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家寬"寬帶困局調查:業主無法自行選擇運營商

2021-01-07 搜狐網
寬帶倒底有多寬,受不少用戶質疑。

  「E家寬」寬帶困局調查

  業主:無法自行選擇寬帶運營商,寬帶不寬、頻繁斷網

  ISP:是電信和網通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使我們網絡不暢

  房產開發商:眾口難調,我們沒有籤訂排他性合同

  「家裡雖然有寬帶,但是很多時候,上網還得去網吧。」天河某小區業主李先生最近陷入了寬帶不寬、頻繁斷網的煩惱之中。

  李先生聯合一批業主要求選擇新的運營商提供服務,卻被告之「不可以」:「房地產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早就和某家電信運營商私下達成了排他性協議,獨家壟斷小區的固定電話或者寬帶業務,業主根本沒有選擇權。

  事實上,在「小區寬帶壟斷」的背後,是開發商巨大的灰色收益。據了解,目前一些地區的房地產行業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行規:收取通信管道建設入場費。隨著開發商逐步做大,「小區入場費」也逐年增高,有的開發商甚至與獨家壟斷的電信服務商進行通信費分成。越是弱勢的電信服務商,為了拿下市場,分給開發商的利益就越多。

  有行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在於全網,而中小型ISP長處在於貼身服務,「自恃有接入優勢的ISP(網絡服務提供商)和基礎運營商在寬帶問題上反覆拉鋸,最終受害的將是市場和用戶」。

  業主

  沒有選擇權之痛

  李先生2004年在廣州市天河區某成熟小區買了一套房子,在李先生看來,新房子什麼都好,就是無法自由選擇寬帶運營商,因為在交樓的時候,開發商已經幫他選好了由廣東盈信信息科技公司負責運營的「E家寬」寬帶服務,不僅不能變更電信運營商,李先生為此還付出了500元的寬帶建設費。

  不能自由選擇寬帶服務,還要自己掏錢鋪設管道,讓李先生覺得很鬱悶,而更為窩火的是,「E家寬」的網絡質量實在太差,李先生告訴本報,「E家寬」三天兩頭斷線,最長的一次竟然斷網兩天都沒恢復。

  有相同遭遇的不光是李先生。在海珠某小區居住2年的黃先生,用的也是「E家寬」的寬帶服務,2年下來,黃先生笑稱自己唯一一個不用查電話本就可以隨時撥打的電話,就是「E家寬」的客服電話。

  據黃先生回憶,上月某日,家中的網絡差到上QQ都每隔十來分鐘掉一次線,當時就撥打服務熱線電話進行報障,服務人員說會安排人員進行跟進。第二天中午12點,一位自稱是E家寬的工作人員聯繫了黃先生,黃先生抱怨上QQ都經常掉線,該工作人員的解釋是:「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用E家寬上QQ就一定會掉線,如果不信可以問其它E家寬客戶,這是網絡原因造成的。」

  頻繁斷網,讓各小區的業主論壇成了投訴E家寬的專版。在某小區的業主論壇裡,記者看到一名業主調侃寫成的「e家寬使用技巧」成為大熱門帖,「1.儘量不要同時打開多個網頁,最多把網頁控制在3個以內,不過即使你不控制,e家寬的帶寬也會讓你打不開更多網頁;2.在使用下載工具下載文件的同時,儘量不要開網頁;3.在網頁上點擊連結時可能出現沒有反應的現象,這時千萬不要著急,也不要拿滑鼠出氣,有效的方法是關掉所有網頁再重新打開;4.打開新網頁時可能出現進度條長時間不動的狀態,這個時候可以先去喝口茶,如果回來還沒打開,那就去衝個涼或者找人煲電話粥……」

  事實上,類似的斷網事件最近一個月來E家寬頻繁出現。8月8日和12日,廣州的「E家寬」用戶連續兩次遇到了長達5小時以上的「斷網」。對於這兩次的斷網事件,盈信信息的技術人員解釋是因為租用的網通的出口阻塞。另外,由於E家寬租用的小區機房採取交流電模式,經常因為小區停電或接線埠和傳輸線路的故障出現斷網,海珠區某樓盤一度發生一周內斷網超過10次的現象。

  開發商

  投訴不斷 眾口難調

  「通管局幾年前開始接到關於小區寬帶壟斷的投訴,我們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很難」。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人士指出,除非查出電信服務企業和開發商有籤訂排他性合同,確實有不正當競爭的證據,通管局才能根據《電信條例》進行處理。「但是基本上都是電信服務商和建設方的私下交易,很難追查。」

