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慢讀微信號(nvrenxinyu)
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009年獲第七屆人民文學獎散文獎,代表作雜文集《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短篇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最近流行幾個不同版本的蔣方舟推薦書單,大多來自於蔣方舟在微博上的個人推薦。蔣方舟推薦的書,很少出現在諸如「一生必讀的100本書」、「40歲之前不應錯過的50本書」等此類流行書單之中,隨便挑出幾本來,比如格雷安•葛林《事物的核心》、諾曼•梅勒的《劊子手之歌》、弗拉基米爾•索羅金的《藍色脂肪》,就算是資深文青也少有所知。
當見慣了流行書單的讀者們買來一堆「人生必讀書」抽絲般地閱讀之時,無意中瞥見蔣方舟推薦的「私人讀物」,很容易釋放藏匿起的好奇心。蔣方舟總是將視線落在文學叢中新鮮而有趣的角落,那些或令人驚喜、或令人心痛的作品,流淌在她的生活之中,這樣的生活可讓廣大文青羨慕得很。然而對大多數青年來說,學業或職業的壓力消磨著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耐心,純粹的閱讀是奢侈的,也是理想的。
在蔣方舟眼中,書的本質,是孤獨的作者與破碎的社會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只有純粹的閱讀才能夠深入地交流。
她說:「我們閱讀,在他人的經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現一群像自己、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組成的世界,他們四周是荒野,頭頂是星辰。他們幫助我們抵抗脆弱的友誼、不完美的愛情、抵抗孤獨引發的脆弱等一切打擊,能夠更輕盈更遼闊地生活著。」
作為讀者,蔣方舟也是從年少無知、閱讀甚少的階段一路走來,也曾抱著挑剔和反駁的目的讀米蘭•昆德拉、尼採,但現在她的閱讀不為求異,而是為了求同。也許是從創作小說開始,她經歷了一段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更加關心他人的經驗,期待發現一群像自己、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組成的世界,並漸漸回歸到一個讀者的謙虛。如她採訪中所說:「寫小說幫助我做一個更好的讀者。」
一個孤獨而謙虛的讀者。
附:蔣方舟部分推薦書單
1.《事物的核心》格雷安•葛林著
蔣方舟:格林又一本宗教小說,講主人公溫柔地愛著上帝,也因為這樣,他犯下了上帝所禁止的一切罪惡。巨大的命題隱藏在一個日常故事下。看得人熱淚盈眶啊。
2.《劊子手之歌》諾曼•梅勒著
蔣方舟:用千餘頁寫了美國猶他州一個真實的兇殺案,讀的時候真覺得是人性的百科全書。個人認為比同是非虛構的《冷血》要好。其實中國有很多案件也能寫出如此優秀的紀實作品,缺的是諾曼梅勒的耐心啊。
3.《藍色脂肪》弗拉基米爾•索羅金著
蔣方舟:這部內容龐雜的後現代小說以中國化的俄羅斯為背景,涉及複製人、軍事試驗、時空交錯、二戰、蘇聯共和體制,更具震撼性的是書中包含了大量對於前蘇聯領導人的複製人之間的同性戀場面描寫。
4.《半先知與賣文人》 米蘭•昆德拉著
