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花燈貼春聯 閬中城裡過大年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回放

掛花燈貼春聯 閬中城裡過大年

閬中,被稱為春節文化之鄉。臨近春節,閬中開始傳統過大年活動,家家喜氣洋洋、戶戶張燈結彩,人們貼春聯、遊百病、亮花鞋……此外,「我在閬中上花轎」、「千龍千獅鬧新春」等近20場活動也將在春節期間舉辦。跟記者一起去現場看看,提前感受年味兒吧!

相關焦點

  • 過大年:怎麼貼春聯?
    在農村過年貼春聯也比城市要講究、隆重許多。在大年三十早上,要早早的起床去貼春聯,因為貼完春聯才能往家裡請祖先(是祭祀的祖先),要把祖先請到家貢上香火全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吃早飯。這裡著重說一下怎麼貼春聯。一般都是兩個人貼,過去是熬漿糊貼春聯,現在都是用膠帶。兩個人一個貼,一個遞,先從堂屋開始把兩邊的春聯貼上,再把門心貼上,然後是橫批,橫批兩邊貼「門花」(這名是我自己起的,家鄉話說的名不會寫。)東西堂屋貼完,然後是兩邊的耳房,每個門上都是這麼一套春聯。然後就是院子裡的門上也要貼,不同作用的房子貼春聯也是有說法的。
  • 家家戶戶貼春聯,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節日,其中一項活動就是貼春聯,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這項活動必不可少。早先記憶裡,農村家家戶戶貼春聯都是自己手工書寫或者求人運筆。過了小年,這些農村「書法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在自家的燒得鍋熱的炕上,鋪上一張矮腿的方桌,桌子上擺著墨汁和毛筆,還有成摞的紅色的紙張。寫字的牛人盤腿端坐在桌後,面向廳堂。
  • 貼春聯 包餃子 過大年(圖)
    記者與南昌市慈善義工協會的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給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貼春聯、包餃子,這些特殊人群不僅領取了由愛心企業江西綠源油脂實業有限公司提供的食用油,還與大家一起吃了頓剛剛包出來的餃子。活動現場其樂融融、好不熱鬧。「我們提前享受了過年的喜慶,謝謝你們!」老人們感激地說。
  • 在農村過大年,貼春聯的講究與禁忌,搞不清就要鬧笑話
    有人說,過春節還是回農村,只有在農村,才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特別是家家戶戶門上貼著的火紅春聯,更是將新年的喜慶氣氛,推上了高潮。到如今,農村人大多都出去打拼,再也沒有功夫和閒暇時間寫春聯了,所以,就催生了火爆的春聯市場,清一色機印的春聯,雖然精緻漂亮,總覺得少了些許靈魂,但不管怎樣,貼上春聯,也使如今年味漸淡的春節,成為村子裡最大的亮點。紅火的春聯,具有闢邪除災、迎福納祥的寓意,特別是農村人,對春聯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春節走親戚。
  • 貼春聯 送福字 掛燈籠 過新年
    過春節 貼春聯是中國人最有年味兒的習俗之一象徵著吉祥也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把春聯貼在家門口時才是真正過年的開始「賀佳節滿門吉祥,迎新春全家幸福」······在春節來臨之際,為營造節日氣氛,表達對親戚的新春祝福,富蘊縣人民檢察院開展為親戚貼春聯活動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
  • 紅紅火火過大年,貼對聯,大紅燈籠高高掛了
    每年必須在年前逛一次這樣的濃濃年味市場,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你去了一次這樣年味地方,心情就會不一樣,真的置身於這樣的年味中,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過大年、貼對聯,放鞭炮,提著紅彤彤的小燈籠,到處跟著大人去拜年的情景浮現出來。春節到,紅紅火火過狗年。每年都會迎新年過佳節,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吶!
  • 春節期間不準貼春聯?城管大年初七上門撕對聯,「藉口」影響市容
    要說這春節的習俗,目前來說家家都會做的就是貼春聯了,可此前呼和浩特就禁止了春節期間市內貼春聯,城管更是大年初七上門撕對聯,今天小編就和大夥來說一說這事!此前,呼和浩特城管部門就「呼和浩特市區主幹道禁貼春聯」一事,做出了回應,稱「所撕對聯屬於颳風破損的對聯,影響市容,並非專意撕對聯。」
  • 今年年三十不能貼春聯掛燈籠?今年我們這樣貼!
    最近有一種說辭比較流行,就是往年大年三十都是各家總把新桃換舊符,但是今年不行了。今年要麼在臘月二十八之前換上,不然就乾脆不能貼春節。甚至還有傳,臘月二十九也不能貼春聯,他們說因為臘月二十九是四絕日,不喜慶。
  • 春聯究竟應該哪天貼?怎麼貼?別被忽悠了!
    昨天,「經濟日報高鐵專列」出發了,載著一路奔跑追夢的人兒歡歡喜喜回家過大年。作為與乘客互動的小禮物,經濟日報準備了春聯作為禮物送出祝福。那麼,問題來了,哪天貼春聯最合適、最吉祥?↑濃濃的年味,滿滿的誠意!怎麼能忍得住不掃碼關注一個。
