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型的孩子真的不善於交朋友嗎?

2020-08-29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1


前兩天在我的課上,有一個家長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家的小朋友比較害羞,是個內向的孩子,這樣的性格以後上了學會不會不招小朋友喜歡,交不到朋友?


在公眾號後臺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內向型孩子的社會交往。


首先,什麼是內向呢?


這個詞來源於心理學中描述人格的一項工具:五因素模型,也就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大五」。


在這五個因素當中,有一項關於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的模型。


外向型的人表現為:健談的、精力充沛的、果斷的、善於交際、喜歡熱鬧。


而內向型的表現為:安靜的、有保留的、害羞的、更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動。


2


之所以家長們會出現上述的擔憂,是因為在我們的一般印象當中,那些落落大方、能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的人,似乎是更好的社交者。


他們能夠更自如的表達,同時也擁有更多的朋友。


而那些害羞的,在人群中會不自在,甚至寡言少語的人,我們就會自動的把他們歸類為較差的社交者。


但是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


研究發現,這其實是大多數人的一種誤解。


但是害羞確實會為社交行為的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通常表現在社交活動的開端,也就是一開始的「破冰」。


但僅此而已,在之後的社交活動中,內向者也能夠表現的很出色。


研究還表明內向型的人和外向型的人擁有不同的社交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外向型的人有更多的朋友。


但是內向型的人的友誼通常會更高質量、持續時間更長,通常是兩三個人的小團體。


3


那如何幫助內向型的小朋友開展自己的社交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不要讓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內向是一個不好的特質。


比如你總是負面強化小朋友的行為,當小朋友表現出害羞時你就責怪他。


「真沒出息」;

「膽小鬼」;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連個招呼都不敢打」。


這樣的話聽多了之後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把自己的害羞當作是一種不好的特質。


社交是兩個人的事,兩個人之間的互動是最重要的。


但如果一味苛責孩子,就會讓ta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斷的思考自己的語言或者行為是否得體。這會在無形中給ta的社交行為增加壓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家長越是強迫小朋友跟別的親戚朋友打招呼,ta就越是不開口。


家長表現出來的急切情緒會讓小朋友產生壓力,從而影響小朋友的表現。


要讓小朋友感受到社交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而不是一種任務。


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內向看作是一種正常的特質而不是缺點。


接納孩子,讓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內向產生自卑感。


4


下面是一些具體操作:


1、溝通能力的培養


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強化關於情緒表達的詞彙,如:高興,難過,生氣,羨慕等。讓他識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讀繪本的時候可以問孩子這樣的問題:鼠小弟一直都沒有吃到蘋果,寶寶你說他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呀?


讓他識別人的情緒。引導他在其他小朋友難過傷心的時候給予安慰,在其他人憤怒生氣的時候暫時離開給與對方冷靜的空間。


像這樣具體的操作步驟還有很多,家長們如果還想要深入了解的話,可以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這本書。


