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好嗎?家長需要知道

2020-10-31 樂樂媽談育兒

文/樂樂媽(本文是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和分享)

佳佳今天12歲了,學習成績不錯,但是不愛說話,不喜歡熱鬧。學校有什麼活動基本不參加,也從來不參與班幹部競選。媽媽也經常鼓勵佳佳改掉內向的「缺點」,外向一些,多交朋友,但是佳佳沒有什麼改變。媽媽非常惆悵,擔心孩子太內向,以後發展受限,也擔心她會吃虧。

內向是缺點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性格本身是沒有優缺點色彩的,正如性別一樣,男性女性沒有優缺點一說。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個性氣質不同,主要是在於獲得能量和釋放能量的方式不同。外向的孩子喜歡熱鬧,喜歡融入環境,在人群中獲得快樂。同樣的外向的孩子需要環境去釋放自己,通過表達,活躍,積極的表現獲得關注,關注帶來成就感,進而讓孩子更加喜歡外向的交流方式,結交的朋友多而廣。

而內向的孩子,一般喜歡通過獨處獲得能量,獨處的過程中心無旁騖的思考,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從而獲得快樂和成就感。他們也不需要大張旗鼓的去表達自己,所以結交的朋友窄而深。

內向的孩子情商低嗎?

情商指的是情緒智商。通俗理解就是,看待事情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情商高,一般是說情緒穩定包容性強,溝通表達顧及他人。外向的孩子比較喜歡表達,愛說話。但是,愛說話並不等於會說話,不愛表達也不等於情商低。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喜歡表達的孩子嘴甜,會說話,非常惹人喜歡。但是也有不少的孩子亂說話,不懂表達,讓人不舒服。而有些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需要表達和溝通的時候卻表現的成熟,得體大方。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內向的孩子,請不要把他和情商低劃等號。

內向孩子的優點

外向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優點,陽光,活潑,交際能力強等等。但是內向的孩子其實也有很多隱藏的優點。

1,內向的孩子更專注

我們經常會發現,大部分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專注度低。因為他們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容易分心。內向的孩子,在人群中是不亮眼的那一個,但他們也許是一個非常棒的觀察者。他們更喜歡獨處,安靜的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專注度更高。透過歷史我們也會發現,大部分的發明家其實都是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因為他們更喜歡抓住思考,所以他們在自我領域的成就更高。

2,內向的孩子更穩重

內向的孩子比起外向的孩子,對集體的融入感弱,適應力也會低一點。所以很多內向的孩子,做事情會更加深思熟慮,不容易和別人產生糾紛,更懂得遵守規則,所以做事情會更加踏實,穩重。

家長怎麼引導內向的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個性

很多家長對內向的孩子有焦慮,是擔心孩子不會與人溝通,做事情不圓滑等。其實這些問題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的孩子,都會存在的。所以,無需因為孩子的個性傾向表達是內向而感到擔心。也不要因此非要強迫孩子變外向,尊重孩子的個性,才能發揮出孩子更多的優點。

2,走入孩子內心,多引導孩子表達

內向的孩子不太喜歡表達自己,也不擅長表達自己。需要父母多主動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3,鼓勵孩子交朋友

父母可以引導相同愛好的孩子相互學習、欣賞,用共同的性格特徵培養友誼,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有人天生屬於燈光下的舞臺,而有些孩子屬於隱藏在背後的王者。他們有屬於自己的顏色,當他們綻放出不同的光彩,那才是最美麗的煙火!


