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清代的紅稟

2021-02-11 蘭臺拾遺

近期寫了一篇《細說清代的請示類文件----詳文和稟文》,讀者希望能對稟文的分析再具體一些,尤其是紅稟。

稟文是清代的一種最常見的上行文,是下級向上級的報告。同時,它也是清代官民之間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

光緒十八年五月廿五日《龍泉縣原差吳進等為提到劉鼎奎等事稟》

稟文的內容有的屬於請示性質,有的屬於通報性質,有的屬於匯報性質。

稟文的行文對象非常廣泛,有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的,有機關內下屬向長官行文的,有社會組織向當地政府行文的,有民間個人向當地政府行文的,有下級官員向上級官員行文的,等等。

從稟文的書寫載體分,又有「紅稟」與「白稟」之分。如遼寧省檔案館公布的甲午戰爭中《岫巖城守尉嘉善關於岫巖失守給盛京將軍裕祿的稟文》就屬於典型的下級呈報上級的一件白稟。

《岫巖城守尉嘉善關於岫巖失守給盛京將軍裕祿的稟及批》

目前存世的清代檔案,絕大部分是用白紙書寫的白稟,但也存在少量用紅紙書寫的「紅稟」。比如河北衡水市為了編寫《冀州市志》,從北京中國書店收集到一件清代吳汝綸稟文,為彩色薄薕紙書寫,共四頁,其中第一頁粉紅色,後三頁米黃色,就是一件典型的紅稟,是吳汝綸光緒七年剛到冀州任知州時給直隸總督李鴻章的紅稟。

《光緒十三年白曾煊為查案及沿途拿獲遊勇等情致袁世凱的稟及批》

光緒十三年袁世凱的隨員白曾煊給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凱的稟文以及袁世凱的批示是一件典型的摘由類紅稟,即原稟詳細內容採用白稟呈報,同時附上摘由紅稟一紙,供上級批示用。

《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

臺灣的「淡新檔案」是我國現存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政府清代檔案之一。據查《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該書收錄清代稟文98份,其中白稟80件,紅稟18件,紅稟約佔稟文總數的20%左右。

紅稟實際也分多種類型,一種是「賀稟」,主要用於賀節、祝壽、賀到任、賀升官或新官上任通知各方等場合,用紅紙書寫,表示尊重和喜慶,據清代《福惠全書》記載,該類稟文字句一般多為四六駢文,顯示文 雅。

《福惠全書》

一種是摘由類紅稟,主要是運用於上下級機關之間的稟報或請示,採用紅白稟

並用的方式,白稟詳細寫文件內容,供上級機關錄批後存案,紅稟只書寫職銜和事由,供上級領導作批示用。上級官員收到稟文後,就在紅稟上作批示,並發還給下級部門去執行,並將白稟存案備查。上述舉例的「白曾煊致袁世凱稟」就屬於典型的摘由類紅稟。這類紅稟有著明確的固定格式,非常容易分辨。紅稟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就是呈文者職銜和稟文事由,後半部分就是批文者職銜和批示內容及時間。

現存的摘由類紅稟非常稀少,在《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收錄的18件紅稟中,屬於摘由類的紅稟只有4件,全部都是新竹縣知府給上級的稟文,佔了淡新檔案中稟文總數的5%都不到。近年來,人們對於摘由類紅稟研究的比較多,有的認為清代公文中的紅稟主要是摘由類紅稟,這應是一種誤解。有的認為在「南部檔案」中發現此類紅稟多達百餘件,若真的如此,自然是一個奇蹟了。

遼寧省檔案館藏紅稟

第三種「紅稟」則為用紅紙書寫的普通稟文,用紅紙書寫只是為了體現對上級的尊重,在內容和功能上與其它白稟沒有任何區別。在《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收錄的18件紅稟中,普通紅稟有14件,佔了77%。從這些紅稟的發文者看,全是個人。主要分為兩類人:一類是縣府衙門中當差的,如差役、頭役、糧差、總書等等;另一類是社會基層負責人或文人紳士等,如總理、莊正、街正、保長、鋪戶、生員、職員、監生等等。紅稟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如請假、保舉、求情等等,都是基層行政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公務事項。

