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之聲·夜讀】學理論不妨「倒吃甘蔗」

2021-01-14 陸軍新聞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會將富餘的糖分貯存在根部,越是靠近根部,糖分越多,營養越豐富,也就越甜,且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尋常人吃甘蔗,往往都是先從甜的地方開始,吃到不甜的時候就扔掉。《晉書•顧愷之傳》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為什麼從不甜的地方開始吃呢?倒吃甘蔗,越吃越甜,是為「漸入佳境」。

理論學習恰似倒吃甘蔗,有的人剛吃幾口,還沒有嘗到甜味,馬上就認為「這根甘蔗不甜」,將其棄之一邊,換到下一根,幾口下肚,仍然嘗不出甜味,便武斷得出「甘蔗不好吃」的結論。同樣的道理,對於一些內容深一些,需要細細琢磨才能搞清楚弄明白的書籍,剛開始接觸時,很多人由於自身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體悟書中奧義,更談不上將其用於指導工作實踐。基於此,一部分人就極易產生「理論書籍太過艱深」的錯覺,對其失去興趣和信心,僅僅局限於淺嘗輒止。

1957年,毛澤東主席給秘書林克寫信,建議他多看點理論書。信中說:「慢慢讀一點,引起興趣,如倒啖蔗,漸入佳境,就好了。」理論學習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也絕不能奢望今天看了篇文章,抄了幾段話,就馬上能在工作實踐中「立竿見影」。須是耐住性子,慢慢領略其中滋味,由一開始的索然無味到逐漸嘗到甜頭,直至最終甘之如飴,這樣才能真正滋養心靈、提升境界,增強「思想」免疫力。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讀書學理論單純追求一個量化的數字,僅僅滿足於讀過一遍、抄寫一遍,案上床頭摞了一堆大部頭書,讀書筆記抄了厚厚一本,卻鮮有結合工作實踐的深入思考和切身體會。這就像吃甘蔗,一大口下去,還未來得及嘗出甜味便匆忙得出不甜的結論。事實上,理論書籍往往「很有嚼頭」,需要我們細細琢磨,反覆咀嚼,才能有效吸收。「一口吃不成胖子」,貪多嚼不爛往往會導致消化不良,不僅無益於健身強心,反而令人反胃生厭。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喝水也講究小口多次,金魚進食過量反被撐死,學理論亦「不必計較迫切,但措其心於中和平正之地,而深以義理灌溉培養之,自然日有進益」。

學必量力,量力故能久。「由淺入深」不失為一種實用的理論學習方法。初學理論,應先選擇一些易於理解領會的通俗讀物,慢慢摸索探尋,培養興趣,往後逐漸深入。一開始讀的時候可能並沒有多少甜頭,但是決不能碰到些困惑疑問就輕言放棄。

甘蔗得一口一口地吃,理論也得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學。積微起纖、日積月累是學富五車的成功秘訣,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則是不學無術的首要原因。讀書學習切忌「既要如此,又要如彼,枉費思慮言語」,「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持之以恆,積久而成學,慢慢就能漸入佳境,在工作實踐中嘗到讀書學理論帶來的甘甜。

