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深化實施「名校+」工程,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2020-09-04 西安eTV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最短時間儘可能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化解「擇校熱」,西安市啟動實施「名校+」工程。


自2018年全面啟動以來,各區縣、開發區按照《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動計劃(2018-2021)》文件要求,通過「公辦+公辦」「公辦+民辦」「民辦+公辦」「民辦+民辦」等方式,跨辦學體制、跨城鄉區域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積極探委託管理、兼併融合、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結對提升等「名校+」管理模式;按照「六個統籌」(即統籌組建「名校+」、統籌改善辦學條件、統籌配備管理團隊、統籌配置教師隊伍、統籌開展教育教學、統籌施行質量監測)紮實推進「名校+」工程。



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市、區教育部門分別成立了「名校+」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名校+」工作專班,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各個「名校+」聯合體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名校+」工程迅速在全市鋪開,「名校+」教育聯合體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052個,覆蓋21個區縣開發區。其中,市級教育聯合體209個,區級教育聯合體843個,市區兩級「名校+」聯合體共覆蓋學生107萬人。


教育聯合體的組建,激發了「+校」的辦學活力,極大提升了「+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校園文化、教科研水平和辦學質量,促進了「+校」的快速發展。「名校+」工程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好評,也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2019年出臺的《西安市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實施「名校+」工程。為此,市教育局制定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名校+」工程實施意見》。


市教育局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名校+」專班負責人王麗瓊介紹,《實施意見》深刻總結了「名校+」工程經驗,重點解決了名校與「+校」融合程度不夠的問題。保留了一長多校、委託管理、兼併融合這三種成效顯著的「名校+」模式,將結對提升這種鬆散型的模式優化為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對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也提出了具體措施。周邊農村區縣薄弱學校,通過「名校+」模式,與市區內「名校」組建教育聯合體。通過雙方互派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到對方學校參與上課、聽課、評課,逐步實現「課表、課時、進度」三統一;定期開展「名師送教」「同課異構」「問診課堂」等指導,利用「網際網路+環境」模式使「+校」與「名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隨著緊湊型「名校+」模式的實施,將進一步釋放「名校+」工程的社會效應。



「名校+」工程成效顯著

目前,全市共組建「一長多校」模式聯合體202個,委託管理模式聯合體58個,兼併融合模式聯合體16個,集團化辦學模式61個。緊湊型「名校+」的實施,使一大批新建學校、薄弱學校實現了快速蛻變。


——以高新區高新三小為例,高新第三小學以「一長多校」的模式帶動引領高新十小、十三小、十四小、甘家寨校區在辦學理念、管理團隊、師資隊伍、品牌活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構建了「五同步,六統一,七促進」的管理運行機制。一年多來,學校派出管理團隊、教學骨幹15人前往各「+校」,通過每周聯席會議、集體備課,每月主題黨日、教師培訓、德育聯動,每學期論文交流、課題研究、素質教育展演,以及1個名校長領航工作室、15個名師工作室和17對師徒在學科共建中有效地互助提升,讓家門口的孩子共享到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2020年高新區新建學校開辦以來,高新三小為高新十三小、十四小輸出校長、執行校長、學校中層等多名管理人員,對全體新教師進行培訓,打造學校文化,讓學校自開辦起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之路,把更多好學校辦在群眾家門口。


——以委託管理模式組建的西安中學與西安經開第一中學「名校+」教育聯合體,通過「八個統一」對「+校」經開一中實行一體化管理。先後有5名領導幹部、30位教師到經開一中任教、交流,其中包含省級名師1人,特級教師2人,「手骨頭」教師5人,高級教師15人,進一步優化經開一中的教師結構,快速提升了教學質量。在「名校+」平臺的助力下,經開一中辦學水平日益提高,先後有20人次獲得省市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學校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平安校園、西安市文明校園、西安市師德先進集體、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等榮譽60多項,成為了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蓮湖區七十中對九十一中以兼併融合模式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兩校實現高度融合,原九十一中校區成為七十中東教學區。九十一中停止單獨招生,教職工全部納入到七十中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當中。兩校教師共同分班教學、共同開展教研、共同測評考核,通過這些舉措,使九十一中教師真正融入到七十中教學管理當中,有效加速了九十一中教師業務技能水平的提升,近三年九十一中先後有兩位老師榮獲省級教學能手稱號、3名教師在蓮湖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技能大賽上榮獲一等獎,被推薦為市級教學能手培養人選;同時,也使附近轄區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地優質教育資源。


