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視角對我養育幼兒的巨大幫助

2020-09-05 心趣君

我是心理諮詢師,有兩個孩子,一個幼兒期,一個青春期(都是人飛速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家長面臨問題比較多的時期)。我還有給985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做心理諮詢工作的經歷,本文想聊一聊心理學背景帶給我養育幼兒期孩子的巨大幫助。


閱讀此文,您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看到一個心理諮詢師養育幼兒的重要視角(養育方式對孩子長遠的影響,孩子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等),從而幫助您在養育孩子時減少掉坑。



養育中的小事,是如何變成孩子長大以後的大事情?


先舉一個我給985高校學生做心理諮詢師遇到的案例吧,好讓親愛的寶爸寶媽們看看我們養育中的小事,是如何變成孩子長大以後的大事情。


我曾經有個來訪者(為了保護其隱私,對內容我做了適當修改),他研究生快畢業時獲得了三份都非常好的工作機會,照理說他應該是愉悅輕鬆的,可是他卻每天都生活在煎熬裡,並因此產生了持續的失眠頭痛等生理症狀,因為太煎熬了,所以來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通過諮詢發現讓他煎熬的淺層原因在於他害怕做決定,他關注的是每個決定的風險,非常害怕做出影響一生的錯誤選擇,總覺得選錯了人生就是萬丈深淵。而且,他除了這次選擇職位備受煎熬,長期以來他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也經常是非常緊張無法放鬆的,常常會陷入情緒低落,頭腦空白的狀態。

在諮詢的幫助下(在此我略過諮詢的細節與過程),他逐漸認識到了之所以這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他童年每次犯錯的時候,他的母親都會用「說嚴重後果」的方式教育他。比如,小學的他在放學路上對一個腿腳不便的同學開玩笑,對方差點摔倒,母親就說,如果對方摔出三長兩短,他們家可能就賠得傾家蕩產。

母親對他的每次教育在當時看來是非常有效的,他也因此自律和上進。但是長遠來看,這卻讓他對世界非常沒有安全感,即使在好的際遇中,他也過得痛苦不堪,總擔心自己選錯一步或者走錯一步就有嚴重的後果,內心常常如在地獄般煎熬。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即使一個外在尺度非常滿足養育成功標準的孩子,也可能因為家長的不當言行而讓人生如此痛苦。那麼那些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孩子,可能被父母不當養育的比例更高吧!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經常會感慨,我們養育孩子,即使他們未來是最平凡的人生,我們也會由衷地希望他們的內心是以幸福為基調的。但養育的過程中,卻可能給他們的翅膀和心靈套上各種枷鎖,讓他們用盡一生也許都難以擺脫。



幼兒看似平常的哭鬧,需要我們以什麼樣的耐心去傾聽和理解?


看了太多家庭環境與成長事件對成年學子們的深刻影響,我在養育孩子時常常警鐘長鳴。接下來,我就分享一個我養育幼兒期二寶的故事,舉例讓朋友們體會一下幼兒看似平常的哭鬧,可能需要我們以什麼樣的耐心去傾聽和理解。

家裡二寶兩歲多的時候,有段時間在秩序的敏感期,非常執拗,稍有與他的預期不相符合的地方就直接躺地上大哭。那時,他有一個習慣是自己去拿常溫的盒裝酸奶,自己打開吸管包裝,自己把酸奶插好了開始喝。

有次我買了一種

其它牌子的酸奶,而他的力氣無法將吸管插進這款酸奶盒子裡,就請我幫助。我拿起吸管一下子扎了進去,他把酸奶一扔直接大哭並立馬躺地上,問他哪裡不對他也不回答。我只好說「要不這盒酸奶全部媽媽喝,你重新開一盒。」他立刻停了大哭,含著眼淚答應了。


