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讀第27章第六段,繼續講有關十字架的事。
上面說的是有些人認為耶穌不是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是釘死在木樁上的歷史原因。接著還有一些新約內容裡面的證據。
他們說,在新約裡「十字架」希臘文是STAUROS或XULON,這兩個詞的意思相同,在古希臘時都是指普通的木棍或者木樁,後來也指一根有橫木的行刑柱,就是指十字架。羅馬人所講的「克魯克斯」(拉丁語crux,這個詞後來衍生了英語cross)原本應該也是指一根直杆,後來發展出交叉的意思,新約英文版的十字架通常寫成cross這個詞。新約裡寫「釘十字架」,英文原詞是crucify,原意只是釘死,而不是釘十字架。
像基督教宣傳的那種十字架刑具在新約時期應該是沒有的,就算有也肯定是極少數。有學者說,在新約裡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寫明耶穌被釘的那個STAUROS有別於一般的STAUROS,連一句暗示也沒有,更沒有說它不是一根木頭而是由兩根木頭釘成的十字架,按當時的情況,只能指最普通的木樁,不可能是T或X,更不可能是十字架。
另外在好幾節經文裡,聖經執筆者用另一個希臘語名詞XULON去描述那件處決耶穌的刑具(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等等)。這個詞的意思跟STAUROS一樣,也是指木頭或棍棒、樹木。比如使徒行傳5:30,英文版直接就翻譯為耶穌被掛在「a tree」上,顯然作者的意思最多是指木柱,而不是指十字架。
馬太福音的這句話寫有人幫耶穌背「十字架」去,其實意思應該就是說背一根木柱去,到時行刑的人只需挖個坑,把犯人掛起來再把木柱豎起來即可,就像種樹一樣,簡單快捷。為什麼別人行刑要自己背木柱,作者卻寫耶穌不用自己背,應該是作者想表達耶穌雖然與別人一樣被釘死,但是他是與眾不同的,不同在哪裡呢,也許是想表達他是沒罪的。後來有些經學家看不出這點不同,為了區別福音書裡寫與耶穌一起被釘死的兩個強盜,他們說耶穌被釘死的是十字架,強盜被釘死的是T字架,所以T字架又叫做強盜十字架。這種說法我想不用我辯駁,讀者只需腦子會想,都不可能相信吧。
既然即使有耶穌,他應該也不是釘死在十字架上,那麼基督教的十字架信仰是怎麼來的呢。據歷史學家研究,十字圖形本來是來自巴比倫和古埃及的太陽神崇拜,在古巴比倫,他們以一個圓內畫一個正十字來代表太陽神,在古羅馬的時候,十字圖形就是太陽神的象徵。
大家都知道,信仰宗教的人很多都是有多種信仰的,他們最擅長的事就是把多種信仰融合起來。我們以前說過,猶太教雖然說是一神教,但他們的神、天使和教義也不是以色列人自創的,而是融合一些信仰得來的。基督教在羅馬發展之後,有些人就把代表太陽神的十字和基督教的耶穌結合起來,不過直到公元三世紀,基督教神父們都反對把異教符號十字架作為崇拜對象。第11版大英百科全書第14冊第273頁寫到:在埃及教會中,十字架作為異教的生命符號進入到基督教中,並以異教的方式闡釋。
後來基督教為什麼以十字架為象徵以及基督教怎麼會成為羅馬的國教,都與一個關鍵人物有關,這個人物就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公元275-337年)。說到君士坦丁大帝又要先說更早的戴克里先皇帝。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繼位當羅馬皇帝,當時羅馬帝國陷於三世紀危機,戴克里先使其後進行大量改革,使帝國度過危機,但是他後來想出把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為以後羅馬分裂埋下契機。公元293年,戴克里先又把兩帝共治改成四帝共治,增加兩個皇帝充作自己和馬克西米安的助手,其中就有西帝君士坦丁的父親。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一世繼位成為西帝,不過他不滿足於當西帝,而是立場重新統一羅馬。黃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公元324年成為再次統一羅馬的皇帝。他為了穩定政局,在行政、金融、社會、軍事和宗教領域做了很多改革。君士坦丁一世本來信仰太陽神,但是後來對基督教感興趣,臨終前受洗為基督教徒,成為第一個基督教徒羅馬皇帝。在君士坦丁一世信太陽神時,他為了神化自己,聲稱在一次大戰前曾見十字架從天而降,他就取得戰爭的勝利,在他改信基督教之後,這個神話剛好與民間有些人將十字架與耶穌結合起來的事相契合,他就將原來說太陽神使自己得勝改成基督耶穌使自己得勝。自此之後,十字架正式被引入基督教作為信仰的標記。據說當時有些教會因為反對偶像崇拜而憎恨作為異教標誌的十字架引入基督教,為此還遭到殺害。當時有安息日保有教會和汪達爾人就是反對此事的。
