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就等於沒出息嗎?你也是踩坑的家長嗎?傷害了孩子太多

2020-12-03 大眼睛媽咪

孩子內向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沒出息,其實,孩子內向並不等於孩子就沒出息,那麼從根本意義上講,內向和沒出息是不對等的。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習慣,對於孩子的評價標準更多的是停留在孩子的性格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內向的話,就表示孩子將來會沒出息,或者是說孩子出息不大,將來會沒有成就。那麼相比性格外向,性格開朗的孩子,父母則給了大大的肯定,則認為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比較有出息,會有很好的成就。

那麼我想說的是,您這樣判定您的孩子您不覺得有點兒草率了嗎?難道從一開始您就否定了自己的孩子,感覺孩子內向就是等於沒出息,難道外向就有出息,您真的認可這樣的觀點嗎?其實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我對這種觀點是抱否定態度的。


孩子的性格本身就有每個性格的不同點,孩子因為出生環境,後期生活環境,就會影響孩子性格表現出來會千差萬別,有的孩子表現出比較內向,比較內斂,不愛說話,但有些孩子表現出性格比較活潑,只是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而不能因為這個去判斷孩子是否有出息。

那麼如果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去看,孩子是否有出息,真的不能簡簡單單的從性格上分析,如果單單從性格上分析,真的顯得太片面了。那麼您想過嗎,如果後期環境的改變,孩子的性格也會隨之改變,那麼這時候您就說孩子是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呢?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判斷僅僅的存在於對於性格的分析上,其實您這樣很容易會傷害到孩子,從一開始您就否定了自己孩子。那麼當您否定孩子的時候,您可能會有一些語言透露,或者是表情的外露,這時候您會讓孩子感覺到您對孩子的不信任,不自信,包括否定孩子以後的成就,那麼孩子從一開始對自己也會有一種心理暗示,那麼就是他對自己說了一句他不行,他什麼都不如別人,父母認為他不行。

當然,您可能不知道這種心理暗示有多可怕,如果從一開始,您單單從性格上去判定孩子是否有出息,從一開始您就否定了孩子,並在和孩子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有所表露,但是如果讓孩子領悟到這種表露的感受孩子就會充分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否定,那麼就會加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負面情緒,甚至從一開始,孩子也開始否定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真的是非常的看重,父母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能給孩子傳遞很大的信息,甚至說父母對孩子的一句表揚和鼓勵,都能增加孩子的生活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期待父母對自己的認可,這種認可來源於孩子和父母在生活中的交流和溝通,父母表露出對孩子的意向。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懂得如何去指責或者是責罵孩子,但是很少的父母去懂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那麼對於孩子來講,缺乏父母肯定的人生總是會缺少遺憾的,更多的時候,孩子也會不肯定自己。


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都期待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讚賞,當然,這種認可和讚賞來源於孩子周圍的人和事。您在工作的過程中,如果領導誇了你一句,您都會感到非常高興,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孩子呢,更需要別人對自己的讚賞和認可,但是相比成人來講,孩子更期待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和讚賞,這種認可和讚賞會鼓舞孩子。

所以很多父母從性格上分析孩子是否有出息,其實單單這樣講真的很片面,回顧現在社會,難道那些當老闆的有出息的全都是性格外向的嗎?那麼內向性格就沒有有所成就的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後期的社會生涯中,性格內向的孩子長大後相比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因為性格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加的穩重,反而更容易成功。


所以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不要從單一方面去判定孩子是否將來會有出息,從一開始就否定孩子,這種做法是非常非常不理智的。也不要單單的從哪個教育專家說,孩子怎麼會有出息,怎麼會沒有出息,其實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了解的,包括孩子的性格,孩子平時的為人處世和交際能力,所以並不能單單說哪種性格好,那種性格不好。這就像一個人,你喜歡吃蘋果和喜歡吃橘子一樣,那麼喜歡吃蘋果的就會說吃橘子不好吃,那麼喜歡吃橘子的就會說蘋果不好吃。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對立的問題,不能統一的去說。


每個性格都有每個性格的優缺點,每個家長要認識到孩子身上肯定有孩子自己身上的優點,當然,我還是要強調的說,並非孩子內向就等於孩子沒出息是不劃等號的。

其實在學校中也不難發現,很多性格內向的孩子反而學習成績會比較好,因為性格內向的孩子相比性格外向的孩子,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做起事情反而更加專注,那麼相比這樣是不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有成就呢?


