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糾紛解決路上的「急先鋒」雲南昆明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0-09-13 民主與法制社

官渡法院工作人員在進行案件分流。 本社記者 湯瑜/攝

推行「雲解紛」信息平臺、試行訴前有償調解、將公證引入司法輔助、建立社區微法庭……近年來,雲南昆明市政法機關全面助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探索打造新時代都市版「楓橋經驗」,取得顯著成效。

首創「法院+公證」司法輔助平臺

作為「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示範法院」「全國優秀法院」,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在全國首創「法院+公證」司法輔助平臺,推進訴源治理新機制建設。

官渡區作為昆明主城區之一,是昆明交通樞紐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近年來,隨著官渡經濟的飛速發展,矛盾糾紛發生率逐漸位居全市首位。

日前,官渡區人民法院院長晏暉向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表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官渡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25693件,已結案15917件,法院受案數始終位居雲南省基層法院前列。

在繁重的審執壓力下,官渡法院除肩負維護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重任外,積極探索新時期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開創了以公證調解為亮點的「官渡模式」,已成為糾紛解決路上的「急先鋒」。比如,趙先生追討欠款的案件經過公證調解很快解決。

2019年4月26日下午,趙先生走進官渡法院,他將一面錦旗送給公證調解員陳谷芬。

趙先生是昆明一家汽車配件銷售公司的員工,2018年年底開始,負責公司貨款追討工作。半年時間,他幫公司打了10多起官司,成了官渡法院的常客。

「我們公司成立25年,有10多家客戶拖欠公司貨款,拖欠時間最長的一筆貨款3000多元,已拖了10年之久。」趙先生說,這些年,公司為了追討這部分貨款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他也碰了不少釘子。

2019年春節後,趙先生備齊資料來到官渡區法院,起訴多家客戶。立案庭受理後,將趙先生的案件分到了速裁庭,速裁庭法官審查後發現該批案件訴訟標的不大,且事實清楚,遂將案件分流到昆明市明信公證處駐官渡法院司法輔助中心。

接案後,該司法輔助中心調解員陳谷芬第一時間與雙方電話溝通,迅速聯繫到5名被告,且都對拖欠貨款事宜及拖欠金額無異議,經過確認,雙方表示願意調解。但調解過程並不順利。

趙先生所在的這家汽配公司和昆明北市區一家汽修廠合作多年,一直是先供貨後結帳,但由於汽修廠的材料員、財務工作人員先後離職、病故,汽修廠不認這筆貨款,直到2012年結算時,還拖欠7000多元貨款。

陳谷芬剛介入該案時,趙先生公司的客戶很牴觸。陳谷芬一遍又一遍給對方做思想工作,從情理、法理角度分析、疏導,並引導雙方說出各自的顧慮和難處。針對雙方的顧慮,她又繼續做工作,在一次次的耐心溝通、調解下,對方終於同意將拖欠貨款支付給趙先生供職的汽配公司。收到貨款後,汽配公司向法院申請撤訴。

「追了6年多的貨款,沒想到一場調解幫我解決了大難題。」趙先生說,以前真沒想到,拖欠公司10年的貨款,調解員介入後,兩天就解決了。

陳谷芬是昆明市明信公證處駐官渡法院司法輔助中心的主力調解員,長期駐法院做調解。在她看來,公證處與官渡法院建立合作關係後,他們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對相關法律法規、案件辦理流程更了解,收穫也更多。

早在2015年,官渡法院與昆明市明信公證處就聯合成立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服務基地」,嘗試推行公證分擔司法輔助機制,探索開展公證調解、公證送達等服務;2016年11月,雙方又成立了「調解服務中心」。

晏暉說:「近年來,法院『案多人少』問題突出,而作為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公證員,也有能力承擔一些司法輔助工作。他們參與案件調解,可以讓法官將工作重心放到案件審判上。」

2017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雲南被列為試點省份。

2017年9月1日,原昆明市明信公證處駐官渡法院調解服務中心正式更名為「昆明市明信公證處駐官渡法院司法輔助中心」。

「由於昆明市明信公證處從公證送達、公證調解、公證調查取證、公證參與財產保全、公證執行輔助等多維度,全面參與到法院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當中,因此更名。」晏暉說,除公證、商會、勞動仲裁參與調解外,官渡法院還將人民調解、特邀組織調解、醫療糾紛調解、證券期貨調解、保險行業調解、涉僑糾紛調解引入法院,建立了「九位一體」調解體系,把矛盾糾紛化解於訴訟前。