——新城區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一校八址,由本部後宰門小學、明欣分校、大明宮分校、勵志小學、華遠君城分校和海藍城分校(民辦)、滻灞第二小學、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秦漢小學構成。集團以「誠正修惠1+N」文化體系為核心動力源和孵化器,以後宰門小學校長為集團總校長,以各執行校長、部門負責人組成集團管理團隊,按照「八個一體化」,科學規劃分校、「+校」,聚力提升各校質量,讓「名校就在孩子家門口,名校長、名師就在孩子身邊」的願景正在成真。


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表明,「名校+」工程是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十分有效的舉措。市教育局將堅定不移持續深化實施「名校+」工程。王麗瓊介紹,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圍繞人事制度改革、績效增量分配、「名校+」考核激勵等多個影響「名校+」工程進一步迸發活力的體制機制難題,重點研究,積極探索。同時,及時總結基層「名校+」先進經驗,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我市實際的「名校+」改革路徑。

相關焦點

  • 西安市深化實施「名校+」工程 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important}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最短時間儘可能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化解「擇校熱」,西安市啟動實施「名校+」工程。「名校+」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名校+」工作專班,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各個「名校+」聯合體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名校+」工程迅速在全市鋪開,「名校+」教育聯合體數量不斷增加。
  • 西安市新城區:「名校+」集團化辦學
    新城區以「名校+」集團化辦學奮進之筆全面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共畫「同心圓」西安市新城區近年來深化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繪就公辦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努力辦好孩子家門口的公辦學校,讓名校長、名教師就在孩子身邊。
  • 龍巖中心城區——實施「名校帶動工程」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加快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破解從「上學難」到「上好學難」問題,2017年8月,龍巖市人民政府出臺《關於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名校帶動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名校組團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名校帶動工程」是政府工程,市長掛帥,由市編辦、人社、財政、教育等多家行政主管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在組織、經費、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
  • 「陝科大附中+新興小學」 進入西安市「名校+」教育聯合體版圖
    由中共西安市未央區委、未央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緊湊型「名校+」籤約儀式於8月25日舉行,陝西科技大學總會計師徐曉峰出席並代表學校與未央區籤約,標誌著該校與未央區委區政府達成共識,由陝西科技大學附中與未央區新興小學聯手,實施緊湊型「名校+」工程,打造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家門口的基礎教育名校
  • 西安"名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破解"上學難""擇校難"
    陽光訊(記者 杜麗芳)為了緩解「上學難」、「擇校熱」等難題,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西安市大力實施「名校+」工程,加快補齊教育民生短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著力破解「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難題。
  • 西安市高陵區:做實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文章
    近年來,西安市高陵區始終把教育作為「第一大民生工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通過實施「名校帶動、名師支撐、全面推進、加快均衡」的戰略,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讓教育成為一張真正惠及百姓的、具有高陵特色的新名片。
  • 優質均衡高質量教育,西安新城在努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憑藉西安市2019—2021建設教育強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大好東風,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努力辦高質量教育,建高質量學校,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面提升公辦學校質量一年時間「新校」成「名校」實施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通過加快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教育集團、深化教師融合交流、配齊建強學校班子等措施,高標準完成30所公辦學校79個提升項目,全力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
  • 教育會客廳 | 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張蓉:「名校+」工程...
    02「名校+」工程實施成效顯著張蓉校長表示,2017年9月西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成立,至2018年1月形成一長多校的學校、幼兒園4所,區內聯盟學校2所,跨行政區的「+校」2所。這些,是實施「名校+」工程帶給孩子的實惠,是孩子能夠享受到的「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04「名校+」工程就是辦家長滿意的學校張蓉校長說,什麼樣的學校是家長滿意的學校?「名校+」工程以來,上級教育部門投入500餘萬元,分校面貌煥然一新。
  • 西安市「名校+」深度融合座談會召開
    7月22日下午,西安市「名校+」深度融合座談會在遠東一中召開,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閆秀斌參加本次座談會。對各區縣、開發區教育局和全體「名校」、「+校」前期工作給予肯定,對「名校+」工作進一步推進和深度融合提出要求。他強調,到2021年,全市共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40個,通過實施「名校+」工程,運用「四種管理模式」,做到「六個統籌」,培育更多「名校」,提升更多普通學校,不斷縮小市域內城鄉、區縣和校際間辦學差距,推動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建設教育強區 打造碑林硬核優質教育圈
    、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緊緊圍繞「奮鬥一三五,走在最前列」總體要求,主動下好教育優先發展「先手棋」,大力推進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公辦學校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深化「名校+」改革,全面實施「四優」工程,打造硬核優質教育圈,促進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
