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倒吃甘蔗節節甜。這句話,可以說是龍角鎮泉水村貧困戶黃繼雲家生活變化的真實寫照。這幾年,通過精準扶貧的實施和幹部的傾情幫扶,一家人徹底告別了苦日子,過上了「收入步步高、日子節節甜」的好生活。
雨後清晨,泉水村雲霧繚繞,山清水秀。割草、剁草、餵牛,黃繼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養牛效益高、見效快,一頭公牛產下來,五六個月就可以出欄賣上一萬多。」談及養牛,黃繼雲打開了話匣子。去年,瞅準村裡林草資源豐富和養牛前景好,黃繼雲下定決心養牛。了解到這一想法,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及時幫忙,成功申請到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利用這筆貸款,加上家中積蓄,黃繼雲開啟了養牛致富路。
黃繼雲開啟了養牛致富路。(攝影:趙曉龍)
「去年買了三頭懷孕母牛,後來又買了一頭。今年上半年又買了兩頭,去年買的懷孕母牛就下了3個兒,我現在就有9頭牛。」眼前這膘肥體壯的9頭牛是一家人的寶貝和希望,放在以前,他可不敢養這麼多牛。
泉水村位於龍角鎮、泥溪鎮、蔈草鎮三鎮交界處,多年來交通閉塞、產業薄弱,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裡1300多人,貧困人口就近200人。「最窮的時候,過年就是半升黃豆半升米,連豆渣就是吃了的。」回憶過往的苦日子,母親沈傳傑說不上幾句話就忍不住抹眼淚。
樹挪死,人挪活。村民們紛紛遠離家鄉,外出打工謀生,其中同樣包括黃繼雲夫婦倆。但由於父母患病喪失勞動力,子女讀書負擔重,一家人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後來,為了照顧家庭,黃繼雲又回到了泉水村,在鎮上鋁合金門店務工。
今年,黃繼雲家迎來新變化,房屋吊頂,牆壁刷新。(攝影:趙曉龍)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黃繼雲家迎來新的希望。幾年來,隨著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教育資助、醫療保障等一系列到戶政策的落實落細,黃繼雲家的負擔持續減輕。收入節節攀升,去年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1000多元。黃繼雲和我們算了一筆帳,妻子在三峽雲海藥業務工,自己養牛和打零工,加上公益崗位收入,今年家庭純收入可以輕鬆突破6萬元。「吃穿不愁,娃兒讀書有優惠,看病報銷比例大,我們家生活應該算小康了,日子越來越好。」現在的黃繼雲家,三層小樓寬敞安全,喝上了純淨水,用上了衛生廁所、清潔廚房,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電器一應俱全。
現在的泉水村,村民出行方便快捷。(攝影:趙曉龍)
變化的還不僅僅是黃繼雲一家。2015年以來,泉水村硬化公路12.4公裡,新修人行便道16.9公裡,村民出行方便通暢。發展起中藥材450畝、柚子1400畝、柑橘300畝,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100%,一般農戶產業覆蓋率達95%。豐產後,村集體每年預計可獲得50萬元左右的收益,農戶戶均每年預計增收3000元左右。如今的泉水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田間地頭生機勃勃,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全部住上了安全房,呈現出全面小康、美麗鄉村的喜人畫卷。
現在的泉水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田間地頭生機勃勃。(攝影:趙曉龍)
(作者: 趙曉龍)
(作者單位:雲陽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