今年以來,官渡法院向多元調解組織移送案件5332件,調解成功1366件,其中經司法確認174件,司法確認涉案金額約2億元,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120萬元,案件審理周期平均縮短29天。

3天完成涉300多萬元借貸糾紛調解

不僅官渡法院,昆明市五華區司法局也努力下好「訴前調解」棋,破解源頭化解難題。

2020年7月10日,昆明市五華區訴前委派調解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對首批特邀調解員進行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後,該中心於7月20日正式運行。當天,一共有8起案件糾紛的當事人主動選擇訴前委派調解服務,其中一件標的額超過300萬元的民間借貸糾紛,僅用時3天即完成訴前委派調解及司法確認。

該案當事人孫先生多次向劉女士借款共計金額320萬元,並先後出具了兩份借條。期間,孫先生歸還借款10萬元。借款到期後,孫先生以無法拿到工程款為由一直沒有歸還剩餘借款。今年7月20日,劉女士前往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法院,打算起訴孫先生,要求他償還欠款本金並按照年利率6%的標準支付利息。

五華區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了解案情後,向當事人釋明訴前委派調解具有「收費低、調處快、確認快、可申請執行」的優勢,並經當事人同意後,將案件委派至五華區訴前委派調解中心先行調解。

該中心特邀調解員陳穎拿到案件材料後,採取「一對一」方式,與當事人交流溝通,聽取意見建議,並引導債權人劉女士考慮欠款標的額較大,債務人資金緊張的實際情況,希望其降低利息的計收標準,最終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孫先生於2020年7月27日前一次性付清劉女士借款本金310萬元,利息以借款本金310萬元為基數,按年利率1%計收。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立即向法院申請對協議進行司法確認,且按照規定,法院未收取案件受理費。

該案調解結束後,劉女士說,來法院之前,她曾估算訴訟案件受理費或需31600元,法院審理即便適用簡易程序也要3個月才能審結,從立案、遞交證據、開庭到審結,她至少要跑四趟法院。但沒想到,從進法院到領取司法確認裁定書,僅用了3天時間,且向特邀調解員支付的調解服務費只相當於法院訴訟費的50%。

首推訴前有償調解新模式

近年來,五華法院立案數屢居雲南省前列,2019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1430件,截至2020年8月底已受理民商事案件10708件,法院壓力逐年遞增。

2018年6月,五華區被雲南省委政法委確定為雲南省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試點縣區之一。五華區司法局以此為契機,盤點調解資源、創新調解機制,並於今年7月10日掛牌成立五華區訴前委派調解中心,也是雲南首個訴前委派調解中心。中心下設金融糾紛調解室、傳統民事糾紛調解室、商事糾紛調解室、保險糾紛調解室、醫療糾紛調解室等10個調解室,引入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特邀調解員,接受法院委派的案件,並與五華區人民法院聯合印發了《五華區訴前委派調解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五華區訴前委派調解服務中心開展調解工作的實施辦法》。

據五華區司法局局長王瑜介紹,法院受理民事糾紛前,經當事人同意後,將糾紛委派至該中心,中心分配給特邀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對於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雙方可共同申請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經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一方當事人不按協議履行義務時,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部門將啟動快速執行通道。

「目前,該中心探索實行低價有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特邀調解員可以在不超過訴訟費50%的範圍內與雙方當事人協商調解服務費用。」五華區司法局副局長李婭妮告訴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調解期限最長30日。對於調解不成功的案件,該中心將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把案件由調解平臺推送至立案平臺,因此對調解不成功需要立案進入訴訟程序的,只要當事人在調解期間提交的材料完備、符合立案條件,法院將直接立案,當事人不必為立案再跑一次法院。

李婭妮表示,目前該中心共受理委派調解案件55件,調解成功14件,涉案標的達600多萬元。

為做好訴前調解工作,五華區法院配備15個快審團隊對接、指導該中心的調解工作。「法院對進駐該中心的調解組織及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和指導、培訓、監督、檢查等工作。」五華法院立案庭庭長馬俊梅說。

同時,五華區司法局確定進駐該中心的調解組織和人員資格標準,建立調解組織和人員準入、退出機制;負責對進駐調解組織的人員審核、遴選、推薦等工作。為確保調解人員專業水平,五華區成立了訴前委派特邀調解員選任工作領導小組。

「特邀調解員選任的要求是:執業5年以上、3年內未受過處罰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律師才有資格報名。我們通過自主報名、資格初審、小組審核、人選公示等程序,選擇7名職業素養高、執業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第一批入駐該中心的特邀調解員,以確保提供專業高效的調解服務。」王瑜說。

