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真的不好嗎?答案與你想得有出入,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2020-09-27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別人家的孩子大方禮貌,逢人就「叔叔好,阿姨好!」觀看自己家的孩子,見人就膽怯,說話也是支支吾吾的半天不吐一個字。叫他打聲招呼,扭頭就躲進自己房間裡。

家長也只是以為孩子怕生,就一直鼓勵他多和小朋友說話,催促著他去和小朋友玩耍,認為他只要多和人接觸,多說話就不會這麼內向了。

但是內向真的是你以為的這樣子嗎?有時候這些行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抗拒,甚至產生緊張害怕的逆反心理。

父母有時候自以為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這裡教你正確引導孩子克服內向。

一、大部分家長對「內向」的誤解

常常看著一群小朋友在玩鬧,而自己的孩子在一旁呆坐著,企圖讓他和小朋友玩,他就緊緊依偎在你旁邊,這時的你焦慮擔憂。怕孩子生病,怕他被排擠,各種不安的情緒籠罩著你。


1 、孩子太過於安靜

自閉症是一種嬰幼兒期的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跟親人不親密,沒情感反應,語言發育緩慢,對一些奇怪事物的喜愛。內向和自閉症就在於是否能與人交流。

要明白內向是一種合理的性格,世界上有兩種正當合理的性格:內向和外向。有些人有時能喋喋不休好幾個小時,有時能安靜沉默半天,你覺得他是外向還是內向?不能單單因為話少而判斷孩子的性格。

2、不會表達自己

自卑是一種心理缺陷,完全不是性格。

不過自卑會導致內向,但內向不會變成自卑。內向的孩子只是比較安靜、內省。而自卑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會一直否認自己,認為自己存在不合理。


二、「內向型」孩子具有哪些性格優勢

科學證明聰明的人主要特點——內向。內向的人洞察力和敏銳力高於常人,他們常常保持沉默,花時間去分析他人的行為和思想,這樣更容易分析和理解溝通方面的事情,也就是做到一個言簡意賅,內向的孩子執行力更強,他們的大腦一直處在一個高度運作的模式,能快速對外界的刺激作反應。


1、內心豐富

內向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往往比外向的人豐富,因為他們敏感,很容易和他人產生共鳴的情緒,如果你和他交流起來,他可能成為一個「說書人」呢!

2、善於傾聽

內向的孩子他們更加善於傾聽,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深度的理解能力,也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去在乎他人的感受。是一位很好的「傾聽者」。

3、創造力改變世界

「享受孤獨是產生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人只有在安靜的時候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科學證明名人大多數都是內向的,例如:諾貝爾、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牛頓、愛迪生等。

其實,內向的孩子是上帝送你的禮物。


三、面對「內向型」孩子,父母該如何教育?

1、發現長處

波蘭有個姑娘叫瑪妮雅,不管周圍怎麼吵鬧,她都能不被分散注意力,專心看書。有天她的姐姐們在她旁邊唱歌跳舞、玩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到一樣繼續看書,姐姐們想試探她,在她的身後疊起椅子,只要瑪妮雅一動,椅子便會掉下來,時間慢慢過去,一本書讀完了,椅子還屹立不倒。後來這個孩子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裡夫人


他們喜歡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內向的孩子家長不應該去強迫他們,不要把孩子引領到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向。而是發現他們的長處,並且鼓勵幫助孩子,讓孩子去做喜歡的事。

