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人性,那如何利用人性來"愛學"?家長該學習

2020-08-29 斑馬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因為疫情而導致開學時間推遲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被迫在家學習,然而很多家長面臨到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學習沒有自覺性這一現象。

&34;

&34;

&34;


說起孩子在家學習的狀況,一時之間育兒交流群裡炸開了鍋,家長們紛紛大倒苦水,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其濃濃的憤懣和無奈。

其實在這段時間,我也確實收到了很多家長發來的私信,絕大多數也都是擔憂孩子的學習問題,疫情之下在家自學也是我們無奈選擇,畢竟身體健康是首要,但是隨著這種模式的進行,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慢慢浮現出來。

孩子不主動學習、做作業總是靜不下心、沒有家長的監督就想偷懶…

這些問題相信各位家長們也都多多少少從孩子身上發現過,而歸根到底其實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

孩子天性愛玩這件事我們也都知道,但是同樣我們自己也經常說,孩子在玩耍進行娛樂活動的時候,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而從這我們也能知道,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將會在內心驅動力的影響下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並且迸發出強大的行動能力。

那麼我們不妨就試著,讓學習成為孩子興趣所在,從而實現學習態度的轉變。


既然孩子&34;是人性的表現,那麼我們就學會利用人性來讓孩子變得&34;,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各位家長有效解決問題。

一:孩子&34;的原因所在

監督孩子寫作業,可以說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而寫作業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學習態度的一個活動,因為在日常的授課中,孩子或許還會在老師的督促下進行知識的接收,但是課下作業的完成,就是檢驗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習效果影響到考試成績,同樣也對孩子的發展起到不容小覷的決定性作用。

孩子表現出對學習這件事的厭惡,把學習當成負擔,關於此家長要想更有效的解決,就要先了解原因所在:

1.家長給予過大的壓力

有一個很重要的外界因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望子成龍的心情很容易理解,但是也不能過於求成,我們作家長的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會不由自主的對孩子的發展進行大致規劃,想要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解來對孩子進行引導,但有的家長把引導理解成了控制,不僅對孩子的生活進行過多的幹涉,還將自己的期望強行施加於孩子。


當要求超出了孩子的可承受能力範圍,當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得不到理解,孩子就會把家長們所要求的的學習當成負擔,從而產生厭學和逆反心理。

2.沒有興趣作為支撐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們會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體驗而選擇對某個事物或者某種行為的嚮往,這就是興趣的產生。

但是,如果失去了興趣作為支撐,比如家長的幹涉或者自身熱情的消退,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倦心理,注意力發生轉移。

在學習上尤為如此,一旦孩子從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所在,那麼學習這件事就會變得枯燥乏味,自然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沒能得到肯定和成就感體驗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容置否孩子的學習壓力真的是很大的,當學習上出現問題、當考試成績出現波動下滑,家長擔憂,孩子的內心更是焦躁不安,壓力指數也是成倍劇增。


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情緒引導,就很有可能走進&34;,會覺得自己在學習方面得不到滿足和成就感,要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那更是會讓孩子產生自我質疑,從而降低自信和興趣。

當我們搞明白了孩子&34;的原因所在,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向也已經大致清晰了,也是告訴我們在遇到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的時候,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對孩子進行暴力式教育,當然也不能不管不顧。

家長們不必慌張,要知道即便&34;對於孩子來說是天性所致,那我們同樣也可以利用天性來讓孩子變得&34;。

二:&34;也是孩子的天性所在

就像前面所說: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我們從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便開始了漫漫學習之路。

不論是咿呀學語,還是各種生存技能的學習,我們都不難發現,在好奇心和強大的模仿能力的支持下,很多學習行為都是孩子的自主意識表現。

年幼的孩子就像是一個行走中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大腦裡仿佛裝滿了各種疑惑,求知慾望促使他們邁開自己的雙腳去尋找答案,由此可見,學習也是人的天性所在。

在人的發展學習中,知識涵養可以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孩子受到各種自身與外界因素從而導致出現&34;心理,其實都是可以提前做到預防和轉變工作的。


只要維護孩子的求知慾望,以及在孩子表現出對某一學習領域的興趣時,家長們都可以利用孩子的人性作為基礎,通過引導來幫助孩子變得&34;

三:如何引導孩子萌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厭學會導致其在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效率低下等弊端,那我們要如何通過人性來引導孩子變得&34;呢?

