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想知道將來有沒有大發展,只看兩點就足夠

2020-10-25 糖果媽媽

「內向」和「外向」這兩個術語,由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率先提出並使用,認為可以概括絕大多數人的社會行為。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老師們評價一個學生最常用的詞就是「這孩子有點內向」「這孩子比較外向」。在大家的傳統思維中,好像所有孩子都可以被分為「內向」和「外向」兩大類。

那麼到底是內向一點好,還是外向一點好?不論家裡的娃更偏向哪個,當媽的永遠不知足,那麼這二者相比,到底誰更具優勢呢?

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別只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在小區門口,幾個媽媽聚在一起聊天,談話內容當然還是圍繞著孩子。只見一個媽媽粗暴地把自己的娃推到眾人面前:「囝囝,快叫人。」孩子本來在發呆,突然暴露在眾人目光下,本能地向後退了退。

媽媽不滿地說:「這孩子天生就那麼內向,也不知道隨誰,長大可怎麼辦,還是你家孩子好,特別敢說話。」另一個媽媽立刻接起了話茬:「我倒想要個老實點的,我家那個實在太皮了,老師天天告狀。」

兩個媽媽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恭維著對方,最後達成了一致:還是「別人家的孩子」更省心

與其糾結哪個好,不如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

內向通常可以被描述為安靜或是孤僻,外向通常可以被描述為活潑或是愛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性格通常情況下不會輕易發生轉變,判斷一個人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的標準是他的關注點是在外界還是在自身。

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了更傾向於內向或外向的趨勢,父母此時不應該糾結於如何去改變孩子,而是要最大限度開發孩子性格中積極的的一面成為自身的優勢。

內向的孩子是否省心,要看他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

▼內向性格的優勢

1. 善於思考

內向性格的孩子往往具有細膩豐沛的情感,與外向的小朋友喜歡說話相比,內向的孩子更喜歡思考,也就是大人常說的「心裡有數」。

內向的孩子往往早慧,學習成績也會更為優秀。

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到:這個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內向者。雖然他們常常被貼上「安靜」的標籤,但我們必須承認他們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上許多名人能在自己的專業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將心思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輕易不會被外界影響。

2. 專注力更強

之前曾經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給他一根繩能自己玩半天,真擔心他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實際上如果一個孩子能在小小年紀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玩耍或其他事情上,說明他擁有強大的專注力,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學習效率將大大提升。

▼內向性格的劣勢

1. 交際圈較小

內向的小朋友並不一定在社交上有障礙,只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慢熱」。

他們對於談話、交流通常要做更多的心理準備,這也意味著內向性格的人,言談更能代表內心想法。儘管他們交際圈較小,朋友較少,但是相對固定,情誼更真誠。

2. 容易轉變為自卑

內嚮往往與敏感、自卑等詞彙聯繫在一起,如果內心情感過於豐富又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性格往往就會走向極端,變得更加封閉。

建議:對於文靜內向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鼓勵,經常與孩子溝通心事。

幫助孩子學會如何紓解情緒,表達自己,發揮善於思考的優勢,往往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一番成績。

外向的孩子是否省心,要看他能否把握住機會

▼外向性格的優勢

1. 善於表達

外向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說話,愛表現,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只有「內秀」而不向人展示,無疑會錯失很多機會。

而外向的孩子通常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喜歡表現自己的性格特點,往往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

2. 擅長交際

外向的孩子因為強烈的表達欲望,通常會更早掌握對語言的運用,在遣詞用句上也會更為熟練。

卡耐基表示:一個人的成功,15%靠過硬的專業知識,85%靠順達的人際關係。

勇於面對挑戰和嘗試的性格,讓他們無懼與陌生人交朋友,強大的交際能力往往會為他們帶來寶貴的人脈資源。

▼外向性格的劣勢

1. 更在乎他人評價

外向的孩子通常非常享受自己受到他人肯定的過程,同樣也更在意他人給予自己的評價,過於期待做事的結果獲得他人認可,容易忽略了體驗過程中的快樂。

2. 「樣樣通樣樣松」

外向的孩子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但很難對某一件事保持長期熱愛,什麼都做一點,就會導致精力的分散,出現「樣樣通樣樣松」的結果。

建議:對於外向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缺少這兩種品質的孩子,不論交多少朋友,爭取多少機會,最後都會從手中溜走。

