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詞學文獻的搜集和利用

2020-12-16 光明網

清代詞學文獻種類繁多,數量可觀,但庋藏分散,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匯集一個時期的作品總集,一般研究者了解和搜集清代詞學文獻,主要依賴各類叢書和以單行本形式出現的別集、總集或選集。

清代詞學文獻搜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利用,從現代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清代詞學文獻的學術價值呢 我認

為,在利用清代詞學文獻過程中必須從校勘、史料、思想三個方面來考察它的文獻價值。首先應該注意它的可信度,從清人詞集及它的作者歸屬看,它沒有唐宋詞文獻那麼複雜,但由清人編纂的唐宋詞選及各種詞話,在唐宋詞的作者及作品歸屬問題上應慎重而行。即使是曾做過校勘考證工作的朱彝尊《詞綜》,也還有不少疏漏之處。據焦循《雕菰樓詞話》可知,《詞綜》所選張可久之《風入松》,將原作「雙雙為我留連」改為「雙雙燕、為我留連」。又《人月圓》「一片春夢,十年往事,一點詩愁」,「詩愁」被改為「閒愁」等。這種隨意改動的情況,在清代詞話裡表現得尤為突出,引用前人的材料既不注其出處,又隨意割裂原文,或是張冠李戴,誤傳詞作。唐圭璋先生編《詞話叢編》時已深刻地認識到這點,他說:「沈雄《古今詞話》、《歷代詩餘》、《詞林紀事》所引宋人之書,必須查考宋人原始材料,決不可信清人之誤引。」

清代詞學文獻既有專門性的總集或別集,也有以各種形式附於文集或詩集中,各種文獻之間還有某種程度的互補性。比如清初有很多地域性的詞選,如《松陵絕妙詞選》、《柳洲詞選》、《西陵詞選》、《荊溪詞初集》、《清平初選後集》等等,這些詞選輯錄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詞家詞作,它對後代研究者了解清初江浙詞壇的繁榮景觀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更重要的是有的詞家因為思想的變化,後來在編輯自己的文集時往往會刪除早期的作品,如朱彝尊早年的《眉匠詞》便為《曝書亭集》所未收,其實從《眉匠詞》看他是從學柳永、周邦彥入手,決不是通常所說的那樣對柳永、周邦彥持否定態度。陳維崧以詞風近似稼軒而知名,但他早年曾從陳子龍習填詞,還多次參加過王士禎在揚州主持的倡和活動,這一時期的詞作亦多為冶豔之篇,被收入鄒祗謨所編的《倚聲初集》。直到康熙七年他到京師,因求仕不成,胸中壓抑鬱悶,才轉而學稼軒,有豪放逸宕之氣。如果像《眉匠詞》、《倚聲初集》這樣的詞籍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就無法了解到清初詞壇創作的真實情況。清代的出版業十分發達,有些經濟上稍微寬裕的作者,當他的作品達到一定數量時即付梓行世,因此在清代出現有的人有多部詞集傳世的特殊現象。如周在浚有《花之詞》、《梨莊詞》,陳維崧有《烏絲集》、《湖海樓詞》、《陳檢討詞鈔》等,這些詞集全面地展示了一位詞人創作和思想方面的發展軌跡。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有些詞話裡不但記錄了作者的創作動機,還轉錄或摘錄了不少如今已經失傳或很難搜集到的詞學文獻,如謝章鋌的《賭棋山莊詞話》中就保存了這樣的清代詞學文獻,有的是記錄詞家詞作,有的是描述創作背景,有的是抄錄他人的詞集序跋,這些文獻的史料價值無疑是寶貴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對今天的研究者來說,搜集整理清代詞學文獻主要是看重它的思想價值。周濟說:「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飢,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問、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見事多,識理透,可為後人論世之資。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 《介存齋論詞雜著》 清代的作者將當時的歷史和自己的心態,真實地記錄在自己所創作的文本裡,後代的研究者通過閱讀清詞文本可了解清代社會的歷史和人的心態狀況。