  事實上,今年2月,信息產業部和建設部聯合發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住宅小區及商住樓通信管線及通信設施建設的通知》,明確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管理者不得就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區和商住樓內的通信管線等通信設施與電信運營企業籤訂壟斷性協議,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電信運營企業的接入和使用,不得限制用戶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的權利。」

  廣州國政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力指出,在法律上,國家已經明確了業主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的權利,但是由於缺乏實施細則,很多條文也就失去了執行的效力,壟斷的情況事實上依舊存在。另外,消費者雖有權利對這一現象進行投訴,但是由於電信業壟斷具有特殊性,即通信線路並非多家企業共享,所以即便判定壟斷和侵犯消費者選擇權,加鋪線路等成本的分擔也是難題。

  而面對「開發商壟斷小區網絡選擇權」的質疑,有開發商表示,從成本控制的角度考慮,建房時開發商只能選擇一家網絡運營商的管線預埋,其他運營商再想進小區,必然破壞地面和牆面,小區環境肯定會被破壞,「到時候業主一樣會指責我們」。

  另有開發商代表則指出,之所以指定唯一的運營商,就是為了保證業主一入住就能使用網絡。「網絡是小區交付給業主時的配套設施,我們有權力指定運營商。如果等房子建好了再讓業主自由選擇網絡,必然會眾口難調,到時幾家運營商各拉各的線,小區豈不是天天都成了工地,而且也造成了重複建網的浪費。」他反覆強調,目前的幾家電信運營商都有國家頒發的建網牌照,服務質量上並不會相差太遠。

  ISP

  與主導運營商展開拉鋸戰

  儘管罵聲一片,但E家寬卻大喊「委屈」。

  盈信信息科技公司副總裁張洪海表示,是電信和網通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致使E家寬網絡不暢。「我們就是二級運營商,說通俗點,就是把網通和電信的帶寬批發過來再零售給住戶。比如如果我們走的是網通的出口,訪問電信的伺服器就非常慢,這也是用戶反映QQ總是掉線的原因」。

  張舉例稱,他們服務的某個小區的網絡出口開始是租用電信的,但是去年年底,電信一夜之間把網絡全部斷掉,所以只能換成了網通的出口。「我們就是在大運營商的夾縫中求生存,一方面給電信和網通高額的出口費,還要自己在小區內鋪設管道,利潤非常薄」。

  盈信方面更指出,公司2000年正式進入廣東市場,當時認為小區寬帶服務是前景看好的一個行業,但是強勢運營商通過各種手段抑制其發展。據悉,E家寬今年只是維持原有用戶,並沒有太多的新增用戶。

  「目前廣州90%以上的小區寬帶服務都由中國電信提供,E家寬通過較為低廉的價格殺入後,電信的寬帶資費也隨之下降。」盈信方面舉例,原本電信要200元/月的包月費,E家寬進入之後,電信推出的部分套餐資費降到了100元/月。「我們事實上是打破了壟斷,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

  至於為什麼電信率先接入的小區,E家寬就能進入;而E家寬率先接入的小區,電信就無法接入,張洪海認為,用戶並非沒有選擇權,「以廣州大盤逸景翠園為例,除了E家寬提供寬帶服務外,還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提供無線上網服務,有線電視雙向改造之後也能提供寬帶服務,說E家寬壟斷並不合適。」

  廣東電信內部人士則向記者透露,一些樓盤在選擇了「E家寬」後,不讓電信再進入小區,「開發商的理由是已經選擇了一家寬帶服務提供商,小區內沒有預留管道可以讓我們接進去,但其實就是開發商有自身的利益考慮。」據悉,廣東電信甚至將該問題反映至廣州市建設委員會,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地區的房地產業正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行規:收取通信管道建設入場費。隨著開發商逐步做大,「小區入場費」也逐年增高,開發商甚至與壟斷的電信運營商進行通信費的分成。像E家寬、長城寬帶、聚友寬帶、中海寬帶等採用乙太網小區寬帶接入技術的ISP,均是採用與地產商捆綁的「駐地網運營模式」圈地。一般採用千兆入小區,百兆入樓,十兆入戶的共享帶寬網絡建設標準,租用電信和網通兩種出口帶寬線路。