據了解,五華區司法局還專門制定了調解案件辦理的四步流程:訴前引導分流、確認及委派、案號管理、司法確認。

李婭妮介紹,法院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置訴前引導輔導區,由專職人員對當事人進行分別告知:對於標的5萬元以內符合人民法院速裁程序條件的案件,引導當事人進行人民調解或訴訟立案;對於標的5萬元以上的案件,告知當事人可自願選擇人民調解或訴前委派調解或者訴訟,由當事人根據自身實際進行選擇;當事人選擇調解後,首先需要籤訂《調解確認書》,工作人員編立相應案件號後,向上述中心發出《委派調解函》,中心再將案件分配給特邀調解員。

該中心試行訴前委派調解按照不超過訴訟費50%的標準收費,由調解員和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申請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的,法院不收取案件受理費;對於不適宜申請司法確認的,當事人還可以申請法院出具調解書,法院減半收取案件受理費。」在五華法院法官牛文合看來,這種調解模式,既有利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又能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民主與法制》社新媒體出品

本期主編:王 鐔

編輯:潘 巧

校對:王立三

審核:黎偉華

合作郵箱:mzyfzapp@126.com

民主與法制社是由中國法學會主管的中央級新聞事業單位,擁有《民主與法制》雜誌、《民主與法制時報》、民主與法制網、民主與法制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權威法制媒體。