  • 農村過年貼春聯,內行人說「三不貼」,如果貼錯了,村裡人要笑話
    過了今天明天就是初一要拜年,而在今天大年三十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一天,因為只有大年三十這天才意味著是春節的起始,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家除了要理髮、洗澡、穿新衣,另外在很多少數民族中有不一樣的迎新納福習俗。
  • 【薦讀】貼春聯
    貼春聯作者丨牛茂華據史書記載:春聯起源於桃符,直至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換成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如今,大年三十貼春聯已成為一種風俗,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大紅的春聯,以此來辭舊迎新,增加喜慶氣氛,企盼來年有個好光景。我生長在偏僻的農村。記得小時候一進入臘月二十幾,人們都要花上幾毛錢,一張紙也就幾分錢,早早買上幾張大紅紙以備寫對聯,那時,農村的人叫寫對子,貼對子。
  • 組圖:大年三十貼春聯,到煙臺棲霞農村看一看
    今天是大年三十,上午這段時間,相信不少朋友都在老家幫著貼春聯。又紅又新的春聯貼上去之後,整個村莊也煥然一新。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到煙臺棲霞農村看一看,貼過春聯之後都是什麼樣子。在城裡貼春聯一般用膠帶,在農村,鍋裡熬出來的漿糊,是貼春聯的傳統用料。這種青磚灰瓦的老式門樓,貼上紅彤彤的春聯,尤其有感覺。這種老式門樓,下面的院門一般都是木板做的,貼春聯的時候就用刷子把漿糊在上面一刷,然後把春聯對準貼上去就行。
  • 【網絡媒體走轉改】春節記憶|過大年貼春聯 中國式的親子活動承載...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爸,春聯斜了,往右一點,再高一點」……每到除夕,在陝北的家裡,類似的場景都會重複上演,這是37歲的蘇同敏兒時最珍貴的記憶,「小孩和大人一起貼春聯,大人貼的時候,小孩就站在稍遠的地方幫著看貼的正不正,那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感覺特別幸福,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比如北京的過年習俗非常熱鬧,在正月初二之後老北京城裡就開始了隆重的廟會,人們穿著棉襖和坎肩聚在一起過大年,尤其是那些老北京人最喜歡參加這些廟會。在東北,每家每戶過大年時都要吃餃子,當然這一習俗如今已經成了全國人民都喜歡的活動。除了吃餃子東北人過年時還喜歡吃凍梨,賞冰雕,雖然冬天時天氣寒冷,但東北人在春節時的心可不冷。
  • 過大年,貼春聯,你知道裡面的規矩嗎?
    過春節,貼春聯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每到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把農家小院收拾得乾乾淨淨。過了臘月二十,就可以去集上請回香蠟紙炮了。這裡的香,是指拜天地諸神用的立香;蠟,就是蠟燭;紙,指的就是書寫窗簾的紅紙;炮,即鞭炮。在農村人過年必備的四種物品中,紅紙排在第三位。
  • 臘月二十九是「絕日」,三十立春,哪天貼春聯呢?
    現在民間和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農曆臘月二十九是「絕日」,大年三十是立春,都不適宜貼春聯,因此貼春聯最遲要在臘月二十八貼好。這種說法有沒根據呢?是謠言還是真有其事呢?筆者喜歡搜集瀏覽歷史上的傳統文化、習俗,本來對網上傳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 大年三十當天能不能貼春聯?總算知道真相了,今年不會再貼錯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現在農村的各種大集已經趕起來了,一些人們每天都要趕緊去購買年貨,而且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彩色的燈籠,都已經掛在了樹上,到處都是過年的氣氛,而在過年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貼春聯了,那麼大年三十當天到底能不能貼春聯呢?
  • 過大年貼春聯有講究 小心貼反了被人笑話
    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那麼,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你真的看懂春聯了嗎?春聯的正確貼法是怎樣?貼春聯有哪些禁忌呢?一起來瞧瞧其中的學問!
  • 春聯的英文怎麼說?人們為什麼貼春聯?
    Amazing China   大年初三,我們聊一聊春聯,   你知道寫春聯都有哪些要求嗎?   你知道春聯的起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