樂樂媽,3歲寶媽,10年教育工作者,接觸超10000家庭案例,關注我,一起做越來越懂教育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知道嗎?
    當我見到孩子之後,不管怎麼引導孩子,他都不說話。朋友就在旁邊說:「你別去逗他了,就這個內向的性格,怎麼說不改,簡直就是一個啞巴。」孩子在一旁低著頭,想要反駁,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己孩子的性格內向而煩惱,最後都對孩子的這個內向的性格貼上負面表情,總認為這是一個「缺點」。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但家長通常喜歡孩子能夠主動與人打招呼,內向的孩子因為不敢或者不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常被誤以為不懂禮貌,而受到長輩的責怪,要是家長了解到害羞內向是孩子的天生氣質,而不是故意的,就能多一份諒解的心。假如今天您帶他去朋友家做客,出門前需要事先策略與孩子約定好,今天到了阿姨家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到了朋友家,可以請主人帶孩子先參觀一下每個房間,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請他自由活動,就會發現他的行為比較合時宜了。那當然,當他做到了你們的事前約定,就要謝謝他、肯定他,讓他了解到原來只要他做到了媽媽都一定可以看到,孩子合時宜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
  • 內向性格的孩子VS外向性格的孩子
    我們對於孩子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孩子性格真的活潑、開朗、陽光。於是我們家長每次都急不可耐的希望自己孩子更加活動,更加外向。其實性格真的無所謂好壞,好與壞只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外向:1、活潑2、好動3、善於溝通4、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內向:1、安靜2、喜歡獨立空間3、不善於表達4、容易害羞這麼一對比起來,是不是家長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外向性格。
  • 孩子性格「內向」不是壞事,家長不必逼孩子變「外向」
    一說起孩子的性格,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開朗外放的性格。在很多人眼裡都認為只有性格外向的人才能更好交到朋友,如果自己家孩子是內向的性格很多家長就會愁眉苦臉,想著怎麼樣能把孩子變成善於交際的外向的人。難道所有孩子都要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有部追蹤拍攝了長達十多年的紀錄片告訴我們的答案不是這樣的。
  • 「內向」的孩子非要變「外向」嗎?家長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走
    家長們似乎都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內向並非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有點內向的傾向,就會讓孩子開朗一點。但是卻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成功者,大多都是內向的性格。這也說明了,內向非但不是壞事,在某些方面來說,可能還是好事。
  • 孩子從內向變得外向正常嗎?
    孩子本來是內向的,性格突然變得外向了。睡覺之前都說個不停,這是好現象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的性格是一個不確定的變量。就像是我們一棵樹,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某一片葉子長得快點,某一根樹枝長得慢一點,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的分布。
  • 「假外向」真的很痛苦!家長們,不要再逼內向的孩子外向了
    如果孩子是一個內向的孩子,那麼家長肯定是要犯愁了。會擔心孩子長大後無法融入這個社會,很容易被孤立……於是就總想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讓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表演……但是其實很多家長從來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內向這個性格,就一味地讓孩子變得外向
  • 性格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哪種受歡迎?專家:跟性格無關
    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的性格就已經固定了,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而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內向的孩子往往在人群中都是被忽視的那個。但其實內向只是孩子的性格而已,內向的孩子平時也比較安靜,而且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很多家長因此想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希望孩子能夠自來熟一些,所以會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性格。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壞事,而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才可能是壞事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說起孩子的性格,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性格開朗外向,都不希望孩子變得內向。看著孩子內向的性格,家長也會感到憂愁,覺得孩子內向,長大以後進了社會將會吃虧,而且也難有大發展。孩子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是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別亂給娃「貼標籤」,否則是在害他