  • 剛剛,西安市教育局重要發布,信息量超大!
    在完成第一輪202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質量提升的基礎上,今年西安市教育局又遴選220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啟動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按照「一校一策」原則,從校園設施設備、教師培養培訓、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培育一批新優質學校,讓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崇左:引進名校邁向教育優質均衡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崇左校區、北大崇左附屬實驗學校的落戶,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升級,從外延均衡到內涵均衡升級。9月10日,崇左召開全市教育大會,謀劃新一輪「百年大計」。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是當地面臨的既緊迫又艱巨的任務,同時也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根本大計。近年來崇左市實施「三名」工程,引進名校、名師和名校長。舉辦面向全國的名校長公開招聘會,多渠道、多形式引進名校長,制定名校長引進計劃,出臺優惠政策,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促進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 讓優質均衡教育普惠於民——離石區傾力打造優質均衡教育紀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近年來,離石區全方位、大力度實施「教育強區」戰略,傾力打造「呂梁領先、三晉一流」的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示範區,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質量有了新提升,人民群眾「學有優教」新期待不斷得到回應和滿足,教育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 高陵區:做實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文章
    近年來,西安市高陵區始終把教育作為「第一大民生工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通過實施「名校帶動、名師支撐、全面推進、加快均衡」的戰略,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讓教育成為一張真正惠及百姓的、具有高陵特色的新名片。
  •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
    記者獲悉,西安市將立足實際,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1 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 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  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使辦學體制機制更優化,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提升治理能力,激發辦學活力。  學位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 教育局: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切實推動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更大的成效十三五期間,始興的教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教育質量全面提高,2018年創建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並確定為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深度合作;二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改革;三是深化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構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教育扶貧資助100%得到落實,隨遷子女的入學得到全面的落實,特殊教育資源建設不斷的深化,建立了特殊學校和配備了特殊教育資源室。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與名校合作辦學 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
    ,積極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是秦漢新城打造教育高地、增進群眾福祉的重點民生項目。為了實現高標準硬體設施與高水平教育管理的有機融合,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新城按照省、市、新區關於「名校+」工作的相關要求,分別與西安市第一中學、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實行合作辦學,著力把兩所名校的品牌資源、師資優勢和管理理念注入秦漢新城,實現學校之間多維度合作與深層次融合,為秦漢新城教育事業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 家門口的市級名校——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
    2019年8月,領銜組建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名校+」教育聯合體,成員校有西安市第五十二中(一長多校),東大街道中心學校、東大街道郭村小學、東大街道慶鎮小學、東大街道太平河小學、陝西省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2020年4月,我校被確定為西安市級「名校」,聯合體又迎來了新成員:西安高新區第五高級中學(一長多校)、高新區第二十七小學。
  • 西安航空基地加強「名校+」「名師+」工程建設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日,西安航空基地教育局組織開展學前教育「名校+」教育聯合體區域遊戲案例分享展示活動,轄區各幼兒園骨幹教師圍繞幼兒區域遊戲深入探討交流,有效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這是西安航空基地大力推進「名校+」「名師+」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安航空基地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以「名校+」「名師+」工程為抓手,以創建品牌學校為支撐,進一步優化城區學校布局,加大教育保障力度,全方位提高教育質量,通過一系列紮實舉措,滿足群眾「上好學」的期待。
  • 新城:當好建設教育強市排頭兵 打造「優質均衡」新高地
    按照西安建設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安排,新城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作為加強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來抓。「基本均衡」加速邁入「優質均衡」,優質教育正創造著更美好生活。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第一年各項目標任務,為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打下堅實基礎、積蓄充沛動能,全力加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