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
弟兄姊妹主內平安,今天我讀經的心得是《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的禱告》在分享心得之前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禱告,來安靜我們的心。
親愛的主耶穌孩子感謝你,求你帶領以下的時間,開啟孩子的眼睛和智慧,使孩子明白你話語中的奧秘,求你保守孩子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不要使我的心漂向世界,使我的心建立在你的磐石之上,求你加給我們力量,這簡短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參考經文: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到那邊去禱告。」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睏倦。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於是來到門徒那裡,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馬太福音 26:36-46 和合本)
當耶穌知道時候近了,自己要被賣,釘在十字架上,在被賣那天晚上耶穌極其難過,便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去禱告,並且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因為耶穌禱告時都是自己向父禱告,所以耶穌讓這三個門徒在不遠處等候並同他一起禱告,耶穌在那天晚上共做了三次禱告。
第一次禱告:
耶穌第一次的禱告內容: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裡是聖經記載中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這表示他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我父啊」這一聲發自肺腑的呼叫,將前面的描述所給人產生的卑怯感完全驅散,代替的是神子對父的感情上的親密交流和子願時時遵父旨意的順從。問題不在於耶穌是否應該接受神的旨意,而在於神的旨意是否要求必須承受這令人戰慄的苦杯,或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所以,這節禱告辭裡交織著兩種心情:明確的祈求和這祈求不被應允時的順從。我們在禱告中往往只知一味要求,真應效法耶穌的榜樣。關鍵在於要認清神的旨意的範圍。耶穌的禱告是在探索神旨意的範圍,絕對無意超出祂旨意之外。
第二次禱告:
耶穌第二次的禱告內容:「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耶穌第二次的禱告比第一次「更進一步」,第一次禱告的探問式的請求「倘若可行」,已轉變為堅定的願 的旨意成全。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有三處與主禱文一致。耶穌也在裡為每一個基督徒做了榜樣!
耶穌第三次的禱告說的話和先前是一樣的。這裡就不做解釋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主耶穌在這三次禱告時,一直都都把父的旨意當成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們呢?卻總是索取,很少會想到我們的神在我們裡面會有什麼旨意,總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我們的神沒有幫助我們,我們就灰心埋怨神,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這麼做對嗎?我們往往只考慮到了自己的需求,從來沒有考慮神給我們的旨意是什麼,或者有的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旨意卻不去,還是只希望得到神的幫助。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效法,我們的主耶穌,讓我們不要按著自己的意思,要按著神的意思,加油。
參考經文: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約翰福音 9:31 和合本)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神所喜悅的孩子,不要使我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遵行祂給我們的旨意。加油
這簡短的讀經心得到這裡就結束啦,希望我們能一同努力,一同成長,我們都是神所愛的兒女。弟兄姊妹有什麼需要禱告或者需要溝通的可以與我私信,讓我們一同敬拜我們的神。如果我有什麼解釋不對的地方或者不太全面歡迎弟兄姊妹的建議與補充,最後讓我們做一個回應的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孩子感謝你,謝謝你以上時間的帶領,求你讓我們以你的心為心,把父的旨意當成第一位,也求你賜給我們每天所需用的,求你加給我們力量,使我們不偏離你的腳步,求你祝福與保守每一位弟兄姊妹,這簡短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願上帝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