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要逼著他合群嗎?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2020-08-18 孕媽咪育兒經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美國曾經做過一次關於社會精英的調查,根據研究數據表明: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後,可以發現社會精英人群中,內向性格的人是外向性格的3倍,智商高的人大概率都是內向性格或者有內向性格傾向。

一個急脾氣的媽媽碰上一個內向的孩子,似乎是件非常令人焦慮的事。

小艾生來就是個急脾氣,幹什麼事都我行我素、風風火火的,說今天去旅遊絕對不能拖到第二天。小艾的老公從事銷售行業,也是非常能說會道,可是這樣的一對夫妻偏偏生了個內向的女兒,讓小艾整天焦慮壞了。

幾個朋友帶著孩子們出去郊遊,眾多孩子中就小艾家的一個是女孩兒,幾個大人都非常稀罕她,一直逗著她和她說話。小艾就讓女兒向大家打招呼,可是女兒只是怯生生地躲在媽媽身後微笑著,默不作聲。


其他小朋友很快就能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而小艾的女兒在一旁默默看了半天,還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強烈盛情邀請下,才加入了大家一起玩。

小艾這個急脾氣,每次看到女兒這樣就忍不住開始說教「愣著幹什麼,快點叫人啊」「快去和小朋友們玩啊」「表現得大方一點,別膽小」。經常逼著女兒讓她合群,可是時間久了,似乎一點效果沒有,女兒還越來越內向了。


女兒的性格讓小艾非常焦慮,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學習和交際方面都表現得大大方方,而女兒從小就這樣內向,真怕對她以後的成長不利。

父母別逼孩子合群,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在生命剛開始時,孩子並沒有性格這一說法,是靠後天養成的,是個人在活動中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反映了人的社會屬性。而且一個人性格的可塑性非常大,生長環境中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不容小覷。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很抗拒與別人打招呼或者交流溝通,那一定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是不是過於強迫孩子合群,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成長規律?而不是一味地嫌棄和指責孩子的內向性格。


在普遍家長眼中,外向的孩子才招人喜歡,如果自己的孩子遇上人不知道打招呼、不愛說話、不善表達,家長就會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

心理學家曾表示,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他們有諸多鮮為人知的優勢:細心、沉穩、專注……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例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村上春樹、莫言等。

內向不是缺點,內向的孩子擁有三點過人的長處

一:內向的孩子有強大的專注力

內向的孩子對外界環境更敏感,會更容易定下心來研究和琢磨,有理性思維。在思考問題時,比外向的孩子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說明專注力更強大。

雖然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孩子的交際能力強,但是定力能夠使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孩子有專注力的品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二:內向的孩子思維縝密且心思細膩

很多時候,內向的孩子不說話,其實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進行深度的思考。比起外向孩子咋咋呼呼的跳躍性思維內向的孩子擁有縝密的思維,而且思考問題時非常地全面和有條理性。

內向的人不僅會把自己管理好,他還心思細膩地能發現很多問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與內向的人相處非常簡單省心,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內向的孩子有細緻入微觀察力

在比較熱鬧的場合,內向的孩子也是不動聲色的,但他們不起鬨並不代表不感興趣,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的不同。