我認為,清代詞學文獻在思想性方面有以下幾點學術價值:一是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清代是文字獄十分猖獗的時代,但卻從未出現過以填詞而被發落或關進監獄的,這是因為詞以其「小道」「末技」的地位向來不為人所重視,故而成為清代文人抒寫自己性靈的重要載體,成為了解文人真實心理世界的一面鏡子。二是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社會的風俗世情,清詞較之宋詞的一個重大突破是題材的廣泛性,在清詞的世界裡有「與國家民族息息相關的時政大事,以及故國之痛、民生疾苦、天災人禍、戰爭動亂、洋人入侵、貶謫充軍、貧富不均、科舉考試、黃河決堤、壯麗山河、天上仙境、民族風情、歷史人物、歷史陳跡、題畫詠物、胸中塊壘等等,以及日常生活細緻、天倫之樂、朋友情誼、兩地相思等。」 汪泰陵《清詞選注前言》 三是深刻地反映了清代詞學思想發展的特殊性,清詞的發展與時代有同步的一方面,也有不同的一方面,在近代曾經出現過「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惟獨沒有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詞界革命,在詩、文、小說蓬勃發展的時候,它繼續堅守著「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唱著「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儒家老調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古代文學傳統堅守的最後一塊領地,這些都可以從大量的清代詞學文獻裡得到印證。