    ,太內向了,好擔心被人欺負;......總結起來,家長就一個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變得外向嗎?答案是:最好不要!也沒有必要!內向和外向都只是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面對內向的孩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減少一點焦慮,去尊重他們的性格,給他們獨處的空間。
  • 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差?答案與你想的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所以,開朗外向的孩子不一定就更聰明,內向孩子的優點,你知道嗎?一、為什麼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內向的性格不好?1、刻板印象看見了一個乞丐在大街上傷人,就覺得所有乞丐都是可惡至極的人。這就是刻板印象。而家長們知道一些孩子因為內向而變得極端,學習成績不好,就認為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這是不對的。
  • 內向的孩子該不該變得外向?教育專家:別逼孩子外向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外向一點,活潑開朗,能言善辯,人見人愛。他們大都認為,外向的孩子在生活中更招人喜愛,走上社會也更「吃香」。畢竟現實是,當你走上工作崗位,光靠實力是不夠的,還要有優秀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很多家長經常對那些內向的孩子說,「你要變得外向一點,不要整天悶悶的,要多交朋友......」。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般地感受到獨處,其實也是件不錯的事情。給自己留白,有充分的想像空間,也不容易被外界不良的信息影響或幹擾,比如遠離焦慮的育兒群。看到了這些優勢,內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點自信心了?但是,儘管如此,貌似開頭那個媽媽提到的幾大顧慮還是沒有解決,那麼我們一個個來說:01、家長內向,孩子也一定會內向嗎?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哈嘍,大家好,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閱讀育兒好文哦導讀:在現在社交關係如此豐富且負責的社會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好的交際能力,能夠從小就擁有自己的朋友圈。於是,他們就會對自己孩子內向的性格感到擔憂,害怕孩子會因為不好的性格而吃虧,就會強迫著孩子去交友變得更積極外向一些。但這種做法往往最後的結果都不盡人意,有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而受到傷害,難道性格內向的孩子就真的有問題嗎?其實,我們作為家長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因為內向同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內向的性格同樣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內向佔優勢的,為內向型;外向佔優勢的,為外向型。但是,儘管如此,貌似開頭那個媽媽提到的幾大顧慮還是沒有解決,那麼我們一個個來說:01、家長內向,孩子也一定會內向嗎?但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一心為孩子好的良心老師,而不善攀談的家長也一樣可以尋找讓自己舒服的與老師的溝通方式。
  • 別再想讓「內向」孩子變「外向」了,內向孩子也是寶
    親戚家的孩子,今年六歲了,按理說正是活潑愛鬧的年紀,但他偏不。別的小夥伴都湊在一起玩耍,他卻喜歡安安靜靜的在旁邊擺弄玩具;同齡人見到長輩都親切的問好,他卻任由媽媽怎麼說都不主動打招呼。這可把媽媽急壞了,為了把孩子變成活潑開朗「討人喜歡」的性格,經常帶孩子去熱鬧場合玩耍,還指著其他人說「你怎麼就不能像他們一樣愛說話呢」。折騰了一圈下來,孩子性格還是那麼內向,唯一的變化就是開始懷疑自己,做事畏畏縮縮不自信。許多人對於「內向」都有很深的誤解,內向是人與生俱來不可更改的特徵,也是性格的一種,完全沒必要受到歧視。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未來發展更好?研究顯示:並非這樣
    你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的孩子好嗎?你也會因為孩子內向而焦慮不安嗎?如果是這樣,你一定要花費幾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內向一詞往往與懦弱,自卑,逃避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因此當父母們聽到有人評論自己的孩子內向時,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想知道將來有沒有大發展,只看兩點就足夠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老師們評價一個學生最常用的詞就是「這孩子有點內向」「這孩子比較外向」。在大家的傳統思維中,好像所有孩子都可以被分為「內向」和「外向」兩大類。那麼到底是內向一點好,還是外向一點好?
  • 開朗與否不是判斷孩子性格優劣的標準,不必逼內向的孩子變外向
    一說起「孩子性格好」,家長那個們首先聯想到的一定是「積極樂觀」『、「陽光開朗」、「外向大方」等形容詞,仿佛只有擅長與人交際,長袖善舞才是「好性格」;而相對而言性格沉穩,喜歡獨處,不喜交際往往就成為了反面典型。但是否喜歡與人交流真的是判斷一個孩子性格優劣的標準嗎?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現在的社會大家雖然都提倡接納多元化,但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還是覺得自己認為對的就是好的,自己認為的不好的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就認為孩子是不優秀的,例如很多孩子本來是比較敏感內向的,但是家長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是不合群的,在未來有可能因為不合群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