家長們可採取以下提供的幾點建議:

1.維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好奇心很強盛,我們作家長的要注意維護孩子的好奇心,多帶孩子接觸外界事物,增加孩子的知識面,不要束縛住孩子的求知慾望。

2.引導孩子養成主動思考習慣

當孩子有了疑惑向家長求助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提示讓其自己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的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孩子也能在引導中進行深入探究。


3.及時的表示肯定和誇獎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這也是人性所在,所以當孩子得到成就後,家長都應該適時的給予肯定和誇讚,和孩子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得到了滿足感和成就感,自然就不會出現熱情消退,會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所在。

4.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習慣會促使人下意識的進行某種行為,在學習上亦是如此,家長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主動思考和學習的習慣,孩子在正式接受教育的時候也會在習慣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長們要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

我是斑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高中家長」積極學習:孩子厭學、輟學,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她就想起曾經一個比較有經驗的家長朋友跟她分享過,對孩子要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於是她就跟女兒說:「好吧,你要是覺得累那咱今天就不去上學了,休息一天吧。」那是女兒學習生涯的第一次缺課。第二天女兒什麼也沒有說,就背著書包回學校去了。
  • 如今連學霸都開始厭學了,家長和老師該如何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
    厭學的情況嚴格說並不是近年來的產物,其實從過去開始就是如此,在過去你真的以為學霸就那麼愛學習嗎?其實過去學霸也不喜歡學習,孩子誰不想多玩會兒,抱著課本和學習資料,每天鑽進書海之中的人生本身就是有缺憾的人生。但是問題來了,既然過去開始厭學的問題就十分的普遍,為什麼偏偏集中到今天才爆發呢?
  •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家長該如何化解?
    他們由於人生經驗不豐富、心智不成熟,接連的考試受挫、讓他們感覺努力了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穫,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就開始變得自暴自棄,此時家長要採取一些行動來幫助孩子們。只有找準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這類學生無疑也是很刻苦的一類學生,他們該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每天的學習時間很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時間不亞於尖子生,但是尖子生一般都學得比較輕鬆,而他們就很累。
  • 好書導讀2.11:《家長做這九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
    通過分享帶領家長共讀好書,引發家長思考,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變家庭教育行為,改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做這九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陳紅梅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我是本期導讀員——常熟市報慈小學馮曉紅老師。
  • 害怕有厭學情緒或者已經厭學的孩子該怎麼辦?家長來收取這份心得
    9月將至,新學期馬上要來了,很多小朋友也面臨著準備要去上學,家長和老師們卻在面臨著,怎麼使孩子不討厭上學。看到這裡,家長們還會覺得孩子厭學還是一件小事情嗎?,該如何培養他對上學產生興趣首先就是已經上學的小朋友,這類的孩子家長們首先是要注意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內向
  • 孩子厭學,學習能力差,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材施教讓孩子愛學習
    文/胡胡育兒日記很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愛學習,學習能力很差,成績不好。其實,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父母當找到原因,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小張家總是向我們哭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哪個科目都不喜歡,學起來還很費勁,很是讓人傷透腦筋。
  • 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你與其拯救孩子,不如做到母子有情
    今天,我就自己指導『親子溝通學習圈』家長的真實案例來談談這個話題,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你與其拯救孩子,不如做到母子有情!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你也許非常希望快速的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那麼我們首先得了解厭學到底是什麼?
  • 孩子厭學、牴觸老師,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個就是跟老師有關。《學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說的是學生願意親近、尊重、佩服自己的老師,就會聽從老師的教誨,信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方法,學習待人處世之道。
