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美國曾經做過一次關於社會精英的調查,根據研究數據表明: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後,可以發現社會精英人群中,內向性格的人是外向性格的3倍,智商高的人大概率都是內向性格或者有內向性格傾向。
一個急脾氣的媽媽碰上一個內向的孩子,似乎是件非常令人焦慮的事。
小艾生來就是個急脾氣,幹什麼事都我行我素、風風火火的,說今天去旅遊絕對不能拖到第二天。小艾的老公從事銷售行業,也是非常能說會道,可是這樣的一對夫妻偏偏生了個內向的女兒,讓小艾整天焦慮壞了。
幾個朋友帶著孩子們出去郊遊,眾多孩子中就小艾家的一個是女孩兒,幾個大人都非常稀罕她,一直逗著她和她說話。小艾就讓女兒向大家打招呼,可是女兒只是怯生生地躲在媽媽身後微笑著,默不作聲。
其他小朋友很快就能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而小艾的女兒在一旁默默看了半天,還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強烈盛情邀請下,才加入了大家一起玩。
小艾這個急脾氣,每次看到女兒這樣就忍不住開始說教「愣著幹什麼,快點叫人啊」「快去和小朋友們玩啊」「表現得大方一點,別膽小」。經常逼著女兒讓她合群,可是時間久了,似乎一點效果沒有,女兒還越來越內向了。
女兒的性格讓小艾非常焦慮,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學習和交際方面都表現得大大方方,而女兒從小就這樣內向,真怕對她以後的成長不利。
在生命剛開始時,孩子並沒有性格這一說法,是靠後天養成的,是個人在活動中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反映了人的社會屬性。而且一個人性格的可塑性非常大,生長環境中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不容小覷。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很抗拒與別人打招呼或者交流溝通,那一定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是不是過於強迫孩子合群,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格成長規律?而不是一味地嫌棄和指責孩子的內向性格。
在普遍家長眼中,外向的孩子才招人喜歡,如果自己的孩子遇上人不知道打招呼、不愛說話、不善表達,家長就會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
心理學家曾表示,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他們有諸多鮮為人知的優勢:細心、沉穩、專注……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例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村上春樹、莫言等。
一:內向的孩子有強大的專注力
內向的孩子對外界環境更敏感,會更容易定下心來研究和琢磨,有理性思維。在思考問題時,比外向的孩子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說明專注力更強大。
雖然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孩子的交際能力強,但是定力能夠使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孩子有專注力的品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二:內向的孩子思維縝密且心思細膩
很多時候,內向的孩子不說話,其實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進行深度的思考。比起外向孩子咋咋呼呼的跳躍性思維,內向的孩子擁有縝密的思維,而且思考問題時非常地全面和有條理性。
內向的人不僅會把自己管理好,他還心思細膩地能發現很多問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與內向的人相處非常簡單省心,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內向的孩子有細緻入微觀察力
在比較熱鬧的場合,內向的孩子也是不動聲色的,但他們不起鬨並不代表不感興趣,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的不同。
往往內向性格的人,他的觀察力細緻入微,能發現很多其他人難以發現的事,喜歡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