只是說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性格內向的孩子更加善於交際而已。而且在生活和學習中會更加善於表現自己,所以說每個性格都會有每個性格的優缺點,那麼在孩子後期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對孩子的認識和了解,可以去培養孩子的性格,這樣可以做到取長避短的作用。

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父母用心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對孩子性格的培養。


那麼關於在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建議父母應該這樣做。

1、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一件事情,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會有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哪怕孩子還沒有向父母求助,這時候父母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性格,主動要求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其實父母的本意是好的,是怕孩子受到挫折,受到難度,會讓孩子感覺到困難,怕孩子失去信心,但是您這樣做恰巧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在孩子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哪怕孩子遇到困難,當孩子沒有向父母求助的情況下,先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去主動思考這個問題如何去解決,如果孩子真的經過一二再再而三的努力去思索,還是沒有得到答案。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劃,提示一下孩子,但是主要的思考過程還是要讓孩子來完成。不幫助孩子做事情,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才是一個父母最應該做到的事情。


其實在生活中您可以適當的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這樣可以考驗孩子的生活獨立性,同時也能增加孩子的生活獨立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可以讓孩子自己把一道題做完,您可以試著不去打擾孩子,讓孩子主動做完一個題目,這時候孩子收穫到的肯定是不一樣的。


2、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在生活中父母要著重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其實,性格內向的孩子並非不好,只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更缺乏交際能力,更多的時候,孩子因為不善言談,很多時候被同伴的孩子拒之門外。


但是,很多性格的不足都可以通過後期的培養進行彌補。那麼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適當的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這種交際能力的培養建議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兩方面。

①給孩子找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的玩伴,讓孩子在生活中受到感染。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性格內向,並非從孩子一出生就會性格內向,更多的時候是後期所受環境的影響。是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如果在孩子後期的生活過程中,家庭環境比較壓抑,或者是說孩子本身在生活中缺乏和父母的溝通,這時候就很容易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比較內向。


所以說孩子的性格內向,並非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因為後期的影響,父母要給孩子找一些性格外向的玩伴,和孩子一起玩,這樣可以讓孩子和玩伴一起玩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玩伴身上的優點,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善於表達自己,也善於交際,性格在玩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活潑。

②給孩子創造有利的家庭環境影響,不讓孩子在壓抑中長大。

很多孩子性格內向,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一個家庭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個壓抑的家庭環境,一個沉悶的家庭環境,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其實這種性格內向,更傾向於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感到孤獨。


所以說父母在生活中要去刻意培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做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因為孩子本身對於知識的有限,對於性格認知的偏差,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取長補短,這就需要父母后期給予孩子一定的環境影響和培養。

【溫暖寄語】:

父母不要單純孩子的性格去判斷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因為這樣您很有可能因為自己的主觀意識會誤判您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您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覺得孩子性格內向就等於孩子沒有出息嗎?你們贊成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性格,做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嗎?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文章,歡迎您的分享,喜歡記得點關注哦!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最大的誤區:內向的孩子,真的沒出息嗎?
    01作為一個內向孩子的家長,你是否也為此苦惱過?看到別的孩子大大方方的和人打招呼成為朋友圈的「社交明星」,再看看自己孩子的沉默寡言,形單影隻,你是不是也在懷疑他不夠優秀。是啊,在現實社會中,外向性格的人是公認的強勢群體,他們活潑、熱情、熱衷交往,看起來合群,而內向者沉默寡言,往往被貼上「問題孩子」、「沒出息」、「不合群」的標籤,在家長們的對比中,外向孩子完勝,而內向孩子完敗。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內向孩子有多委屈?明明情商底子好,卻被家長認為「沒出息」
    與此同時,多數人還會有這樣的觀念:性格外向的人情商高,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而性格內向的人生來情商低,很容易在社交中吃虧。也正因為如此,家有內向孩子的家長就格外發愁,覺得在「以社交打天下」的未來,自家孩子因為情商低會在社會中處處碰壁。心急的家長還會在孩子不主動打招呼,有退縮行為時埋怨孩子「不爭氣」、「沒出息」。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內向不等於沒出息有研究表明,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越高的人,性格越明顯傾向於內向型。據統計,有接近70%的成功人士都屬於內向型性格。如前文所說,內向的孩子只是看上去「溫和」,這並不代表ta是一個懦弱的人,也不代表ta就一定會被欺負。相反地,這類孩子不會主動惹是生非。他們善於思考,大多數情況下也能避開危險,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家有內向寶寶?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 孩子內向就是沒出息?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內向」的厲害!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孩子的媽媽跟身邊的人抱怨:「我家這個大寶其實學習挺好的,腦子也聰明學什麼也很快,但就是不如二寶闖實,她太內向了,有的時候連叫個人都害羞,你說這以後可怎麼辦呀?」聽這個媽媽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把大寶內向當成了一個缺點。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好嗎?家長需要知道
    內向是缺點嗎?內向的孩子情商低嗎外向的孩子比較喜歡表達,愛說話。但是,愛說話並不等於會說話,不愛表達也不等於情商低。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喜歡表達的孩子嘴甜,會說話,非常惹人喜歡。但是也有不少的孩子亂說話,不懂表達,讓人不舒服。而有些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需要表達和溝通的時候卻表現的成熟,得體大方。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內向的孩子,請不要把他和情商低劃等號。
  • 父母的壞情緒,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你們踩坑了嗎?
    父母的壞情緒,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你們踩坑了嗎?最近這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讓我每天感覺身心疲憊,心煩意亂!脾氣也跟著變得很壞,有時候控制不住就會對身邊的人發火,尤其是對孩子,稍不順心,就會火冒三丈。今天又沒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想起孩子當時恐懼的眼神,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樣,又感到後悔和內疚!
  • 看了毛不易你就明白,內向的孩子是上天送你的禮物,不必強迫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孩子內向就意味著沒出息,這是長久以來的誤區。歌手毛不易曾說過一句話:「內向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性格,希望大家都能坦然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說起一個人內向,首先會想到是他不愛講話、孤僻、沉默、不合群等等,看起來似乎都是不好的一面。但你知道嗎,內向的人雖然表面上不然外向的人熱情開朗,但他們的內心可謂是暗潮湧動。
  • 多少父母踩了「過度提醒」的坑,傷害孩子而不自知,如何改善?
    "2、過度擔心和焦慮作為家長,通常都希望孩子有好的發展,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有可能犯錯和受傷害的。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受委屈,或者是在嘗試中受到傷害,這些家長索性一開始就三番五次地提醒孩子,在孩子耳旁不停念叨。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家長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家長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家長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恭喜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
