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讀書很可怕?其實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父母從來不讀書

2020-12-23 教育有未來

前陣子俞敏洪的關於教師的一番言論迅速地上了熱搜,他點評中國的教師,是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

他認為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是沒有本事把當代的中學生教好的。

對此現象教師們也承認沒有達到他的「標準」。

老師們對讀書的理解是目前只是鑽研高考,鑽研中考,專研學科教育,沒有太多的閱讀其他的人文社會等,關注的就是閱讀學科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班主任之類的書本知識。

其實比老師們不讀書,更可怕的是家長沒有讀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永久的老師。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出生需要夫妻雙方願意就可以了,但是養一個孩子是人的一生當中最難、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家長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任何的培訓與教育。

有人就說過:最可怕的是,我們很多職業都有資格證,但是我們的父母都是無證上崗的。

很多的家長的經驗來自於自己的實踐經驗和道聽途說。家長不讀書的危害有哪些?

一、育兒知識淺薄,不懂得遵循教育規律。

這兩天看網上流出的一個媽媽加入一個育兒群,最終導致孩子趴睡致死的案例。

真的非常的痛心,這樣的家長為什麼如此的無知,把希望寄託於一個微信群當中。

二、自己不讀書,卻要孩子認真讀書。

我們的家長很多時候都是要求孩子讀書,讀課外書,多閱讀。經常會遇到家長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抱著手機,從來不看書,我說他他還他還反抗。

我就會問請家長,那請問您看書嗎?

家長的普遍回答就是:我工作累死了,忙死了,回家哪有精力去看書,到家還要做飯,洗衣服做家務,也就剩一點的時間就看看電視,玩玩手機,休息休息。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長不讀書卻一點要求孩子讀書,真的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

美國教育家John Werner曾說:「不能期待孩子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很多孩子來自於沒有閱讀習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常會因為電視而犧牲閱讀的時間。」有了豐富藏書,不過才跨出第一步,我們還得確保孩子的閱讀。請注意,是確保,而非僅僅鼓勵、提倡或期盼。「確保」,意味著時間上的保留、環境上的打造,以及氣氛上的營造。家庭的閱讀環境和氣氛是重中之重。

三、出現教育問題從不改進。

不管什麼時期,很多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問題,青春期等等,但是我們很多家長依舊是沿用著小時候孩子小時候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懂得改進。

我作為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就會說:我家孩子我一直就是這樣管教的啊,哪有什麼問題。

其實我們最終和孩子應該是共同成長的過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教育知識也需要不斷進步的。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父母像今天這樣需要學習。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改變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能自覺、自願地與孩子一起成長。因此,家長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各位,對於家長和老師不讀書,你怎麼看呢?

家長得讀書,也必須讀好書。再次推薦帆登博士。樊登:我遍閱了大量的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這本。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書中的理論在兒子嘟嘟身上實踐成功,所以樊登認為:「我認為這是我人生當中讀到的最幸運的一本書,所以我把它推薦給所有準備當父母或者已經當了父母的家長。幾乎所有人讀完這本書,都會覺得非常的感激。」

這本書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樊登曾經多次推薦過。這本書也是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們一致推崇的育兒指南,被譽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開山之作、是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親密關係的情感引導書。

現在先來看看為什麼這本書打動了樊登。

書中樊登拿的這本書是以前的版本,目前已經有升級版本了。

目前市場上育兒書籍這麼多,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優點?

