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大的誤區:內向的孩子,真的沒出息嗎?

2020-08-27 芊和


蛋蛋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桌子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圍在老師身邊認真地聽老師講著什麼。

我趴在門口的玻璃窗上,隱隱約約聽到老師在問:「知道的小朋友請舉手回答哦!」

靜靜、姍姍還有澤澤都開始在座位上扭動起來,姍姍舉起了小手,澤澤甚至站起來跑到了老師身邊拉住了老師的衣袖,只有蛋蛋依然保持著嚴肅的坐姿,小嘴閉的緊緊的,目光躲避似得看著地面。

老師來到他身邊彎下腰對他說著什麼,可他似乎變得更緊張了,一動不動地盯著地面,最後老師無奈地走開了。

窗外的陽光照在他小小的,倔強又孤單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的心底突然湧起一種憐憫的感情,真想抱抱我內向的小男孩兒,我知道他一定又是害羞地不敢說話了。

01

作為一個內向孩子的家長,你是否也為此苦惱過?

看到別的孩子大大方方的和人打招呼成為朋友圈的「社交明星」,再看看自己孩子的沉默寡言,形單影隻,你是不是也在懷疑他不夠優秀。

是啊,在現實社會中,外向性格的人是公認的強勢群體,他們活潑、熱情、熱衷交往,看起來合群,而內向者沉默寡言,往往被貼上「問題孩子」、「沒出息」、「不合群」的標籤,在家長們的對比中,外向孩子完勝,而內向孩子完敗。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蘭妮博士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寫到:「內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人格特質,沒有優劣之分,而且大多數人都是介於內向和外向之間,絕對內向或者絕對外向的人極為少見。」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偏內向的性格。像我們熟悉的愛迪生、牛頓、甘地、林肯、普京、馬雲都是性格偏內向的人。


林肯也是一個內向的人

在美國的西雅圖,有這樣一個小男孩。

他非常喜歡閱讀,對自己喜歡的書一看至少幾個小時,長大一點後,他經常一個人待在地下車庫,專心搗鼓自己的事,媽媽叫他吃飯也不理會,曾經一度被人認為有心理疾病。

但是他的父母並沒有幹涉他,而是諮詢心理醫生,通過各種方式耐心的培養他。

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了微軟創始人,後來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其實,內向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他們擁有更豐富的內心世界,樂於自處、同理心強、有出色的專注力等等。

可以說,他們本身就是一座寶庫,關鍵要看怎麼挖掘。

02

其實內向型的孩子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優點。

內向型的孩子敏感謹慎、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不喜歡喧鬧的環境,他們對集體活動不夠積極,常常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裡。

喜劇天才周星馳小的時候就很內向,他的媽媽凌寶兒說,每次她上街問兒子要不要跟她去,周星馳多半是搖頭,然後站在窗邊看兩個小時的街景。

內向的孩子會把更多的時間用於自己一個人思考,就像周星馳一樣,比起上街他們更喜歡待在家裡。

有人從生理學角度研究了這個問題,因為內向的人對外部刺激的敏感度高,當他們受到外部刺激時,身體分泌的某種物質會消耗能量,不及時補給,就容易感到疲勞,因此,他們不喜歡冒險和過多的外部刺激。

但是正因為這樣,內向的孩子看起來安靜沉穩,有很強的思考力。

內向型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認真執著。

內向型的人喜歡深度思考和探索內心世界,他們更善於用心感受周圍的世界。

女神奧黛麗赫本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她說過:「我喜歡獨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如果給我機會從周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內向型的孩子在對待一個事物的時候,更善於觀察事物的細節並沉迷其中,就像赫本一樣,即使只是閱讀一本書,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快樂。

他們不會被外界打擾,因此注意力集中,善於深入研究問題。

內向型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情感細膩。

內向型性格的人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他們情感細膩,想像力也非常豐富。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內向型性格的孩子,腦神經迴路比較長,在大腦處理信息時,更傾向於聽取自己內在的思想和情感。

當你要求一個外向的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時他可能沒有任何思考就照做了,但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內向的寶寶,他的腦海裡可能會同時在思考,我認識這個人嗎?媽媽為什麼要我打招呼?他和媽媽是什麼關係?等一系列問題,在他沒思考清楚之前,他可能不會照做。

03

作為一個內向孩子的家長,你可以試試這樣:

一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很優秀

作為父母,要認可內向孩子的優勢,而不是盲目和外向孩子比較,指責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孩子就是內向膽小」「他就是不愛說話,我正發愁呢」之類的話。

因為內向的孩子很敏感,從你的隻言片語中,他捕捉到的信息就是自己不好,不夠優秀,從而會產生自卑的情緒。

被譽為「鋼鐵俠」、第二個賈伯斯的埃隆·馬斯克從小不愛說話,是個內向的孩子,總躲在家裡,當人們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時,他的母親卻不以為然:「我的兒子很棒,他不愛說話,是因為他一直在思考。」

正是媽媽的鼓勵和讚賞,建立了馬斯克的自信,讓他的性格優勢得到發揮,最終取得成功。

二是創造一對一的交往,充分發揮他的優勢

對於內向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教育引導。

內向的孩子在人多的場所顯得不適,容易疲憊,但是在和別人單獨交往時反而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形成更親密的關係。