往往內向性格的人,他的觀察力細緻入微,能發現很多其他人難以發現的事,喜歡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合群?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非常高,不管什麼都想讓孩子做到最好,有些孩子因為從小就不喜歡說話,然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性格太內向並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希望孩子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很多成人就會拿孩子內向的事情說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嘴甜就是好事,所以也會經常拿孩子跟外向的人作比較。
  • 心理學家:永遠別逼孩子合群,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件好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有些孩子不愛說話,不喜與人交流,父母就給他們貼上內向的標籤,在外人面前也這樣評價孩子。雖然可能是父母的無心之舉,但有可能會使得他人按照對待內向者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這樣就會使孩子越來越沉默寡言。
  • 心理學家:孩子內向、不合群並非缺點,家長別擔心,別強求娃改變
    心理學家:孩子內向、不合群並非缺點,家長別擔心,別強求孩子改變在家長看來,外向的性格才是最好的性格。於是他們就會為了讓孩子改變,去逼迫孩子合群,逼迫孩子外向。但有心理學家表示說,其實孩子不愛說話、不合群並非缺點,如果我們強制孩子做出改變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 永遠別逼孩子合群,有個內向的孩子是件好事!大多父母都不知道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好動,但是總有一些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他們更多地表現出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這些性格內向的家長讓家長感到非常的擔心。所以家長在職場中明白的道理不希望發生孩子身上,所以家長就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開朗、外向的性格。
  • 孩子好像很內向,家長是否要擔心,其實內向的孩子有驚喜
    而且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如果太內向,那麼就一定意味著他的膽子太小,現如今只有膽子比較大的小朋友才會獲得喜歡,這種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長大之後他們會有比較高的眼界,其實情商也會相對高。但是有很多家長也認為孩子如果太內向總歸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生活中還是需要有適當的社交,如果孩子真的表現很內向,家長應該要怎麼辦才好呢
  • 別逼孩子合群,內向真的是件好事兒
    如果一個家長是個急脾氣,做什麼事情都風風火火的,孩子性格有些內向,非常安靜,家長會覺得很煩惱。6)內向型的人腦內的自我對話其實非常多,他們腦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他們通常不會說出來。,但其實人的性格去向,和他是否能夠成功沒有任何關係。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一來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內向的人是不合群的邊緣人,沒有朋友;另一方面人們認為內向的人未來可能會被社會厭惡、唾棄甚至淘汰,更別說有出息。其實,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比如:萬有引力、相對論、Google、 iPhone、《哈利波特》、查理.布朗、《辛德勒的名單》、蕭邦的《夜曲》……這些名詞應該都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些名詞都是由內向的人發現或創造出來的嗎?大家是否知道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屬於內向的人?正如美國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的那樣,全球最成功的100個人中,有40%都是內向型人格。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知乎上有個熱門討論:孩子怕生怎麼辦?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快3歲的女兒比較怕生。在熟人面前活蹦亂跳,但看到不熟悉的人就立馬躲到一邊不說話了。因為從小是自己帶的,所以每次自己在家時,女兒只跟在她身邊,不肯跟其他人。這位媽媽很擔憂: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嗎?還是有其他心理問題?怎樣做才能改善這個情況呢?
  • 家長最大的誤區:內向的孩子,真的沒出息嗎?
    看到別的孩子大大方方的和人打招呼成為朋友圈的「社交明星」,再看看自己孩子的沉默寡言,形單影隻,你是不是也在懷疑他不夠優秀。是啊,在現實社會中,外向性格的人是公認的強勢群體,他們活潑、熱情、熱衷交往,看起來合群,而內向者沉默寡言,往往被貼上「問題孩子」、「沒出息」、「不合群」的標籤,在家長們的對比中,外向孩子完勝,而內向孩子完敗。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是值得慶祝的大喜事,原因無法反駁
    文|文兒朋友家的孩子,今年7歲,乖巧、懂事,提起他街坊鄰居人人誇。但是,這孩子有一個特徵內向、不愛說話。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躲在角落裡,不跟人玩,也不主動跟人打招呼,看起來很悶。還記得,上一次我們一起去郊遊,朋友家的孩子,在人群中顯得孤零零的,有其他小朋友找他玩,他還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我們大人鼓勵他,去玩吧,他才加入對方一起玩。所以,朋友經常嘆氣說,家裡孩子太內向了,將來走上社會該怎麼辦,肯定會被人欺負死的。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家裡孩子內向、不愛說話,不見得是壞事,也許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
  • 孩子內向真的不是好事嗎?
