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說這不好那不好的孩子
「這孩子怎麼叫都不應,很容易讓人家覺得沒禮貌,沒教好。」
「這孩子膽子太小了,上個表演班訓練一下吧。」
「這孩子太內向了,不好玩。」
「這孩子不愛說話,不會跟人溝通,以後怎麼生存啊?」
「這孩子太安靜了,時間長了,就會變成沒有存在感的人。」
「這孩子不會有什麼心理障礙吧,該去檢查一下,早發現早治療。」
·······
我們常常可以見到有些孩子活潑開朗,而有些孩子卻沉默寡言。對比之下,人們對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是偏向負面的評價,即便是關愛,也摻雜著不認可、不接納的態度。
爸媽的焦慮:孩子的能力差怎麼辦?
內向的孩子即便在某一方面表現得尤為出色,也依然會給人明顯的能力缺失的感覺。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社交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很重要。
尤其對本身內向的爸媽而言,這是個令人不安的難題。他們一定吃過不少性格內向的虧,所以不希望孩子像他們一樣。
但內向等於溝通能力差?有研究表明,成功者中有70%都是性格內向,例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村上春樹、甘地、俞敏洪·······他們不喜歡社交,但不代表不會社交,甚至演講起來也是侃侃而談。
對內向的孩子來說,面對不熟悉的人的問候,他首先要觀察、思考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
交流時,他說話很簡略,因為他認為這就是重點。
回答問題時,他會比別人慢,因為他要想清楚,有理有據地說。
其實,內向並不影響能力發展,限制孩子發展的其實是周圍人評價中帶來的壓力。被那麼多人,甚至最親的人認為有缺陷,孩子肯定會沮喪地認為自己不好,信心就這樣在孩子能力發展前失去了。
內向孩子的爸媽不妨回想,你們受到的挫敗,是不是更多來自於信心不足,而非能力不足?
認識內向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孩子接受新鮮事物比較慢,但是他們對事物的觀察更細緻、謹慎,他們要掌握足夠的信息,確定無害、安全時,他們才會打開心扉。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受誘惑,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呢!
他們安安靜靜,不會打攪別人,也很少去搞破壞,做事有穩定的節奏,多讓人省心。
他們善於傾聽與觀察,對他人的理解也會更深入,也許他交不到很多朋友,卻更容易建立長久的友誼。
因為喜歡獨處,所以獨立對他們來說並不難,而且他們專注於深度思考,高階的學習也不容易感覺枯燥。
這麼一看,內向的孩子簡直太棒了!所以,爸媽們是否心情好多了?
教育內向的孩子主要把握兩點原則
首先要教育孩子接納自己的個性。當然大人首先應該正向認識「內向」,並在孩子受到外界的質疑時,告訴他:你內向沒有什麼不好,你只是需要適應和學習,你就做你自己。
幫助孩子與外界建立聯繫,但別要求他向外界示好。如果爸媽想帶孩子參加活動,應先告訴他活動有什麼人,他要做什麼事,可能會發生什麼···描述越詳細越好,並請尊重孩子最後的選擇;如果真的很想想要孩子交朋友,可以先邀請一兩個孩子到家裡,讓他們自然相處就好了。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外向是對外向者的嘉獎,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
外向的孩子可以抓住當下,在外界對他的積極回應中獲取能量。而內向的孩子需要保護自己內在的穩定,按照自己思路去學習、收穫。所以,尊重孩子的個性吧,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律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