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的生意,真的能用網際網路和眾包模式來做嗎?|100個創業者

2020-12-16 好奇心日報

在北京創業大街併購咖啡二樓的眾創空間裡,擠著上百個工位。Fiberead的創始人江苑薇和她的三位同事,正在一塊不到20平米的空間裡辦公,他們做的是一個眾包翻譯和外文圖書出版平臺。

在亞馬遜Kindle書城中,搜索Fiberead,會有405本電子書擺在你面前。

按照熱度從上往下瀏覽,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驚悚小說《第五大道》、育兒書《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諜戰小說《克拉姆斯基案—軍情七處》、政治小說《邪惡之城》和懸疑小說《糖與香料》…..他們全都是外文圖書,排名靠前的大多是懸疑、恐怖小說、兩性情感關係、或職場類圖書,其中不乏外國暢銷書作者,每本電子書定價在0.99至10元每本不等,由Fiberead平臺進行出版翻譯。

江苑薇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從2014年網站上線以來,她們已經出版了400多本電子書,放在亞馬遜、多看、豆瓣等平臺上賣,另外還拿到了1000多本外文圖書的版權,正在翻譯中。紙質圖書上架銷售的有6本,年底計劃出版100個品種。

每年翻譯出版一百多本書,Fiberead現在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小型出版社,離中信每年引進千冊圖書和中文圖書還有很遠,但這是一個4人小團隊做出來的效果。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書的質量良莠不齊。

去掉中間環節,Fiberead加快了外文圖書引進的速度

「每年中國傳統出版社引進外文書不到英美市場每年出版圖書的1%,引進速度也很慢。」三年前,江苑薇抱著想改變外文圖書引進中國市場速度的想法創立了Fiberead。

與傳統出版社相比,這些書引進出版的流程不太一樣,翻譯全都是由眾包譯者完成的。一般來說,一本外文書在Fiberead上從翻譯到出版成電子書平均需要4-6個月的時間,和傳統出版社相比速度快了不少。

首先,外文書作者會在Fiberead網站上註冊後將自己的作品上傳,然後Fiberead在網站首頁公開招募這些作品的志願譯者。哪本書先找到譯者,就能得到優先翻譯。

江苑薇最早在豆瓣等譯者集中的論壇中發布信息,聚集起了最早一批網站內測階段篩選出的300名認證譯者。譯者根據Fiberead的流程管理對圖書進行翻譯、審核、排版。網站後臺提供交流工具,方便譯者、作者和團隊之間進行直接溝通。最後Fiberead將編譯好的書籍放在多看、亞馬遜、豆瓣閱讀等渠道上發售。每賣一本書的收益,都由Fiberead、書作者和譯者三者平分。

Fiberead後臺編輯器

Fiberead提升效率的方式在於省去了原來所有的中間環節,傳統出版社引進一本外文書要經歷從確定選題、找版權代理(有時書籍版權不在原作者手中)再到報價競購版權(多家出版社可能同時購買一個版權)的整個過程。

Fiberead用免費幫作者出中文書這個方式作為條件換取圖書的中文版權。當作者在Fiberead上將書上傳後,就等於同意將書籍的中文版權交到Fiberead平臺上。省去了尋找版權代理或者兩國出版社之間複雜的版權交易過程,過去光談版權這個過程可能就長達一年時間。

效率提升後,圖書質量變得難以保證

Fiberead的出版效率是江苑薇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作者不用花錢就出版自己的中文書,翻譯愛好者也能翻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主題。」在提升效率以外,江苑薇認為這種模式也為作者和譯者帶去了好處。

她的思路是,不讓Fiberead扮演「看門人」的角色,把篩選書籍的機會交給了譯者,以及讀者,砍掉了傳統出版社當中對書籍質量進行把關的「編輯」角色。

「有些作者在成名前可能是投書無門的,比如說早年間的《鬼吹燈》,所以我覺得不能憑一兩個人來決定一本書是否應該決定出版。或者這個領域專家的人去判斷,而是由這個市場去判斷。」

整個過程中,外文作者不需要投入前期成本,也不用給翻譯付費,如果書賣得好,就能獲得分成。對Fiberead來說,多出版一本電子書,它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還可能獲得收益分成。門檻拉的越低,Fiberead就能拿到更多免費版權,越多「投書無門」的作者也有機會出版中文書。

