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山
華山山名最早出現於《山海經》和《禹貢》中,即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華山」之名。《水經·渭水注》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古「花」、「華」通用,故「華山」即「花山」。
《白虎通義》載:「西方為華山,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
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平王東遷,華山在東周王國之西,故稱「西嶽」。秦帝國建都鹹陽,西漢帝國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所以華山不再稱為「西嶽」。直到東漢建立,華山又恢復了「西嶽」之稱,並沿用至今。
2、泰山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市境內,綿亙於泰安市、濟南市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裡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餘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臥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3、崑崙山
崑崙山的記載最早現與《山海經》、《淮南子》中,書中所描寫的崑崙山在中國西北部,高一萬多裡,是黃帝在人間的行宮,西王母的瑤池也在此山之上。傳說崑崙山是黃河的源頭,盛產玉石,山上還有不死樹和各種奇珍異獸。但因為崑崙山太神秘了,它的位置便成了千古之謎,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現在的崑崙山脈的位置是由漢武帝確定的,是因張騫出使西域之時,了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況,他回來之後報告漢武帝說黃河源頭就在于闐(今新疆和田)。但是張騫認為崑崙山還在在更西邊的地方,不過漢武帝不這麼認為,他見「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不正好和古籍中記載的崑崙山如出一轍麼,於是拍板定案,崑崙山就是于闐的南山,此後這一命名延續至今。
不過仍有很多史學家和地理研究者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遠的不說,和漢武帝同朝的司馬遷就持不同意見,他認為于闐南山不夠高俊美麗,配不上崑崙之名。班固在他的《漢書》中對于闐南山也只稱南山,絲毫未提崑崙二字。
後世之人對崑崙的所在一般持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崑崙山只有一座,但不是于闐南山,至於具體是哪座山,有的認為是祁連山,有的認為是燕山,各有論證,難以評定。
對崑崙山的另一種說法認為崑崙山並非只有一座,因《山海經》中記載有「海內崑崙之虛」,後世學者便認為既有海內,必然也有海外,認為崑崙山有海內海外之分,後來又出了大小崑崙的說法,清代人總結前人的說法,共統計有七座崑崙山:「一在海外、一在西寧、一在肅州、一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衛藏之北、一在北印度。」更有甚者,認為崑崙是古人對巍峨山脈的統稱,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及青海地區的一些山脈都是崑崙山。
4、三清山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
三清山主體南北長12.2公裡,東西寬6.3公裡,平面呈荷葉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位於歐亞板塊東南部的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的懷玉山構造快體單元內。地處懷玉山脈腹地,屬花崗巖構造侵蝕為主的中山地形。山勢是東、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緩。從山腳至山頂,水平距離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 。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崗巖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崗巖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態最多樣的峰林;2373種高等植物、1728種野生動物,構成了東亞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環境;1600餘年的道教歷史孕育了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宮古建築群,被國務院文物考證專家組評價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築的露天博物館」。
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
5、武夷山
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 ,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1999年12月,根據世界遺產遴選標準 (Ⅲ)(Ⅵ)(Ⅶ)(Ⅹ),武夷山(Mount Wuyi)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911)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成為中國世界遺產之一。
2016年8月3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嚴重警告福建武夷山風景區。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