蔣方舟:看此書感觸最深的細節是:1970年代中期。捷克當局已經或多或少容忍了異見的知識分子,作家們卻拒絕這種和解:認為只有作家們準備像其他所有人那樣,承擔同樣的風險,他們才能有效幫助他人。已經很有名氣的哈維爾公開反對這種後門:自己享有特權,而其他不那麼有名的人卻受到迫害。
5. 《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雷沙德•卡普欽斯基著
蔣方舟:作者是一名傳奇記者,足跡遍布一百多個國家,親身見證二十七場革命,被關押四十多次,四度被判死刑,六次獲得諾獎提名。本書是他的遊記,希臘、印度、中國、荷蘭.對記者來說,讀此書是對"如何講故事"的學習。
6.《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著
蔣方舟:一本科幻小說集,其中對於宗教和科技關係的思考很動人。
7.《惡棍來訪》珍妮弗·伊根著
蔣方舟:十三個獨立又關聯的短篇。故事講得誠懇動人,結構精妙。15年開始讀的最好的小說。
8.《當我們談論安妮·弗蘭克時我們談論什麼》內森·英格蘭德著
蔣方舟:推薦美國70後作家內森·英格蘭德的短篇集《當我們談論安妮·弗蘭克時我們談論什麼》。苦澀而幽默,講日常生活中荒謬起伏的悲喜劇,也講平靜生活下暗湧的文明衝突。每篇都精彩。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短篇小說。
9.《奢侈:愛馬仕總裁回憶錄》克裡斯蒂安•布朗卡特著
蔣方舟:愛馬仕總裁回憶錄,出乎意料地好看。文筆極好。觸動最大的是寫到愛馬仕培訓員工,在隱蔽的地方發現年輕男女,送他們去最好的學校,進行通過體面的勞動,獲得回報的關於尊嚴的文化洗禮。「愛馬仕就是公民」。
10.《人間的事,安拉也會出錯》阿瑪杜·庫魯瑪著
蔣方舟:非洲的文學大師以十歲孩子的視角寫當童子軍的經歷,孩子眼裡成人世界的殺戮和獨裁。平心而論,文字水平並沒有那麼高超, 「勇氣有餘,技巧不足」似乎是非洲作家的通病。所有的文學都是當代史,所有的當代史都是武器……不過我第一次讀到這個題材的小說,推薦一下。
11.《族長的秋天》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著
蔣方舟:總統府的夜景讓我想起《族長的秋天》的開頭:隨著鳥的視野,飛進總統宮的陽臺,飛入凝滯的時光中。
12.《吃鳥的女孩》薩曼塔•施維伯林著
蔣方舟:閻連科老師推薦的小說。阿根廷的七零後女作家,想像力非常驚人。所有的故事都又怪又猛,很強的生理衝擊,看得人快尖叫起來。喜歡重口味的可以讀讀。
13.《微不足道的生活》伊莉莎白•斯特勞特著
蔣方舟:今年看過最好的劇集是奧麗芙 基特裡奇。一共四集,看了兩遍。冷酷的敘事,講一個平靜絕望的女人。原著小說也非常棒,小說翻譯成《微不足道的生活》。
14.《親愛的生活》艾莉絲•門羅著
蔣方舟:飛機上看了半本門羅的《親愛的生活》。封面有點俗氣,封底有點雞湯,但寫得真好,比《逃離》好很多。日常生活的無能為力啊,眼看著錯過一個又一個高速路出口。
15.《金童玉女》 李翊雲著
蔣方舟:傍晚看了李翊雲的《金童玉女》,講一個大學女教授把自己的女學生介紹男同性戀的兒子。女學生其實也是同性戀,而且是中年女教授的戀人,三個人從此和諧地生 活在一起。還挺喜歡這樣的故事,三個孤獨而憂傷的人,獲得他們意料之外的豐足人生。
16.《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村上春樹著
蔣方舟:村上春樹的新短篇集,拿到手立刻讀了兩篇,出乎意料地喜歡。孤獨的中年村上,成熟細膩,深不可測。
17.《小於一》 約瑟夫著•布羅茨基著
蔣方舟:力薦。布羅茨基是我最愛的詩人,沒有之一。黃燦然老師的翻譯也好棒!