微信號:minzhuyufazhishe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楓橋經驗」】鍥而不捨解糾紛 踐行「楓橋」促和諧
    【新時代「楓橋經驗」】鍥而不捨解糾紛 踐行「楓橋」促和諧 2020-12-2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池州公安: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履行公安基層新使命
    楓橋,是一座橋。「楓橋經驗」的誕生與發展,歷經數十載風雨洗禮和實踐檢驗,鋪就一座座連接黨心民心的連心橋,一座座鞏固公安民警與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警民橋,一座座通往社會和諧的平安橋。楓橋,不僅是一座橋。「楓橋經驗」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公安機關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
  • 讓治理創造新價值 網絡新「楓橋經驗」大會聚焦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韓基韜):1月7日,由法制日報社主辦、法制網承辦、阿里巴巴集團協辦的第四屆網絡新「楓橋經驗」高峰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如何讓治理創造更多社會價值,成為眾多與會者共同討論的焦點。
  • 調查報告|王傑等:鄉村善治可持續的路徑探索與理論啟示:來自「楓橋經驗」的思考
    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的制度設計,在平安建設中建立起來的人民調解制度體制機制是化解社會矛盾和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正是群眾參與讓「楓橋經驗」從「平安楓橋」走向「平安諸暨」、「平安浙江」、「平安中國」。進入新時代,更是由於廣大群眾孜孜探索鄉村治理的新辦法新舉措,社區「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等應運而生,使得「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具有生機活力。2.治理方式。
  • 對標「楓橋經驗」,打造警務助理「北郊樣板」
    經過兩年多的生動實踐,警務助理工作已成為北郊派出所夯實公安基層基礎的新載體、提升農村綜合治理能力的新途徑、構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新防線,成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張閃亮名片。北郊派出所定期召開的警務助理工作會上,社區民警倪健向警務助理傳達通報警務區重點治安防範情況。
  • ...運用『楓橋經驗』探索實踐基層紀檢監察監督新路徑」研討會發言...
    紹興創造性發展運用「楓橋經驗」推進鄉鎮紀檢監察工作規範化建設,探索基層紀檢監察監督新路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基層監督治理任重道遠。紹興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特別是趙樂際書記在浙江調研時指出,要堅持發展「楓橋經驗」,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監督於問題未發之時。
  • 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增添科技動能,「實在智能」推出智能法律諮詢...
    56年前,浙江諸暨楓橋鎮創造出發動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歷經不斷豐富完善,現已成為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的基層社會治理方法。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更指明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路徑。
  • 【重磅】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國務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趙克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國家安全部部長陳文清、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中央軍委政法委書記宋丹、武警部隊司令員王寧等中央政法委委員悉數出席,中央和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法各單位負責同志,參加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核評價工作的中央部分部委分管負責同志參加
  • 杜橋派出所:擦亮「杜橋義警」金名片,爭當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
    臨海市公安局杜橋派出所擦亮「杜橋義警」金名片爭當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示範所」近年來,臨海市公安局杜橋派出所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聚焦「新時代楓橋經驗」核心內涵,聚力黨建引領、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服務民生四大方面,深化培育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綜合體,積極推動公安基層基礎和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深度融合
  • 新時代「楓橋經驗」基本理論問題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11月29日,由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杭州師範大學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以「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新時代『楓橋經驗』基本理論問題學術研討會」為主題的研討會在西北政法大學順利舉行。
  • 張銀橋應邀到武漢大學參加「新時代『楓橋經驗』研討會暨大調解...
    120報告廳,組織召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研討會暨大調解制度課題推進會。張銀橋首先闡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質是發揚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傳統美德,通過發動群眾做群眾工作來調處人民內部矛盾,其基本方法是群眾工作方法;信訪工作的本質就是群眾工作,而且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必須始終用群眾工作的理念、方法、立場和要求,來調處群眾信訪反映的人民內部矛盾,這與「楓橋經驗」的本質是一致的。
  • 【新時代「楓橋經驗」】禹城市司法局:「大調解」格局為基層和諧...
    【新時代「楓橋經驗」】禹城市司法局:「大調解」格局為基層和諧穩定注入「強心劑」 2020-01-14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烏蒙山區小村莊探索出「楓橋經驗」新模式
    而這只是安坪村近年來推動法治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楓橋經驗」是誕生和發展於浙江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為助力沐川縣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縣決勝脫貧攻堅,浙江四市和樂山結對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提出了包括教育聯動、產業聯動、健康聯動、勞務聯動、社會聯動以及文旅、科技、經貿融合的「五聯三融」工程。
  • 化解糾紛 消除隱患 增添和諧 長春市拘留所的「楓橋之路」
    「楓橋」,是一座連接黨心民心的連心橋,「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被政法系統譽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法寶」。長春市拘留所積極踐行「楓橋經驗」,在依法履行安全監管和教育管理職責的同時,把及時發現、有效調處、根本化解矛盾糾紛作為新時代公安監管工作的重要理念,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通過開闢綠色通道親情感化、判例分析多方聯動、建立標準化評價運行機制等舉措,走出了一條「矛盾糾紛不出所,治安隱患就地解決」的「楓橋之路」。
  • 浙江紹興升級「楓橋經驗」智慧 巧解基層治理「方程式」
    豐惠鎮西湖村駐村民警莫毅挺表示,比如,「鄉警」阮海兵就曾與家族長出面一同化解一起家庭內部糾紛,使矛盾糾紛調處的時間、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引入社會組織「活水」、打造「娘家式」警務機制、成立各類社區「老娘舅調解室」、發揮聯合調解中心「專家庫」效應……紹興正用「多元共治」這把基層治理的「鑰匙」,激活社會參與的「細胞」,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
  •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實際問題
    這是發生在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信訪辦的一幕,也是信訪人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日常。十年來,陽宗海區信訪辦始終以「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決得好」為工作目標,積極融入平安陽宗海建設,不斷提升信訪工作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群眾信訪事項,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一是推進區、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聯動」工作機制。
  • 「楓橋經驗」小故事|「三劍客」+「三診法」,助推...
    」小故事|「三劍客」+「三診法」,助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編者按 今年是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暨習近平同志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為能進一步講好「楓橋經驗」精彩故事,我市舉辦尋找新時代「楓橋經驗」故事活動。本次活動由全市104家單位共同參加,以分組的形式尋找「好故事」,緊扣「黨建引領、人民主體、三治融合、四化並舉、共建共享」五大主題,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挖掘全市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重大成效和寶貴經驗。
  • 龍港公安分局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禮堂警務」讓「楓橋經驗...
    龍港公安分局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禮堂警務」讓「楓橋經驗」生根鄉村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09日 來源:   蒼南新聞網8月9日消息:龍港公安分局在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過程中,立足江南文化特點,充分挖掘村史文化,收集本土文化資源,在群眾聚集多、民俗活動多的文化禮堂打造「禮堂警務」,促進公安文化與鄉村文化、公安勤務與鄉村事務、公安團隊與鄉村團隊相融合,在文化禮堂中暢談治安、傾聽公安、共謀平安,助力新時代
  • 宋才發、郭婧發表《「楓橋經驗」視閾下鄉村治理法治化探討》論文
    「楓橋經驗」視閾下鄉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舉措是:加強新時代鄉村治理法治體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法規體系建設,推進政府政務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推進鄉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徑。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楓橋經驗」從依靠和發動群眾的社區治理樣板,發展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1]的新時期社區綜合治理新典範。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和歷史背景下,「楓橋經驗」始終堅守「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初衷」不動搖,堅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提升,不斷豐富和完善其內涵。「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旺盛生命力,既為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累了實踐經驗,也為現代社會治理創造了理論經驗。
  •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三個向度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刻把握「楓橋經驗」的原初精髓和現代取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使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