蛋蛋雖然在幼兒園不會和所有小朋友打成一片,但卻很受班裡一些小朋友的喜愛。

我會經常邀請班裡的小朋友或者同事朋友的孩子單獨來家裡做客,創造他和一兩個小朋友獨處的機會,每次他們都玩的很愉快,到客人離開時還依依不捨。

家長門可以多給孩子創造一對一的交往機會,在聚會時也可以適時找一個安靜的場所讓孩子積蓄能量,這樣不但滿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也避免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尷尬狀況。

三是發揮超常的耐心,用愛陪他成長

對於內向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有超常的耐心。

因為內向孩子一般說話辦事都比較謹慎,他們常常要進過仔細的思考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才開始採取行動,遇到急脾氣的家長難免會著急和不耐煩。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讓蛋蛋和陌生人打招呼時,說了好久都不開口,有時候就放棄了。

直到有一次,我發現客人已經轉身走開,蛋蛋才小聲地說「阿姨好!」於是,我告訴自己,下一次一定要再耐心一點兒,再多等一分鐘。

下一次,我提前和朋友打了招呼,讓蛋蛋問好的時候,一直耐心的等他開口並給他鼓勵,最終在大家溫柔的目光中,他終於說出了「叔叔阿姨好」這幾個字。

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能感到他自己也很開心,以至於一整天都表現的很興奮。


結語

如果你有一個內向的寶寶,真的沒必要感到憂慮。

內向的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只要我們全面理解內向孩子的性格特點,充分運用它的優勢,多點兒理解,多點兒耐心。

