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常見穀類,善清熱解暑,解諸熱毒,解諸食物、草木、金石之毒

2020-12-20 淏先生說養生

俗話說「五穀為養」,華夏大地上盛產五穀雜糧,這也成就了文明的發展,而中醫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五穀,尤其是養生方面,合理的做一個「吃貨」也是養生的方法之一。

比如有一物它就是很常見的穀類中的一種豆,善於清熱解暑,解諸熱毒、痘毒,解諸飲食食物、草木、金石之毒。

這一物就是綠豆,是很常見的豆類食材,在歷史上原名「菉豆」,因為顏色青綠,屬豆類而得名綠豆,此外有些地方叫做青小豆。

據考證,以綠豆為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直至宋代的《開寶本草》才首次有了用綠豆養生的記載,並認為綠豆「壓熱解毒」,還說它「主丹毒煩熱,熱氣」。

唐朝的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綠豆「主寒熱,消渴,阻洩瀉,利小便,除吐逆」,初步揭示了綠豆清熱、利溼的養生之功;後來的《食本草》中增補了「益氣力,潤皮肉」的說法。

《紹興本草》中把《開寶本草》的言論規範為「解諸熱毒」,深受後世的認可,並且符合實際的養生用途;《日華子本草》認為綠豆不僅能夠解熱毒,還能「解一切藥、草、魚、牛、馬、金石等毒」,拓展了綠豆解毒的應用範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補充綠豆「解痘毒」的說法;清代的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綠豆「解暑止渴,利小便」,是酷夏之時祛除暑氣的養生之物。

在《本草求真》中提到綠豆「善解毒,故凡一切癰之腫,無不用此奏效,並解一切草木、金石、砒霜等毒」,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了綠豆的實際養生特點。

《本草匯言》匯總了諸家之言,認為綠豆「主一切熱毒、熱氣、燥熱及金石丹火、藥毒酒毒、煤煙之毒,諸證用此壓熱解毒,功必倍之」,還提出綠豆是「專為天行暑熱、金石丹火諸毒熱者而設」。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綠豆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發現它的養生益處也更多,比如綠豆中含有的一種蛋白和多糖能明顯促進膽固醇在肝臟中的分解,還減少膽固醇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現代對綠豆的認知,而傳統中醫文化對綠豆的實際養生用途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用綠豆養生可以清熱解暑。

當前雖然是初春,但倒春寒依然存在,有些人覺得現在了解暑夏的養生知識是否為時過早,其實不是這樣,很多養生知識都是為了有備無患,早了解早準備的,正如這次的疫戾之氣來襲,讓很多人措不及防。

言歸正傳,綠豆的特點是「甘寒」,即滋養又清熱,而非其它清熱之品可比,就連清熱滋養之物中著名的西洋參都不能與之並提,原因很簡單,綠豆是食材,其它都不是。

《本草匯言》中說綠豆「清暑熱,靜煩渴」,適合夏季的養生,如果夏天暑熱而心煩、口渴,可用綠豆煮湯喝,這也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用綠豆與荷葉一起煮則更佳。

如果夏季感受暑熱之邪,腹痛轉筋,大便稀薄甚至如水,可用綠豆與車前子、麥冬、燈心草以及甘草搭檔養生。

二、用綠豆養生可以滲溼利水、通小便。

綠豆的另一個特點是「甘淡」,嫩滲溼利水,適合水液積聚而腫、小便不利的人養生用,比如古籍腫用綠豆喝附子一起煮食,主十餘種水液積聚,並引其從小便排出;但是附子有一定毒性,很多人掌控不好,所以常用綠豆與陳皮、冬麻子煮食的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被稱之為「三豆」,即綠豆、赤小豆以及大豆黃卷,一起煮水喝可以適合水液積聚而腫,小便不利的人養生;《普濟方》中提到氣虛之人如果水液積聚,可用綠豆與陳皮、高良姜搭檔,用以行氣利水。

三、用綠豆養生可以解諸熱毒。

綠豆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善於「解諸熱毒」,如《會約醫鏡》中說「主癰、腫、痘」,《本草求真》中提到「熱毒之邪內熾,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綠豆善解毒,故凡一切癰而腫等,無不用此奏效」。