糖果媽媽叮囑:內向的孩子與外向的孩子性格已經形成,父母不要強迫他們改變性格,而是加以引導發揮長處,避免過於極端。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內向和外向都只是孩子天生氣質,只有不同,沒有好壞,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而是要去了解孩子的特點對待內向的孩子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慢慢引導他,只要孩子願意去嘗試就肯定他 ,如果今天孩子看到您的一個朋友,雖然沒有主動打招呼,可是他用眼睛看著對方,你就要鼓勵他:「媽媽發現你今天主動看阿姨了,你做的真好!」
  • 內向的孩子沒有錯,強迫孩子外向的爸媽才有病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
  • 別逼著孩子變外向,內向的孩子未來可能更成功
    朋友每次說起小凡,都是一臉的無奈,這孩子性格這麼內向,長大了可怎麼辦啊?看到朋友如此執著於給女兒小凡「改造性格」,我忍不住多問了一句,難倒咱們周圍的成功人士都是外向型的嗎?內向的人就沒有發展空間嗎?其實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寶媽,強制不愛說話、不愛交際的娃問候自己的親友,似乎孩子多說了一句「叔叔好」,這個娃將來就能成為天才一樣。實際上孩子未來成就的高低跟性格內向還是外向關係不大,古往今來的能人既有外向健談善於交友的,也有謹慎小心、不善言辭的。決定孩子成就大小的不是性格,而是是否選對了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好嗎?家長需要知道
    學校有什麼活動基本不參加,也從來不參與班幹部競選。媽媽也經常鼓勵佳佳改掉內向的「缺點」,外向一些,多交朋友,但是佳佳沒有什麼改變。媽媽非常惆悵,擔心孩子太內向,以後發展受限,也擔心她會吃虧。性格本身是沒有優缺點色彩的,正如性別一樣,男性女性沒有優缺點一說。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個性氣質不同,主要是在於獲得能量和釋放能量的方式不同。外向的孩子喜歡熱鬧,喜歡融入環境,在人群中獲得快樂。同樣的外向的孩子需要環境去釋放自己,通過表達,活躍,積極的表現獲得關注,關注帶來成就感,進而讓孩子更加喜歡外向的交流方式,結交的朋友多而廣。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別亂給娃「貼標籤」,否則是在害他
    總結起來,家長就一個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變得外向嗎?答案是:最好不要!也沒有必要!擁有更豐富的內心生活還有很多父母會擔心,自己內向的孩子因為不夠積極活潑,將來很難交到朋友,融入團體。04在家庭中,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更好成長父母用坦然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性格,是引導孩子認知與發展自我優勢的關鍵前提。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壞事,而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才可能是壞事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說起孩子的性格,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性格開朗外向,都不希望孩子變得內向。看著孩子內向的性格,家長也會感到憂愁,覺得孩子內向,長大以後進了社會將會吃虧,而且也難有大發展。孩子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是家長強迫孩子變得外向。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未來發展更好?研究顯示:並非這樣
    你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的孩子好嗎?你也會因為孩子內向而焦慮不安嗎?如果是這樣,你一定要花費幾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內向一詞往往與懦弱,自卑,逃避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因此當父母們聽到有人評論自己的孩子內向時,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
  •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內向是心理缺陷嗎?
    六一到了,其實心裡很想表演節目,但就是沒有勇氣說出口,結果還是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跑到學校去和老師說~~ 每個期末去領通知書,老師的評語裡總是有一句類似的話:該生性格內向,不夠活潑...... 因為內向,爸媽沒少為我擔心,害怕將來會「吃虧」,會過得不好。 但說句心裡話,我從來不為自己性格內向而真正不快。 我羨慕外向的人自信活潑,但是我也享受內向帶給我的安靜平和!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般地感受到獨處,其實也是件不錯的事情。給自己留白,有充分的想像空間,也不容易被外界不良的信息影響或幹擾,比如遠離焦慮的育兒群。看到了這些優勢,內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點自信心了?但是,儘管如此,貌似開頭那個媽媽提到的幾大顧慮還是沒有解決,那麼我們一個個來說:01、家長內向,孩子也一定會內向嗎?
  • 內向性格的孩子VS外向性格的孩子
    我們對於孩子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孩子性格真的活潑、開朗、陽光。於是我們家長每次都急不可耐的希望自己孩子更加活動,更加外向。其實性格真的無所謂好壞,好與壞只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外向:1、活潑2、好動3、善於溝通4、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內向:1、安靜2、喜歡獨立空間3、不善於表達4、容易害羞這麼一對比起來,是不是家長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外向性格。
