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濟南市堅持以「辦有溫度有品質的教育」為目標,以「底線思維」定邊界、把節奏、控力度,打出了一套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促使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品牌持續凸顯。
「五同步」
保障教育配套設施有效落地
「這幾年,濟南教育積極優化資源配置,大力夯實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礎。」濟南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品木介紹,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濟南市教育局將責任前移,積極參與居住區教育設施配建。
濟南市編制實施了《濟南市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到2020年投資200多億元,新建基礎教育設施385處,增加基礎教育學位34萬餘個;並配套制定《濟南市中心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實施意見》,創新了規劃、招拍掛、建設、預售、竣工驗收五個制度卡口,保障規劃的精準落地、剛性實施、長效引領,在全省首次實現了新建居住區配套基礎教育設施與首期住宅項目在規劃、徵收、拆遷熟化、建設、投入使用等方面「五同步」。
在此基礎上,濟南市還發布實施《濟南市中小學校幼兒園(2019-2030年)布局規劃》,推動教育布局規劃與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有效銜接。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了百姓的「上學難」「入園難」問題,保障了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隨遷子女「應上盡上」,教育民生問題顯著改善。
「雙零擇」
保障學生教育起點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為保障學生的教育起點公平,濟南市持續優化招生入學機制。一方面發揮招生政策的導向作用,自2015年起將優質高中學校招生總計劃的68%作為指標生分配到各初中學校,實現全市100%的公辦小學劃片免試就近入學、100%的公辦初中對口免試直升、高中招生「零條子生」,通過全面實現「零擇校」有效降低家長的擇校衝動。
另一方面,濟南市自2016年起推行起始年級「零擇班」,生源分配根據性別比例,採取電腦派位、均衡分班;各學校先科學均衡地配備班主任、任課教師,然後班主任在家長代表和媒體代表監督下採取隨機抽籤的方式現場分班,確保公平。
據了解,由於「雙零擇」政策公開透明,有效引導了公眾、學校和家長關注育人質量本身,熱點學校的「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相對薄弱學校生源逐漸回流,校長辦學的主動性大幅提高,教育生態總體向好。
「1+X」
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
「如何推動資源共享,促進市域教育邁向優質、均衡、共生?基礎在於辦好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讓每一個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王品木說。濟南通過探索「1+X」共同體辦學模式,實踐全域、優質、共生的集團化辦學。「1+X」共同體辦學模式共分四類,包括「優質學校+新建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城郊學校」「優質學校+潛力學校」「品牌特色學校+同類特色學校」。
濟南市在推進「1+X」共同體辦學中努力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分類分層、因校制宜」的工作方針。即以優質學校為核心,構建教育發展共同體,通過優質學校輸出辦學理念、文化品質、管理模式、幹部教師等方式,帶動新建學校、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共同發展。堅持「創新創優、質量為本」的管理體制。建立從「聚變」到「裂變」的教育共同體發展機制,實現管理互通、師資共享、研訓聯動、課程共建、質量共優。堅持「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品牌追求。從領銜校、成員校的實際出發,探索不同辦學模式下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機制,打造「1+X」共同體辦學品牌,避免學校同質化發展,最終實現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目前,濟南市已經基本實現「新建校辦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強一所、城郊校抓一點帶一片」的發展目標。
「三類學校」
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濟南市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差異發展,通過實施「領航學校、特色學校、新優學校」創建行動,讓外部推動力與內生變革力凝聚成加快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的合力。
「領航學校」要在整體辦學質量高、品質卓越的基礎上,體現辦學的探索性、實驗性和示範性;「特色學校」要在學校整體辦學質量較好的基礎上,在特色課程、特色育人、特色管理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辦學風格;「新優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差異發展,靠過硬的育人質量贏得社會的認可。目前,首批180所市級「三類學校」創建培育校工作正有序推進,許多學校的發展已經呈現出新的氣象。
為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濟南市落實《濟南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啟動教育在線平臺建設行動,建成「中央廚房式」數字教育資源創生系統。同時建設「雲—網—端」一體化的基礎教育、課後服務等垂直細分平臺,打破校園圍牆,縮小區域差異,實現與基礎教育數字資源和應用的互聯互通以及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享名師課堂、名師智慧和優質學習資源。
未來,濟南市將打造「雲—校—端」智慧協同的未來學校,實現「多雲協同、一網通辦、一臉通行」和學校教學精準化、學習個性化、服務智能化,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師生發展自驅、教育發展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