    帶過好多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們乖巧可愛,誰見了都忍不住誇獎一句。可是在父母眼裡孩子的性格太內向了。做父母的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後交不到朋友怎麼辦?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啊? 為孩子性格內向焦慮的父母不在少數,在網上隨便搜一搜就是很多人都會說:這個世界是外向型人格的主場。所以內向這個詞在約定俗成裡,是帶著偏見的。但害羞,內向的孩子就一定不好嗎? 其實並不是,只是我們並沒有接受和發現孩子身上的寶藏!
  • 內向者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
    居家,內向,安靜,搶不到鏡頭,偶爾冒個泡,大多數時間都縮在自己的殼子裡。在一期節目裡,穎兒解釋說,她不表現自己,是擔心說錯話,很緊張。但這也沒能逃開被網友群嘲的結果:穎兒真是太內向、太不合群了!這就是情商低啊,被其他幾個人孤立了,真是一點存在感都沒有啊。
  • 家裡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恭喜你,這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
    文|文兒朋友家的孩子,今年7歲,乖巧、懂事,提起他街坊鄰居人人誇。但是,這孩子有一個特徵內向、不愛說話。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躲在角落裡,不跟人玩,也不主動跟人打招呼,看起來很悶。還記得,上一次我們一起去郊遊,朋友家的孩子,在人群中顯得孤零零的,有其他小朋友找他玩,他還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我們大人鼓勵他,去玩吧,他才加入對方一起玩。所以,朋友經常嘆氣說,家裡孩子太內向了,將來走上社會該怎麼辦,肯定會被人欺負死的。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家裡孩子內向、不愛說話,不見得是壞事,也許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
  • 家有內向的孩子,別再勸他改了!這可能是件好事
    可曾有過無力感?可曾嘗試過各種方法希望他能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外向一些?我不說想必你也早已意識到了,你生了一個天生內向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呢?要不要幫助他們改變性格?或者說,他們的性格到底能不能改變?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未來發展更好?研究顯示:並非這樣
    你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的孩子好嗎?你也會因為孩子內向而焦慮不安嗎?如果是這樣,你一定要花費幾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內向一詞往往與懦弱,自卑,逃避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因此當父母們聽到有人評論自己的孩子內向時,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
  • 你的孩子性格內向羞澀,膽小脆弱嗎?不,其實孩子很有主見
    你要是想到用「武力解決」的辦法,這對於他們內向,膽小的性格來說只會更糟糕,要麼他消極抵抗,你要快,我偏慢給你看;要麼就會被訓斥到膽小謹慎,進而影響親子間的關係。換個角度來看,慢性子也未必是壞事,起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的所在,讓自己明白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
  • 「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上熱搜獲30萬贊:內向的娃有多厲害?
    01這段時間,「內向」這個詞頻繁上熱搜。 而這個詞也帶動了很多人童年的傷,有網友說:「自己小時候很內向,總被父母說沒出息。」 更有人說:「自己小時候因為內向而總被父母責罵。」 不禁疑惑,為何很多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內向?內向真的是不好的性格嗎?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其實,這位母親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大多數父母的觀念呢,他們認為孩子內向就註定並不會有什麼出息,更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天生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出路。於是,很多父母就刻意要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刻意鍛鍊孩子的性格,立志要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外向性格的孩子。
  • 擔心孩子太內向難成功?其實內向的孩子是支潛力股,胡歌就是例子
    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一種誤區,就是爸爸媽媽都認為,外向比內向好,外向比內向的人長大容易成功。所以發現自己家孩子內向後,就千方百計地想糾正,刻意地將孩子丟在人多的地方去,逼著孩子去說話,弄得孩子很辛苦。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會給孩子從小留下一個心理認知,「我內向,我不夠好。」
  • 內向性格的孩子就一定要改變嗎?
    反觀內向的孩子就顯得不是太受歡迎,很多內向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定義為不愛說話,不愛動,不愛和別人交流和交往等,其實這樣的形容對於內向的孩子並不是足夠公平的。那孩子到底有沒有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呢?蘭尼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內向和外向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因為他確實的是在影響到了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但是兩種性格誰好誰壞,這個我們是不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評判的,因為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也都有能夠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積極影響的一些地方,所以,他們兩個沒有好壞,只是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