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碩博士階段,每天除了緊張的實驗操作,就是各種刷文獻,尤其是與專業直接相關的高質量的論文、文獻都是英文的,無形中耗費了人更多時間與心血。那麼應該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高效刷文獻呢?
英文論文之所以難懂,一是高密度的專業術語以及英文寫作的特定表達形式,尤其是理工科學術論文,為追求嚴謹+客觀,形成一套專業的語句形式,不熟悉專業背景與語言背景總是不得要領。
二是學術論文本來就晦澀難懂,所研究的問題與理論超出常識理解範圍,加上英文的助攻,更是讓人不知所云。
對於英文專業詞彙,還是要靠日常的積累,平時找幾篇專業領域高質量的文獻進行精讀,吃準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的表述方式,並進行針對性模仿練習,久而久之,就基本可以掌握了。那如何讀懂一篇英文論文?
1、首先學會選擇合適的英文論文
易智編譯的建議是,閱讀領域內頂尖期刊的文章,比如《Science》、《Nature》,然後學化學的可以關注美國化學學會ACS的期刊;學物理的要關注美國物理學會APS等。這些論文的質量有保證,屬於高精尖類別,適合拿來精讀,但一篇精讀下來,加上筆記與相關研究理解支持,基本要花費一天了。其他文章,如拓展性文章或者對自己啟發引導性的文章,大多是沒時間也沒必要精讀的,且重複率較高,因此同一主題只讀一兩篇,或看個大概就可以了。除了權威雜誌,還可以通過資料庫下載論文。
2、帶著目的讀文獻
Abstract(摘要):通讀論文中的摘要,了解論文的大概內容。例如,這篇文章研究了什麼,跟我的研究是否相關?研究採用了什麼方法,我是否適用?文章得出什麼結果,是我要的麼?
Conclusion(結論):結論反映的就是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幫著我們弄清摘要中的結果是否達成以及經驗總結等,對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大有裨益。
總之,研讀英文論文,一定要帶有目的性,弄清楚自己想獲取的信息類型,然後把整個關注點都放在這種信息上,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實用、有針對性。
3、跟上作者思路,通讀文章,尋找價值信息
Introduction(導言):對整個論文有了大致了解後,如果覺得很有價值,就可以仔細讀Introduction部分了。Introduction相當於該領域內的一篇Literature Review(文獻綜述),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權威的文獻信息,相當於是巨人的肩膀。記住要對重點部分做標記(或者筆記),並在小標題的引導下,做精讀+跳讀,進一步尋找有用信息。
Reference(參考文獻):論文寫作中引用的領域大牛們的理論等,可以查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了解領域內哪些研究被引用了,掌握作者的關注點,自己也可以把這些引文的大牛找來仔細查閱,從而為自己的研究提供方向與價值。
圖形+表格:查看、搜集數據,可以清晰看出作者的引用數據與方法,以及對整個實驗結果的影響等,相當有價值。不過,我之前在翻譯閱讀圖表部分時,常常遇到翻譯後表格格式變化的問題,還要自己核對調整。芝麻秘語倒是從未出現這個問題,基本上怎麼進,怎麼出,格式與排版沒有發生變化,相當省心、順手。
最後就是總結作者的方法論、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了,指導自己的研究。
走上了碩博士這條路,英文論文閱讀就可謂長路漫漫了。大家一定要有目的、有方法的進行論文「取經」,然後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深入的科學研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