18.《獨裁者手冊》 布魯斯•布爾諾•德•梅斯奎塔
蔣方舟:好看。《暴君》之類的美劇相較之下太沒想像力了。
19.《沈從文的後半生》 張新穎著
蔣方舟:「我要新生,在一切誹謗和侮辱打擊與鬥爭中,得回我應得的新生。」一口氣讀畢,實在太難受了。
20.《當我們談論安妮•弗蘭克時我們談論什麼》 內森•英格蘭德著
蔣方舟:推薦美國70後作家內森•英格蘭德的短篇集《當我們談論安妮•弗蘭克時我們談論什麼》。苦澀而幽默,講日常生活中荒謬起伏的悲喜劇,也講平靜生活下暗湧的文明衝突。每篇都精彩。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短篇小說。
21.《反脆弱—從無序中收益》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
蔣方舟:《黑天鵝》作者新作,個人覺得比《黑》要好。推薦給年輕盆友,選擇那些殺不死我們的,並且因此變得更強大。
22.《反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川本芳昭著
蔣方舟:開始看這套講談社的中國歷史。天氣遭到令人絕望,不喜歡花的味道,滴了幾滴樹的精油在加溼器裡,幸福感高了很多。
23.《博爾赫斯大傳》 埃德溫•威廉森著
蔣方舟:告訴我之前了解的博爾赫斯都是不完整的。
24.《自由》 《糾正》 喬納森 弗蘭岑著
蔣方舟:重讀了喬納森 弗蘭岑的兩本小說:「自由」和「糾正」。他是少數幾個讓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作家,更難得的是,他筆下所有的情感都非常當下:自由所帶來的精神困境。
25.《盡頭》 唐諾著
蔣方舟:17篇散文,45萬字。一字一字讀了兩篇,好得不捨得繼續看下去。這本書是對於寫作者的禮物,真心推薦。
26.《碑》 維克多•謝閣蘭著
蔣方舟:19世紀出生的法國詩人維克多•謝閣蘭的詩集「碑」。他用碑文的形式寫散文詩,內容是中國古典故事,情感卻是西方的。東方帝國在他筆下無比神奇。不禁覺得。文化的、隱喻的中國,遠遠比真實的中國有趣得多。
27.《了解女人》 阿摩司•奧茲著
蔣方舟:說是「了解女人」,其實是了解自己。「通往自我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死亡和孤獨。」
28.《刀背藏身》 徐皓峰著
蔣方舟:讀完這本,就看完徐皓峰的全部書了,有種即將和老朋友告別的難過呢。
29.《炸裂志》 閻連科著
蔣方舟: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像做了一趟雲霄飛車,身體被情節帶得騰空了起來,時而透不過氣。密集、紮實、神奇。第二天早上醒來,所有的情 節和細節都歷歷在目,甚至變得更為鮮活。終於看到中國作家對於當下現實的複雜和弔詭,不是吃力地應對,而是輕鬆駕馭。
30. 《然而,很美》 傑夫•戴爾著
蔣方舟:近期看過最優美的書,像落花拍肩,像親吻眼淚,像心洗了一個漫長、漫長的熱水澡。為文藝青年們嚴重推薦。翻譯也很好,韻律感十足。
31.《貧窮的本質》 阿比吉特•班納吉 、埃斯特•迪弗洛著
蔣方舟:看完bbc的系列紀錄片「為什麼貧窮」之後,對貧窮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開始看這本,討論貧窮到底是個陷阱麼?貧窮國家需要援助麼?怎樣的援助是有效的?挺有意思,紀錄片和書都推薦。
32.《眾病之王:癌症傳》 悉達多•穆克吉著
蔣方舟:人是多麼脆弱。
33.《我這一代香港人》 陳冠中著
蔣方舟:陳冠中老師的雜文集,每篇都很好看啊!
