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亮兩片葉子,同樣也沒有性格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孩子也各有特點。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活潑開朗,有人沉默寡言,組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人間。
然而,相比於外向,樂於表達的孩子來說,性格內向的孩子似乎從小就會被人們所忽略,而且也非常容易被人們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
比如,在大家庭聚會的時候,有孩子的家長常常會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在眾人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藝。但通常情況下內向的孩子就會有一定的抗拒或者扭捏。此時,家長們就會直接說「這個孩子膽子小,不愛說話。」
同時在生活中大家也會經常遇到家長讓孩子主動打招呼問好時,孩子因為陌生而不開口的情況,很多家長對於這種情景常會向別人解釋「孩子害羞,老實的很」。
雖然大人們只是一句輕描淡寫的「真膽小」、「害羞」、「老實」,也許是隨口說所,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對於這些標籤會有多麼的在意,甚至這類標籤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
曾經在美國有一位小學老師對於給孩子貼標籤的問題做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標誌的標籤實驗。
起初她根據孩子眼睛顏色的不同將孩子分別分成為了藍眼睛和棕眼睛兩組。在第一天實驗的時候,小學老師告訴孩子們棕眼睛的孩子是聰明優秀的,而藍眼睛的孩子則是愚笨的。
同時老師要求藍眼睛的孩子在課堂上必須坐在最後面聽講,並不允許藍眼睛的孩子和棕眼睛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被老師強制分開,分別貼上「優秀」、「愚笨」的標籤後,棕眼睛的孩子很開心,而藍眼睛的孩子卻對自我產生了質疑,認為自己真的是笨拙平庸的人。
在第二天,該老師再次告訴孩子們第一天犯了一個錯誤,藍眼睛的孩子才是優秀的,而棕眼睛的孩子是愚笨的。同樣藍眼睛的孩子開始享受到棕眼睛孩子在頭一天所享受的所有優待。
在這種情況下,藍眼睛的孩子很快就恢復了自信和快樂,而棕眼睛的孩子則出現了和第一天藍眼睛孩子們一樣的自卑和失落。
而在這個實驗中,老師發現孩子們被貼上「愚笨」的標籤時,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也會隨之而下降。但當他們被貼上「優秀」的標籤時,孩子的學習能力則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由此可見,成人們對孩子所貼的標籤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是難以避免的。
那麼當周圍的人給內向的孩子貼標籤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父母和孩子要「統一戰線」。
1、重視孩子的情緒
當周圍的人隨意的對孩子貼標籤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隨口附和。此時,家長應該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通過孩子聽到標籤後的表情以及動作的變化,來猜測出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具有負面影響的標籤,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情緒變化。
2、關注孩子自身的看法
如果孩子被人貼了標籤,家長就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想法。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對別人所貼的標籤有什麼看法,以此來了解孩子對自我的一種認知。
3、多多鼓勵孩子
雖然內向的孩子並不喜歡在他人面前有所表現,但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是了解的。當孩子出現害羞,膽怯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多的鼓勵孩子,利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來告訴孩子他是能行的。
4、教導孩子正確的去看待別人的標籤
孩子對他人的評價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孩子被他人隨意評價的時候,家長要適時地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這樣孩子才會堅定自己的內心,而不是被他人所左右。
總之,內向的孩子並不是像他人所看到的表面那般真的膽小,因為這類孩子的內心也會擁有強大的力量。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以一起去面對外來的標籤。寶媽寶爸們,你們的孩子被貼過標籤嗎?你們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