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過系列創新舉措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12-22 中國政府網

讓每個孩子獲得公平的人生起點
——上海著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華社上海2月14日電(記者仇逸、俞菀)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面對客觀存在的城鄉、區域、校際等差距,上海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獲得公平的人生起點。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了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結果,全球第一的成績把上海推向了世界基礎教育的前臺,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上海重視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不懈努力。

    政府主導,從均衡硬體到聚焦內涵

    14日,上海160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走進校園,上海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自新學期起上調。上海市財政撥付1.25億元,分別在人口集聚、初中教育資源緊缺的松江區九亭鎮、寶山區顧村鎮、嘉定區南翔鎮、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閔行區吳涇鎮等共建5所初中學校。

    隨著城市發展,目前上海市郊9個區縣中、小、幼學生數量已經佔全市在校生總數70%以上。為加速城鄉教育一體化,上海建立健全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一些財政相對困難郊區縣的小學和初中生均撥款已超過全市平均撥款水平。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經過大規模的校舍新建和改造、依託城市振興和崛起展開了「薄弱學校更新工程」、跨世紀的「中小學達標工程」「加強初中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信息化環境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使得硬體建設基本實現均衡,為適齡學生提供了基本均等的教育機會。

    近年來,上海每年秋季開學,都有百餘所學校開辦,且大部分在中心城區導入人群、外來人群、本地區農村人群聚集的城郊結合街鎮,這些學校全部按照上海市中小學建設標準統一配置,很多學校的硬體水平甚至超過中心城區。

    從2009年開始,上海又探索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教師工資全市統一標準,不同區縣、城鄉間,教師收入基本均衡;實施郊區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利用全市優質資源為郊區教師定製不同學段的培訓課程。

    上海市還積極通過師資流動、招生槓桿等手段推動教育均衡。浦東新區以「就近免試入學」原則為指導,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入學學額,從嚴格招生程序入手,杜絕重點校、重點班現象和入學測試現象,使擇校生比例逐年下降。楊浦區在以名校為核心校組建「教育集團」、教學骨幹交流、定期帶教送教的基礎上,今年還啟動探索集團內教師統一配置。

    抬高底部,讓薄弱學校達標規範

    「原來這些學校學生都走光了,如今紛紛回流。」以成功教育聞名全國的上海市閘北區新八中校長劉京海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從2005年以來,在政府購買服務的導向下,上海市閘北區新八中通過委託管理農村薄弱學校、名師基地帶教、城市農村友好學校結對等形式,不斷輻射成功教育經驗,劉京海成了10餘所學校的共同校長,其中有8所農村學校。「我到新學校,除了帶去老師,更帶去規範化的流程和標準。」如今,劉京海的名聲已經突破了國界,最近他又接到了為馬來西亞高中課程教學開發標準流程的邀請。

    新八中和劉京海的探索,成為上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委託管理探索的一個縮影。在這一創新實踐中,上海逐步突破了現行體制機制下學校人、財、物等資源跨區域流動難的問題,2007年第一輪20所農村薄弱學校接受委託管理,2009年第二輪委託管理的學校擴大到43所。

    此外,上海還選派了向明中學等10所中心城區品牌學校赴郊區新城、大型居住社區捆綁辦學,目前正在協調5所品牌學校,滿足入住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政府支持引導和激發學校自身動力並舉,上海努力將全市每一所薄弱學校辦合格,一批處於「谷底」的薄弱學校煥發勃勃生機,也使得一批處於「峰頂」的名校繼續發揚光大。

    「我真不敢想像,像我這樣一名薄弱小學的普通數學教師,七年後能夠獲得數學高級教師職稱。」徐匯區啟新小學的施逸琳說。啟新小學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公辦小學,地處城郊接合部的梅隴地區,學校積極引導教師發揮教改積極性,校長嚴一鳴說:「如今,學校形成了濃濃的研究氛圍,教師專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原來總是看著人家拿榮譽,看著人家晉升;現在有了自己的高級教師和骨幹隊伍,學生成績也走到了全區公辦學校前列。」

    位於虹鎮老街上的虹口區金沙中學是上世紀70年代的校舍,周邊居民文化收入層次和生源都不理想,老師們堅持情感教育,從校長李鐵英開始學校所有幹部在一線擔任班主任、任課老師,全校沒有長期曠課生、犯罪學生,60%以上的學生考上市、區重點,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交口稱讚。

    「輸出資源,並沒有把我們新八中實力『攤薄』,反而使教學質量越來越高,學校獲得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收入,老師們也在反覆輸出標準流程中不斷總結、提高。」劉京海說。

    同城待遇,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我英語越來越好了,還交了很多朋友。」來自安徽巢湖和縣的李陽今年15歲,在閔行區文來中學初中就讀。他的父親李德良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曾經參加過上海世博會場館的建設工作。「兩年前,我讀完小學後到上海,當時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到哪裡讀書。覺得上海很漂亮,卻也很陌生。」

    後來,李陽順利入讀了閔行區文來中學。「班裡45個學生,有上海的,也有和我一樣來自其他地方的外來務工人員孩子。一開始我學習有點跟不上,感覺跟上海的同學差距非常遠。但是老師和同學都沒有嫌棄我,利用課餘和休息的時間反覆幫我補習。」

    2010學年起,上海實現了47萬餘名隨遷子女全部免費接收義務教育,其中超過七成在公辦學校就讀,在鼓勵辦學、購買服務的基礎上,教育部門還加強對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的規範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