  觀點

  「業主有權參與選擇網絡運營商,開發商不能單方面決定,即使開發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籤訂了進入協議,但開發商將樓盤出售後,房屋的附屬通信設施已經歸小區業主所有,開發商與運營商之間的協議並不能當然地轉給小區業主。」

  ——廣州國政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力

  「從技術角度而言,在小區網絡總接入點建一個公共選擇平臺讓小區業主自由選擇網絡是沒有障礙的,但是由誰來建又存在利益博弈,既有的電信運營商不願意旁人來分一杯羹,小區業主又力量分散難以集合,公共網絡選擇平臺的建立實際上困難重重。

  目前小區開發商已經成為新的寬帶服務壟斷者,小區在建網時一般只選擇一家電信服務商,開發商擁有絕對的選擇權,業主在這方面只能是有心無力。」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

  記者觀察

  因為帶寬不寬、經常斷網,為小區住戶提供接入服務的「E家寬」近來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最大的「罪名」是,與開發商私下交易,壟斷了小區寬帶服務權,致使用戶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吃這道「霸王餐」。

  這本是件曲直分明的事件,但「E家寬」的高聲喊冤卻頗值得玩味。據負責運營的「E家寬」的盈信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稱,進入廣州近8年,「E家寬」事實上並未贏利,一方面要給電信和網通高額的出口費,還要在小區內鋪設管道,再要通過低價吸引客戶,一來二去,現在只能勉強度日。這家被指「壟斷」的民營企業宣稱,「我們才是打破電信壟斷的企業,而且政策上沒有得到過任何扶持」,大有委屈之意。

  客觀而言,像E家寬、長城寬帶等採用乙太網小區寬帶接入技術的ISP企業,從來沒有和中國電信、網通站在過同一條起跑線上。從產業鏈角度看,電信和網通處在上遊,「E家寬」們需租用其出口帶寬線路;但是在市場上,大家又是競爭對手,想從電信、網通手中分一杯羹,處於弱勢地位的ISP們使出「非常手段」,又在情理之中。

  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在於全網服務而不是掌握最終用戶;為最終用戶提供貼身服務,則是ISP的特長。但基礎電信運營商習慣了「通吃天下」,寸土必爭,導致「大樹底下寸草不生」,嚴重抑制了ISP市場的發展——且不說「E家寬」發展用戶速度緩慢,以網絡及信息工程增值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成都聚友網絡股份有限公司(S*ST聚友),日前更慘遭拍賣。更為重要的是,自恃有接入優勢的ISP和基礎運營商在寬帶問題上反覆拉鋸,讓用戶成了最終受害者。

  對於解決運營商的有效競爭問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曾經提出,可將基礎網絡獨立出來,「網業分離」,由國家行政部門或社會組織統一建設、管理、經營,業務向社會開放,實行自由競爭,業務運營商向網絡經營者支付接入費用。

  已有「他山之石」可供借鑑——老牌運營商英國電信早前已經實現了物理網和業務網的分離,在內部組織為兩個公司。在政府的監督下,這兩個公司人、財、物以及相關業務分開,獨立核算,物理網的帶寬也可以批發給競爭對手。大量中小型ISP從基礎電信運營商那裡批髮帶寬後,即可靈活地為用戶提供貼身服務。

  回到國內市場看,用戶已經花了太多時間和金錢為運營商的商業戰爭買單了。現在,《反壟斷法》草案已經出水,這個單還要買多久?

  本報記者

  熊浩 汪小星

  用戶不能自由選擇運營商,是目前寬帶世界的普遍規則。吳偉洪 攝

基礎運營商之間也存在競爭和衝突。

  

(責任編輯:水漲船高)

