之升高。
③做好個人衛生。夏季衣著輕薄,容易出汗,要特別注意針眼附近的清潔,不要讓髒水或肥皂水刺激傷口,避免感染。
編輯|于娟 趙若汐
圖片源自網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獻血,成分血,全血,造血幹細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