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飽含父愛的一本中國科學發明史

2020-12-17 小狐女的狐言狐語

提起中國古代的科學發明,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就會回答出造紙術、活字印刷、指南針以及火藥這樣的答案。可若是再問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科學家,怕是還真的是沒多少人能夠說出幾個的。

自小我們就知道牛頓的蘋果、瓦特的蒸汽機、富蘭克林的風箏和愛迪生的燈泡。這些來自於外國的知名科學家和他們的故事我們是如此的熟悉,可是一但要講出幾位我們自己國家古代的發明家,還真的是一時想不起來到底有誰。

身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人,卻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曾經出現過哪些科學發明家。這真的是很令人感到尷尬的一件事。

這種尷尬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兒子錢元凱在小時候也曾經遇到過。雖然他自小就喜歡讀書,上小學時就知道許多科普知識,可是當父親錢偉長問他知道哪些中國的科學家時,他同樣也沒有答上來幾位。原因是書上沒有寫過,而以科學研究為事業的父親錢偉長,也未曾給他講過。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深深地觸動了錢偉長先生,他開始收集大量的古籍,要給自己的孩子編撰一本有關於中國科學發明的書籍,將中國科學家的故事講述給自己的孩子來聽。《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便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本《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的最初版本。

為了能夠寫好這本書,錢偉長先生幾乎調用了自己所有的師生朋友關係,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圖書館與資料室,查閱了大量的古籍資料,利用工作之餘,悉心將這些內容評價總結編撰成文。全書雖然只有6萬餘字,卻是他一生著作中耗時最長的一部作品。

在這本書中,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之外,還能夠讀到中國古代在農業、數學、天文、機械、建築等九個科學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它不單單是講述了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還將同樣的科學技術在世界其他國家出現發展的時間段,列舉出來作為比較。用歷史的事實來向讀者證明,在人類科學發展歷史上,中國人曾經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人所做出的成就,值得身為後人的我們為之自豪。

