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任務」並舉 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12-15 鄭州教育信息網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在教育部近日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走過『十三五』,『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進入『十四五』,『上好學』需求日益強烈,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基礎教育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基礎教育將發生哪些變化?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上好學」將有哪些新標準?呂玉剛用「五大任務」展望「十四五」期間基礎教育將煥發的新面貌。

任務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中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

擺在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加強黨的領導。這是理想信念的問題,也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根本保障。

呂玉剛告訴記者,針對這項任務,「『十四五』期間,教育部將會同中央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文件,推動完善中小學領導體制,進一步強化黨組織領導作用。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挖掘和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確保中小學上好思政課、開展好德育活動。推動中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四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呂玉剛說。

任務二:持續提高普及水平,並進一步向兩端延伸

無論是「城鎮擠、鄉村空」的問題,還是普惠性幼兒園「一位難求」的問題,還是課後「三點半」無力託管的問題都是「老問題」,在「十三五」期間,這些「老問題」都得到了「新」解決。

呂玉剛表示,聚焦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重大政治任務,教育部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採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帳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為實現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期間,這項任務並不能完全放鬆。「普及水平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根本基礎,『十四五』期間,要在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兩端延伸。構建更為嚴密、精準的控輟保學制度,進一步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呂玉剛說。

除此之外,呂玉剛表示,「大力發展公辦園,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也是「任務清單」之一,「還要擴大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著力解決『縣中塌陷』問題。」

任務三:統籌推進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班額」保持標準化

均衡發展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根本取向。在「十三五」期間,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們紮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有效推動實現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30.9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全國小學、初中、高中接入網際網路的學校比例分別為98.43%、99.07%、98.67%;全國95.3%的縣通過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驗收。」呂玉剛說。

「十四五」期間,「均衡」依然是重中之重。呂玉剛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要積極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健全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標準,完善政策保障,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制定並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標準、裝備配備標準,基本實現校際資源均衡配置。還要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穩步推進基礎教育班額標準化。

任務四: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健全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育人質量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根本目標。呂玉剛表示,「十四五」期間,要確保中小學開齊開足國家課程,豐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補齊勞動教育短板,提高課程實施質量。

與此同時,還要系統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豐富專題教育資源,統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深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推動線上線下教學有效融合,提供時時處處可在線學習的服務。強化作業管理,提高考試命題和作業設計質量。健全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發揮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引導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呂玉剛說。

任務五:系統完善治理體系 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

完善基礎教育綜合治理體系,與「減負」相關。

在「十三五」期間,避免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落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等政策措施在穩步推進,並取得良好效果。呂玉剛告訴記者,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監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水平整體良好,在PISA測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堅持以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崇高使命,以推進公平發展、質量提升為中心任務,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發展呈現格局性變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眾教育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呂玉剛表示,「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其中包括「強化省級統籌責任,加強地市協調責任,突出縣級主體責任,完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發揮集團化辦學制度優勢,完善公辦學校託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制度;全面落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保證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充分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和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呂玉剛最後說。

文: 責編:楊召蕾 | 列印

相關焦點

  • 把牢教育「五大屬性」譜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長遠出發,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發展階段,擘畫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為我們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黃強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尊醫重...
    黃強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尊醫重衛等工作 新聞來源:川觀新聞
  • 河南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2月24日,河南省政府召開全省基礎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全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安排部署新時代基礎教育重點任務和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 山東召開會議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12月11日至12日,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改革推進會在濱州召開。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出席會議並講話。  鄧雲鋒指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向縱深發展,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重點任務如期高質量收官,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還存在素質教育理念落實不到位、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不健全、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
  • 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福田區召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會上,副區長孟漫傳達了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及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並對福田區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工作方案進行解讀。
  •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牢牢把握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隨著2020年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從2021年起,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值得思考的是,在經濟領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需要一系列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自治區五部門協同發力 開創寧夏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定不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於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辦學治校各領域,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中小學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要堅持基礎教育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入推進特殊教育普特融合發展,將基礎教育始終擺在突出位置,重點予以保障。
  • 汪明: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對我國「十四五」時期教育發展方位的科學判斷,也是對基礎教育發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上,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在主題演講中探討了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汪明認為,「十四五」時期,要在進一步提高普及和鞏固水平的基礎上,把短板補齊、把漏洞補上、把底部抬高,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高中階段學校多樣發展。
  •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
    四是深刻認識「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為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對基礎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找準基礎教育發展目標任務,明確發展思路,進一步精準謀劃「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基礎教育工作具體舉措。 在「十四五」基礎教育思路上把握三條基本要求。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未來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整體式、體系化中的變革與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基礎教育,已經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它意味著,沒有「終身」、沒有「智能」、沒有「融合」,就不會有新時代在育人質量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未來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註定是在整體式、體系化中的變革與發展,是一種新整體、新體系的呼之欲出。這個新體系,在我看來就是以「五育融合」為支點或槓桿的全面培養新體系。
  • 呂玉剛: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四是深刻認識「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為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對基礎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找準基礎教育發展目標任務,明確發展思路,進一步精準謀劃「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基礎教育工作具體舉措。在「十四五」基礎教育思路上把握三條基本要求。
  •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多措並舉 全面發力 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多措並舉 全面發力 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04-27 來源:基教司   2015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 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共同舉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
    如何促進區內高中學校優質特色多元發展,如何將「五育並舉」落地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各高中學校集思廣益,深度思考。成都市龍泉中學徐本淳校長圍繞全面落實「五育並舉」,闡述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五大困因」、「五品方向」、「五育課程」、「五大理念」、「五心期待」,找準新問題,樹立新目標,擬訂新舉措,比對新要求,促進新發展。
  • 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尹弘就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批示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歸欣 周曉荷12月24日,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尹弘就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作出批示。副省長霍金花出席會議並講話。尹弘指出,基礎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是重大基礎工程和民生工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補齊發展短板、完善育人體系、提高育人質量、提升治理水平,紮實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加快發展素質教育。
  • 北京市探索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通過合作、探究、啟發、探討、對話,讓學生感知真實的生活」,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處長魏旭斌評價,「課程通過跨學科整合,啟發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並建立今日學習與未來發展之間的聯繫,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全國教育大會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重大部署。
  • 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交城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交城教育高質量發展,近日,交城縣教育科技局組織召開了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暨教育教學觀摩研討會。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思政工作的首要任務,這是理想信念的問題,也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根本保障。各觀摩學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完善德育工作體系,挖掘和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確保中小學生上好思政課、開展好德育活動。二、打造教育亮點工程,全面落實五育並舉目標。
  • 東北大學召開「落實五育並舉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工作推進會
    11月27日,東北大學「落實五育並舉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工作推進會在主樓1401室召開。王建華指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研討,進一步完善我校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人才培養體系。
  • 開創四川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要從這些方面下功夫
    四川在線記者 江芸涵12月25日,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德育和教學工作會在成都召開。會議提出,要重點要從把牢方向、優化布局、五育並舉、科學評價、深化改革、統籌力量六個方面下功夫,著力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新未來。
  • 中國家紡行業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紡「質」新生活  中國家紡行業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 福田區教育局:打造「五個示範區」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日,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圍繞「五個示範區」建設,全面推進福田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到2025年,將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1萬個、幼兒園學位0.9萬個,徹底扭轉福田區學位供給特別緊張的困難局面。同時,堅持「擴規模」和「提質量」並舉,全方位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