    虹口區柳營路小學位於虹口區和閘北區交界處,2004年起學校根據區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安排,停止招收本市地段學生,成為目前全區唯一一所全部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學校。校長虞敏麗說:「一開始,學生個人習慣、口音等差異性很大,老師們都不習慣,我們從家訪做起,觀察、關愛每一個外來孩子。」在這所學校,老師觀察不同方言的口音加以訓練,使學生的普通話、英語水平大為提升,還把激勵性評價語言寫在學生的測驗卷子上,凡是有進步的都在試卷上寫批語「有進步,再努力!」

相關焦點

  • 龍巖中心城區——實施「名校帶動工程」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加快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破解從「上學難」到「上好學難」問題,2017年8月,龍巖市人民政府出臺《關於龍巖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名校帶動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名校組團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名校帶動工程」是政府工程,市長掛帥,由市編辦、人社、財政、教育等多家行政主管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在組織、經費、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
  • 湖南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討會召開
    11月28日,2020年湖南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討會在雙峰縣召開。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陸陽 曹鑫宇 譚冀俊)11月28日,湖南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討會在雙峰縣召開。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廣「瀘溪經驗」的有關要求,就如何促進湖南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行深入研討、交流。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王玉清出席會議並講話。
  • 濟南以「底線思維」促基礎教育優質均衡
    近年,濟南市堅持以「辦有溫度有品質的教育」為目標,以「底線思維」定邊界、把節奏、控力度,打出了一套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促使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品牌持續凸顯。
  • 虞怡玲:不斷發展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辦好家門口好學校
    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只有靠優質均衡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成為市民認可的「家門口的好學校」,硬體優良,教師負責,學生學有所成,但這還遠遠不夠,面對適應「每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要求,我們有義務幫助更多家門口的學校辦好。
  • 龍華區深化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自2017年龍華行政區成立以來,龍華教育一步一個腳印,學位供給不斷加速,基礎教育水平逐年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紮實推進,一批口碑良好的優質學校在市內外脫穎而出,成為龍華教育的標杆。  為響應國家集團化聯盟化辦學號召,區教育局圍繞「1+4+N」模式展開學校發展頂層設計,打造系列化聯盟式發展的新格局。
  • 權威發布 | 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情況如何?請看...
    另外,還比較堅持擴資源和與提質量同步推進、雙向發力,不斷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我們兩手都要抓。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強力動員部署;可以說打響了新一輪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攻堅戰的衝鋒號角。
  • 呈貢區召開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大會,發布《呈貢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
    ,會上發布了《呈貢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自2020年起,呈貢區將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呈貢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旨在推動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目標邁進,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城鄉和校際間一體化發展。
  • 肇慶大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充滿困難與挑戰的2020年,肇慶統籌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堅持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全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廣大學子得以享受到更優質公平的教育。
  • 均衡教育┃著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香坊篇)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大、教育基礎薄弱等不利因素,舉全省之力,從政策、投入、保障等方面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2015年以前的「進展緩慢」、僅有14個縣區通過「國檢」,到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全域基本均衡、成為全國第20個整體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省份,奏響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強音」。
  • 觀山湖區努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從當初以鄉鎮學校為主到如今各級各類學校齊全,從當初的底子薄起點低到如今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邁步,觀山湖區建制8年來,教育教學水平實現華麗轉身,取得累累碩果——2015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省政府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督導評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新兩基」任務。
  • 均衡發展,肇慶城鄉學子享受更優質教育
    1年——這是肇慶為推動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次創新嘗試。該改革做法為肇慶山區教育注入活水,為城區解紓困,打破了肇慶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分散割裂局面,促推肇慶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並受到了省政府充分肯定。針對教師隊伍活力不足、區域教師編制存在壁壘等問題,肇慶則破局謀新,在縣域全面啟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引導教師資源在縣域內科學合理調配流動,拉開教師資源合理流動、優化配置的序幕。
  • ​均衡發展,肇慶城鄉學子享受更優質教育
    在充滿困難與挑戰的2020年,肇慶統籌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堅持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全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廣大學子得以享受到更優質公平教育。
  • 「十四五」天津繼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讓孩子們都能...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十四五」期間,本市將持續加強新建小區配套學校建設,挖掘中心城區教育資源潛力,推進涉農區城區學位資源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優質教育資源,補足新增加的義務教育學位缺口,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接受義務教育。從保證孩子們在家門口「有學上」,到能不能「上好學」,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是其中的關鍵。
  • 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金山多措並舉促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亭新中學的變化,正是金山區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地處上海「西南門戶」,為了讓遠郊家門口的好學校「叫好又叫座」,近年來,金山區不斷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打造本地優秀師資隊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讓更多當地學生留在家門口上學、上好學。
  • 鄭詠灩:提升外語教學發展 力促教育優質資源均衡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一端連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一端連著老百姓對優質均衡教育的殷切期盼。但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同樣面臨著城市、區域教育資源不均等現實問題。如何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這是上海從全局上下重視並深入推進的教育綜合改革方向。
  • 「五大任務」並舉 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教育部近日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走過『十三五』,『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進入『十四五』,『上好學』需求日益強烈,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基礎教育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基礎教育將發生哪些變化?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上好學」將有哪些新標準?
  • 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福田區召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會上,副區長孟漫傳達了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及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並對福田區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工作方案進行解讀。
  • 寧強:集團化辦學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3年多來,這一舉措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在縣域內的覆蓋面,推進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寧強縣南街小學教育集團制定了師資交流輪崗管理辦法,通過定期互派幹部、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參與對方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大力實施「青藍工程」,給老師找梯子、鋪路子,壓擔子,搭臺子,實現向骨幹教師提升、邁進。
  •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了師資均衡嗎
    江蘇 南京 210097  內容提要: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很多地方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但直到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大多為學理探討,缺少對這一政策執行效果的實證研究證據,嚴謹的因果關係推斷研究更是缺乏。
  • 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   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多樣教育資源的需求   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   「十四五」期間,長沙將構建「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這就是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多樣教育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