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2020-09-11 靜觀心理

開學後,老師都特別忙,都在感慨:要麼在備課,要麼在改作業,要麼在培訓,要麼在管班,要麼在扶貧……哪怕我的包裡放著書,奈何也是帶著來帶著去,就是沒空翻開。

可,讀書和寫作,本來是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最該做的事。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不少教師已完全遠離閱讀,這太危險了。大量時間在開會,在交論文,在應付檢查,在管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督促孩子讀書而自己很少讀書。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可能在成為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

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授課的。

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有的教師即使讀書,要麼「盲讀」,未從自身需求出發,而是漫無邊際、茫無目標地人讀亦讀,盲目追潮;

要麼「躁讀」,讀書心態浮躁,帶著功利,為讀而讀,不能心存寧靜,持之以恆;

要麼「淺讀」,讀書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溼,而不求細讀精讀。

許多教師不讀書,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讀書。果真沒有時間嗎?

是否有時間,完全取決於你是否把這件事情視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如果教師認為讀書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時間;

如果教師認為不重要,一定會找出很多藉口,很多理由。

如果把讀書作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我們會抽不出時間嗎?

人與人的差距在於業餘時間和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在課餘時間,節假日,閒暇時候,旅途時光,等飛機、等火車的片刻,在晚上睡覺前,在早晨起來以後,甚至在喝茶的間隙,擠那麼一點點時間讀一點書,這些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做到的事情,關鍵還是在於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價值和意義。

還有一些教師不讀書,原因是他們覺得書讀了記不住。

但是,記不住難道就白讀了嗎?

讀書就像吃飯,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記得每頓飯吃了什麼,但每一頓飯的營養都已經化作你的血肉滲入到你的身體中去了;

同樣,你讀的每本書也許也記不住,但你並沒有白讀,因為每一本書的內容都已經化作你的精神營養融入到你的靈魂中了!

對於真正讀書的人,讀書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對於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實,這些的確都是不能稱之為原因的原因。

讀書,能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教師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

教師作為「讀書人」和「教書人」,始於讀,發於思,成於行。

一個人會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群教師會讀書就可以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千千萬萬個會讀書的老師就會改變無數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

書卷氣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書香氣是一個校園最好的氛圍。

同樣的道理,有書香父母才會有書香子女和書香家庭。

然後事實上,當今的父母都在炮製一個怪圈:自己不願讀書,卻希望孩子把書讀好。

滿眼所見,是成年人玩手機、看電視、戳麻將,連書是什麼樣子,書店在哪個方向,讀書的感覺怎樣,都已經到了爪哇國去了。

每天父母們捧著手機,刷微信,玩抖音,看段子,充其量是在電子閱讀的氛圍裡,進行營養不高的碎片閱讀。

白巖松有一篇演講稿,曾在網絡熱傳——《白巖松: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看到古龍金庸梁羽生,就像見到香蕉蘋果梨子一樣,如饑似渴,那是屬於上個世紀的故事了。

哪怕我們60後70後80後有過這種讀書的」飢餓記憶「的人,也僅僅是有記憶罷了。

被《中國教育報》評選為「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的李振村,說過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個寡婦獨自撫養兩個剛上小學的雙胞胎兄弟。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她就捧著一本書在邊上看,一直到兄弟倆考上北京一所有名的大學。

大學畢業後,她對兄弟倆說:你們知道媽媽有多苦嗎?

兄弟回答:我知道,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顧我們……她說:這倒不苦,就是每天陪著你們看書太辛苦了,其實我一個字都不認識……「

「家長成為孩子讀書的榜樣,你們有多少人堅持做了?」這樣的一句反問讓不少家長慚愧。

是的,我們為人父母,自己不讀書,不愛學習,卻總期望孩子能愛讀書,能通過讀書成龍成鳳,多少有些笑話的意味。

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工作,一群不學習的父母在努力育兒。這話有些傷人,可我們大多數人又無力反駁。