淡新檔案的稟文顯示,在清代,府縣之類的地方政府形成的稟文,無論是紅稟還是白稟,90%以上為個人產生,即由個人向組織申報形成的,稟文成為個人與機關溝通信息的主要媒介和載體。由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呈報形成的稟文,數量很少,這也是清代稟文的一大特點。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就能看到更多有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清代】考試制度及其他
    部族政權下之考試制度  再說到清代的考試制度。若說考試制度是一種愚民政策,清代是當之無愧的。晚清末年,鄒容在《革命軍》書裡說:「滿洲人在中國,不過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於朝者,則以最小部分敵十八行省而有餘。今試以京官滿漢缺額觀之。自大學士侍郎尚書滿漢而缺平列外,如內閣,則滿學士六,漢學士四,滿蒙侍讀學士六,漢軍漢侍讀學士二。
  • 清代官印
    本文將從清代官印使用的不同階段特點、官印的鑄造與管理機制及官印本身特質等方面進行考察,以期較全面認識清代官印製度。清代官印使用分期清代(包括前清時期)官印製度與其它制度一樣,有其發展演變過程,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 「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新聞網訊 6月7日至9日,「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本次會議由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我校歷史學院和文學院聯合主辦。研討會以海內外利用檔案研究清代社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國際視野下晚清檔案與清代社會、清朝檔案反映的法治與社會、膠海關與青島地方社會等為主題,旨在擴大國際視野、凸顯本土優勢,深入挖掘清代檔案資源,推進清代社會史、財政史、法律史、中外關係史、海關史等領域研究。
  • 館藏 清代翡翠
    這類柄部呈片狀的長簪主要流行於清代。 作品所用之翠為白地綠料,以綠色為主,帶有暗綠色條紋,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見的。清代圖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與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 周六薦書|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
    第二部分則以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禁書及其在道鹹以降的復出為切入點,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壓力下,權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細管作用的驅動下滲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造成文化領域中無所不在的自我壓抑和自我刪節,在最微細、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間中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力量。以下文字摘自該書第八章: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 清代題本
    清代,觀測天象由欽天監專司。康熙十六年七月初九日(1677年8月7日),比利時傳教士、時任欽天監官員的南懷仁向康熙帝呈進觀候天象題本,並附立秋至秋分天象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南懷仁題本(漢文部分)       南懷仁等所上題本,也僅是存世清代題本中滄海之一粟。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1000萬件檔案中,清代題本多達200餘萬件,凡職官任免、懲處撫恤、戶籍田賦、漕糧稅課、庫儲經費、開礦冶金、商貿災賑、禮儀外交、科舉教育、天文氣象、防務戰事、軍需驛站、案件審理、建築水利等,均為例行題報內容。可以說,清代題本是清史系統、完整、全面的記錄。
  • 清代翡翠白菜漫談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翡翠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翡翠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翡翠白菜(局部)據考證,此件翡翠白菜原來陳設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除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三件翡翠白菜,北京故宮也收藏有一件清代「翠玉白菜」。作為擁有160餘萬件珍貴藏品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這顆翡翠白菜很少公開展示,甚至在北京故宮的資料上也很少提及這件翡翠白菜。
  • 清代歷史:清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媽祖文化傳播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清代歷史的精彩故事情節,千萬不要錯過噢!清代,海上絲綢之路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媽祖文化在海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超越了以往朝代。特別是近代輪船航運崛起之後,極大地改善了遠洋條件,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媽祖文化在海外各國的廣泛傳播。