2、父母的社交示範


進入到社交情境時,父母先為孩子做出示範,主動跟在場的人打招呼、寒暄能夠有效的降低孩子對陌生情境的恐懼。


3、幾個小技巧


① 去往陌生環境前應提前告知孩子。

② 準備破冰糖果,讓孩子用分享小禮物的方式來開始自己的社交活動。

③ 事後分析,鼓勵孩子在社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進步。

④ 多鼓勵,少苛責,正面強化其行為。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怕生、內向孤僻、不善於交朋友怎麼辦?
    觸覺打開缺乏之外,有些孩子性格偏內向,家長還需要正視孩子的真實性格。在各項才能方針都打開完全時,孩子「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徵,而不是性格缺陷。假定家中正好有一個「內向型」的孩子,這麼做可以協助他非常好地生長。
  • 內向的孩子怎麼交朋友?
    孩子內向並不是一個缺陷,內向和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這種孩子只是慢熱型,需要對新的場景環境適應一段時間,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個性,先天遺傳因素佔30%,後天教育佔70%。多接觸外界孩子不太會交朋友,也不完全是這樣,我以前也是個很內向的人,但是從我的興趣特長上,結識了朋友,有共同的話題,才會有話說,志同道合,才會成為朋友。
  • 不善於表達,或者內向靦腆的孩子,會被同學和老師冷落嗎?
    當媽那些事兒不善於表達,或者內向靦腆的孩子,會被同學和老師冷落嗎?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比如小氣、沒禮貌、內向等等。但是,在日常操作中,又常常無意識地將孩子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 舒輔 | 孩子內向,真的是壞事嗎?
    關注我們獲得海量測評有些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平時安安靜靜,不愛出門,就愛在家看看書玩玩具。即使出門到遊樂場、公園或者其他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孩子從來都不會主動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不愛交朋友。但孩子內向,真的就是壞事嗎?當我們發現一個人是比較內向時,很容易給他貼上以下標籤,不喜歡說話、很害羞、很無禮等等。其實內向的孩子並不是家長所看到的、想像的那樣,在家長眼中,那些內向的孩子仿佛與世界隔絕開,享受一個人的世界,對社交提不起興趣。
  • 家長最大的誤區:內向的孩子,真的沒出息嗎?
    看到別的孩子大大方方的和人打招呼成為朋友圈的「社交明星」,再看看自己孩子的沉默寡言,形單影隻,你是不是也在懷疑他不夠優秀。是啊,在現實社會中,外向性格的人是公認的強勢群體,他們活潑、熱情、熱衷交往,看起來合群,而內向者沉默寡言,往往被貼上「問題孩子」、「沒出息」、「不合群」的標籤,在家長們的對比中,外向孩子完勝,而內向孩子完敗。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給爸爸媽媽的話:內向的孩子真的一定要改正嗎
    很多家長都感覺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不敢表達,很害羞。父母們就感覺自己的孩子內向,強迫孩子去交朋友,和人交流溝通。在很多的活動裡這樣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缺少去表現的機會,就更不會有人看見,不會有人認可。就是因為這樣,內向的孩子往往錯過了很多鍛鍊的機會。
  • 《交朋友的方法》:「孩子不是內向,只是還沒學會如何交友」
    馬上又要過春節了,家長們少不了帶著孩子去走親訪友,和別人打交道。有的孩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有的孩子,則扭扭捏捏,害羞膽小。也許你會說,我的孩子性格就是內向呀,跟同齡小朋友玩不到一起,自己也不會引導,怎麼辦?
  • 內向的孩子該怎麼去交朋友?
    內向的孩子該怎麼去交朋友?在大人眼裡是安安靜靜的,乖巧也是乖巧的,但沒有其他孩子那麼活潑愛說話。不少爸爸媽媽因為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就擔心自家孩子就是&34;人一等,為此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甚至開始擔心他的未來,&34;天天給孩子灌輸觀念,強迫孩子做一些他不愛做的事情,&34;把他丟到一個他一時間不能馬上適應的熱鬧環境中,這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34;教育,恐怕並不能適應。
  • 內向孩子就一定沒出息?告訴你,大張偉、郭德綱都是內向型
    在如今強調人際交往、情商為王的社會裡,內向型孩子顯然不是最適合這個社會的。但內向孩子就一定是笨嘴拙舌、沒出息的嗎?還真不是。如果你不信,我可以舉一些內向型成功人士的例子。比如大張偉、郭德綱、羅永浩......或許你會說,得了吧,他們口才那麼溜,又特別會帶動氣氛,還是靠嘴吃飯的,說他們內向誰信哪?還別說,這可是他們自己親口承認的。
  •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我們長期揪住內向的孩子最為突出的兩個特點不放:膽小和自卑。也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內向的孩子:◐在一大群人中,他很有可能是說話最少的,並不是因為他不想說,而是他不知道該說什麼,也沒有足夠的勇氣。他會感到自己不合群,有時候會特地避開大家。◐他不善於在大場合表現自己,比如上課回答問題。◐在路上遇到熟人,如果距離遠了,可能不會跟對方打招呼。◐不善言辭,常煩惱於如何交際。
  • 內向的人怎麼交朋友?
    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內向,從小到大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小時候人多時就不敢說話,現在都25了,還是很靦腆。 我總覺得自己反應很遲鈍,傻傻的,很內向,跟別人聊天或交往時從來都不是主動的一個。 工作中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不會交朋友,平時就是上班下班,周末也沒有人能一起出去的,也約不上人,好孤獨。
  • 孩子內向不善交際怎麼辦?家長掌握這3點,幫孩子建立自信
    劉先生也感覺到很疑惑,不就是交個朋友嗎?這有什麼困難的?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居然內向到連交朋友都不敢呢?其實劉先生的孩子也並不是特例,因為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都不擅長交際。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為什麼這些孩子不擅長交際呢?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內向的人如何交朋友
    活潑開朗的人身邊總是一群朋友圍著自己,內向的人不善於表達,朋友難免會少。沒關係,讓我告訴你內向的人應該如何交朋友吧!相識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一個人可能會沒有朋友,但一定有和自己認識的人。他們都可以成為你很好的朋友。
  • 孩子內向就是沒出息?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內向」的厲害!
    那麼,孩子內向真的是一個缺點嗎?我相信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不喜歡跟人交流,在陌生人面前連話都不敢說;不太喜歡跟小夥伴們玩耍,經常一個人在角落裡玩玩具;家長讓表演才藝,總是扭扭捏捏不敢表演;外向的孩子真的很討喜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導語: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裡,內向似乎一直都是個貶義詞。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內向,進而各種擔憂。這個社會給外向的人賦予了太多光環,而內向的人卻被貼上膽小、自卑、社交能力差等標籤,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對「內向」這種性格避之不及,家長不願孩子內向,老闆不願招內向的員工,內向的人難道真的不具備優勢嗎?
  • 孩子內向真的不好嗎?答案與你想得有出入,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但是內向真的是你以為的這樣子嗎?有時候這些行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抗拒,甚至產生緊張害怕的逆反心理。父母有時候自以為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這裡教你正確引導孩子克服內向。2、善於傾聽內向的孩子他們更加善於傾聽,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深度的理解能力,也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去在乎他人的感受。是一位很好的「傾聽者」。3、創造力改變世界「享受孤獨是產生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人只有在安靜的時候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 如何與「對海外無感」的日本人交朋友?談談日本年輕人的內向意識...
    人們將「選擇海外留學的日本人逐漸減少」、「不願意赴任海外」、「日本人在海外的存在感變弱」等社會問題歸因於「年輕人的內向意識」。 【內向意識】是什麼?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講話,而是更偏重於思考。 作者:綿糖媽媽 關於孩子內向外向的話題討論很多,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不好,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活潑一些。其實性格是天生決定的,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
  • 內向型的孩子惹誰了
    每當人們對內向型的孩子有誤解,或是想強迫他們轉變為外向的性格時,我都想向他們發出質疑:「內向的孩子吃你家大米啦?哦,他是你孩子,真的吃了你的大米呀?那打擾了...」 在面對同一件事上,他們的表現通常大不相同:比如在小區裡玩輪滑,外向型的孩子一上場,很快就會成為廣場上最靚的崽。而內向型的孩子則會在加入和不加入之間循環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