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記憶深刻:
有一個小女孩站在舞臺上唱歌跳舞毫不怯場,人人都稱讚這個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孩子的媽媽臉上自然是樂開了花,回頭鼓勵身邊大一點的女孩也上臺去表演,但大一點的女孩扭扭捏捏一直也不願意走上臺,大家看著孩子為難,便打圓場岔開了話題。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孩子的媽媽跟身邊的人抱怨:「我家這個大寶其實學習挺好的,腦子也聰明學什麼也很快,但就是不如二寶闖實,她太內向了,有的時候連叫個人都害羞,你說這以後可怎麼辦呀?」
聽這個媽媽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把大寶內向當成了一個缺點。
那麼,孩子內向真的是一個缺點嗎?
我相信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
不喜歡跟人交流,在陌生人面前連話都不敢說;不太喜歡跟小夥伴們玩耍,經常一個人在角落裡玩玩具;家長讓表演才藝,總是扭扭捏捏不敢表演;
外向的孩子真的很討喜,見了大人就會主動打招呼,可謂是人見人愛。
內向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沉悶,不喜歡叫人也不喜歡主動和人打成一片。
所以,家長們總是擔心內向的孩子長大後,步入社會不善交際,會遭人排擠。
其實,這完全就是對內向的一種偏見。
在西雅圖,曾經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不愛交朋友,不愛說話,經常抱著一本《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看,就連他媽媽叫他吃飯,他也不予理會。
他的媽媽覺得自己的孩子可能患上了心理疾病,便帶他去看醫生。
心理醫生通過觀察後,告訴孩子的母親:「你最好不要幹涉他。」
後來,這位男孩長大了,長大後的他被人們熟知,他就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報告《心理類型學》中明確地表示:這兩種性格無優劣之分,區別只在於獲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通過社交來獲取能量,他們熱情、喜歡社交,給自己「充電」的方式就是置身在熱鬧的群體中。內向的人則恰恰相反,社交不僅不能給他們補充能量,還會消耗他們。內向的人給自己「充電」的方式是獨處,在獨處中思考、充電、成長。
因此,不要再覺得自己的孩子內向是缺點了,更不應該成為判斷孩子好壞的標籤。
其實每一個內向型寶寶都是潛力股
內向的寶寶雖然比較害羞話不多,一旦和周圍的小夥伴熟悉了,也會主動關心別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小朋友,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慢熱型。
被家長們定義為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溫和友好、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做事也比較認真謹慎。
內向型寶寶大多數喜歡獨處,家長不知道他們在鑽研著什麼,也可能經常被周圍的人忽視。但有研究表明,往往被稱為社會精英人才的人,內向型性格要比外向型性格的人多出3倍不止。所以,大部分內向型的寶寶都是潛力股呢~
最後一段話送給大家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如果別人的花在春天開放,你不要著急,也許你家的花會在夏天開!如果到了夏天還沒開,你也不要著急,說不定你家的是臘梅,開得會更動人!
世上沒有兩朵相同的花,每個孩子都有區別於其他人的不同,珍惜他們的不同,保護他們的不同,期待每一個孩子都能綻放他們獨特的魅力!
親愛的寶貝,我是Lucky姐,愛學習、愛思考、愛寫作、愛分享,更相信我們的每一個相遇都是Lucky的開始,關注我!育兒路上Lucky姐與你同行,就算踩雷,我們也要強大的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