  • 西瓜無瓤,只存血水:清代瓜田命案始末
    清代文人李慶晨,善於寫一些奇聞異事,儘管多是道聽途說而來,但也頗有說教意義。筆者便借李慶晨筆下一段文言小品,說一個蹊蹺的故事給您各位解悶兒。 話說清代同治年間,房山有個瓜農,名叫張大拿。張大拿種了好大一片西瓜,西瓜快要成熟之際,因為擔心有人來瓜田偷瓜,故此僱了個無業青年李青替他看管瓜田。
  • 滿文篆字與清代官印
    清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在各種制度建設方面可謂歷代集大成者,而在官印製度上亦甚為完備。清代「凡印之別有五,一曰寶、二曰印、三曰關防、四曰圖記、五曰條記 」,不同的規格則代表著不同的等級。        清代官印製度經歷了從初創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乾隆十三年(1748)則可視作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在這一年,滿文三十二體篆字創立。此前,清代官印的印文一般是漢文篆體與滿文楷體。
  • 清代水晶工藝品,精美絕倫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清代水晶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水晶雕刻匠人的心血吧!清代水晶工藝品賞析水晶帶鏈花籃,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從外形來說,這個花籃有著海棠花式樣的敞口,且花籃的口沿外折並凸起,腹部隨行琢並開光,開光內分別淺浮雕梅花、水仙花、海棠花、竹子、靈芝等花卉草木。
  • 清代「俠女」趣談:清代的女俠形象,對比前代有哪些進步和退步?
    清代是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巔峰時代,縱觀清代,各類武俠小說層出不窮,為後世的武俠小說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鑑。但是在清代,關於女俠形象的發展,卻呈現了一種很有趣的兩極化趨勢,一方面相比於前代有很多進步,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退步。那麼到底如何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 清代墨寶齋龍鳳紋硯臺
    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臺,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此件清代墨寶齋龍鳳紋硯臺通體為黑色細看還有暗紅色修飾硯臺,表面雕刻祥龍和鳳凰,寓意吉祥。中間研磨處有蓋頂可以取放。整體非常恢宏霸氣,頗具收藏價值。
  • 清代詞學文獻的搜集和利用
    清代詞學文獻種類繁多,數量可觀,但庋藏分散,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匯集一個時期的作品總集,一般研究者了解和搜集清代詞學文獻,主要依賴各類叢書和以單行本形式出現的別集、總集或選集。清代詞學文獻搜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利用,從現代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清代詞學文獻的學術價值呢 我認為,在利用清代詞學文獻過程中必須從校勘、史料、思想三個方面來考察它的文獻價值。首先應該注意它的可信度,從清人詞集及它的作者歸屬看,它沒有唐宋詞文獻那麼複雜,但由清人編纂的唐宋詞選及各種詞話,在唐宋詞的作者及作品歸屬問題上應慎重而行。
  • 賴惠敏 | 清代的北方商業
    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賴惠敏應邀作題為《清代的北方商業》的學術講座。該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定宜莊主持。 賴惠敏曾多次去蒙古共和國和內蒙地區考察,收集了庫倫、烏裡雅蘇臺、張家口、呼和浩特、漢口等地的碑刻和檔案,以深入了解清代北方的商業組織。
  • 清代楹聯精品欣賞
    到了清代,楹聯開始興盛起來。尤其是文人雅士,皆多自撰自書聯語懸之堂廡,或頌君恩或緬祖德,或書格言警句自勉,或書清詞麗句為賞,或發感慨寄託幽思。在清代楹聯中,運用字體最為頻繁的是行書、隸書和篆書。3. 楹聯書法初興於17世紀(清初期),發展於18世紀(清中期),繁榮於19世紀(清末期),也就是說從現象上看,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是楹聯書法創作最為蓬勃興盛的時期。所以說,有清一代中,幾乎所有書法名家均有楹聯作品問世。所謂清代書法「尚質」的這個「質」,實際上就是指作品的內涵。這個內涵除了其藝術形式,更多地包含由社會變遷而起的思想內容。
  • 那些讚美秋天的清代詩詞
    那些讚美秋天的清代詩詞那些讚美秋天的清代詩詞,你知多少?層次分明,動靜相間,有聲有色,一起來看看清代詩人是如何歌頌秋天的吧!秋曉風日偶憶淇上王闓運秋曉風日偶憶淇上是清代的一首詞。秋雲洗晨光,庭樹碧已散。風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清淇憶曉涉,塵慮得初盥。日色馬上明,波痕鷺邊淺。淪漪自然綠,空秀不可限。樵汲帶清景,望望使步緩。作者:曲霓裳羽衣舞
  • 清代科考中舉捷報
    捷報不僅是一份通知書,更是一份榮耀 清代科考中舉捷報 2017年06月22日 09:45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胡勝盼 字號 內容摘要:2017年度高考方盡
  • 清代宮廷珍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