如《普濟方》中用綠豆、大黃打碎成末,用薄荷、蜂蜜水調和,塗抹在皮膚,適合孩子「遍身火丹」並且遊走不定者;用綠豆、黑豆、赤小豆、川薑黃打碎為末,塗抹可適合癰疽;用綠豆、去掉刺的仙人掌,到爛成糊狀,塗抹可適合有癤的人。

四、用綠豆養生可以解諸物之毒。

綠豆的另一個最大的的特點是可以解諸物之毒,廣泛的用於各種藥、食之毒的應急處理,可以單用,與甘草搭檔則更佳,所以有「解毒須合甘草更驗」的說法,《本草綱目》中也記載用生綠豆帶皮研磨,煮水厚可解金石、砒霜、草木等一切諸毒。

《本草匯言》中提到綠豆搗碎後,用豆腐漿衝下,可解金石、藥毒、酒毒、煤煙之毒;《內蒙古中草藥》一書提到用雞蛋清、綠豆打碎為末,或者綠豆與甘草搭檔,都可以解巴豆、砒霜、附子的毒性。

現代對酒、一部分農藥、促進睡眠的藥而中毒後,可用綠豆與金銀花、白茅根煮水做除其他處理之外的輔助處理。

當然,如果發現有疑似中毒首先要做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文中所提到的僅限於專業人士未達到時的應急,畢竟非專業人士不能充分地了解。

值得一說的是,綠豆除應急之外,養生用15至30克為宜,別多用,因為它比較「寒涼」,這正因為如此,所以多吃、久吃則容易「寒滯腸胃」,因此脾胃寒氣大的人也少吃綠豆。

綠豆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食材,同時也是養生的好東西,「五穀為養」是歷代以來的經驗之談,所以合理地做好一個「吃貨」也是養生。