但這麼一來,Fiberead用戶選書的成本就變高了。

這些放上Fiberead平臺上的圖書只要符合一項標準——電子版可以在美國亞馬遜上架。這個標準放得很低,因為美國亞馬遜對電子書的上架標準只有:「排版符合要求即可」。

去除了編輯、版權談判等環節後,圖書出版速度自然得到提升,譯者與外文作者也得到了更多試煉機會,但對為這個模式來買單的角色——讀者來說,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甄別一些原本由專業編輯過濾過的信息。這甚至不涉及個人口味,因為按照上述上架標準,業餘的寫作愛好者同樣可以上傳作品。

大多數書的銷量並不高,能產生的價值也很有限

陳海濱是Fiberead網站上的資深譯者。

兩年時間,她擔任了數十本英文書的主要譯者。2015年初,陳海濱是《回歸之路》一書的核心譯者,原著作者是普立茲獎獲得者麥可·維特茲。「我開始翻譯前,這本書已經翻譯過一遍了,但質量很差基本不能用。」於是,江苑薇單獨聯繫到陳海濱,希望她能對這本的翻譯進行調整。

一年半時間,《回歸之路》在各個渠道的電子書發行量不到5000本,但陳海濱告訴我,像《回歸之路》這本書的電子版銷量已經是Fiberead平臺上出版的400多本電子書裡為數不多賣得好的書籍。

Fiberead也有賣出了十萬冊以上「爆款」,比如教你聊天的《做個侃爺》和懸疑小說《糖與香料》,後者在2014年上線亞馬遜時,曾登上Kindle中文付費榜的第一名。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這算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但總體而言,一百多本翻譯出版的電子書中能有幾本賣得不錯,但沒什麼具體規律可循。三年來,在Fiberead出版的大多數電子書中,幾十本到幾百本的銷量才是常態。沒有推廣、作者本身名氣不大,寫作質量一般,銷量很難上得去。

況且,這些外文書還有面臨另外一個挑戰——翻譯質量。

Fiberead採用眾包翻譯模式。翻譯愛好者在Fiberead上註冊後,根據平臺發布的新書來選擇,進行章節試譯,然後像陳海濱這樣的「編輯」會挑選出水平最好的2-4位成為翻譯項目的成員,由「編輯」來把控翻譯進度、協調譯者時間,一本書的翻譯時間平均在4-9個月不等,Fiberead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傻瓜排版流程,譯者根據這套流程成完成排版,隨後就直接進入電子書發行環節。

這些「編輯」都不是Fiberead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像陳海濱一樣在平臺上資深的志願譯者。

陳海濱遇到過好幾次不靠譜的合作。「譯者中途退出、翻譯質量不合格這些現象是常有的。」按照平臺分成原則,作為核心譯者的陳海濱最後翻譯完《回歸之路》這本15萬字書籍的收益大約為1100元。電子書銷量大概在5000本左右。相應的,作者本人的收益和平臺收入也在千元

陳海濱覺得這是一個像所有靠著興趣自發組織起來的社區一樣,收入很低、相當鬆散、譯者流動性也很大。「大部分譯者並非科班出身,他們憑的都是興趣,就像字幕組一樣。」

這可能導致一個循環,大部分圖書銷量一般,譯者光靠電子書分成,獲得不了太多商業收益,這就無法繼續吸引更高水平的譯者。名氣大、寫得好的作者可能會有所顧慮。那些亟待進入中國市場,又被傳統出版社遺漏的書,因為缺乏「編輯」的把控,也不一定在Fiberead鎖定的範圍之內。

最後,Fiberead上大部分銷量只在千冊以下的書籍,對讀者和圖書市場產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電子書市場利潤微薄,她最後又選擇將爆款圖書出版成紙質作品

因為電子書的收入「太低了」,Fiberead現在將重心又轉到了紙質書出版上。

「電子書銷量可能不錯,但它定價低,還要和平臺、作者、譯者分成。盈利空間是很小的。」在做了兩年多的電子書出版之後,江苑薇和她的團隊又開始磨合出版紙質圖書的流程,花了一整年跑通整個出版流程。