34.《枯枝敗葉》 加西亞•馬爾克斯著
蔣方舟:行文輕巧,情節已顯魔幻主義色彩。沒有此書,就沒有《百年孤獨》。簡潔版的《百年孤獨》,很難想像這是馬爾克斯20多歲就寫出的作品。
35.《耶穌的童年》 J.M.庫切著
蔣方舟:「耶穌的童年」讀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萬物的秩序,真是庫切最溫柔的一部小說。
36.《終結的感覺》 朱利安•巴恩斯著
蔣方舟:最近讀過的小說裡很喜歡的一本,表面小清新,內裡十分精妙。機智的警句很多,「年輕時,我們為自己憧憬不同的未來;年老時,我們對他人編撰不同的過去。」
37.《父親的眼淚》 約翰•厄普代克著
蔣方舟:其實原來不知道為什麼厄普代克的地位如此之高,看了這本才感慨確是大師。其中那篇同名的短篇《父親的眼淚》尤其好。
38.《知我者謂我心憂》 錢理群著
蔣方舟:看他記下十年間對社會的觀察。不在乎是否準確,有無偏頗,只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和自己肝膽相照,能堅持下來,本身就太有意義。
39.《走在藍色的田野上》 克萊爾•吉根著
蔣方舟:新年早上讀完的書。好厲害的愛爾蘭作家。
40.《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北正史著
蔣方舟:做戒指的匠人大師山口友一:「名人是身懷絕技,性格乖僻,不中意的工作不做。好手是考慮實際狀況,絕不偷懶,做出比別人好的成品。年輕人,別當名人,當個好手。」
41.《沒有不散的筵席》 黃蕙蘭著
蔣方舟:重讀《沒有不散的筵席》,黃蕙蘭說:「我是很討人厭的,但是我有豐富的感情要付給別人。恐怕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真是好女人,格局小,氣度大。
42.《夏日》 J.M.庫切著
蔣方舟:剛看完庫切自傳第三部《夏日》。作家把自己皮囊扒開,若扒開空空如也,說:「喏,我是空的。」那是加繆;若扒開看到好幾坨糾結骯髒的腸子,說:「我多麼鮮 血淋漓啊!」那是盧梭;若扒開只得一團灰霧,苦笑道:「看我真慘澹乏味。」那才是庫切。
43.《中間地帶的革命》《針尖上的天使》《天葬》《驚馬奔逃》
蔣方舟:去西藏的旅途中看完的書《中間地帶的革命》《針尖上的天使》《天葬》《驚馬奔逃》。每本都好好啊。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很難不小心挑到壞書了。
44.《法律創世紀》
蔣方舟:在看這本書,《法律創世紀》,同樣是討論善惡標準、公理正義的書,個人認為比桑德爾的《公正》要好看。翻譯也很好。
45.《悲憤詩》 蔡琰著
蔣方舟:讀蔡琰的《悲憤詩》,天下大亂,人間失常,漂泊挨打,流落邊荒,母子分離,萬死餘生,晚年才回歸故土。漫漫長篇無一字不是苦難,最後幾句,卻落腳在:我結果兩次婚,害怕我新的丈夫再拋棄了我——這才是真委屈,萬物歸位後,卻仍不得一刻的思無邪。
46.《九個世紀的悲歌》 蕭邦齊著
蔣方舟:九個世紀的悲歌,九個世紀關於資源的博弈,九個世紀公德和私慾的鬥爭。淚點低的我看哭了好幾次。
47.《我者與他者》 許倬雲著
蔣方舟:很好看的小書,談歷代中外關係,其實內在主題是討論各個政權的自我調適能力。我知識貧乏,看得很慢很艱澀。
48.《施劍翹復仇案》 林鬱沁著
蔣方舟:講民國施劍翹報父仇殺了孫傳芳,在媒體和公眾同情的合力下獲赦。書裡討論了媒體渲染與被操縱的民意、個人情仇VS政治裹挾、官方意識形態VS公共辯論、知識精英VS大眾和政府、司法改革VS法外正義,道德暴力VS理性法治。太陽底下真沒新鮮事。
49.《藍山》 梅厄沙萊夫著
蔣方舟:今年開年讀到最好的小說,《藍山》梅厄沙萊夫。以色列文學不是只有阿莫斯奧茲,應了那句話,一個大師的誕生需要一大群準大師做土壤。
50.《宇宙的琴弦》 B•格林著
蔣方舟:「從時間的初始,到最後一聲滴答,世間萬物,盡歸此理。」非常霸氣和迷人的理論,可拿來顛覆一下世界觀。作為一個科學盲和看文學書太多的人,我看得很有興趣,不覺得很艱深。
— THE END —
關注「麥子熟了」,回復 W30,查看本周熱門閱讀1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2 《如何鑑別渣女?》
3 《不和窮人談戀愛?》
4 《婚姻是共同學習,不是單向培訓》
5 《長遠看,妻子漂亮很重要嗎?》
6 《你那麼聽父母的話,然後呢?》
7 《所以,我拉黑了我爸》
8 《長期刷朋友圈接收碎片化知識有什麼弊端?》
| 麥 子 熟 了 |
文章百裡挑一,不雞湯不勵志,遇見即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