《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科學家對中國科學發明歷史的梳理,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深深的一份愛意,更是一位愛國者對祖國未來希望的一種寄託。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數據》入選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數據》已收到來自60餘家單位的大量作者來稿,並按期出版四季中英文雙語數據論文,內容涵蓋生物學、地球科學、空間天文、物理化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社會科學等多學科領域。其中,98.11%的數據論文對應數據集在本刊首次發表,出版平臺累計訪問量近10萬。尤其是2017年第一期推出的「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專刊,收到好評。
  • 首都科學講堂 | 運籌·機巧:機械計算機發明史
    主講嘉賓:王哲然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助理教授,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助理《運籌·機巧:機械計算機發明史》(上)《運籌·機巧:機械計算機發明史》(下)醞釀:古代計算與機械工具今天講座的題目叫做:「運籌 · 機巧:機械計算機發明史
  • 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如果你問我,中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輝煌的是哪個時代?我會樂意的告訴你是宋朝。 宋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10至13世紀的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科學水平是西方所望塵莫及。對於兩宋的科學成就,我們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說:1個科學巨人,3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 大科學家的科普小書:讀錢偉長《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
    前幾年,在潘家園淘書還是經常會有收穫的。在發黃的陳舊書攤上,我偶然發現了一本小書《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在書上角發現了「錢偉長著」。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品相已經很糟糕了,必須複印以後才能看。回家以後,我把《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放在一張報紙上,一邊聞著歷史留下的黴味,一邊翻閱完了這本六萬六千字的,追溯中國長達千年的科學發明的小書。文字將我帶到中國的古代,書「味」將我帶到科學家年輕時代的思考和對普通讀者的漫漫私語中。 近日驚悉錢偉長逝世,我想到了這本書,拿出來再次翻看。
  • 電燈到底是誰發明的?不是愛迪生嗎?
    據《每日郵報》 報導,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本周四(9月3日)在威斯康辛州演講時語出驚人,聲稱電燈泡是黑人發明的,一時間輿論譁然。拜登是為拉攏黑人選民刻意為之,還是因為不了解電燈的發明歷史鬧出烏龍?讓我們一起回顧電燈的前生今世,看看一盞電燈是如何照亮這一百多年的歷史。拜登在訪問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時發表了這番言論。
  • 了解中國科學-科學計量學新視角|| QSS專輯徵稿啟事
    QSS側重於深入了解科學體系,科學工作的一般規律、學術交流、科學指標、科學政策等研究,是一本免費開放獲取的期刊。國際科學計量學界和科技政策界對中國的科研活動、科技評價體系和中國的科學計量學研究仍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國際科學計量學與信息計量學學會(ISSI)新創立的會刊QSS擬推出專輯,誠邀中國科學計量學、科技評價與政策等相關領域學者和國際同行撰寫相關稿件,助力國際學界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中國的科研活動發展與科學計量學研究。
  • 又是誰最早發明的?
    考古學家認為遠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發明了燒制玻璃,後來傳遍歐洲大陸。但中國在古代也有玻璃的出現,大約在商代。這個時期的玻璃大都是小玻璃珠,或者小玻璃碎片,應當是在冶煉青銅器或者陶器的副產品,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玻璃工藝發明人應當是納夫,他於1688年發明了大塊玻璃製造工藝,在此基礎上才有了現在玻璃的熔煉,成型等配套工藝。
  •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投稿須知
    外國人名中間有連字符的, 照加; 中國人名, 中間一般不加連字符. 引用多位作者合著的文章時, 需要列出全部作者. (ⅲ) 西文期刊文獻題目中, 首詞和專有名詞的首字母大寫, 其餘一律小寫. (ⅳ) 刊名按照ISO規範縮寫, 不加縮寫點. 如Science Bulletin應縮寫為Sci Bull.
  • 「萬物小歷史」培養孩子通透的大歷史觀
    舉例來說,在《人類小歷史》中,40頁的內容概括了人類演化各階段的重點,如直立人最先學會使用火,從智人開始種植糧食,在青銅時代誕生了文字……在過去幾百萬年中,我們不僅變得不再那麼毛茸茸,也變得更加聰明。通讀全書後,人類演化的發展軌跡也就清晰浮現在眼前了。再比如《發明小歷史》這一本,作者精心選取了人類歷史上15種重大發明。
  • 科學史上的不幸!十個發明家與自己發明的東西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科學家為了科學事業獻身的事情常有發生,不過這其中最遺憾的可能是一不小心死於自己的發明。小編整理了10位死於自己發明的發明家的故事,一起來看看這些發明家與自己發明的東西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也因為這件事,他和小夥伴成為了歷史上已知最早的空難遇難者。
  • ...協會首屆優秀科普獲獎作品閱讀與推廣系列活動在國家科學圖書館...
    4月24日上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一屆優秀科普獲獎作品閱讀與推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感悟「回望人類發明之路」,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活動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國科圖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協辦。活動以「閱讀優秀科普作品、感受名家科學睿智」為主題。
  • 高二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學設計
    高二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學設計 2018-11-16 08:43:40 來源:學科網
  • 為中國科學存信史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在京發布
    「兩彈一星」參與者的口述歷史更是體現出激情燃燒歲月的責任擔當:原子彈從押運到裝配,每一個動作都反覆演練,甚至螺絲釘擰幾圈都要爛熟於心。由於這種嚴謹的作風,核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一點紕漏。但這也不妨礙他們浪漫地生活:到斷流的孔雀河中嬉戲……  這些鮮活的歷史細節在28日整體面世的《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中不勝枚舉,讓科學家神秘的科研人生得到了多元化的展示,不僅為科學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史料,而且提供了為檔案等制度化文獻所無法展現的個性化視角,拓展了科學史的研究領域。
  • 看充滿智慧中國科技發明
    【百道編按】近日,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貪玩的中國人——寫給孩子的中國科學史》,作者為老多,本書屬於貪玩的人類系列。本書講述了中國古代科學和科學家的故事,重現那些充滿智慧光芒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與創造的輝煌事件。
  • 歷史|百年不孤獨:《科學》雜誌與中國科學社
    那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西方世界搭上了「科學號」,這讓在大洋彼岸求學的青年學子產生了危機感。1914年初夏,美國紐約州倚色佳鎮上的康奈爾大學,包括任鴻雋在內的幾個中國留學生聚在大同俱樂部的廊簷下聊天。談及風雲變幻的世界局勢,大家便提議要做一些事為祖國效力,經過討論,決定辦一本雜誌來向國人介紹科學。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一份《科學月刊緣起》很快便草擬好了。
  • 中國古人是怎麼發明指南針的
    聞人軍先生指出,中國指南針的發明史由三部曲組成,近年的考古發現,古代文獻的再探索和科技史研究,使我們加深了對這一偉大發明的認識。司南的磁勺應放在水銀裡指南針的雛形稱為「司南」。《宋書·禮志》引《鬼谷子》說戰國時「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不惑,就是不迷失方向。司南是一種用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
  • 乙醚麻醉,科學發明史上最悲愴的故事
    Hart)在其著名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書中,把乙醚麻醉的發現列為37位,並評價:「在歷史上,很少有發明能像麻醉受到如此高的評價,和使人類的狀況發生如此大的變化。」[1] 作為這一事件的發源地,MGH人一直為此自豪和驕傲,每年都會舉行冠以「乙醚」的各種慶祝活動。為慶祝建院200周年而建的醫學歷史和發明博物館(The Paul S.
  • 科學發現 微積分發明史
    提到微積分,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到牛頓和萊布尼茨,認為是這兩個人發明創建了微積分,其實不然,實際上微積分是經過幾代數學家的持續努力和研究,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變才得以形成。遺憾的是,在微積分發展最為迅速的中世紀,我國正處於閉關鎖國的明清時代,沒能與世界上其他的數學家一起狂歡。
  • 《圖畫經典:偉大的發明家》:一本自帶「彈幕」的有趣繪本
    我讓小朋友自己選書,她一眼就看中了我新入手的自己都沒來得及讀一遍的《圖畫經典:偉大的發明家》(以下簡稱《偉大的發明家》)一書。也好,那就一起閱讀吧!書如其名,由英國的繪本作家馬西婭·威廉士創作的《偉大的發明家》,講述的是歷史上100多位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家的故事。起初我還擔心講發明家的書小朋友不感興趣,結果一開講就不讓我停下來了,還時不時聽得哈哈大笑。
  • 中國科學文化領域首個英文期刊創刊—新聞—科學網
    聯合主編表示:接受公眾監督 確保學術論文誠信   「在科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