Fiberead的首頁

從400多本已經出版的電子書中,Fiberead根據網上的銷量和排名挑出了最好的那幾本進入紙書發行環節,今年年初開始在當當網上正式售賣,這些書包括很成功學範兒的《做個侃爺:精於閒聊施展魅力(與任何人滔滔不絕的技巧)》、普利茲新聞獎得主麥可·維特茲的《回歸之路》,以及懸疑小說《謀殺鑑賞》。

印刷方面的做法也有點不一樣。Fiberead準備用FOD(按需印刷)的方式進行印刷。根據市場的購買情況,每月進行幾十到幾百本的少量加印,可以減少前期倉儲成本。

「你前期花了很多錢拿了版權,如果不至少賣出10萬冊,你就賺不了錢,所以你對它的預期就是你一定要至少印10萬冊。所以你開始印500冊是沒有意義。前期你要付十幾萬的定金給印廠,然後你還要付出倉儲費用,這全部都是前期投入。」

Fiberead沒打算這麼做。每出版一本書,江苑薇付給出版社一筆約為8000元左右的審稿費,拿到書籍的正規書號,其他紙質書印前需要投入的金額,比如版稅預付、翻譯費用、編審校對、在Fiberead這裡要麼不存在要麼就都由譯者、原作者分擔了。

「原本10萬元的印前成本差不多能壓縮到15000-10000元。」江苑薇算了一筆帳。如今,有了前期的部分投入,儘管不多,但就也有了比電子書更大的銷售壓力。

此外,Fiberead原本一直引以為傲的「效率」和「去編輯化」的工作方式在紙質圖書出版市場不構成最大競爭力。對讀者來說,購買一本紙質書的動力可能來自作者本身的名氣、書籍質量、腰封推薦、或封面設計等,這都離不開「傳統編輯」的工作。

根據Fiberead提供的數字,2017年的前三個月時間開始售賣紙質圖書後,Fiberead獲得了20萬左右的碼洋(賣出的圖書總額),銷量最好的圖書《做個侃爺》兩個月內賣出了5000本,江苑薇計劃在今年底前出版100個紙質書品種。從品類上來說「這相當於一個中型出版社的規模了。」

但按照Fiberead平臺上電子書裡百裡挑一的銷量情況,有潛力成為下一本《做個侃爺》的圖書不會太多。

這讓Fiberead這個生意看上去有點矛盾,網際網路和眾包模式讓它比傳統出版社更高效,但「編輯思維」的缺位又讓它平臺上的產品缺乏勝算。

理論上,擴大平臺上的作品基數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圖書畢竟和今日頭條這種資訊類信息產品不同,那些希望讀書的人,無論放鬆還是自我提高,都已經站在了一個不算太低的閱讀門檻上。畢竟,這還是讀書啊!

