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最短時間儘可能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化解「擇校熱」,西安市啟動實施「名校+」工程。
自2018年全面啟動以來,各區縣、開發區按照《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動計劃(2018-2021)》文件要求,通過「公辦+公辦」「公辦+民辦」「民辦+公辦」「民辦+民辦」等方式,跨辦學體制、跨城鄉區域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積極探委託管理、兼併融合、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結對提升等「名校+」管理模式;按照「六個統籌」(即統籌組建「名校+」、統籌改善辦學條件、統籌配備管理團隊、統籌配置教師隊伍、統籌開展教育教學、統籌施行質量監測)紮實推進「名校+」工程。
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市、區教育部門分別成立了「名校+」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名校+」工作專班,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各個「名校+」聯合體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名校+」工程迅速在全市鋪開,「名校+」教育聯合體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052個,覆蓋21個區縣開發區。其中,市級教育聯合體209個,區級教育聯合體843個,市區兩級「名校+」聯合體共覆蓋學生107萬人。
教育聯合體的組建,激發了「+校」的辦學活力,極大提升了「+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校園文化、教科研水平和辦學質量,促進了「+校」的快速發展。「名校+」工程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好評,也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2019年出臺的《西安市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實施「名校+」工程。為此,市教育局制定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名校+」工程實施意見》。
市教育局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名校+」專班負責人王麗瓊介紹,《實施意見》深刻總結了「名校+」工程經驗,重點解決了名校與「+校」融合程度不夠的問題。保留了一長多校、委託管理、兼併融合這三種成效顯著的「名校+」模式,將結對提升這種鬆散型的模式優化為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對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也提出了具體措施。周邊農村區縣薄弱學校,通過「名校+」模式,與市區內「名校」組建教育聯合體。通過雙方互派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到對方學校參與上課、聽課、評課,逐步實現「課表、課時、進度」三統一;定期開展「名師送教」「同課異構」「問診課堂」等指導,利用「網際網路+環境」模式使「+校」與「名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隨著緊湊型「名校+」模式的實施,將進一步釋放「名校+」工程的社會效應。
「名校+」工程成效顯著
目前,全市共組建「一長多校」模式聯合體202個,委託管理模式聯合體58個,兼併融合模式聯合體16個,集團化辦學模式61個。緊湊型「名校+」的實施,使一大批新建學校、薄弱學校實現了快速蛻變。
——以高新區高新三小為例,高新第三小學以「一長多校」的模式帶動引領高新十小、十三小、十四小、甘家寨校區在辦學理念、管理團隊、師資隊伍、品牌活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構建了「五同步,六統一,七促進」的管理運行機制。一年多來,學校派出管理團隊、教學骨幹15人前往各「+校」,通過每周聯席會議、集體備課,每月主題黨日、教師培訓、德育聯動,每學期論文交流、課題研究、素質教育展演,以及1個名校長領航工作室、15個名師工作室和17對師徒在學科共建中有效地互助提升,讓家門口的孩子共享到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2020年高新區新建學校開辦以來,高新三小為高新十三小、十四小輸出校長、執行校長、學校中層等多名管理人員,對全體新教師進行培訓,打造學校文化,讓學校自開辦起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之路,把更多好學校辦在群眾家門口。
——以委託管理模式組建的西安中學與西安經開第一中學「名校+」教育聯合體,通過「八個統一」對「+校」經開一中實行一體化管理。先後有5名領導幹部、30位教師到經開一中任教、交流,其中包含省級名師1人,特級教師2人,「手骨頭」教師5人,高級教師15人,進一步優化經開一中的教師結構,快速提升了教學質量。在「名校+」平臺的助力下,經開一中辦學水平日益提高,先後有20人次獲得省市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學校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平安校園、西安市文明校園、西安市師德先進集體、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等榮譽60多項,成為了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蓮湖區七十中對九十一中以兼併融合模式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兩校實現高度融合,原九十一中校區成為七十中東教學區。九十一中停止單獨招生,教職工全部納入到七十中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當中。兩校教師共同分班教學、共同開展教研、共同測評考核,通過這些舉措,使九十一中教師真正融入到七十中教學管理當中,有效加速了九十一中教師業務技能水平的提升,近三年九十一中先後有兩位老師榮獲省級教學能手稱號、3名教師在蓮湖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技能大賽上榮獲一等獎,被推薦為市級教學能手培養人選;同時,也使附近轄區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地優質教育資源。
——新城區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一校八址,由本部後宰門小學、明欣分校、大明宮分校、勵志小學、華遠君城分校和海藍城分校(民辦)、滻灞第二小學、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秦漢小學構成。集團以「誠正修惠1+N」文化體系為核心動力源和孵化器,以後宰門小學校長為集團總校長,以各執行校長、部門負責人組成集團管理團隊,按照「八個一體化」,科學規劃分校、「+校」,聚力提升各校質量,讓「名校就在孩子家門口,名校長、名師就在孩子身邊」的願景正在成真。
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表明,「名校+」工程是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十分有效的舉措。市教育局將堅定不移持續深化實施「名校+」工程。王麗瓊介紹,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圍繞人事制度改革、績效增量分配、「名校+」考核激勵等多個影響「名校+」工程進一步迸發活力的體制機制難題,重點研究,積極探索。同時,及時總結基層「名校+」先進經驗,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我市實際的「名校+」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