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破解從「上學難」到「上好學難」問題,2017年8月,龍巖市人民政府出臺《關於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名校帶動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名校組團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名校帶動工程」是政府工程,市長掛帥,由市編辦、人社、財政、教育等多家行政主管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在組織、經費、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三年來,實施效果如何呢?請看報導——
□ 羅姝 李其明 賴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孩政策實施等因素,龍巖中心城區人口急劇上升,新城區新建校逐漸增多,老城區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較差,優質學校學位緊缺、辦學質量參差不齊……推進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已成為龍巖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為破解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問題,龍巖市加大了教育投入,在大力推進中心城區應急性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擴容」工程的同時,從2017年秋季起,啟動實施「名校帶動工程」,通過出臺系列配套政策、落實人員和經費保障等措施,推動教育組團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促進了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龍巖中心城區共組建17個教育組團,參與組團學校達到51所,其中市屬學校教育組團6個,區屬學校組團11個。各教育組團採取「名校帶分校」「名校帶弱校」等1+N緊密型和協作型集團化辦學模式,建立了教育組團政策保障、績效激勵機制,實現辦學經驗共享、教育教學共研、校本研修共建,促進了組團內牽頭校、成員校的一大批青年教師的成長,各教育組團中成員校辦學水平明顯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進一步擴大,有效地緩解了學生「擇校熱」現象。
名校引領 資源共享促成長
各教育組團牽頭校向成員校輸出先進的辦學理念、育人方式、管理機制,與成員校共享優質資源,形成特色互補、共同成長的良好局面,成效明顯:
龍巖實幼、龍巖一幼、龍巖二幼教育組團在「緊密型」和「協作型」模式之間求創新,探索公辦園領辦普惠性民辦園的新途徑,取得了可喜成效。
龍巖市松濤小學教育組團採取「派出去,請進來」辦法加大師資培訓,傳承百年老校「一課三磨」傳統,聯合松濤分校、市教科院附小、龍巖學院附小開展學科教研組活動、課堂教學主題研討,打造優質精品課程,推進教研互動常態化,組織編寫校本教材和校本作業,統一進行學情檢測、教學質量分析。今年疫情期間,他們共同錄製了近百節各學科線上指導課。「我們組團校的校長均為省小學名校長林水河工作室的核心成員,通過優質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實現了組團成員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共同提升。」松濤小學副校長張小紅對記者說道。
龍巖師範附屬小學教育組團活動項目多、參與面廣,與組團校共享輕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數字圖書資源、童心電視臺德育資源等,推行跨校名師師徒結對制度,通過課堂教學指導、課堂教學示範和教育科研引領等方面給予青年教師全方位指導。「附小總校的名師、骨幹教師和實驗學校的每一位年輕教師結對,師父深入課堂,以課為例、以單元為模塊手把手傳經授教。實驗學校的教研團隊參與附小總校的備課組活動、教研活動、組團活動等,我們都受益匪淺。」龍巖市實驗學校盧曉佳老師如是說。
龍巖一中與龍巖一中錦山學校組成緊密型教育組團,實行一體化管理,龍巖一中校長同時兼任錦山學校校長。2019年一中選派9名優秀教師、3名年輕老師擔任錦山學校高一年級教師,高中部其他任課教師分別由在龍巖一中跟崗任教多年的優秀教師以及引進、招聘的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教育部直屬6所師範院校優秀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擔任。「我們按照同一法人,實行人事管理、經費管理、制度管理、質量評價、評估考核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共同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龍巖一中副校長、錦山學校常務副校長林元武告訴記者。此外,龍巖一中教育組團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十分緊密,在採訪中過程中,一中錦山學校高中語文老師羅冬梅說:「同一個備課組中都有總校豐富經驗的老教師,進行日常的教學方法指導、把握教學進度、把控教學難度,對於我們提升有很大幫助。每周一次的總校集備內容包括總結上周問題、分層次的試卷練習選擇等讓身為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淺。」
龍巖高級中學與龍巖市實驗學校(九年制)、龍巖學院附中按照協作型的模式運行。龍巖高級中學派出黨委書記廖茂奎擔任龍巖市實驗學校行政負責人。教育組團三年來,組團校間開展了幹部、教師之間的交流,名師進課堂開示範課、備課組結對進行定期教學的專題研討、共享資源。
探索創新 實現共贏促發展
