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劃關鍵詞 / 關鍵信息
相信廣大同學們都習慣一邊看文獻,一邊塗塗劃劃了吧~小編在此要強調的是:請準備不同顏色的螢光筆!(如果是電子版文獻,採用不同顏色的高光),劃關鍵詞時按照以下範疇:①對我直接有用的,②可能會拓寬我的研究領域的,③可能會啟發我寫作的。(可以方便讀完後的筆記整理以及日後回顧。什麼?你說閱後即焚?泥萌在開玩笑嘛?!)
2. 精讀 + 略讀
閱讀文獻時要有所側重,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在關鍵詞的引導下進行精讀和略讀。一般情況下,摘要都是要進行精讀的!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外文文獻相比中文文獻,其閱讀困難一般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業領域詞彙量不夠,遇到專有名詞就卡殼。二是專業領域知識不夠,遇到專業知識也卡殼。因此,在精讀時需要快速找出其中的生詞,火速查字典,標註上意思(先標中文,覺得中文意思不夠貼切時,再補充上英文釋義,這個過程儘量要快!)這樣,在閱讀時就不會因為要不停地查字典而變得心浮氣躁,保證思路的流暢~(大牛們可根據泥萌自己的方法)。此外,對於一些詰屈聱牙的論文式英語表達形式(這可能是英語基礎薄弱同學的硬傷),一定要分析並弄懂,這可從本質上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哦~
對於跳讀 / 略讀的部分可以不用糾結生詞:要明白讀文獻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學英語,而是獲取信息,若是一邊讀一邊查字典,思維可能會出現斷層,效率低下,並且讀完全文後不知所謂。
3. 聯想閱讀
一篇英文文獻,如果對其背景知識所知甚少,讀起來將相當吃力(具體表現為剛接觸一個領域時)。因此,除了不斷提高閱讀量來增加相關領域的了解外,閱讀外文文獻時要儘可能地有意識地帶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不斷尋找聯繫,聯繫越多越強越複雜,我們捕捉信息的網就越大越密越嚴謹。同時,要注意甄別信息的優先級,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上。
4. 做筆記
首先,為自己的想法分類:哪些是對文章的質疑、哪些是對論述的補充、哪些是頓生的靈感、哪些是費解和困惑(通過選擇不同的批註圖形、標籤樣式、或批註顏色來實現)。此外,還可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觀點、方法、包括看不懂的地方和疑問等集中記錄在一個文檔裡。
筆記儘量簡潔。如果你發現你需要記的有很多,那很可能是沒有get重點!西方人的文獻注重邏輯和推理,有嚴格的提綱,每一段落都有主題,並且文中將進行的是大量重複、新舊觀點的支持和反駁。因此,找到重點很重要!大量的次要信息可以一帶而過,節約你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5. 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梳理文獻,及時回顧
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麼(中英文皆可,最好是英文)。合上文獻後,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裡找,並且從discussion裡確認一下。如果讀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明白,一合上就什麼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
重點文獻要反覆閱讀。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除了不斷重溫文獻的core value之外,要有意識地記憶標記過的生詞,這些可能是專業領域裡的術語,將其嵌入文本語境並在自己的腦中進行循環往復的記憶才是最有效的背單詞方式~(對於其他不是那麼重要的文獻,也可以準備小本本記下遇到的生詞哦)
6. 提高效率
集中時間看文獻: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標,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獻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