相關焦點

  • 寬帶運營商和小區物業"掐架",小區寬帶用戶無辜"背鍋"被斷網
    而斷網背後的原因,竟是物業公司和寬帶運營商存在糾紛,物業公司選擇斷網,小區內的寬帶用戶就此"背鍋"。&nbsp&nbsp&nbsp&nbsp物業回應:寬帶運營商欠費2個月&nbsp&nbsp&nbsp&nbsp8月13日下午,記者致電該小區物業公司張經理了解情況。據他介紹,寬帶使用中需要用到小區的電,所以一般寬帶運營商要和物業籤訂協議,繳納電費。
  • 寬帶不寬"假寬帶"須要真治理_正義網
    不管各級運營商如何「大包幹」,以代理之名行「分級壟斷」之實,用信息技術把有限資源攤給儘可能多的用戶,監管部門如果能夠切實發揮監管職能,在事前對運營商資質把關,在事後經常監測帶寬、網速,則各級運營商即使乘著壟斷的東風,恐怕也難以瞞天過海、違法噬利。
  • 寬帶怎麼「寬」起來 網絡提速主打「光纖入戶」
    原標題:寬帶怎麼「寬」起來   「明明購買的是21Mbps(兆/秒)超高速無線上網卡,為什麼下載速率最高也就幾百Kbps(千字節/秒),刷個微博都要費半天勁?」   「到處都在推廣光纖入戶,可一打聽要在門上打孔,室內還要走明線,我可是剛裝修好的房子啊!」
  • 家裝百兆寬帶竟打不開網頁、玩遊戲延時!原因竟是…
    然而,有一部分用戶卻仍然在使用著老舊的銅纜寬帶,速度只有緩慢的4兆、5兆。而一些家裡安裝的已經是20兆、50兆乃至100兆的光纖寬帶用戶,不但玩網路遊戲經常會出現延時現象,有時甚至連普通網頁都打開困難。是什麼卡住了光纖入戶的「最後一公裡」?又是什麼導致了寬帶提速的「缺斤短兩」?來看記者的調查。
  • 物業運營商業主設卡 光纖寬帶進小區步步驚心
    自從滬上寬帶「光進銅退」以來,已有逾百萬家 庭體驗到鳥槍換炮的網速提升,但出於種種鮮為人知的灰色因素,仍有不少用戶暫時與之無緣。記者連續多日調查發現,即便走完「檯面上」的行政流程,一根光纖 想要順利接入小區最多還要過三道「隱藏關」:物業刁難後開出的高價「買路錢」、運營商之間的「搶地盤」肉搏、部分業主堵住線路拒不合作,可謂步步驚心。
  • 中國電信成立天翼智家公司,運營商競逐智慧家庭入口
    發布智慧家庭戰略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30日表示,智慧家庭應由智能寬帶、智家平臺、智能應用、智能安全、智能服務組成。其中,智能寬帶是基礎,智家平臺是載體,智能應用是方向,智能安全貫穿其中,智能服務是目的。
  • 北京東五環某產業園區進駐公司為何放棄寬帶?轉而選擇了無線網卡
    東五環附近某產業園區,一些進駐公司放棄園區提供的寬帶服務,轉而選擇了無線網卡的方式,原因則在於寬帶價格高,且網速和穩定程度有欠缺。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對寬帶違規行為加強了監管與規範,寫字樓內寬帶壟斷情況得到解決。但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寫字樓中的用戶無法選擇運營商,無奈接受一家公司提供的寬帶。
  • 家寬用戶ARPU值長期徘徊不前 需要新的價值增長模式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即便家寬用戶總量已經超過全國家庭總戶數。在家庭寬帶用戶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家寬價值貢獻偏小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特別是面對固網家庭投資大、收效慢的等現實情況時。 除了低價發展家寬用戶,運營商在運營商也在加快寬帶業務延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IPTV(網絡電視)總用戶數達3.12億戶,同比增長6.2%,比上年末淨增1813萬戶。IPTV用戶的寬帶滲透率已經超過64%。
  • e線追蹤:門禁卡失效 業主回不了家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新聞網 時間:2020-12-22 09:46作為小區業主,如何讓物業公司服務管理到位?這一直備受市民關注。從近兩年我們e線民生平臺發帖投訴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投訴件涉及物業服務不到位、業委會成立難等問題。
  • 聯通回應被5G:符合協議 合法合理|中國聯通|寬帶|運營商|中國移動|...
    各執一詞「聯通寬帶送給消費者的產品(5G手機卡),消費者必須用。不用的話,聯通就把消費者正在使用的聯通寬帶斷掉,以此來逼迫消費者使用聯通的5G手機卡。」張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按照張先生的描述,今年初,他在北京聯通網上營業廳辦理了一款名為「智慧沃家全家福5G版」的融合套餐,該套餐月租為166元,包含一條網速為500M的寬帶,以及一張聯通5G手機卡(內含每月40GB流量)。