可讀性強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高屋建瓴

運用自如,更具系統性與可行性

提出詳細的指導步驟,更具有實用性

用得上+有效果=成功育兒書

相關焦點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教師在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育兒​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教師:還有更可怕的
    「經常聽到一些專家講過這麼一句話:教育最可怕最不應該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對於這句話,你怎麼看?」有人問。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教師拼命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育最可怕的: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可怕的教育是:不讀書的教師在努力教書,不讀書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老師和父母。作為一名教育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為「閱讀者」-閱讀書籍,閱讀書籍,沉浸於自己的內心並通過接受這些高貴的思想和情感使自己高貴,熱身,傳播和收穫自己在他人耕種的土壤上的人格特質,為什麼不擔心進行這樣的教育呢?
  • 不讀書很可怕,不學法更可怕
    瑪麗·安託瓦內特對自己親哥哥的回覆是:「我不喜歡讀書,我喜歡享受生活。」如果按照「性格決定命運」的法則去推斷,瑪麗·安託瓦內特此時的表現已經為她後來成為斷頭艷后這事埋下了伏筆。如果要宣揚「讀書至上論」,我們也可以說,你看不讀書的後果多可怕吶。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在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在育兒!
    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學習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授課的。現在我們有些老師要麼不讀書,要麼只讀教材和教參,不說閱讀史,就連基本的閱讀都沒有,所上的課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簡單地灌輸生硬的知識,肯定談不上方法、技巧與課堂智慧,當然更達不到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 不讀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覺得,讀書沒用!
    我們平日裡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手機上有那麼多app,淘寶、抖音、微博、頭條,soul,在大數據推薦大行其道的今天,只要你有愛好,你要你有感興趣的東西,手機就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在這樣的誘惑下,很多人即便是想看書,每次也不過是翻開寥寥的幾頁,就放下了。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努力育兒!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可能在成為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學習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努力育兒
    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學習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現在我們有些老師要麼不讀書,要麼只讀教材和教參,不說閱讀史,就連基本的閱讀都沒有,所上的課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簡單地灌輸生硬的知識,肯定談不上方法、技巧與課堂智慧,當然更達不到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有些人又拿老師來說事: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誰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我們也想讀書啊!但我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呢?每年的公需科目培訓、專科培訓、普法學習等等而且還要完成不同部門交待下來的任務,讓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要說讀書,就是能安安靜靜的教書都太奢侈了!今天領導又在微信群裡發布:請各位老師關注:什麼公安微信公眾號,要求截圖上交。
  • 北大教授:不貪玩的孩子,比不愛讀書的孩子更可怕,建議收藏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是那種喜歡讀書的人就好了,可是北大教授提出言論說,愛玩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貪玩的話,比他不愛學習還要可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觀點到底如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讀書的興趣要從小培養可是我們不妨從生理角度來講,你的食量到底有多大呢?你喜歡吃多少東西呢?大家都知道,比如喝牛奶裡面營養非常高、也不貴,通過牛奶的攝取,可以讓我們的皮膚更好,身體更健康也能長更高,可是,是不是我們就要喝很多牛奶呢?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讀書無用論可怕嗎?先說說我的成長經歷吧,我生活在四川偏西部的一個小山村,從小跟著父母做農活,也曾經背玉米回家把肩膀磨破了皮,也曾經收水稻把手臂割出道道血痕,也曾經挖地把收打出血泡,這種生活對於我而言早就受夠了,好在我要讀書父母一直非常支持我!母親常說「只要你願意讀,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
  • 北大教授: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話有什麼理由?老師、家長們,你同意嗎? 來聽聽說這句話的北大教授鄭也夫是怎麼解釋的。及格念過書的、教過書的、當過家長的,沒有人不懂得這兩個字,但我們現在已經忘記了「及格」的原初意義。其實及格是一個大的達標,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及格。我們走到了這樣一個誤區,把及格汙名化了。
  • 《可怕的兩歲》讀書筆記
    第四個特徵:孩子認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第五個特徵:孩子極度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叛逆期?讓「可怕的兩歲」變「可愛的兩歲」呢?需要父母做好角色轉換,從孩子的僕人轉換到權威人士開始。做一個權威人士,父母要與孩子設定界限,還要挖掘好的一面。如果父母把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父母的主宰。
  • 教育可怕的是: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不學習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如果教師認為讀書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時間;如果教師認為不重要,一定會找出很多藉口,很多理由。如果把讀書作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我們會抽不出時間嗎?人與人的差距在於業餘時間和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在課餘時間,節假日,閒暇時候,旅途時光,等飛機、等火車的片刻,在晚上睡覺前,在早晨起來以後,甚至在喝茶的間隙,擠那麼一點點時間讀一點書,這些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做到的事情,關鍵還是在於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價值和意義。還有一些教師不讀書,原因是他們覺得書讀了記不住。但是,記不住難道就白讀了嗎?
  • 【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很多父母自己不上進,從不看書,卻要求自己的孩子愛學習。一份來自青島教育局教育質量檢測結果的調查顯示,父母讀書與不讀書直接影響孩子的高考成績。該調查的數據顯示,父母的榜樣作用影響學生的讀書習慣,對學生知識拓展有很大幫助。對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50.4%-71.3%的父母在家中常常讀書,這些家庭的孩子語文成績表現更好。
  • 北大教授: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在不該的年齡認字、在不該算數的年齡算數,美其名曰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最後的結果,也許會輸在起跑線上。念過書的、教過書的、當過家長的,沒有人不懂得這兩個字,但我們現在已經忘記了「及格」的原初意義。其實及格是一個大的達標,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及格。我們走到了這樣一個誤區,把「及格」汙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