你會發現,內向的孩子也能夠給你一個驚喜,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作者:芊和,一個喜歡讀書,樂於分享的寶媽。和你一起,讀懂生活,讀懂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就等於沒出息嗎?你也是踩坑的家長嗎?傷害了孩子太多
    孩子內向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沒出息,其實,孩子內向並不等於孩子就沒出息,那麼從根本意義上講,內向和沒出息是不對等的。,對於孩子的評價標準更多的是停留在孩子的性格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內向的話,就表示孩子將來會沒出息,或者是說孩子出息不大,將來會沒有成就。
  • 內向孩子有多委屈?明明情商底子好,卻被家長認為「沒出息」
    與此同時,多數人還會有這樣的觀念:性格外向的人情商高,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而性格內向的人生來情商低,很容易在社交中吃虧。也正因為如此,家有內向孩子的家長就格外發愁,覺得在「以社交打天下」的未來,自家孩子因為情商低會在社會中處處碰壁。心急的家長還會在孩子不主動打招呼,有退縮行為時埋怨孩子「不爭氣」、「沒出息」。
  • 看了毛不易你就明白,內向的孩子是上天送你的禮物,不必強迫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孩子內向就意味著沒出息,這是長久以來的誤區。歌手毛不易曾說過一句話:「內向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性格,希望大家都能坦然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說起一個人內向,首先會想到是他不愛講話、孤僻、沉默、不合群等等,看起來似乎都是不好的一面。但你知道嗎,內向的人雖然表面上不然外向的人熱情開朗,但他們的內心可謂是暗潮湧動。
  • 患上「內向恐懼症」的家長:聽到內向就焦慮,內向真的不好嗎?
    很多家長都羨慕那些擁有外向性格的孩子,尤其是當自己的孩子性格恰好有些內向時,家長們更是感到十分擔憂,這種情況甚至可以用「內向恐懼症」來形容,足以表現家長對孩子內向的性格是多麼的排斥與厭惡。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很多家長認為內向性格是負面性格,是有缺陷的,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可大錯特錯了,內向本身就不是負面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具有優勢,家長對此大可不必「過度焦慮」。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可是,內向的娃一定就比外向的差嗎?他們就一定很難過好這一生嗎?
  • 孩子內向就是沒出息?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內向」的厲害!
    那麼,孩子內向真的是一個缺點嗎?我相信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不喜歡跟人交流,在陌生人面前連話都不敢說;不太喜歡跟小夥伴們玩耍,經常一個人在角落裡玩玩具;家長讓表演才藝,總是扭扭捏捏不敢表演;外向的孩子真的很討喜
  • 內向型的孩子真的不善於交朋友嗎?
    1前兩天在我的課上,有一個家長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家的小朋友比較害羞,是個內向的孩子,這樣的性格以後上了學會不會不招小朋友喜歡,交不到朋友?「真沒出息」;「膽小鬼」;"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連個招呼都不敢打」。這樣的話聽多了之後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把自己的害羞當作是一種不好的特質。
  • 舒輔 | 孩子內向,真的是壞事嗎?
    關注我們獲得海量測評有些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平時安安靜靜,不愛出門,就愛在家看看書玩玩具。即使出門到遊樂場、公園或者其他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孩子從來都不會主動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不愛交朋友。但孩子內向,真的就是壞事嗎?當我們發現一個人是比較內向時,很容易給他貼上以下標籤,不喜歡說話、很害羞、很無禮等等。其實內向的孩子並不是家長所看到的、想像的那樣,在家長眼中,那些內向的孩子仿佛與世界隔絕開,享受一個人的世界,對社交提不起興趣。
  • 恭喜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
    「見了人也不敢打個招呼,沒出息」。「也不主動和別人出去玩,將來能進社會嗎?」。小風媽媽滿臉憂慮地說完了這些話,說完後重重的嘆了口氣。相信小風身上出現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憂慮的問題。我相信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內向。
  • 孩子內向=沒出息?錯!你為此產生的焦慮才會毀了孩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內向後,往往很焦慮,經常會聽到他們說「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然後對孩子進行各種訓練,報各種班。 性格內向真的不如外向嗎? 內向和外向只是2種性格氣質並無優劣之分。 外向的人喜歡熱鬧,越玩越帶勁;內向的人喜歡獨處,人越多越累;
  • 擔心孩子太內向難成功?其實內向的孩子是支潛力股,胡歌就是例子
    她媽媽連忙過來打招呼:「謝謝呀,這孩子就是內向,怕生,不愛說話。」我擺擺手,說沒關係。之後就聽見她媽媽訓斥道:「你看看你,小家子氣,啞巴啦?讓你說句話怎麼這麼難?整天縮頭縮尾的,沒出息!」小姑娘霎時眼淚汪汪,我立刻同情起小姑娘來,她真的沒什麼錯呀,她只是內向而已。
  • 家有內向孩子,父母應避開5個教養誤區
    不少家長也總念叨一個問題:我家孩子太內向,該怎麼教育才好呢?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存在的理由,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性格是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於兩端,孩子有時候愛說話,有時候不愛說話,只是偏向不同,內向的人不是所有時刻都內向,可能只是大多數時間表現為內向罷了。
  • 孩子不會打招呼需要批評嗎?誰說內向的孩子沒出息
    、大人打招呼,就是內向、害羞,就是不會社交,進而推出孩子不會交朋友,會被欺負,在學校裡會吃虧。孩子在家長、大人面前或許沉默寡言,那是因為沒有共同語言,且沒有什麼話語權;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說不定孩子在同齡人、朋友面前,和在自己面前根本不是一個樣子,他們會跟朋友開玩笑、惡作劇、談天說地,同樣是很開朗活潑的,只是在大人面前放不開而已。所以不必擔心孩子不愛跟大人打招呼就是缺乏社交能力了,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 家長知道嗎?怎樣賦予內向性格孩子成長的力量
    而產生厭學畏難的情緒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父母怎樣賦予內向性格孩子成長的力量積極看待內向孩子的性格優勢。內向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破除那種認為外向性格優於內向性格、內向是性格缺陷的認識誤區;認識到內向孩子的性格優勢,接納並從內心欣賞他們;相信內向性格的孩子同樣可以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內心、自信而成功的人生。
  • 內向孩子就一定沒出息?告訴你,大張偉、郭德綱都是內向型
    文|秘籍君內向型孩子就一定沒出息嗎?這是一直存在於我腦海中的疑問。因為我親眼目睹了父母對自家內向娃的「歧視」和擔憂。上周末去一個朋友家作客,朋友是二胎家庭,看到我進門便忙著讓倆娃給我打招呼。老二嘴甜,喊了句「阿姨」還要給我拿糖吃,老大則站著一聲不吭。朋友氣得直戳孩子腦門,「你怎麼就是塊木頭呢,連個人都不會喊,以後會成啥氣候?!」一時間我特別尷尬。
  • 孩子內向真的不是好事嗎?
    帶過好多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們乖巧可愛,誰見了都忍不住誇獎一句。可是在父母眼裡孩子的性格太內向了。做父母的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後交不到朋友怎麼辦?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啊? 為孩子性格內向焦慮的父母不在少數,在網上隨便搜一搜就是很多人都會說:這個世界是外向型人格的主場。所以內向這個詞在約定俗成裡,是帶著偏見的。但害羞,內向的孩子就一定不好嗎? 其實並不是,只是我們並沒有接受和發現孩子身上的寶藏!
  • 孩子內向膽小,家長著急沒用,方法用對才有效!
    孩子內向膽小,這是兩個方面,內向和外向並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膽小則是孩子不夠自信。自信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源動力,這就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細心和教育的智慧。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不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能,所以家長不能用固定性的思維去看孩子。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家長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家長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家長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給爸爸媽媽的話:內向的孩子真的一定要改正嗎
    很多家長都感覺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不敢表達,很害羞。父母們就感覺自己的孩子內向,強迫孩子去交朋友,和人交流溝通。在很多的活動裡這樣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缺少去表現的機會,就更不會有人看見,不會有人認可。就是因為這樣,內向的孩子往往錯過了很多鍛鍊的機會。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比如:出門遇到熟人,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在小區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塊;上學後不願意和家長聊學校趣事;情緒波動不大,永遠冷靜的樣子,等等。 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家長們肯定會在旁人面前替孩子解釋一句「我家小孩有點內向」。這句話是告訴別人,也是說給自己聽:要理解孩子的性格,內向就內向吧,內向的孩子反而聰明,還能沉得下心來專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