相關焦點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努力育兒
    可,讀書和寫作,本來是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最該做的事。以此共勉!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教師本是一個天生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裹挾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教師在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同樣的道理,有書香父母才會有書香子女和書香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學習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開學了,老師都特別忙,都在感慨:要麼在備課,要麼在改作業,要麼在培訓,要麼在管班,要麼在扶貧……哪怕我的包裡放著書,奈何也是帶著來帶著去,就是沒空翻開。可,讀書和寫作,本來是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最該做的事。以此共勉!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在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在育兒!
    可,讀書和寫作,本來是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最該做的事。以此共勉!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教師本是一個天生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裹挾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努力育兒!
    大量時間在開會,在交論文,在應付檢查,在管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督促孩子讀書而自己很少讀書。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可能在成為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
  •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育兒​
    同樣的道理,有書香父母才會有書香子女和書香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教師:還有更可怕的
    「經常聽到一些專家講過這麼一句話:教育最可怕最不應該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對於這句話,你怎麼看?」有人問。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 可怕的教育是:不讀書的教師在努力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老師和父母。作為一名教育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為「閱讀者」-閱讀書籍,閱讀書籍,沉浸於自己的內心並通過接受這些高貴的思想和情感使自己高貴,熱身,傳播和收穫自己在他人耕種的土壤上的人格特質,為什麼不擔心進行這樣的教育呢?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有些人又拿老師來說事: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誰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我們也想讀書啊!但我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呢?每年的公需科目培訓、專科培訓、普法學習等等而且還要完成不同部門交待下來的任務,讓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要說讀書,就是能安安靜靜的教書都太奢侈了!今天領導又在微信群裡發布:請各位老師關注:什麼公安微信公眾號,要求截圖上交。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教師拼命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教師本是一個很執著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花花發現:不少教師已完全遠離閱讀,這太危險了。
  • 教育最可怕的: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師不讀書很可怕?其實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父母從來不讀書
    前陣子俞敏洪的關於教師的一番言論迅速地上了熱搜,他點評中國的教師,是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他認為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是沒有本事把當代的中學生教好的。對此現象教師們也承認沒有達到他的「標準」。老師們對讀書的理解是目前只是鑽研高考,鑽研中考,專研學科教育,沒有太多的閱讀其他的人文社會等,關注的就是閱讀學科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班主任之類的書本知識。其實比老師們不讀書,更可怕的是家長沒有讀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永久的老師。
  • 讓一群不讀書的教師拼命教書!責任在於教師麼?
    今天讀到一篇簡短但很有力度的文字,《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光是題目,就很有力度。因為,讀書從來都是見效最慢的一件事情。你今兒讀了一本書,不可能明兒就培養出一個優秀學子。所以,這種不划算的東西,在應試教育仍然佔主導地位的今天,早就被很多學校拋之到了腦後。即使前一刻,校領導還嚷著要建設「書香校園」,但是後一刻重視的絕不是老師到底讀了多少本書,而是老師交了多少篇讀後感,因為讀後感是可以當作資料留檔的。除此之外,誰才管你看了多少本書啊。
  • 教育最可怕的就是:一群父母在拼命育兒,一群孩子卻不知道學啥
    周末和一個朋友無意中聊天,談到了關於育兒的問題:他的孩子今年6歲了,他去年給孩子報了一個街舞興趣班一個假期花了2000多但是學下來以後孩子說自己不敢興趣,然後今年又給孩子報了吉他班,可是去了沒幾天就不去了,為此他特別的苦惱。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學啥!
  • 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家長對孩子求學路上的投入除了錢財,還需要親自去讀書學習嗎?家庭教育究竟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多大作用呢?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成就動機」這一概念。成就動機高的孩子往往家庭文化追求成功以及父母會對孩子有高要求,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樂於學習,讀書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比學校和培訓機構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正所謂我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俞敏洪「直擊」痛點,教育學者反駁
    俞敏洪談女人 在2018學習力大會上,俞敏洪表示,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之後,他舉例說:如果中國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標準,都是這個男人會背唐詩宋詞。那中國所有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如果所有女生都說,中國男人我就要你賺錢,至於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
  • 【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還有的家長手機不離手:「淘寶」「遊戲」「紅包」玩得眉飛色舞目不轉睛,激動得身體直哆嗦,家長整天「又佛又喪」,卻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很多父母自己不上進,從不看書,卻要求自己的孩子愛學習。一份來自青島教育局教育質量檢測結果的調查顯示,父母讀書與不讀書直接影響孩子的高考成績。該調查的數據顯示,父母的榜樣作用影響學生的讀書習慣,對學生知識拓展有很大幫助。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教師本是一個很執著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不少教師已完全遠離閱讀,這太危險了。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拼命育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父母做第一任老師我們常說:&34;。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或許伴隨孩子一生,而對孩子影響最深的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教育方法不同,對孩子的性情養成、心理健康和自我價值感也有不同。
  • 新東方俞敏洪: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他說話的一貫風格,真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些年來,他沒少說一些讓人震驚的話,什麼「中國的大學教育還處於失敗階段」、「女性的墮落導致國家的墮落」這些話都是出自他口。最近,他在直播間中更是吼出了一句:我國中小學現在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教書!引發網友激烈討論,下面我來說一下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