題圖來自weseink

相關焦點

  • 夏鼎資本•葉鋒:創業者要回到做生意的本質,何必非要做大生意
    TMT是個贏者獨大的遊戲,B2VC。在這個遊戲裡,你要快,比別人更快融到資、比別人更快做大。在這期間,融資靠「忽悠」,而「忽悠」某種意義上講成為了一種核心能力。但環保、農業等行業不一樣,這裡的邏輯還是生意。你可能做的項目也不是網際網路,你的模式也許也不是「2VC」,這種情況下,你的項目就要關注成本、回報、持續性和擴展性了。
  • 早餐生意真的好做嗎?
    【乾貨必讀】 你真的了解早餐嗎? 她的煎餅成為了當今無錫市民最喜愛的一家早餐之一,早餐點只靠夫妻二人,現在已經保證每月至少入三萬以上,這樣的高收入吸引著眾多創業者。 因此很多創業者將目光投到了早餐行業,認為早餐行業投資相對較低,但收效顯著。在餐飲行業中選擇了早餐行業,可是買早餐真的能夠暴利嗎?早餐生意是否真的好做?接下來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早餐行業乾貨!
  • 中信出版集團做優做強圖書主業 用知識服務贏得讀者
    原標題:用「知識服務」贏得讀者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之下,傳統出版業業績下滑,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然而,中信出版集團卻「風景獨好」,通過一本本暢銷書,拓展著出版的邊界,中信書店在各大機場航站樓遍地開花,在市場中建立起品牌號召力和讀者認知度。
  • 人物︱張立憲:以網際網路思維做出版
    人稱「老六」的張立憲被譽為以網際網路思維做出版的第一人,直達、開放、活態是他理解的網際網路思維精髓。出版商務周報記者專訪張立憲,走入《讀庫》的藍圖設計。張立憲畢業於人大新聞系。2005年,36歲的他已經歷過新聞出版的各個形態,報社、雜誌社、網站、出版社,左右逢源,永遠有接不完的訂單、掙不完的錢,但都是別人挑選自己。
  • 眾包物流狼煙滾滾!美國亞馬、「京東眾包」、「達達」來勢洶洶!
    平均每天要發350萬個包裹的Amazon的狀況是,運輸成本在去年增長了31%,相比之下,營收增長速度僅為19.5%。去年,Amazon曾短暫測試付費5美元讓Uber和計程車司機在舊金山送貨,但由於Uber本身就在做物流的事,Amazon最終未能擴大該項目。
  • 出版已成夕陽行業?這家網際網路出版服務機構正在打造新的出版模式
    其發展歷程幾乎和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一樣,幾經風雨,幾經周折。中國作為文化大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已有近600家出版社,出版已然成了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行業。然而,一直以來,中國出版業都存在著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等問題。加上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傳統的出版方式面臨著更大衝擊,傳統編印發的模式已經被邊緣化,單一的圖書出版業務也變得更為吃力。
  • 隨手賺APP創新布局網際網路+移動眾包大數據商業模式
    「大數據時代最缺的是數據,我們要做的是全國甚至全球最專業的數據眾包APP。」接受深圳電視臺高端訪談欄目記者採訪時,華傲數據CEO賈西貝這樣說道。 隨著資訊時代向數位化智能時代的迭代,數據能為我們提供更加精確的決策和廣泛商機,數據的作用毋庸置疑。
  • 讓網際網路眾包流行起來
    網際網路眾包平臺同其他的眾包平臺不一樣的是,網際網路眾包平臺涉及企業加個人,甲乙平臺三方,外包公司和個人開發者都能在平臺接項目。其實網際網路眾包平臺的模式已經逐步的出現了轉型,在早些年眾包平臺處於項目撮合交易階段,甲方有溢出的需求在平臺上面發布然後乙方去平臺投標項目這樣的流程。如今的網際網路眾包平臺不單單只存在於項目撮合,目前靈活用工方面在網際網路眾包平臺中需求日漸凸顯。
  • 「圖書翻譯的新時代來了」
    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作的人物傳記《踏足火星》進入中國的方式很獨特,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書被非常專業地翻譯成漢語,然後在中國10個重要的電子書書店出售,一切都是免費的。」「我想她是因為2012年我自費出版的伊隆·馬斯克傳記知道我的。」    達比仔細研究了這個電子書翻譯平臺的工作流程:籤訂合同,提交電子書供審查,由中文編輯先期編輯,然後是專業的翻譯和行銷。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個月。「一夜之間我就成了在中國出版作品的作家,而且還是用中文,有機構為我代理一切。」達比像做了一場美夢般難以置信。
  • 低配版的「火鍋盒馬」和「蜀海」,鍋圈食匯的生意模式真的能跑通嗎?
    但是,我們還得認真思考,生鮮平臺是真的活過來了嗎?如果沒有了營銷、沒有了買來的流量,生鮮這一品類真的能正向自我造血了嗎?當然,本篇文章談的話題並不是整個生鮮範疇,而是更為具象化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我們今天討論的品牌為融資近10個億的鍋圈食匯。
