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專家講過這麼一句話:教育最可怕最不應該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對於這句話,你怎麼看?」有人問。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這句話從表面看起來還有一定的道理:老師不僅要在傳道授業解惑中「放電」,也要及時通過看書來「充電」,補充自己專業素質方面的短板,這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相當必要的。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哪個傳說中的專家說的,但我總覺得說這句話的人不懷好意:你哪顆眼睛看到那些拼命教書的老師不讀書?老師在讀書的時候還要特地跑到公眾場合去看,或者把自己看書的情景拍下來發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看,這樣才能「息事寧人」?
老師作業布置多了,有人投訴;老師教學進度快了,有人投訴;學生的座位不理想,沒有坐在「學霸區」,也有人要投訴……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那些超級學霸很少選擇當老師,特別是當農村的中小學教師?原因就在這裡。作為一線教師,我覺得還有更可怕更不應該的:教育界最可怕的不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而是一群不懂得教育的人在不斷騷擾教育生態的安寧。
我贊成一些教育專家或者其他人對教師的「指點」,但我強烈反對一些自以為是的人對教師的「指指點點」。提倡教師看書是好事,但將其拔高到「最可怕」的地步,我覺得有點譁眾取寵之嫌。作為教師,如果我說我看過的書比有些噴子的體重還要重,這樣會不會有點膨脹?教師愛看書,或多或少會促使學生也有喜歡看書的愛好,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喜歡看書=這位教師所教的所有學生也嗜書如命。
17年前我月薪859元,我至少每個月花300元在買書上,但我所教的學生喜歡課外閱讀的並不多:一方面因為當年我被學校安排去教數學,作為數學的老師我也沒刻意去強求學生必須和我一樣愛看書;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家長,對孩子看書習慣的養成根本就不在意,無論老師如何動員,很多家長都無動於衷。
教師,走上講臺之後繼續不斷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就拿小學來說,今年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又變了,如果教師不鑽研教材不「充電」的話,何以勝任相關科目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擔心教師在課餘時間不看書,我覺得完全是杞人憂天。更何況,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完全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的,如果教師上課的時候專門講一些自己平時看課外書中的一些超綱的內容,就有點「不務正業」的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