第二盒酸奶又因為我幫他拿和扯下了盒子上的吸管而讓他再次傷心大哭。於是我只好請他自己去拿來了第三盒酸奶。

他試了試插吸管,還是力氣不夠,就請我幫助。有了第一盒酸奶我直接插吸管他大哭的教訓,我對他說,「要不要我們都拿著吸管一起用力插進去啊?」他很肯定地點了頭。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我很有耐性,還比較能揣摩娃兒的心思哇?我當時也是這麼覺得的。但是當我和他的小手一起捏著吸管用力(當然我用的力氣肯定比他大一點),把吸管插進去的時候,他再次躺回地上大哭。

最終我意識到,他可能需要的是我幫他用一點點力氣,但是還是由他來插進盒子(好微妙啊!但是又很合理,他的秩序感裡面,雖然媽媽幫助,但是關鍵點就是要最後靠自己的力氣主導著插破盒子,因為他要的是「媽媽幫助」和「我自己插進吸管」。)

於是第四盒酸奶,我和他一起捏著吸管,我只用很小的力氣就保持住,他再一用力,吸管就扎破包裝順利插進酸奶盒子了,他終於開心地喝起了酸奶。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例子,我詳細地描述細節,是希望閱讀過的朋友在未來面對孩子的時,可以對孩子的多一些耐心,努力去傾聽他們的需求。接下來我要說說我們如此耐心的好處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因為知道孩子的執拗和過度追求秩序只是發展的一個階段並不會永遠都這樣;更因為知道如果在秩序敏感期孩子得不到尊重和理解而總是受挫的後果;所以我沒有用威脅、誘惑,轉移注意力或者乾脆揍一頓等手段教育他聽話。而是努力去聽懂他的表達。

保護了他珍貴的秩序感,短期內,可以培養自信心,促進他的溝通能力,讓他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與尊重,父母是值得信賴的。長遠來說,這保護了他未來對夢想的執著,對自我的肯定,對品質的追求……

在養育孩子時,這樣的因果是不是搞懂了就覺得很划算啊!


這樣的划算的因果還有非常多,比如對幼兒探索的支持,對孩子生活節奏的保護,安全感的建立,不圖一時的省事而蒙蔽幼兒的理性,別人對孩子開過分玩笑的時候如何幹預……太多太多內容,未來我會持續分享各種養育孩子的理論與例子。


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常常在大人與環境身上。


再分享一個重要的心理學視角:孩子出現問題不僅僅是他的問題,問題的背後往往帶著更深的意義。舉些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希望能夠幫助您以更大的角度看待孩子出現的問題。

1.比如家裡的重要撫養人之間有矛盾,孩子也可能會用一些出格的行為來讓成人們在某些點上可以達成一致,從而緩解成人的衝突。


例如,有幼年的孩子愛著奶奶和媽媽,但是婆媳間總摩擦不斷,她們的衝突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無意中發現自己某次撿起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食物吃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是達成一致地反對他。於是他可能會無意識地開始做類似出格的事情,讓媽媽和奶奶有機會達成一致。


成人看來是孩子屢教不改,其實幼小的孩子是無意識在用自己的問題緩解成年人的衝突。所以,解決的根源並不是孩子的某個壞毛病。如果成人之間的關係不改善,這個壞毛病即使被強制改掉了(也可能改不掉),下一個所謂的「壞毛病」常常會接踵而至。

2.再例如:多子女家庭中被父母關注比較少的孩子,可能會以非常聽話成績好來博得父母關注,也可能會成為問題兒童博得關注,還可以以生病來獲取關注(常常是孩子無意識進行的)。


對孩子而言,他渴望父母的關注,沒有好的關注,壞的關注也比缺乏關注好。父母如何覺察和調整就非常重要。


結束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篇幅的原因就暫時告一段落吧!本文的目的是通過這些成年大學生和幼兒的例子的講述,幫助朋友們在面對幼小的孩子時多一份覺察:


我們對孩子的對待方式可能會影響他的性格形成與人生;我們以為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只在孩子身上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寶爸寶媽們不妨多考慮一下孩子周圍的環境因素,往往問題的最終原因在成人而不是孩子身上;更有耐心地傾聽你的孩子,這絕對是一件最有價值的付出。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未來我會繼續分享更多的育兒理論和例子陪伴您養育孩子!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4個方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
    而兒子卻總回應:「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幼兒園的小朋友我都不認識!」「在幼兒園,我不能看動畫片,媽媽也不能跟我一起貼貼畫了,我不要去幼兒園!」作為幼師,我深刻地知道,孩子的「分離焦慮期」來了。尤其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甚至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只會認為家長不理解「我」。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然後開開心心的去幼兒園呢?在知道怎麼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幼兒會出現「分離焦慮「?了解了這些,家長會更理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從而平和的去應對。
  • 心理諮詢師的我,如何養育幼兒期和青春期孩子,且家庭越來越幸福
    先從心理學對於我養育孩子的幫助說起吧。因為在985高校做心理諮詢,我接觸到了挺多內心痛苦的學子。長遠來說,這保護了他未來對夢想的執著,對自我的肯定,對品質的追求…… 關於前面提到的研究生的例子和我養育幼兒最重要的心得,因為我剛發過一篇文章,在此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如果您對我養育青春期的孩子和家庭幸福的秘密感興趣,請繼續閱讀接下來的內容,我會詳細地舉例講述:
  • 招教考試幼兒心理學概述第一節: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及內容
    【知識點】一、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幼兒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期(3—6、7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二、幼兒心理學的研究任務1.描述幼兒發展的普遍行為方式;2.解釋和測量個別差異,揭示幼兒心理發展的原因和機制;3.探究不同的外在因素對心理發展的影響;4.提出幫助和指導幼兒發展的最優化方法
  • 《雙向養育》一本實用的育兒寶典,讓你徹底告別親子緊張關係
    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和孩子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放任式養育和專制式養育方式都已經不適合時代變化,而第三種養育方式:雙向養育的出現,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採用黃金法則:R=TLC公式,用愛管教,R=TLC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公式,可以幫助我們達成人生最高目標——自我實現。讓孩子在愛的管教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具有責任感的人。
  • 養育孩子,你還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嗎?
    因此,我們需要分析孩子的成長環境,權衡利弊,讓合力的方向指向孩子發展的最優方向,這才是整體養育。或許有人要問:「這些理論跟育兒有關係嗎?我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只有養成這樣的看問題的視角,才能冷靜下來,並通過改變自己,從而改變孩子。
  • 《整體養育》: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陳忻是康涅迪格大學心理學博士,專注於研究嬰幼兒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發展,美國兒童研究協會會員,著有暢銷書籍《養育的選擇》。我兒子不喜歡畫畫,我經常對他說,不喜歡就不喜歡,每個人的愛好都是不同的,我自己也同樣不喜歡畫畫。但是,當我看到其他小朋友畫的畫很漂亮時,我就忍不住想給他報興趣班,讓他畫畫。如此一來,我就總是很糾結和猶豫,消耗浪費了我不少能量,而孩子感受到只是我虛假的接納。
  • 《整體養育》: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你需要讀一讀陳忻博士《整體養育》,她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們大部分育兒困惑,都能被她一語道破。陳忻是康涅迪格大學心理學博士,專注於研究嬰幼兒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發展,美國兒童研究協會會員,著有暢銷書籍《養育的選擇》。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每年9月新學年開學的時候,每所幼兒園門口,新入學的小班幼兒和父母、爺爺奶奶都會上演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場景,新生入園是幼兒離開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每位幼兒獨立生活的開始。
  • 【打卡】幼兒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028: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原則、方法和意義