    「見了人也不敢打個招呼,沒出息」。「也不主動和別人出去玩,將來能進社會嗎?」。小風媽媽滿臉憂慮地說完了這些話,說完後重重的嘆了口氣。相信小風身上出現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憂慮的問題。我相信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內向。
  • 還在教孩子「吃虧是福」嗎?「吃虧」帶給孩子的傷害,家長要知道
    「吃點虧沒事,做人就要學大度一點兒、寬容一點兒」這是父母常對孩子說的話,這話確實有道理,但總是讓孩子吃虧,並不是一件好事,「吃虧」也不一定是「福」,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家長要清楚。,言語傷害時,他回到家給媽媽講,但是媽媽並不把他當回事兒,覺得就是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還告訴孩子:「別太和同學計較,要大度一點兒,他們是在和你玩耍呢!」
  • 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
    導讀: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知道嗎?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需善待。性格內向的孩子更不應該被偏見,家長應該發揮其潛在優勢。當我見到孩子之後,不管怎麼引導孩子,他都不說話。朋友就在旁邊說:「你別去逗他了,就這個內向的性格,怎麼說不改,簡直就是一個啞巴。」孩子在一旁低著頭,想要反駁,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己孩子的性格內向而煩惱,最後都對孩子的這個內向的性格貼上負面表情,總認為這是一個「缺點」。
  • 孩子不會打招呼需要批評嗎?誰說內向的孩子沒出息
    孩子在家長、大人面前或許沉默寡言,那是因為沒有共同語言,且沒有什麼話語權;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說不定孩子在同齡人、朋友面前,和在自己面前根本不是一個樣子,他們會跟朋友開玩笑、惡作劇、談天說地,同樣是很開朗活潑的,只是在大人面前放不開而已。所以不必擔心孩子不愛跟大人打招呼就是缺乏社交能力了,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 孩子內向=沒出息?錯!你為此產生的焦慮才會毀了孩子
    這妥妥的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讓人羨慕,是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他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你是否又會唏噓,感覺這個孩子以後吃不開呢? 是的,當一年才能見一次的舅舅,千方百計哄他喊一聲「舅舅」時,他只會躲在媽媽的身後閉口不言。
  • 顧易函這名字有問題嗎,這也踩坑?家長給孩子起名要小心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聰明,有個好生活、有個好前程,在給孩子起名時,常常將美好的願望賦予名字之中。隨著國民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父母們給孩子起名字時越來越注重名字的「氣質」。以往在名字中常見的「梅」、「芳」、「國」、「軍」這些字,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有詩意及內涵的字。但有些父母自認為不錯的名字,有時候卻踩坑而不自知。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說到底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分類中的一種而已,並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 孩子的性格內向就一定不好嗎?父母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看看內向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再下結論。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是天生的嗎?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內向,天生就不愛說話。果真如此嗎?這個媽媽能言善道,話語又多又密,怎麼就有這麼不愛說話的孩子呢?真是一點都不像自己啊!一開始他想表達的時候,你要是插嘴,他還會捂著你的嘴巴不讓你說,他來說。如果你每次都不讓他說話,他就自然不想說了,形成了性格。2、家長給孩子的心理暗示。這是小編要重點強調的一點。特別是你當著孩子的面跟別人說:「哎呀,我的孩子才是真的內向,悶悶的,不愛說話......見到不熟的人就不愛親近,膽子特別小。」
  • 「媽媽批評你,是為你好」,父母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傷害孩子
    所以,總是指出他性格內向沒禮貌的毛病,不曾想孩子或許一直習慣於這樣就沒有改正,長時間被自己的父母訓斥。可是今天歡歡歡說出了這一番話,卻是她第一次對自己的孩子說。加上本身就是老師,所以比較好面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表現的極其優秀。所以在我小的時候,基本上把媽媽的管控是較為嚴格的。 「能不能把你的字寫好看一些?你看寫的這些字,還不如我隨便寫一寫!10分鐘寫一行字就寫成這樣,你是不是太沒出息了?」「考試成績就這點,是不是個豬腦子?我要是腳隨便踩一腳,可能都比你考的成績好。你說你一天是不是在學校瞎混呢?什麼都沒有學。」
  • 內向孩子就一定沒出息?告訴你,大張偉、郭德綱都是內向型
    在如今強調人際交往、情商為王的社會裡,內向型孩子顯然不是最適合這個社會的。但內向孩子就一定是笨嘴拙舌、沒出息的嗎?還真不是。如果你不信,我可以舉一些內向型成功人士的例子。比如大張偉、郭德綱、羅永浩......或許你會說,得了吧,他們口才那麼溜,又特別會帶動氣氛,還是靠嘴吃飯的,說他們內向誰信哪?還別說,這可是他們自己親口承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