君士坦丁一世信改基督教應該是出於政治目的,因為他要進行宗教改革,要加入新的力量,使宗教成為幫助羅馬穩定統治的工具,在他之後很多羅馬皇帝都信基督教,並使基督教在公元393年狄奧多西一世時成為羅馬的國教。為什麼狄奧多西一世要設基督教為國教,同樣是因為政治,因為在他的時期羅馬又已分裂多年,他好不容易才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他想學君士坦丁一世,以宗教穩定帝國統治。不過他在死前(公元395年)又將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就是東、西羅馬帝國,他自己又破壞了統一的成果。後來東、西羅馬不同管理、不同國運,基督教也形成東、西方不同的風俗和教義,在公元1054年相互開除教籍、正式分裂為基督教東派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前者簡稱東正教,後者簡稱天主教。
由十字架扯到基督教的分裂,有些扯遠了,回來說十字架吧。也有些人說,太陽神的十字架加入成為基督教的元素時,最初並沒有和耶穌釘死的木樁結合起來,所以只有十字架,或者十字架上有羊羔。後來在公元七世紀第一次將耶穌和十字架結合起來的反而不是現在的十字架,而是T字架,T字也是跟太陽神有關,是凱爾特異教德魯伊崇拜的太陽神儋木茲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後來有人想到十字架的神聖可以與福音書中所寫的耶穌被處死的刑具結合起來,才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畫像。
綜上所述,事情應該比較明了。就算當時真的有耶穌被釘死之事,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可能性確實不大,當時福音書作者所寫的,應該確實是背一個木樁去,人到時就被釘死在木樁上,當時的釘刑應該就是這樣。
經學家說,羅馬時代十字架或圓柱死刑曾非常流行,但是在基督升天后的幾個世紀,這種刑罰開始慢慢消失,掌握權力的人不再用處死「神的兒子」的方法來處死罪犯,絞刑和其它刑罰開始廣泛使用。羅馬皇帝康斯坦丁在公元4世紀廢止了十字架刑。
經學家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既然基督升天之後的幾個世紀這種刑罰已經慢慢消失,怎麼還需要皇帝來廢止呢。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廢止了十字架刑的說法。他們說的康斯坦丁應該就是指君士坦丁一世,他為了統一羅馬而進行了宗教改革,在公元313年發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徒與其它信仰者一樣有同等的信仰自由權,使基督教成為合法的宗教,經學家可能是將這個敕令視為廢止十字架刑,其實這兩者根本毫無關係。
經學家說,釘十字架是一個比凌遲還要悲慘的刑,它的痛苦並不是痛,也不是流血而死,而是人的手被釘在上面,因為懸掛作用和被釘處的痛,使人的胸肌收縮,漸漸的就會呼吸困難,最後會窒息而死。看來經學家雖然沒有嘗過凌遲,但是知道憋氣的痛苦。其實窒息而死跟凌遲處死怎麼能相比呢,這種刑主要是死得慢,通常要幾天才能死,跟砍頭什麼的比起來是殘忍得多,但是跟凌遲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釘死主要的作用是侮辱和示眾、威懾潛在的反政府者或準備犯重罪的人不要輕舉妄動,對犯人本來來說,西方還有很多更殘忍、更變態的刑罰,比如我們前面說過的「浴桶刑」就是其中之一。羅馬時期還有很多恐怕嚇人的酷刑,有興趣了解者可自行查找資料。
釘刑一般確實不會因流血過多而死,因為只要不釘在大動脈大靜脈上,傷害流血通常會因凝結而慢慢止住,就算稍動一下,也不會總是流血不止。如果流血不止,根本挨不了幾天。但是說釘刑使人的胸肌收縮和呼吸困難,最後窒息而死,這種說法也只是部分人的猜測,其實並不科學。其實一個人被釘在柱上幾天,餓、渴、痛、得不到好的休息、甚至還有日曬等各種因素,最終會使人虛脫昏迷然後致死。虛脫會使人沒力氣呼吸,並不能說釘刑的死因是窒息。
剛才我們說過,釘刑通常要幾天才死,而在福音書中,耶穌只掛了三個時辰就大叫而死,這麼體弱怎麼當神的兒子呢。確實也有些體弱之人不需幾天、只要短時間就會死,但這種事情畢竟比較少,所以作者寫耶穌幾個時辰就死,這也可視為是他編故事的證據。
十字架就先講那麼多,接著在下篇繼續解讀福音書本段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