  • 她做了一個網絡二手書店,這件事可以持續下去嗎? | 100 個創業者
    除了有幾張桌子的辦公區之外,房間裡擺了 8 個書架,上面書像圖書館一樣分類排布。走道上,兩個年紀 20 出頭的工作人員用抹布擦拭書皮,旁邊豎著兩臺冰箱大小的消毒櫃。多抓魚辦公室正在清理圖書的工作人員,旁邊是準備發貨寄出的書架。
  • 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實體出版真的要完蛋了嗎?
    「我很想提醒大家,總唱衰實體出版,是對我們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缺乏認知,也是對眾多近年來表現優異、飛速發展的品牌圖書公司的不尊重。」在1月9日的「閱讀X」論壇上,磨鐵創始人沈浩波說。 今年,「閱讀X」論壇的主題是「閱讀X,尋找不變的商業邏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書業的變革翻天覆地。
  • 阿里巴巴阿里眾包有什麼用 阿里眾包是真的假的
    阿里眾包是什麼?阿里巴巴推出了預就業平臺和兼職平臺「阿里眾包」,可能還有不清楚的,那麼阿里眾包是真的假的呢?下文給大家介紹一下!  阿里眾包是什麼?  阿里眾包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一個為追求職業自由的人們提供的預就業平臺和兼職平臺,它基於眾包的模式,面向廣大具有時間和技能盈餘的人們,提供類型豐富的認證任務,致力於在為業務需求方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同時,將社會大眾的閒置時間和技能轉化為經濟價值。
  • 網際網路教育滿布生機與陷阱?來聽這些戰鬥在一線的創業者如何解答
    我認為創業者不要野心太大,還是要在一個領域做精。創業者一定要思考一個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下痛點是什麼、怎麼解決、解決之後大家能不能接受。一隻手的五個手指頭打人是打不疼的,而且很容易把自己手指折了,一定要攥成一個拳頭,形成合力先打進去,之後五個手指再伸開。要先從一個點切進去,考慮怎麼活下來,證明你的執行力、團隊、商業模式等是可持續的,再做橫向縱向的延伸拓展。
  • 解碼中信出版的圖書生意經
    與此同時,在財經圖書領域,中信出版更是有著明顯優勢。中信出版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根據開卷信息每年所公布的圖書市場分析報告,無論是在選題儲備上還是出版規模上,中信出版已成為經濟與管理類圖書市場的第一品牌,在該領域碼洋市場佔有率長期保持首位。
  • 《糖與香料》榮登Kindle中文書榜第一名:眾包的力量
    章節的分配、時間安排、進度跟進都需要編輯來協調。前面章節的同學有時還會給後面的同學「劇透」,這樣他們就不用自己去扒上下文了。有個成員身在海外還得考慮時差問題,工作過程中有個成員因為要出國考察,遇上這種情況李迎都得重新分出精力來協調。
  • 低配版「火鍋盒馬」,鍋圈食匯的生意模式真的能跑通嗎?
    但是,我們還得認真思考,生鮮平臺是真的活過來了嗎?如果沒有了營銷、沒有了買來的流量,生鮮這一品類真的能正向自我造血了嗎?   當然,本篇文章談的話題並不是整個生鮮範疇,而是更為具象化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我們今天討論的品牌為融資近10個億的鍋圈食匯。
  • 新版杭州旅遊英文圖書出版發行 國際視野看杭州韻味
    今天下午,新版旅遊英文圖書《Hangzhou at a Glance(杭州一瞥)》發布,以海外遊客的視角描述杭州的風土民情,讓讀者從不同身份的人眼中,看到不同景致的杭州。 據介紹,《杭州一瞥》按照遊覽興趣和出行特點,將遊客劃分為訪古者、環保客、朝聖者、創業者、吃貨、文藝青年、購物達人、Party黨、家庭、崇尚健康者等十種不同的人群,量身訂製旅遊路線,讓他們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來體驗杭州。並在此基礎上,對景點做深度介紹與文化解讀。 該書創作團隊強大。
  • 做生意的邏輯,變了
    ③ 網際網路文明再往後發展,年輕人都在淘寶、天貓上買服裝,不需要去商場了,直接在平臺上交易,不喜歡就可以退貨,這叫網際網路文明。那電商公司的員工懂物料嗎?能做裁縫嗎?知道服裝怎麼生產嗎?他們不懂,他們懂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這種生意邏輯是N次方。
  • 萬卷推薦「十大男性圖書」 《中國通史》上榜
    我們無法保證每一本都適合所有人閱讀,但我們可以承諾,每本圖書都是「乾貨」,都極富營養和價值。如上所述,「十大男性圖書」不可能是每個男性閱讀的全部,如果能讓你從中有所收穫和啟發,能讓你舉一反三,那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更何況,你有可能通過閱讀「十大男性圖書」改變你的人生,不是嗎?  有人說,唯有讀書能改變氣質,我們要說,讀書能改變命運,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