  • 分分鐘明白寬帶路由器正確設置連接帳號和密碼,WIFI無法上網原因
    關於無線寬帶路由器的介紹,小編在百家號圖文《無線寬帶路由器學會設置廣域網連接帳號和密碼,家裡裝WIFI不求人》中已介紹,不了解的小夥伴們可自行查閱。由於小編家住小區電信線纜改造,網絡信號近段時間一直不很穩定,時常感覺網速非常慢。
  • 寬帶接入認證方式的選擇
    目前,IPoE和PPPoE應用都比較成熟,獲得廣大運營商和專家的一致認可,並在當前的網絡建設中獲得大規模商用。下面首先對這兩種認證方式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後提出業務承載解決方案及對下一代寬帶網絡業務網關(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的需求。
  • 監管部門 業主喊你來「反壟斷」
    統計發現,在市民打來的幾十通電話中,一半以上的市民稱,小區寬帶被二級代理商壟斷,部分小區也有民營運營商壟斷寬帶現象。  【九錦臺小區】  二級代理商承包業務  小區只能裝電信    家住九錦臺小區的李先生,獲贈了聯通公司免費使用寬帶的資格。去年7月份,他聯繫聯通公司時,卻被告知進不了小區。
  • 寬帶帳戶欠費從手機話費帳戶抵扣?消費者找運營商要說法
    最近,市民申先生發現自己的手機話費異常增多,一查詢才發現是他辦理的寬帶套餐欠了費,而運營商在未經他允許的情況下,用他的手機話費衝抵了寬帶費,最後導致他的手機因欠費而停機。申先生說,9月份他收到了運營商發來的手機欠費通知。
  • 為什麼運營商不改用手機SIM卡插入路由器來替代寬帶?
    目前最新的4G+網絡理論最高網速可達到300Mbps,比很多光纖寬帶網速都高。但由於受到網絡覆蓋、環境和基站用戶數等因素影響,4G網絡的實際速度並無法達到理論標稱速度,而且穩定性和延遲同光纖網絡存在很大差距。
  • 比質比價比服務,運營商寬帶如何選才能獲得最高性價比?
    雖然WiFi十分重要,但是運營商在寬帶業務上的套餐資費對用戶來說並不友好。動輒兩三千一年的寬帶費用,還是讓不少用戶所心疼。不過,自從國家推出提速降費的相關政策後,寬帶套餐資費已經大幅度降低。據小編了解,中國電信官方表示將繼續加大家庭有線寬帶提速力度,平均單位帶寬價格下降30%。
  • 300M的寬帶,用寬帶測速顯示只相當於20至50M的寬帶?
    籤約寬帶300M,測速只有20~50M,需要對家庭組網(光貓+路由器+網線)的各個環節進行排查測試,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家庭組網不合理造成的。一、排除運營商問題檢查光貓:300M寬帶,必須使用千兆光貓,或者混合光貓(百兆千兆混合埠)的千兆埠,檢查光貓是不是錯用了百兆光貓,或者錯插了混合光貓的百兆埠。光貓一般由運營商提供,光貓如果是百兆光貓,可以聯繫運營商更換。
  • 創業城無法辦理電信寬帶?東城領秀地下停車場沒有手機信號?電信...
    創業城無法辦理電信寬帶?東城領秀地下停車場沒有手機信號?微友「胖子」反映創業城小區一直無法辦理電信寬帶,不知道什麼原因?副總經理 倪慶東:非常感謝這位微友對電信公司業務的支持,創業城目前僅十三區有電信公司資源,可以辦理安裝,其它地點進線事宜目前正在推進中。節目過後,我們會溝通一下相關進展,爭取儘早完成,讓廣大用戶可以使用到電信的高速寬帶。
  • 300M寬帶用什麼路由器,有必要選擇支持WiFi 6的路由器嗎?
    光進銅退的進程加快,光纖寬帶已經成為當前家庭寬帶的主流建設方式。之前家庭寬帶擴容或許還較為麻煩(涉及更換線路、設備等),現在用戶直接在運營商APP軟體中下達指令即可完成,執行效率顯著提升。家庭寬帶用戶也不再滿足於百兆帶寬,兩百兆、三百兆帶寬的用戶比比皆是。運營商端的光貓設備不用我們操心,三百兆的帶寬究竟該如何選擇路由器,是否有必要選擇支持WiFi 6的路由器嗎?
  • 學生宿舍寬帶運營方案
    據某調查公司對全國10個大中城市的調研發現,每年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在9000元左右,且不包含學費。每年「非學費」和「非食宿」等消費性市場容量達到629億元。大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勇於嘗試和體驗,電腦和網絡知識普及程度極高。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各大運營商的一個重要目標市場。  高等學校具有用戶分布高度集中、上網需求強烈、用戶計算機素質較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