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二十年前有城市空氣比北京霧霾還差 如何成功變身?
2015年01月21日 08:5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垃圾廠毫無異味的秘訣
近些年,大陸不少城市去臺北學習垃圾處理經驗。同樣是垃圾焚化廠,為什麼臺北市可以做到毫無異味,汙染值長期低於指標呢?
北投垃圾焚化廠的秘書胡坤智介紹,秘訣還在於嚴格細緻的管理。焚化爐的主坑是最大的「臭源」,所以必須嚴格密閉;垃圾車一旦漏水,就會臭氣燻天,所以廠裡規定,一次漏水司機就記過,兩次就直接開除;每天要對廠周圍的道路做一次全面清潔;每臺垃圾車每天必須洗一次車……
魔鬼在細節裡,如果沒有面面俱到的考量和管理,哪怕再先進的技術,也很難讓垃圾焚化廠變成「大眾情人」。北投垃圾焚化廠還花了許多心思,比如給大煙囪畫上賞心悅目的圖畫,在門口豎電子標識牌,讓居民隨時可查汙染指數,同時還在網絡上公布這一數據,接受市民監督。廠裡還設有一個私立幼兒園,從家長願意送幼童來上學,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放心。
垃圾焚化廠是公營單位,每年市政府為此要花多少錢呢?答案是,不必花錢!焚化垃圾的過程可以發電,賣給電廠每年可以獲2億多元,加上臺北市環保局向市民徵收的垃圾處理費,已經超過了焚化廠每年3億多元的投入。「垃圾焚化廠做得好,是可以盈利的」,北投垃圾焚化廠的工程師顧志康說,一些民間運營的垃圾焚化廠,可以做到12年收回成本。
有設備沒觀念也白搭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