相關焦點

  • 夜讀 | 遠去的甘蔗林
    ,或許因為我的青春年華大都在糖廠度過,對甘蔗情有獨鍾,每次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站在田間地頭,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遠去的、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甘蔗林,陷入「甜蜜的回憶」。他們削去蔗頭上的根須和泥巴,砍掉蔗尾的葉子,把一根根甘蔗紮成捆,裝上大型拖拉機或貨車。此時的田間地頭,遠遠就能聞到濃鬱清甜的蔗香。人們的砍蔗聲笑聲,以及車輛的喇叭聲,交織成一道迷人的風景,那一輛輛裝滿甘蔗的車輛來回穿梭於糖廠與田間,就像裝載著農民一年的辛勞、一年的等待。
  • 夜讀|遠去的甘蔗林
    他們削去蔗頭上的根須和泥巴,砍掉蔗尾的葉子,把一根根甘蔗紮成捆,裝上大型拖拉機或貨車。此時的田間地頭,遠遠就能聞到濃鬱清甜的蔗香。人們的砍蔗聲笑聲,以及車輛的喇叭聲,交織成一道迷人的風景,那一輛輛裝滿甘蔗的車輛來回穿梭於糖廠與田間,就像裝載著農民一年的辛勞、一年的等待。
  • 倒吃甘蔗
    默想內容:《倒吃甘蔗的人生》義人的路之所以能越照越明,是因為他們願意在上帝的真理中操練自己,甚至願意不斷地在基督裡借著悔改來修正生命、態度、行為,因此他們可以確保未來如倒吃甘蔗般越來越甜。
  • 餘世維:倒吃甘蔗
    人一生最好是「倒吃甘蔗」,越往後要混得越好。俗氣一點講,越往後日子要過得越舒適。我大女兒小學五年級時,全校演講僥倖得了第一,老師想讓她去全縣比賽。劉菲,滿族,1979年生(比我大女兒小一歲),中國技巧運動員。1998年,明斯克世錦賽三人項目組冠軍。2000年退役後,傷病纏身,生活困難。她的人生只輝煌了3年,後頭卻要面對好幾十年的歲月。韓國女排運動員高玉敏,2013~2014年巔峰期,能打主攻、接應、自由人。此後狀態開始下滑,總打替補。今年3月,突然主動退出球隊。
  • 就是歌唱》林宥嘉點評選手,倒吃甘蔗的感覺!
    你有沒有過倒吃甘蔗?如果有,那麼「倒吃甘蔗」又是什麼感覺呢?可能會有人說,正吃甘蔗和倒吃甘蔗不是一模一樣嗎?也可能會有人說,我是直接將甘蔗榨成汁喝的呀!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於是,就接著說:「可是,正吃甘蔗與倒吃甘蔗,味道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倒吃甘蔗為什麼越來越好呢?」當時,林宥嘉不知該如何解釋。此時氣氛略微有點尷尬,李榮浩趕緊說:「當我沒提這一題。」看到這裡,我也產生了疑問,不僅產生了疑問,也讓我的思緒好像飛了起來。
  • 「中國陸軍之聲」吃一口母親做的「米花糖」,心就安在了西藏
    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我看著滿目琳琅的飯菜卻是一點胃口都沒有,這時母親總是笑罵道:「讓你吃那麼多米花糖,這下看著好吃的吃不下了吧。」這也怨不得我,一年只有這麼一次機會,不多吃點又要等一年才能吃到母親親手做的米花糖。
  • 吃甘蔗別再直接啃著吃了,不妨試試甘蔗的這幾種吃法!
    對於甘蔗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現在也正是甘蔗上市的好季節,在平時我們看到了就可以買上一些,不僅甘蔗裡面有很多的汁水,吃起來還又甜又脆,還特別有營養,可以說甘蔗也是種很美味的水果了,深受我們大家的喜愛,不過我們很多人在吃甘蔗的時候都是直接啃著吃,其實甘蔗吃起來還有不花樣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讓農民日子「倒吃甘蔗」節節甜
    東糖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完善了「公司+基地+蔗農」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訂單農業」,以甘蔗價格與糖價聯動掛鈎的方式,與蔗農戶籤訂合同,實行保價收購蔗農甘蔗,解決了農民種蔗後顧之憂,提高了農民種蔗積極性。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增收。
  • 「倒吃甘蔗節節甜」
    在村部旁休閒廣場,68歲的村民熊德勝跟記者談起以前村裡的情景:「吃的是壓把井水,走的是泥巴路,電燈半亮不亮,到處打牌賭博。2008年一年就換了4任支書,最短的只幹了7天。」他描述的情況,在常德市委駐村工作組努力下,得到了徹底扭轉。    2011年初,官橋坪村被定為常德市委聯繫點、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 王金平談朱立倫選情: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中評社臺北10月24日電:中國國民黨徵召黨主席朱立倫競選2016年「總統」大選,「立法院長」王金平樂觀看待,他今天表示,選情應該會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 金溥聰:藍臺南選情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在臺南陪同郭添財拜票,在市場大啃甘蔗,形容郭添財的選情會「愈來愈甜」。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環球網11月4日消息,臺灣「五都」選舉逼近,國民黨在大臺南市長的民調仍處於落後,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今天上午陪同候選人郭添財在市場拜票時,當場大啃甘蔗,直呼郭添財的選情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