2、給他一個成長的環境

內向的孩子他們被環境影響的程度很大,他們喜歡小範圍,一對一的交流,因為高度集中的洞察力使他們喜歡安靜的環境來給自己儲備能量,讓自己得到很好的放鬆狀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有沒有思考能力,有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獨特的自己。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差?答案與你想的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所以,開朗外向的孩子不一定就更聰明,內向孩子的優點,你知道嗎?刻板印象讓家長覺得內向不好,外向才好,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之所以許多人會覺得內向不好,外向更好,是因為外向更討喜,更讓長輩覺得開心,有意思,它成為了許多長輩對他人貼標籤的重要原因,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把內向歸為不好的一類名詞。
  • 「內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答案與你想得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時,會遠離人群,站在旁邊默不作聲,好像不能融入大家似的。這位寶媽的孩子就具有明顯的內向人格,家長看到孩子不能適應環境,也難免感到著急,但孩子內向就是不好的事情嗎?為什麼家長們又普遍認為內向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呢?一、為什麼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是性格不好?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講話,而是更偏重於思考。 作者:綿糖媽媽 關於孩子內向外向的話題討論很多,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不好,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活潑一些。其實性格是天生決定的,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
  • 孩子不問人就是沒禮貌?別急著貼標籤,這樣的孩子更優秀
    導讀:孩子不問人就是沒禮貌?別急著貼標籤,這樣的孩子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問人就是沒禮貌?別急著貼標籤,這樣的孩子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
    然而,請靜下心來想一想,然後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自己說的是事實嗎?孩子真的是這樣的嗎?很有可能我們的孩子只是在某一件事或者某一次有這樣的表現而已,可我們卻不假思索的給孩子冠上了這樣的名,貼上了這樣的「標籤」。
  • 90%的父母都會犯的問題!你會給孩子貼標籤嗎?
    有很多人都喜歡給孩子貼標籤「你就是笨」、「你就是膽小鬼」,被定義為笨、差的孩子,內心就會越來越自卑。而被定義為「聰明」、「勇敢」的孩子則越來越優秀。後來這個親戚也不讓她叫人了,直接跟別人介紹說,「我們家孩子特別內向,每次讓她叫人都不說話,太靦腆了」。結果,孩子越發的不愛說話,也不跟他們交流。但是我也問過這個孩子,孩子說:「後來見到長輩我也想叫人的,也想跟別人聊天的。但是我還沒開口,媽媽就說我內向,我就又把話咽了回去」。
  • 你還在給孩子任意貼標籤嗎?來看看有智慧的父母都是如何做的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貼標籤,它指的是「對某個人或者某個事物刻板印象的描述」。當然這是我的理解,你也可以有你的理解,但是意思不變就行。這時候心煩氣躁的家長馬上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呢?怎麼腦子這麼不好使嗎?反應這麼慢呢?」。而恰好這個時候「隔壁家孩子」馬上就出現了,家長會說,&34;。看看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或許你也經歷過吧。當我們自己成為家長以後,如果不懂這就是貼標籤行為,雖然你很討厭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樣子,但你的孩子也同樣逃不過跟你一樣的命運。是不是很慘?
  • 「真膽小」,周圍人給內向孩子貼標籤,家長要和孩子「統一戰線」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亮兩片葉子,同樣也沒有性格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孩子也各有特點。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活潑開朗,有人沉默寡言,組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人間。 然而,相比於外向,樂於表達的孩子來說,性格內向的孩子似乎從小就會被人們所忽略,而且也非常容易被人們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
  • 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01 經常有家長問我,「魚媽,我家孩子特別內向、不愛說話,學東西特慢,有時候我都覺得他挺笨的,怎麼辦啊?」還有家長問我,「魚媽,我家孩子愛偷東西,咋辦?」「我家孩子老是和那些『壞』孩子玩,怎麼辦?」「我家孩子不愛學習,腫麼辦?」
  •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想培育出勇敢,獨立自信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下面4個方面入手。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生活中似乎有這種現象:孩子活潑外向,就容易討得家人朋友的歡心,而長輩也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更吃得開;內向的孩子則難得到長輩的青睞,他們總覺得這樣的孩子能力弱,不像別的孩子那麼優秀,認為內向的孩子有缺陷。內向,外向,都屬於人類的正常性格特徵。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
    生活中似乎有這種現象:孩子活潑外向,就容易討得家人朋友的歡心,而長輩也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更吃得開;內向的孩子得到長輩的青睞,他們總覺得這樣的孩子能力弱,不像別的孩子那麼優秀,認為內向的孩子有缺陷。內向,外向,都屬於人類的正常性格特徵。內向的孩子則更喜歡獨處,做事周到細緻,考慮問題謹慎全面。
  •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生活中,不管是父母還是身邊的人總是喜歡對孩子評價:粗心、內向、膽小、害羞、笨蛋、好動、叛逆、不聽話等等詞語,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冒出這些話語,可是殊不知這些話語會變成標籤,貼在孩子身上伴隨其一生。仔細觀察發現,好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父母貼著標籤長大的。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獨處的時間被大大侵佔,冒著透支自己的危險,也得完成「帶娃出去帶娃耍、帶娃狂歡帶娃樂」的為人父母的基本義務。說到這裡,估計大家也就能理解一眾內向父母的痛苦了。既然如此,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真的不適合帶娃,當不了好父母呢?當然不是!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回家跟孩子爸聊起這件事,反被埋怨道:「你自己不愛說話也就罷了,但為了孩子,怎麼也得多少跟老師套套近乎,了解了解孩子的情況,平日裡老師才好多照顧一下咱孩子啊?!」……因為嘴不甜,因為不被周圍人接納、貼標籤,內向的孩子也漸漸覺得自己有問題。
  • 心理學「標籤效應」:家長總給孩子貼標籤,小心孩子變成笨孩子
    心理學「標籤效應」:家長總給孩子貼標籤,小心孩子變成笨孩子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喜歡給孩子身上貼上各種標籤,比如壞孩子或者淘氣包等等,然而這樣的"貼標籤"式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
  • 給孩子貼標籤一定不好嗎?問題關鍵是:貼什麼標籤和如何貼標籤
    我抓住他搖杯子的小手對他說:「我們把杯蓋蓋起來再搖好嗎?」他同意了。可是等我把杯子蓋子蓋起來的時候,他又不高興,非要打開。我在打開的時候,跟他認真地說:「我可以給你打開,但是你必須答應我,不能再搖杯子了,好嗎?」他回答:「好。」於是我給他把杯子蓋子取下來。他把杯子拿到手上就開始搖。
  • 孩子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別亂給娃「貼標籤」,否則是在害他
    總結起來,家長就一個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變得外向嗎?答案是:最好不要!也沒有必要!家有內向的寶寶,最怕來自父母的這兩種傷害↓隨便給孩子貼「內向」的標籤家長不要隨便過早的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04在家庭中,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更好成長父母用坦然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性格,是引導孩子認知與發展自我優勢的關鍵前提。
  • 孩子內向是性格缺陷?家長別再亂「貼標籤」,三點優勢助力成長
    然而,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內向就是性格缺陷嗎?難道內向的孩子就一定不如外向娃?家長別給內向孩子「貼標籤」,「真內向」or「假內向」必須搞清楚在心理學上,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是與生俱來、不易改變的。其中,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孩子性格偏外向,黏液質和抑鬱症的孩子性格偏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