  • 孩子厭學拒學?
    孩子厭學拒學?找準原因才能事半功倍!通過對大量兒童厭學的調查,我們總結出以下八個厭學的主要原因:1.家長過度幹涉由於日常生活中受到家長的過度幹涉,孩子逐漸形成了沒有家長的指示,就沒有自己想做一件事的不良習慣。也就是說,在此類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認為,只有按照父母的指示辦事,就不會受到父母和周邊其他人的指責。
  • 孩子厭學,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突然到了某一階段學習學不進去了,家長很著急,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辦。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現在的社會環境和學習的緊張氛圍讓很多學生都產生了一種逃避的心理,甚至對學習越來越反感,從而導致厭學。
  • 不愛學習?學不進去?做好這四步,有效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一提到厭學,很多家長就會感到苦惱,「我家孩子一看書就想睡覺,學習越學越沒勁」「我家孩子每天作業不寫,上課不聽,現在甚至為了不去上學,編各種理由」...面對厭學的孩子,很多家長們感到憂慮,同時又不知道對此做些什麼。今天小微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家長們到底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幫助孩子擺脫這種情緒。
  • 家庭教育的誤區與人性的折射
    旨在澄清傳統家教模式下家長胡亂打孩子問題的性質和本質,對問題背後更深層的人性問題分解剖析,意在提請家長們警醒關注。頭條作者「杲杲湖山」:發表企業管理及涉及哲學、心理學類的文章。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家庭教育,於今確是問題多多,但如今生存環境不盡人意,指望大多數家長與時俱進學會教育孩子,殊為不易。
  • 心理暗示為什麼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標配?2分鐘,解決孩子厭學難題
    (當然,一般位高權重的領導不會顯露自己的表情,免得被下面的人投機取巧) 正、反面的實際案例就是想告訴各位家長,孩子的成長土壤是家庭,決定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於家庭中的環境,而環境的營造主體是家長。 孩子對學業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學習動力?大多數是取決於父母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
  • 《孩子厭學怎麼辦?》
    厭學症的病因大概有下列幾種: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孩子不會學習,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的心理動力,對所學的知識內容缺乏興趣;與老師和同學之間均未建立良好的關係,或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學校有消極情緒;缺乏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撥的意志,只愛聽表揚的話,經不起批評和挫折等。
  • 在培養孩子人性這方面,家長在家庭又做了些什麼呢?
    在培養孩子人性這方面,家長在家庭又做了些什麼呢? 常常有人領著孩子來找我這樣的臨床心理醫生商量,在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告訴我,他為了撫養孩子是多麼地盡心盡力。還有人告訴我,他從孩子那裡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為什麼會有這種付出和回報的偏差呢?
  • 孩子剛入學,為何就出現厭學情緒呢?家長應該怎麼辦?
    通常,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有一種新鮮感、自豪感,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問,這時候的孩子一般不會厭學。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調皮學生,心情浮躁,整天貪玩,置學習於不顧,這當然是少數。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有些學生跟不上班,加之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厭學的情況也就逐漸增多了。
  • 北京飛越教育—孩子厭學其實是家長厭學
    「上次老師找我談過話了,你學習一點都不用功!」…………類似這樣的聲音迴響在大多數的家庭當中,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不夠上進,有些孩子還逃避、抗拒學習,家長十分的苦惱,孩子也非常的痛苦。到底是什麼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呢?又該如何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15歲初中生磚砸老師」揭露真相:比成績難一萬倍的, 是人性!
    另據紅星新聞報導:事發前,因該學生在校內騎行自行車,被學校巡邏隊發現後報告其班主任,班主任對其教育後該學生心生不滿。這名學生的家長是在仁壽縣經商的,平時他在家爸媽都不管,也管不了。學生殘害老師,已經不是「人咬狗」的新聞了。這幾年,屢屢被爆出:▲「殺師」新聞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動不動就自殺,動不動就殺人?
  • 教育孩子,如何做到把握教育時機培養人性?
    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人性,把握教育時機培養人性。要想真正的理解人,就必須從人性、人道、人格入手。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三大維度,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懂教育。那什麼是人性呢才能培養出優秀卓越的孩子。在孩子0-3歲的時候,全世界最難做到的就是孩子學習走路,但是我們的父母通過不斷欣賞和認同孩子,孩子最終就學會了走路。孩子學習走路失敗了千萬遍,但是我們父母都沒有放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嘗試失敗體驗了無數遍,最終就學會了走路的這項本領。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