  • 2011年太陽能市場「倒吃甘蔗」
    據了解,儘管太陽能市場在供應鏈大幅擴產下,今年第一季供過於求狀況比2010年第四季恐更為明顯,但Solarbuzz指出,第一季太陽能市場可望落底,今年將呈倒吃甘蔗、逐季走揚局面。  雖然今年整體市場還是呈現供過於求情形,市場平均價格會比去年還低,但隨著天氣轉暖,逐漸邁入旺季,加上今年美國等市場崛起,預估自第二季起,價格走跌的狀況將會趨緩,等於現在已是最壞的時候,今年可望呈倒吃甘蔗走勢。  以太陽能電池平均價格來看,去年第四季每瓦1.39美元,今年第一季1.3美元;預估第二季1.26美元、第三季則為1.21美元。
  •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做題順序訣竅:倒吃甘蔗法
    這種看完所有題目再倒回去做題的方法被老師們戲稱為:「倒吃甘蔗法。」按照「倒吃甘蔗法。」的順序做題有什麼好處呢?如果用「倒吃甘蔗法」做題,對學生整體把握全文以及揣摩文章的中心都是很有好處的。因為閱讀題最後幾題基本是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內容的理解,設題者有時會無意中在題幹上透露文章的主題,有時在選擇題選項中透露,有時在題幹中「說漏了嘴」。用「倒吃甘蔗法」,那麼就有可能從選擇題或題幹上嗅到一些有關主題的信息,這樣有助於做題。
  • 賈萍萍:在品食甘蔗中悟成長之道
    又到了吃甘蔗的好時節,近日有幸吃到了本地產的甘蔗,脆甜多汁,十分可口。作為陪伴整個童年的美食,甘蔗出土節節甜,為新時期黨員幹部帶來諸多思考和感悟。面對既定事實乃至現實困境,黨員幹部要善於集思廣益、發揮群眾智慧,廣開賢路謀出路、突破框架敢作為,注重常規性業務理論的紮實學習,以學促行、以學促幹,提升決策力、果敢度,拒絕瞻前顧後、左顧右盼,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決問題抓不住關鍵,談問題說不到點上,貿然處事、莽莽撞撞。
  • 「黨建之聲」微理論|申請入黨的條件
    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要求,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各項任務的落實,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由黨委宣傳部、黨校、黨委組織部、紀檢委、新聞傳播學院等單位策劃的「黨建之聲」微廣播,在中國共產黨第
  • 臨滄雙江忙樂村布朗人:倒吃甘蔗節節甜
    仲秋時節,雲南臨滄雙江自治縣勐勐鎮忙樂村的甘蔗進入了中耕管理的打葉階段,忙樂村的各村各寨掩映在鬱鬱蔥蔥的甘蔗林裡。傍晚時分,村子裡炊煙四起,點燃起怡然自得的生活。 因距離雙江縣城僅9公裡,又是山壩結合區,忙樂村一直以來都是勐勐鎮的甘蔗專業村。全村587戶2256人,有種蔗農戶140戶,共種植甘蔗1360畝,年甘蔗收入390多萬元。 今年60歲的楊林金,是忙樂四組的布朗族蔗農。見到他時,剛剛從甘蔗地裡打葉回來。種了幾十年甘蔗的楊林金對甘蔗中耕管理可謂得心應手。
  • 男性吃甘蔗,有助於呵護前列腺?提示:這1種比較特殊,不妨一看
    俗話說病從口入,其實很多疾病也是因為人們誤食了一些不健康的食物而引起,想要身體健康就一定要關注好平時的飲食,對於男性的前列腺呵護方面,且有人聽說過男性吃甘蔗的話,有助於這一部位的健康
  • 中國水墨畫鼻祖告訴你吃甘蔗的正確方法,蘊含人生哲理,使人信服
    若提及中國有名的畫家,顧愷之顧長康必在其中。《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這些歷史遺留下來名作皆出自其手。顧愷之,字長康,六朝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及詩人,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同時他還是中國水墨畫鼻祖之一。
  • 【中國陸軍之聲·夜讀】當軍戀遇上「帕米爾高原」
    「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肖苗一邊回復,一邊不忘調侃:「你有問題,我有『度娘』,你難不倒我!」劉笛回了一個笑臉,沒再言語。別人都不看好的異地戀,兩個年輕人卻談得認真而專注。性格、愛好、三觀的合拍,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可在劉笛看來,這憧憬眼看就要被擊碎了。這次畢業分配,他即將去新疆軍區某邊防團任職。
  •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齊白石晚年繪畫狀態是指已是耄耋高齡的齊白石創作時仍然懷揣一顆童真之心,繪畫面貌則是因為他簡無可簡的筆墨使其藝術以最簡約的形式表現了最豐富的內涵。許多長壽畫家似乎都有這樣的藝術經歷—「倒吃甘蔗節節甜」。「紅花墨葉」為白石老人獨標之畫格,但是木棉花花葉不同茂,而是先花後葉,於是老人強調花萼,濃墨敷水,韻致出奇地好,紅與黑,色與墨,交相輝映。風姿綽約處,三花不同姿,一苞、一蕾、一花,看似平常的描繪,其實是將木棉花由苞而花的生命過程並枝呈現,寓物理於畫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