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攀升 AI「換臉」有危險

2020-10-08 藍海觀察

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攀升

AI「換臉」有危險(網上中國)

遊客在上海外灘觀光隧道的未來藝術館的畫作前體驗人工智慧的換臉技術。楊建正攝(人民圖片)

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徐 駿作(新華社發)

AI「換臉」你玩過嗎?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有不法分子藉此製作虛假視頻詐騙錢財、利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侵害肖像權 社會風險大

記者調查發現,AI「換臉」及類似軟體的「坑」不少。不法分子通過收集照片、視頻,利用AI技術「換臉」,用偽造的照片或視頻實施詐騙,使「AI換臉」變成了「AI造假」。AI技術的濫用,不僅給個人帶來肖像權或錢財的損失,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目前,很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了人臉識別登錄、「刷臉」支付等服務。隨著「刷臉」的場景越來越多,由「臉」的安全帶來「錢」的風險也隨之增長。去年2月,深圳某人臉識別企業被證實發生數據洩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洩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同樣是在去年,歐洲一家公司也曾發生大規模信息洩露事件,數百萬人面部識別信息被洩露。

有報導顯示,一些電商平臺以0.5元每份的價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臉數據。業內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將照片進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擬真人的點頭、搖頭、眨眼、說話等行為,極易被用作辦理網貸或實施精準詐騙。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該法院共受理利用網絡侵害人格權糾紛6284件,其中涉網侵害肖像權糾紛4109件,佔比約65.4%。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環境中,侵害肖像權的行為越來越隱蔽。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受理的侵害肖像權糾紛中,約50.8%的侵權行為方式以軟文廣告形式出現,軟文廣告和在網絡店鋪中售賣明星同款商品現象尤為突出。

案件攀升快 法律嚴限制

針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侵害他人人格權益,甚至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等問題,將於明年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提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也規定,AI造假音視頻不得隨意發布,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安全評估」,並「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對此,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表示,肖像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基本內容,民法典對人格權獨立成編,體現了對人格尊嚴的莊嚴確認與嚴格保護。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近年來也急速攀升。

事實上,不只是「換臉」有風險。近年來,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特徵信息已經成為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之外,過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災區。由於生物特徵信息與個人財產、人格權益之間的聯繫日趨緊密,信息一旦丟失或失控,將給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難以挽回的損失。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的《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顯示,測評的100款App中,有10款App涉嫌過度收集個人生物特徵信息。

專家認為,人臉等生物特徵信息具有隨身性、唯一性,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指紋、人臉等生物特徵信息未來將更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購物、安全等生活場景。不過,在安全性尚未達到百分百,甚至存在可複製性的情況下,由此帶來的風險也需要引起重視,並從法律和技術方面尋求解決方案。

利用新技術 擰緊安全閥

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統計,在涉網侵害肖像權案件判決中,每案原告訴請損害賠償金額均值近30萬元,但是每案實際判決支持損害賠償金額均值不足5萬元。導致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權利人對其知名度舉證不足;權利人對其實際損失和侵權行為人獲得利益舉證不足。

有專家表示,AI「換臉」法律風險點較多,很多案例對受害人造成的傷害難以及時發覺且極難有效救濟,需要高度關注、積極預防。

對此,趙長新建議,肖像權利人可主動採取技術手段檢索肖像被使用情況,及時保全侵權證據,注重收集、保存有助於證明自己社會知名度的證據,一旦涉訴,積極提交損失證明的證據或與侵權損害後果相關證據,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閱讀量、侵權持續時間等,為法官酌情認定財產損害賠償金額提供參考。同時,各類網絡平臺要增強法治觀念,積極利用技術手段,建立智能防控、識別、制止侵權行為的有效機制,預防和減少平臺中侵權現象發生。