    (一)幼兒心理學的理論意義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為辯證唯物論、普通心理學等提供理論依據。首先,幼兒心理學可以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學根據。幼兒心理發展體現著唯物辯證法的各種規律。幼兒心理學研究個體心理發展的基本動力以及幼兒心理發展年齡特徵,揭示幼兒心理發展中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這也可以論證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矛盾運動的原則、質量互變規律等基本思想。其次,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充實、豐富了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幼兒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只有對幼兒心理作深入和科學的了解,發展心理學才是完整的。
  • 讀《幼兒心理學》
    原來讀過一些教育心理學的書,所以這本書裡很多內容都不陌生,既是溫習又是提醒,提醒在教育垚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方面。·關於感覺剝奪和感覺轟炸在嬰幼兒的教養中,為他們提供刺激豐富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臨界期的感覺剝奪會嚴重妨礙他們的正常發展,使他們產生難以挽回的損傷。
  • 國內首套多學科多視角祖輩養育叢書送上錦囊
    曾有調查顯示,國內76.7%受訪者表示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32.0%受訪者指出社會缺乏對年輕父母的幫助機制,孩子只能交給老人。隔代養育這一特殊卻又常見的現象,存在哪些痛點?面對從中衍生出的親子互動話題,有何妙計錦囊?日前,「隔代養育智慧叢書」分五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圍繞教育學、心理學、家庭人際關係學、家庭生態學和家庭幸福學等層面探討,是全國第一套多學科、多視角、多層面研究並指導祖輩養育的通俗讀物。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12月19~20日,學威國際商學院特聘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李曉東教授,為西班牙武康大學深圳班MBA學員講授《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導師簡介李曉東教授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 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畫畫的能力,對未來幫助巨大
    導語:在幼兒時期,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提供培養他們興趣愛好的環境。即使是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會給他們進行各種胎教活動,讓他們能夠在最有利於培養他們藝術素養的環境中生活。面對各式各樣的早教活動,寶媽們一定開始迷茫了,究竟什麼活動能夠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自己的文藝素養呢?
  • 《遊戲力養育》:心理學博士的育兒3基礎,解決養孩子99%的問題
    答案是「有」,就藏在這本《遊戲力養育》裡。這本《遊戲力養育》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勞倫斯·科恩的新作,他的《遊戲力1》和《遊戲力2》也一直是育兒圖書銷量領先的存在。那「遊戲力」是說做做遊戲就能讓孩子大變活人嗎?當然不全是,遊戲只是一個輔助,是和孩子交流的語言,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和自己的一個工具。
  • 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 隔代養育智慧還有哪些?
    「書中明確提出: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家長學校重陽節主題活動暨「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發布會上說。隔代親是我國傳統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動體現,祖輩參與第三代養育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全國有80%的老人在不同程度參與養育第三代。年輕的父母,承擔著很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工作之餘養育下一代已經相當不易。
  • 如何觀察幼兒動作發展,上好幼兒體育課?
    因為兒童的心靈、精神都是由身體承載的,體育是唯一能夠幫助孩子駕馭自己身體的課程,兒童的情感發展及與外部世界的關係都是通過身體來建立的。幼兒的動作發展本質上是我們人類動作發展的序列,相互動作之間呈現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在3-6歲階段,幼兒需要學習並掌握84個基本動作,在動作難度和關聯肌肉組織上都呈現遞增趨勢。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視角來看待幼兒的動作發展。
  • 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
    我園大班幼兒會用玩教具手口一致點數,但讓他們點數30個果實時,他們卻總也數不清……   明明幼兒已經學會,但到了實際生活中她們卻應用不上?幼兒的學與用的脫節說明了什麼呢?   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的發展目標。
  • 肖不斯說: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錯過的必讀育兒書單
    「只要有錢,我就能把孩子送去貴族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要有錢,我就能帶孩子週遊世界大開眼界。」可你什麼時候能有足夠的錢?「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的人生就會有明亮溫暖的底色,將來就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 詳解幼兒心理與高需求寶寶,正確認識孩子需求,樹立正確養育觀念
    如果你正在懷孕,寶寶特別能折騰,那麼,別怪我危言聳聽,做好養育高需求的心理準備。,大卷出生前,我從未學習過幼兒心理,嬰兒心理。,總是說她「天使寶寶」,這讓我產生巨大的落差,這是天使?所以在生活和事業上,他們懂得如何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讓自己更接近成功。
  • 幼兒心理學(2)
    二、環境和教育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由上可知,遺傳和成熟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