相關焦點

  • 「當代史民間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對當代史民間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學界已經積累不少經驗,但還比較缺乏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一些學科性的基本概念和邊界還未能理清,尚未形成比較成熟規範的整理方法,利用的水平亦參差不齊,碎片化研究情況比較突出。
  • 吳世昌先生和詞學
    這本小書選了他關於詞學的論文,供讀者比較研究。    清代詞學興盛,尤以張惠言的常州派為著。張惠言尊崇詞體,主張作詞要比興寄託,意內言外,發展到極端,不免偏頗荒謬,貽害久遠。詞學界素重傳承,老一輩詞學家,或師朱孝臧,或尊況周頤,對詞學的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 錢偉長是如何利用文獻資料的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文獻資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如何搜集資料,找到資料後又如何整理並為自己所用,是重要的科研方法問題。錢偉長在搜集文獻資料時對學術報告和期刊高度重視,在梳理文獻資料中通過分析矛盾探尋研究方向,在利用文獻資料時具有宏觀視野的研讀方法等等。這些既遵循科學的思維方式,又符合科學的研究原則,值得包括黨史研究者在內的科研工作者學習與借鑑。 作為著名的力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錢偉長從事科學研究70餘載,學術成就碩果纍纍,這與他求真的治學態度、科學的治學方法是分不開的。
  • 多重網絡中的詞學研究
    近20年來,詞學研究有所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詞學研究應在多重網絡中展開。首先,詞學是專門之學,但研究者仍需建構開放的知識網絡。
  • 《影戲劇目清代鈔本輯校》(第一輯)出版
    該書由蘭州大學文學院已退休教師趙建新、青年教師管弦共同點校、註解,共收錄清代甘肅皮影戲劇目60種,是對甘肅皮影戲劇目文獻的一次較大規模的搜集整理,不僅是甘肅戲曲文獻研究的重要進展,也為甘肅皮影戲進行活態傳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存真:儘量保存鈔本原始面目  影戲,在民間又稱「皮影戲」「燈影戲」「影子戲」等。
  • 推動形成現代詞學批評理論體系
    很多詞學研究者認為,從詞學研究角度看,努力建構一種詞學觀念與詞史發展的融通之學,應是當代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詞,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學樣式,具有詩和樂的雙重特性。有學者表示,儘管現在詞樂已經消失,但其「調有定格、字有定數、韻有定聲」的形態規範依然留存,而且非常穩定。
  • 甘肅影戲文獻整理成果出版
    日前,由蘭州大學文學院點校、註解的《影戲劇本清代鈔本輯校》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分10冊,共260餘萬字,所收劇本基本抄寫於清代乾、嘉至光緒年間,其中不乏甘肅影戲獨有的珍貴劇目,是歷年來對戲曲文獻進行搜集整理的著作中收錄隴影劇本最多的一部。該書的完成,為研究甘肅皮影戲的歷史淵源、題材內容、演出特點等提供了豐富材料。
  • 家譜資料搜集過來之後,如何整理才能系統而有條理?
    家譜資料搜集過來之後,眾多的資料因為內容、時間的不同會顯得比較散亂,為了方便資料的查找、保存和利用,就需要我們對資料進行整理。將通過鑑別考證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系統歸納,能夠及時知道家譜資料中存在的不足並採取措施補救,讓資料系統而有條理地排列起來,家譜的編修做好準備。家譜資料編修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好兩件事:其一是對各種資料進行登記存檔,其二是對資料進行分類。
  • 晚清民國詞學的明流與暗流
    而今回看晚清民國詞學,所謂邊緣與中心的關係已不復存在,朱祖謀的評價也再無一言九鼎之力。而從詞學譜系而言,朱祖謀與況周頤乃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們的詞學又同出端木埰、王鵬運之門,那麼這種同門師友間的極力讚賞具備多少學理性的內涵,自然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 石刻文獻整理方法芻議
    原標題:石刻文獻整理方法芻議   【研究心得】   石刻文獻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歷代學人對之進行搜集整理,用力頗多,僅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關著作就有百種之多。筆者曾經參與200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子課題「廣西石刻文獻總集整理」和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桂林石刻總集輯校」,目前這兩個項目都已結項並出版。回首這幾年整理石刻文獻的艱辛歷程,覺得有必要將我們的經驗教訓陳述出來供學界參考,同時也希望近幾年及以後立項的石刻文獻整理國家課題能更上一層樓,做出更大的成績。
  • 烏魯木齊首發《託忒蒙古文文獻—故事匯集》等4本書
    自治區檔案館副研究員其買在發言中說,包括託忒蒙古文、胡都木蒙古文的新疆衛拉特蒙古文檔案文獻遺產,是新疆蒙古族社會各個方面的詳實反映。尤其是託忒蒙古文檔案文獻是國內唯一倖存的託忒蒙古文第一手珍貴資料,對於研究清代以來新疆蒙古族文學、藝術、宗教、哲學、醫藥、語言文字、書法等發展變化具有極高文獻價值。
  • 喜馬拉雅文庫搜集到的各種格薩爾文獻。圖片由喜馬拉雅文庫提供
    「我們早在多年前就對格薩爾文獻進行了專門的搜集和整理。」喜馬拉雅文庫負責人才讓多吉說。作為國內最具規模的藏文古籍搜集、保護、整理、編纂機構之一,喜馬拉雅文庫主要從事藏文古籍文獻的搶救保護和編輯整理工作。
  • 《文獻》雜誌2020年第2期目錄及摘要
    然而,幾乎所有書目著錄的開化紙印本,一旦對應到存世實物或取文獻檔案相驗證,勢必出現難以跨越的斷裂,似乎只能勉強接受「開化紙實即連四紙」或「連四紙訛呼為開化紙」的說辭。為突破此一困境,乃據清代內府遺存檔案史料,證明清宮確有辦買開化紙的慣例,實則欽天監用以刷印數量最少、開本最大、裝潢最華麗的時憲書,是清代國家禮制運行的重要元素。
  • 「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新聞網訊 6月7日至9日,「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本次會議由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我校歷史學院和文學院聯合主辦。研討會以海內外利用檔案研究清代社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國際視野下晚清檔案與清代社會、清朝檔案反映的法治與社會、膠海關與青島地方社會等為主題,旨在擴大國際視野、凸顯本土優勢,深入挖掘清代檔案資源,推進清代社會史、財政史、法律史、中外關係史、海關史等領域研究。
  • 論文資料怎麼搜集?高效的中英文文獻檢索方法,校外也可下載
    很多學校都開始放寒假了,有些同學想在假期的時候看看參考文獻寫寫畢業論文,但是卻發現校外沒法下載論文資料,那麼校外怎麼下載參考文獻呢?還有很多同學喜歡閱讀了別人的論文後,經過二次或者三次借鑑後,直接引用他們的參考文獻,但現在不可能這樣做了。
  • 集部文獻整理的經驗與困惑
    2017 年4月15-16日,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在之江校區小禮堂成功舉辦了「集部文獻整理之經驗與問題」工作坊,就集部文獻整理的經驗與困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 研究生如何有效地獲取和利用文獻
    檢索和利用文獻是科技工作者獲取文獻信息、創作成果的重要手段,而撰寫論文則是科技工作者總結科學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結果和結論、探討學術問題和交流學術思想、展示個人研究發現和成就的重要途徑。可見,文獻檢索和科技論文的寫作具有密切的關係。
  • 書單 | 中國古代法律文獻彙編之楊一凡專題
    其內容涉及律學理論、應用律學、比較律學、律學史、古律輯佚和考證諸方面。要科學地闡述中國法律史,必須重視古代律學研究。本書收入中國古代律學文獻16種,按照內容劃分,其中漢代1種,明代7種,清代8種。在這些文獻中,有12種系從境外複製而來,其中8種為我國大陸所不藏,有重要的版本和史料價值。每一種文獻附有文獻簡介,主要介紹作者、版本、內容及意義價值等,以便使用者全面了解文獻信息,方便使用。
  • 江南的士人、考古、文獻:思想與文獻視野下的江南史
    在本次會議上有多位學者提交了與陽明文獻整理相關的論文,比如日本金澤大學名譽教授李慶先生,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張昭煒教授和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秦蓁博士,他們從各個角度對當前學界關於陽明文獻的搜集、整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特別是李慶先生通過「鄉紳論」的視角,對王陽明及其家族進行了新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