也有專家表示,隨著AI「換臉」使用場景更豐富,行業和監管部門應當加快技術升級,研發相應的「反換臉」檢測技術,加快建立人工智慧算法的安全評估制度,解決相關技術濫用問題。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棋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急速攀升
    原標題: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攀升 AI「換臉」有危險  AI「換臉」你玩過嗎?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
  • AI「換臉」有危險(網上中國)
    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有不法分子藉此製作虛假視頻詐騙錢財、利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警惕AI換臉等新型網絡侵權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表示,肖像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基本內容,民法典對人格權獨立成編,體現了對人格尊嚴的莊嚴確認與嚴格保護。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近年來也急速攀升。
  • 規定惡搞換臉侵犯肖像權 為AI應用劃界
    據媒體報導,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二審的《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擬增加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同時規定,其他人格權的許可使用和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草案對於肖像權的有關規定。
  • 不得用「換臉」技術侵害他人肖像權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此前有部門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不僅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權益,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建議法律對深度偽造技術帶來的「換臉」等問題予以回應。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 利用網絡侵害人格權案急速攀升 演藝圈成被害主體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於立霄)北京網際網路法院17日通報稱,在網際網路時代,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格權的案件急速攀升,其中肖像權糾紛尤為顯著。在涉網侵害肖像權案件中,約98.7%的肖像權利人屬於演藝領域。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受理侵害肖像權糾紛4千餘件,警惕P圖、AI換臉等新興技術手段侵權
    藍鯨TMT頻道9月21日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召開關於網絡環境中侵害肖像權案件的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明確涉網肖像權案件審判規則。據悉,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共受理利用網絡侵害人格權糾紛6284件,其中侵害肖像權糾紛4109件,佔比約65.4%,居人格權糾紛收案首位。權利主體多為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公眾人物,侵權行為主體分布高發於美容、化妝品行業,醫療和服裝服飾行業等。據介紹,侵權場景和載體具有類型化特徵,常見於微信公眾號配圖、電商平臺商品服務推介等。
  • 警惕AI換臉等新型網絡侵權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近年來也急速攀升。  據介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集中審理北京市轄區內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案件。
  • 【法紀新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警惕AI換臉等新型網絡侵權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數量近年來也急速攀升。據介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集中審理北京市轄區內利用信息網絡侵害肖像權的案件。
  • 「典」亮我們的生活丨「AI換臉」盛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這個「刷臉」日益頻繁、「換臉」觸手可及的時代,如何保護好我們的「臉」呢?對此,民法典作出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這事兒民法典怎麼說:AI 換臉惡搞視頻侵犯肖像權嗎?
    小美和好姐妹小倩都酷愛拍照,小倩的手機裡有許多小美的照片。AI換臉在網上流行後,小倩私自用小美的肖像製作了多條AI換臉的惡搞鬼畜視頻發布到網上以博取關注。小美知道後非常生氣。解析: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AI換臉作為一門新興的「黑科技」存在著諸多法律風險。小倩未經允許使用小美肖像製作惡搞鬼畜的小視頻,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涉嫌侵犯小美的肖像權。
  • 隨手「街拍」、AI 換臉……這些行為是否侵犯了他人肖像權?
    侵害肖像權的形式有哪些?肖像的合理使用制度是什麼?侵害肖像權的形式有哪些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的方式來進行侵害,因為醜化、汙損會直接侵害肖像權中保護的精神利益。那麼,在資訊時代還涉及到,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精神利益損害),例如AI換臉技術偽造肖像,涉嫌侵犯肖像權。
  • 【真假難辨】不法之徒借AI「換臉」實施詐騙,有平臺以每份5毛錢...
    然而媒體新華社記者近日調查發現,AI「換臉」其實也造成了隱患,不法之徒或以此技術用偽造的照片或影片實施詐騙,甚至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結果使本應帶來歡樂的「換臉」變成人人喊打的「造假」。
  • 「曬生活」、「換臉」、街拍……網絡時代,肖像權怎麼「破」?
    民法典原文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 杜前 倪德鋒 曾憲未 | 網上侵害人格權案件司法大數據分析——基於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及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
    筆者通過對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兩年來審理的利用網際網路侵害人格權的584件案件(不含其它案由涉及人格權情況),以及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涉及網絡的14760件人格權糾紛案件進行研究發現,近10年網上侵害人格權案件不斷攀升,當事人分布廣泛,商事主體涉訴較多,值得關注,年輕被告佔比較大,影視明星、網絡大V涉訴較多
  • 法典宣傳丨 「曬生活」、「換臉」、街拍……網絡時代,肖像權怎麼「破」?
    安仁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四級高級法官胡清文民法典原文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2014年2月,龍某從百度搜尋引擎中輸入其姓名連結到被告公司的網站,發現網站上有自己夫妻二人的生活照45張。為此,龍某訴到法院要求被告公司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等。2016年3月15日,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由被告某婚紗攝影公司賠償原告龍某經濟損失8000元。
  • 網際網路法院審肖像權糾紛最多
    2020-09-18 18:51:27 來源:北京晚報原標題:製作他人表情包 盜用明星頭像「代言」 網際網路法院審肖像權糾紛最多惡意P圖換臉、盜用明星形象虛假代言,這些都會造成侵權。記者昨日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悉,自該院成立至今,侵害肖像權糾紛案件數量在人格權糾紛案件中佔比居首位。
  • 「AI換臉」雖潮 當心法律風險
    「AI換臉」雖然新潮有趣,卻有很多潛在的法律風險。法官提示,未經授權和許可,擅自使用影視片段和他人的肖像製作換臉視頻,可能涉嫌構成侵權行為!近日,一網劇利用「AI換臉」技術,將有劣跡的演員替換成另一位演員的臉,保留了原來的面部輪廓和肢體動作,並採用新的五官比例。最終的呈現效果,被網友熱議為「車禍現場」「五毛特效」。當然,影視劇中也有讓人稱讚的「換臉」。《速度與激情7》中,演員保羅沃克因車禍去世後,由他的弟弟代為出演尚未拍攝的片段,並運用「換臉」,讓保羅沃克重現大銀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 AI換臉只是玩玩?黃網都不敢碰的技術有多恐怖
    比如無辜的神奇女俠慘遭移花接木(圖片來源網絡)因AI換臉「出演」《射鵰英雄傳》的楊冪(圖片來源網絡)AI換臉目前已經在網絡上泛濫到怎樣的一種程度呢?我們從幾個細節就可以窺一斑。AI換臉用對地方會有奇效,例如《速度與激情7》中已逝演員保羅沃克的臉就利用了類似技術嫁接上去然而這一切,都是忽視風險後的論調,而真正憑心而論的話,製作AI換臉視頻是沒辦法不考慮風險的。首先這對於信息的真實性形成嚴峻的挑戰。
  • AI換臉一時爽 侵權違法沒商量
    引來「滿城風雨」 其實,早在今年初 就有AI換臉視頻出現 很多明星都曾「中招」 沈騰則被封「AI換臉王者」,有網友發帖感嘆「沈騰是AI換臉界的王者吧」,帖子中放了很多動圖,都是比較經典的影視劇畫面,然而裡面的男演員卻變成了沈騰,而且看著毫無違和感,引來評論區眾人爆笑。許多網友在質疑視頻創作是否侵權的同時,更擔憂的是AI換臉技術因其技術門檻低而遭到濫用,侵犯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