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Photo by Alina Grubnyak on Unsplash
讀文獻,最忌諱的就是線性閱讀。要想把文獻讀出層次,構建成網絡,從而提升理解和吸收效率,你就需要一款合適的工具了。
回顧一下,在那篇文章中,我們提到過,要想提高論文閱讀的效率,一定要避免線性閱讀的傳統方法。
你要學會抓住重點,不斷探索自己是否願意讀,以及衡量文章的質量。
當然,如果文章價值很高,卻實在讀不懂,我在另一篇文章裡,也給你提供了應對的方法。
相信你從那兒以後,也嘗試了利用 Peter W. Carr 教授提供的這種思路,閱讀論文更加靈活。
例如說如果你喜歡電子閱讀的方式,在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上面讀文獻、做筆記,你會發現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閱讀工具,還依然都是線性的。
這種線性無關乎瀏覽。畢竟只要有翻頁功能,你跳過去閱讀都沒問題。
如果你不能把前後文裡面的重點有效連結起來,那麼其實你很難「跳」得動,「跳」得勤,「跳」得遠。
好不容易形成的心流體驗,好不容易碰觸的思想火花,就因為「跳」不回去,中斷了,熄滅了。
有人因此不得不退化到紙筆模式。所有論文都列印出來,然後用各種顏色的水筆甚至是便利貼來進行標註。有必要的時候拿出剪刀把論文大卸八塊,然後再貼起來……
這樣雖然靈活性好了許多,似乎也能夠很好地聯繫關鍵點和上下文。
可問題是,你積累的東西越多,後面重新整理成電子版的成本就越高。
當然,如果你能做到毫不拖延,每次都可以把一堆漿糊粘好的材料條分縷析加以錄入整理……我只能表達對你強勁執行力的欽佩了。
一般人,會拖延,然後乾脆放棄整理。那你所有記的東西都白費了。後面難以有效檢索調用,甚至會不知道扔在了哪裡。
所以,我不建議普通人,尤其是懶人(例如我自己),去做這種高難度挑戰。
你還是嘗試一下現代化的閱讀和筆記工具吧,效果會好一些。
好的工具,可以讓你在非線性閱讀的同時,幫助你勾連各種要點,並且完整保管好上下文,讓你在調用的時候如魚得水,整理的時候遊刃有餘嗎。
我今天給你介紹的這款應用,叫做 LiquidText。
它曾經獲得過蘋果應用商店的編輯選擇獎,以及被評為年度最具創新 iPad 應用。
你可能會好奇,在文獻閱讀和筆記應用領域,有這麼多的產品,早已是一片紅海了。什麼功能沒有被開發出來過?怎麼還會給新來者一個足夠的容身之地呢?
為了解答你的這些疑問,我專門為你錄製了一期視頻教程,用實際的例子,給你介紹 LiquidText 的使用方式和突出特色。
順便,我還提到了如何把它和 Roam Research 等工具相結合,從而更好地應用「第二大腦」,幫你進行高效思考和卡片式網絡連結。
當然,和咱們前面介紹過的「文獻回顧工具篇」聯繫起來,你從「文獻閱讀」到「分析整合」,再到「整理輸出」的鏈條,就算是完全打通了。
歡迎你看後把感受和問題寫在留言區,咱們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