相關焦點

  • 「故事裡的中藥」主消渴,解諸毒——葛根
    編者按:葛根是一種豆科植物,多取於粉葛或野葛的根部,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具有解熱生津、發表解肌和昇陽透疹等功效,並能夠增加胃氣,再經由氣化產生胃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葛根還被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之中。
  • 【藥食同源】孫思邈雲: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
    《神農本草經》說甘草「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把它列為了上品藥。甘草得土之精華,可解七十二種藥石,一千二百種藥草之毒。至此以後,甘草的解毒功效遍載於歷代藥學典籍。梁代《名醫別錄》稱甘草為「國老」,並解釋說「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
  • 它在中藥裡有「國老」的美譽,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解百毒……
    它在中藥裡有「國老」的美譽,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解百毒熟悉《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人都知道,仲景方中八九不離甘草一藥;以致後人邯鄲學步也在方中不離甘草,但大多數都是照貓畫虎象徵性地用上幾克,還美其名曰是國老藥,其實這種作法,離醫聖張仲景用甘草的作用相差甚遠
  • 肝不好的人,3種「養肝」食物常吃,解肝毒、疏肝氣、養肝
    肝不好的人,3種「養肝」食物常吃,解肝毒、疏肝氣、養肝!常言道:養肝就是養命。肝是集代謝、解毒、防禦、凝血等重要功能於一身的臟器。肝藥食有什麼不好了,就會出現「百病叢生」的現象。平常對食物沒有興趣,不吃不餓,吃一點點就有飽脹感。稍微多走幾步路,小腿肚就會很酸,會感覺全身越來越疲勞,手腳也是越來越沒有力。3、體重異常變化:大部分肝不好的人,體重都會減輕、消瘦。這是比較常見的。但也有一部分肝功能受損的情況,由於體內的代謝垃圾、毒素未能儘快被清除出體外,體重也有可能不斷攀升,甚至出現肥胖。
  • 農村常見的這種野花,是治療肩周炎的良藥!還能解農藥中毒!
    農村常見的這種野花,是治療肩周炎的良藥!還能解農藥中毒!現在已經到到了今春5月了,很快就會進入炎熱的夏季。而現在的氣溫和天氣是最令人舒爽的。這個時節,大家一定經常在農村的野地裡看到金銀花的身影。金銀花小巧可愛,還有沁人心脾的香味。
  • 解深密經【原文】五卷之一
    即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
  • 教你用食物補回來!
    穀食類的食物黑大豆,性味甘平,有補脾腎,行水,調節營氣,祛風邪,善解諸毒。黑大豆色黑,中醫上講,黑入腎經,所以黑大豆是一種很好的補脾腎的食物。黑大豆配以甘草對於解各種毒有奇效,可以將300克黑大豆和5克甘草熬出湯汁不停的喝,效果比較明顯。其性積滯,可以造成氣脈阻塞,小孩子不適宜多吃。和厚樸,蓖麻子犯衝,絕不能同時。黑大豆是一種很好的遠行食物,可以進行辟穀行為,也可以用來救荒,將黑豆淘洗乾淨,蒸熟再曬乾,這樣做三次,九次最好。將其磨成末,和等量煮熟去蒂、核的柿餅搗成泥,搓成丸保存。
  •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邢疏:此章言孔子藏德待用也。「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者,子貢欲觀孔子聖德藏用何如,故託玉以諮問也。韞,藏也。櫝,匱也。諸,之。沽,賣也。言人有美玉於此,藏在櫝中而藏之,若求得善貴之賈,寧肯賣之邪?君子於玉比德。子貢之意,言夫子有美德而懷藏之,若人虛心盡禮求之,夫子肯與之乎?「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者,孔子答言,我賣之哉。不炫賣之辭。雖不炫賣,我居而待賈。言有人虛心盡禮以求我道,我即與之而不吝也。
  • 解毒良藥,諸藥中甘草為君,調和眾藥有功
    膳食小課堂——藥知道   Hi~這裡是膳食計小課堂——「藥知道」,膳食君將定期為大家介紹各種中藥食材,讓你了解中藥的性格與脾氣,趕快和膳食君一起成為中藥小專家吧~   甄權曰∶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解
    君子雖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沒世而名不稱也。
  • 「國老」甘草:解百毒、調和眾藥
    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珍珠囊》:"補血,養胃。"《湯液本草》:"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消五發之瘡疽,與黃耆同功。"《綱目》:"解小兒胎毒、驚痼,降火止痛。"《神農本草經》:"甘草列為藥之上乘,稱其具有堅筋骨、長肌肉、增氣力和解百毒之功。"《本草綱目》裡記載:"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 石霜慶諸禪師悟道因緣
    平臺線上涵蓋萬餘篇大德教言、經論典籍、修學次第等;線下組織各類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石霜山慶諸禪師,道吾宗智禪師之法嗣,俗姓陳,廬陵(今江西吉安)新淦(gan,今江西清江縣)人。十三歲時依洪州西山紹鑾禪師落髮,二十三歲赴嵩嶽受具足戒,後詣洛下學習毗尼。學了一段時間之後,慶諸禪師感所學畢竟是漸教,與自己出家志求頓悟成佛之願有相當距離。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功德利益
    爾時難陀龍王等,以大威力,作諸幻術,盜顛倒經,於龍宮中受持供養。時顛倒女於須臾頃忽不見經,流淚哽咽而白佛言:世尊,我所碎身寫長壽經,欲令流布一切眾生,我今忽然不知所在,我心悶濁,愁毒難忍。  普光如來告顛倒言:汝經是八部龍王請在龍宮,受持供養。汝當歡喜,不須愁惱,善哉顛倒,汝當以此功德力故,盡此壽已,生於無色界天,受諸快樂,永不更作女人之身。
  • 《千金要方》卷一 諸論
    積者,五臟之所積,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從舊方,不假增損,虛而勞者,其弊萬端,宜應隨病增減。古之善為醫者,皆自採藥,審其體性所主,取其時節早晚,早則藥勢未成,晚則盛勢已歇。今之為醫,不自採藥,且不委節氣早晚,只供採取,用以為藥。
  • 四庫全書收錄《太醫局諸科程文》
    《太醫局諸科程文》,九卷,宋代太醫局編,清四庫全書館輯。為宋朝醫學考試之課題,成書年代不詳。本書為宋朝醫學考試之課題,列墨義九道,試以記問之博;脈義六道,試以察脈之精;大義三十七道,試以天地之奧與臟腑之源;諸方八道,試以古人制方佐輔之法;假令十八道,試以證候方治之宜;運氣九道,試以一年陰陽客主與人身感應之理。
  • 諸陽之會
    前面幾期內容分別介紹了頭面部的幾種常見疾病。今天來個小結。標題說,頭面為諸陽之會。這個說法,是基於十二經絡的循經部位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