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課上,我們最常聽到的是「這位同學做得真棒!」「這組同學表現最好!」等等,有的老師會詳細一點,把學生做的哪裡比較好也表述出來,而有的就直接用「最棒」「最好」概括了,學生有時清楚自己哪裡做得好,有時是一臉茫然的,更多的時候,老師的這些評價傾向於口頭禪,這些不夠細化的評價用語其實弊大於利,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這樣的評價無感。那怎麼來評價呢?以下幾種評價方式是從品德入手,讓學生知道自身被肯定的地方。
這個方法真不錯,很有創意——創新能力
01
創新意識,是課堂教學要特別重視的地方,一個動作,有的孩子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展示出來,大多時候,老師會直截了當的說:你這樣做不對/這個動作不是這樣的。其實,有時候學生的這些動作,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輔助動作。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不要急於否定,讓學生有這種思維積累的過程,在無數的可能性後,還需要為學生的思維不活躍發愁嗎?
你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細節
02
當學生的某些能力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時,不管是可量化還是不可量化的,教師要從細節上對他進行肯定,每個學生對不同課堂內容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比如跳繩,有的學生一點就通,很快就能掌握了,而有的卻練了很久也不明顯,這個時候不要太早下定義,覺得他不行,在每次練習時要注意他的進步點,短期的可以肯定他的搖繩動作、跳起的時機、上下肢配合越來越協調等,一段時間後,如果每分鐘次數增加了,更要對他的進步進行肯定。
你這樣的做事態度很好——態度
03
當學生積極地去完成課堂練習或者教師布置的任務時,一定不要視而不見,要及時對他們的這種情況進行反饋,不僅可以讓他們知道這樣做事態度好,是會被表揚和肯定的,還可以讓他們知道原來這樣完成任務就是態度好,了解態度的意義,以後就會在每次練習的時候都表現出這樣的態度。
這個動作難度挺大的,但你沒有放棄——毅力
04
「這個項目挺枯燥的,但你堅持下來了。」
「這個動作難度挺大的,但你沒有放棄。」
這些課堂用語要經常掛在嘴邊,對那些堅持跑完800米,或者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固定次數動作練習的學生,一是鼓勵他們,二是讓其他沒有堅持下來的同學知道,原來這樣做就是老師說的毅力,可以讓老師表揚,還可以讓自己更加自信:因為我堅持下來了。體育課堂的動作學習,對不同的學生難度係數也不一樣,對那些掌握得慢但一直堅持的學生,我們要懂得在他們多次嘗試及多次失敗後,肯定他們的耐心和不放棄的毅力。
你對學習**這個動作真的很努力——努力
05
當學生跑到你面前,讓你看他最近的所學動作時,除了對他說「你真棒。」外,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這件事的另一面:他為了在你面前做這個動作,私下一定練習了無數次,才有那個信心站到你面前,所以要肯定他私底下所付出的努力和現在敢於跑到你面前表現給你看的勇氣。
你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氣,太難得了——勇氣
06
當學生跑到你面前讓你看他的動作時;當學生對一些挑戰性較強的動作依然大膽嘗試和積極練習時,肯定他們敢於挑戰的勇氣能更大程度的增加他們的信心。比如在山羊分腿騰躍的教學、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等,對那些本身害怕但還是積極去嘗試的學生,一定要及時肯定。
你們這組配合得很好——合作精神
07
當課堂教師採用分組配合時,當他們按教授的要求努力完成本次課的教學動作和練習時,抓住機會,肯定他們的配合和交流能力。比如,在體操技巧動作學習時,練習者和保護與幫助者配合得很好,完成的效果也不錯時要肯定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好就是好,而要學會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交流。
老師相信你,因為——信用
08
誠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即使是在體育課堂中,也要讓學生知道信用是必須時時刻刻記牢的,是要時時刻刻踐行的。當你和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學任務有一個約定時,你可以這樣和他們說:「老師相信你們,因為你們在課前答應老師要做到的,而且你們也做得很好。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講信用。」對信用的肯定,還可以表現在讓學生自帶器材時,就如,跳繩,只要下節課需要用到,老師都會提前和學生說,而且還要再三確定學生聽到了,下次課,他們都帶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學生說:「你們答應老師的事都做到了,太讓老師驚喜了,也讓老師知道你們是可以讓人相信的夥伴,更是講信用的人。」
你接受了其他人給你的建議,這點做得很好——虛心
9
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及建議,並加以改正的,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開闊自身做事的思維。處於學生階段,能做到的還是少數,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表現出來的這種情況一定要加以肯定,讓學生知道接納就是提升自己。體育課堂經常會設置互評環節,教師要懂得利用這個環節對被評學生的後續表現進行關注,並對那些接受意見並改正的學生進行表楊肯定。
課堂評價用語很多,表現了一個教師的視角,更表現出一個老師是否有接近學生及用心感受每一個學生。所以,在課堂上要善於抓住機會,及時評價,用簡潔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為及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養成成長型思維,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