實施「名校帶動工程」以來,牽頭校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幫扶「分校」「弱校」提升辦學水平。成員校不是一味地等、靠、要,而是拿出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探索創新辦學理念和思想,大膽發展自己的教學特色。
「當有情懷的教師、辦有溫度的學校,做有故事的教育。」這是市教科院附小的辦學追求。作為松濤小學教育組團的成員校,該校在名校名師的帶動下迅速成長,組建了一支自己的教研團隊,並探索自身的教育品牌。「名校帶動工程並不是削峰填谷,而應該是組團校之間互相促進、整體提升。」松濤小學副校長、市教科院附小支部書記、行政負責人江劍鴻說。
在龍巖學院附屬小學,青年老師張瑩芸、林語慧老師告訴記者,「我們學校原來屬於薄弱校,加入了松濤小學教育組團,引領我們備課研課磨課,分享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我們教研團隊的能力。我們在保留足球特色校的同時,在學校管理、教研等各方面與牽頭校共同成長、提高。」
龍巖一中錦山學校,探索初中生免費午託的模式,每個班級午休時間都有1至2名教師進行輔導作業,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此外,該校還與廈門一中、泉州五中成為結對學校,開展教師跟崗學習、教學教研等深度協作交流,精心打造優質教育品牌。2019年中考再創佳績,成為老百姓認可的城區優質中學。與此同時,該校還湧現出一批各級各類的專家、名師、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科研、競賽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第二課堂豐富多彩,研學實踐活動如火如荼,綜合實踐活動已形成一門課程體系,成為該校的德育特色。
龍巖高級中學通過教師間的交流幫扶,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高,校長鍾超帶領龍高的班子成員及初中部語數英等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到龍巖市實驗學校開展備課組和教師之間結對的籤約、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2019年底的期末統考,市實驗學校各科成績居新羅區前列。多位老師學生在市、區教育局舉行的各種比賽中獲獎。三年來,該組團校間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交流研討,各組團校成效顯著,教育教學成績不斷提高,龍巖學院附中中考、高考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龍巖高中高考本科上線率也逐年提高,該校林成浩同學錄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實現了上「清華」零的突破。
龍巖市直機關幼兒園蓮東分園在牽頭校的幫助下,通過了龍巖市示範性幼兒園評估驗收;新羅區先行先試「公辦園領辦普惠性民辦園」,開拓了我市普惠性民辦園發展的新思路,實驗幼兒園紫金山分園、臥龍幼兒園及皇冠幼兒園的辦園水平穩步提升,通過了縣級示範性幼兒園評估驗收,社會認可度逐年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幾年的發展,龍巖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有效「裂變」:市裡對已經成熟的成員校松濤小學分校、師範附小分校於今年7月正式剝離,成為松濤第二小學、附小第二小學;新羅區蓮東小學東山校區,獨立為東山小學,並予以獨立法人;蓮東中學也從最初的組團校中剝離出來,現已成為牽頭校,帶動龍鋼學校初中部。
破解難題 探尋教育片區「大一統」
龍巖中心城區「名校帶動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市、區教育組團實施效果還存在一定差異。區屬中小學點多面廣,且薄弱校較多,牽頭校與成員校之間存在校際基礎差異,且管理體制、教師交流、統一評價和考核機制受限,中心城區中小規模的薄弱校仍然沒能擺脫「薄弱」,究其原因,與中心城區新增適齡兒童多,優質牽頭校數量有限,總體編制不足等現實情況有很大關聯。
有教育專家建議,為加快推進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首先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突破人事、編制等政策性「瓶頸」,推進市、區一體化管理。其次,改革龍巖中心城區學校的評價和考核方式,按組團進行評價,便於組團實行「緊密型」管理。三要創新辦法,實質性啟動「緊密型」管理模式。可允許現有「分校」保留法人地位和編制,總校派出領導擔任分校的校長。對城區中生源少、規模小、辦學質量差的學校應大刀闊斧出重拳,進行撤併或整合。四要建立教師激勵機制,管理層人員和教師進行實質性充分交流,讓薄弱學校達到迅速地提升。
要進一步加強市區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名校」資源作用,可考慮實現跨片區帶動。應對龍巖中心區位的部分學校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對同一片區的薄弱校實行市、區兩級共管,由市級牽頭、市屬優質校幫助帶動的一體化管理,可實行「市區共管、生源統籌,制度建設統一、質量評價統一、評估考核統一」的管理模式。
龍巖市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名校帶動工程』實施三年來,龍巖中心城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預期的成效,今後我們還將繼續深化這項工作,不斷總結、完善、提升,推動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全力辦好『公平教育』『優質教育』,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來源:閩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