  • 孩子內向或外向是天生?專家:3歲前的養育方法是個性養成的關鍵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性格特質,有的活潑外向、喜歡嘗試新事物,有的害羞內向、行事謹慎小心,然而,孩子的內外向性格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家庭環境的影響?3歲前是孩子個性養育的黃金期『3歲看大,7歲看老』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一句俗語,意指通過觀察孩子3歲時的性格與心理特質,就可以預見孩子長大後的模樣;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由此可見,3歲以前是孩子的養育關鍵,不論是對內向或外向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可運用下列方法養成孩子良好的個性。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但是,儘管如此,貌似開頭那個媽媽提到的幾大顧慮還是沒有解決,那麼我們一個個來說:01、家長內向,孩子也一定會內向嗎?但其中最重要的我想還是那兩個字——接納。回到標題那個問題——「性格內向的父母,該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 你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
    你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什麼是一個人的個性,對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對他的未來有太多的支持,你是內向還是外向?如果突然下雨,哪一個地方是最好的避雨地點?選擇你的答案,測試你是外向還是內向?,每個人喜歡你,而且,你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事業發展也很順利,事業特別順利,希望你能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不要變得內向抑鬱,永遠保持內心的純潔!
  • 性格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哪種受歡迎?專家:跟性格無關
    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的性格就已經固定了,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而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內向的孩子往往在人群中都是被忽視的那個。但其實內向只是孩子的性格而已,內向的孩子平時也比較安靜,而且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很多家長因此想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希望孩子能夠自來熟一些,所以會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性格。
  • 心理測試:根據選擇,知道你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
    根據選擇,可以知道你的「外向」和「內向」的比例。下面的6個中,你覺得(總覺得這個很像自己)的波紋是哪個?如果選擇②,「外向的3:內向的7」有點認生的你。 如果是初次見面的人,就會緊張凝固,一旦融洽了,之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想擁有廣泛的交友關係的願望本身,也許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享受舒適的、狹窄而深刻的關係就好了吧。
  •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內向
    內向和外向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麼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呢?想想以下情形你會怎麼做,自然就可以知道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想像你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晚餐,你會是引導話題的人嗎?去KTV裡面唱歌的時候你會勇敢的唱幾首嗎?
  • 這才是內向、靦腆的真實原因,別逼著孩子「外向」!
    >遇到想玩的項目,總是要觀察很久才會加入遊戲;……一般來說,內向的孩子,更謹慎與篤定,他們不會輕易去冒險,他們總是會經過深思熟慮、需要花很長時間等確定好了以後才會做出反應。作為一個典型的「內向」性格的孩子,我小時候總能聽到老師這樣說,「你要是再開朗一點,再大膽一點就好了。」也常常聽到父母這麼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嘴巴多甜,見人就喊!你看你多沒出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外向的孩子總能讓人印象深刻,受人喜歡。
  • 70%的成功人士都內向,別再逼孩子外向了
    「外向的孩子活潑陽光,內向的孩子靦腆自卑。」大概所有人都聽過類似的話。我們為什麼都希望孩子變得外向呢?外向的孩子善於交際,朋友成群,而內向的孩子總被認為是膽小自卑。但是我還是失敗了:我依舊是原來的我,依舊內向。喜歡傾聽但卻不喜歡發言,還是無法習慣各種狂歡派對。我困惑了:為什麼自己優秀了,卻還是無法克服內向?
  • 如何判斷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到底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那小編在這裡就簡單的介紹一下經驗,希望能幫到大家。一、那內向的性格到底有幾種表現呢?1、不愛說話內向性格的人一般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不愛說話,不管別人發表什麼意見,內向性格的人都是保持沉默,或者就是一笑而過,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語言,即使自己有話要說,但是都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2、性格比較孤僻不愛和別人交往,一般情況下都是喜歡獨來獨往,真正結交到好朋友,也是跟隨在好友的身邊,沒有太大的變化,喜歡的時候就話語很多,不喜歡表達的時候還是保持沉默。
  • 不要再逼孩子外向了!其實我們都欠內向孩子一個道歉
    所以家裡來客人的時候,爸媽為了讓孩子顯示有禮貌,她只好每次都站在門口微笑著和客人說,阿姨好、叔叔好;客人走的時候要說阿姨再見、叔叔再見......然後大家會誇孩子有禮貌。可他們哪知道孩子有多煎熬,她都恨不得快速說完撥腿就跑。孩子覺得父母這樣逼我,讓她覺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