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的春風又一次光臨了上海教育,描繪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上海市教育大會明確提出上海教育發展的目標,即「努力辦出與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相匹配、與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相契合、與信息革命大趨勢相適應、與現代化教育制度體系相適應的一流教育」,令人嚮往,讓人振奮。作為參加上海市教育大會的一員,有義務率先並帶動身邊的教育同仁,共同朝著上海教育大會指引的方向不懈奮鬥、砥礪前行。
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只有靠優質均衡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成為市民認可的「家門口的好學校」,硬體優良,教師負責,學生學有所成,但這還遠遠不夠,面對適應「每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要求,我們有義務幫助更多家門口的學校辦好。因此,近年來,黃浦區以學區化集團化為平臺,放大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建立了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等5個小學協作塊、格致教育集團等三個集團和世博學區等4個學區,以「政府牽線、校際牽手、互動交流、合作共贏」為理念,促進校際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合作攻關、協同創新、共同進步。比如,我們學校引領的協作塊,就緊緊圍繞如何優化學校教學、構建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這個核心問題,凝聚智慧,深入實踐,不僅我們學校形成了校本的「133」質量保障體系,其中的「1」是指一個核心理念,就是讓教與學的品質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上;第一個「3」是三個重點過程研究實施項目,包括「五彩童夢課程研發與實施」「允能教學的解析與反思」、「基於學習體驗的目標細化」;第二個「3」是三項評價導向項目,即「課程的認證與評估」「教師允能團隊發展評估」「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評估」,協作塊內其他5所學校也遵循各自的發展脈絡與需求,擁有了自己的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使學校持續提高教育質量有了制度性保障,既體現了「優質」的共同追求,又體現了「和而不同」的特色。伴隨著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推進,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湧現出來,上海市學業質量綠色指標顯示,黃浦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質量優質均衡狀況得到持續提高。面對上海教育大會提出的新要求,我們還要在不斷集成探索新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不斷緊跟時代特徵和學生特點,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好。
以評價改革促進教育提質增效。評價改革越來越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領域和瓶頸問題。上海市教育大會突出強調「要扭住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深化改革」。教育部也期望上海能夠在評價改革問題上貢獻「上海方案」。對此,我們必須敢於「啃硬骨頭」。近年來,上海多維發力,牽發聯體,評價改革的積極效應不斷湧現。比如,在教學評價領域,上海實施直接指向學生健康成長的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十項指數),就改變了長期以來以分數和升學率評價學校的慣性,強調「檢測依靠技術、結論源自證據、分析產生轉變」,應用科學評價改進教育教學。黃浦區也積極響應,成立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建立區域信息化評價平臺,為信息化條件下的評價為學校發展提供專業支持。我們學校基於區域信息化評價平臺,嘗試探索校本化網絡評價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診斷並評價每一位學生,助飛學生成長。又比如,上海對學生發展的評價,在小學階段強調等第制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改進與激勵功能,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業成果」的表現和進步;在中學階段強調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推動學校、家庭更多關注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不再僅僅盯住分數。近年來,我們學校也架構了「教學評融合一致的實施框架」,基於課程標準細化學習目標,分別在學生評價、課堂教學評價、作業評價等環節實施,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評價分析報告,全息還原學生的學習現狀並提供後續發展的有效建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面對破除「五唯」的要求,我們將在家校合作平臺、協作塊研究平臺上不斷探索評價改革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以評價改革引領學校辦學提質增效、學生發展生動活潑。
「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這是我們長期不懈努力的方向。作為上海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將倍加珍惜大好的改革創新氛圍,倍加珍視學生、珍視學校、珍視每一個家庭,齊心協力、相向而行,勇擔責任,共同實施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共同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特色發展,努力培養有紅色基因、全球視野、創新思維、能肩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上師大附屬盧灣實驗小學校長 虞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