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一種符合資訊時代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全新教學形式,適用於新的教學模式,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內涵發展,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包裝展現。所以教學設計是核心,教學過程是基礎,包裝展現是保障。微課是資源,但更重要的是對教學內容的選取與設計,以及如何通過教學解釋原理傳遞知識;微課需要技術支撐與包裝展現,但技術因素屬於較為次要的位置。
微課「位微不卑」。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是它意義非凡,效果明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
微課「課微不小」。微課雖然短小,但它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效果非常巨大,有時一個短小微課比平時的幾節課都有用。
微課「步微不慢」。微課都是小步子原則,一個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看似很慢,但穩步推進,實際效果並不慢。
微課「效微不薄」。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微知識、微學習,從而獲得大道理、大智慧。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在線學習」推到了全國一線老師面前,「微課」便成為了老師們今年重點攻克的教學任務。
由於微課需要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加上設計製作的難度、選題的糾結,成為了老師們面前難以逾越,甚至望而卻步的高峰。
雖然微課製作沒有捷徑且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將身邊的資源合理運用、「為己所用」,就能讓微課製作事半功倍。例如老師們最常見、最不缺的課例、公開課資源,就是微課製作中非常好的「基礎素材」。
如何將一節課例改編成一節微課?老師們需要遵循以下三個策略。
一、 截取法
老師們微課選題時需遵循「短小精悍」四字原則:選題小,語言精煉,知識點為學生平時易忽略、難理解的點。重難點是微課的內容選題,也是需要達成的目標和目的。重點是教材決定的,難點是基於學生真實學情預估的。老師們應該有「目標思維」:先要想一想我要解決怎樣的問題,設計了微課是否幫助了我的教學。
所以,「截取」並不意味著單純地將一節課重點講解的部分從實錄裡截取出來,而是需要將重點和難點重新設計。課例有了,製作微課時就要把知識消化以後,將自己的隱形知識及個人情感融入到微課的展現中
二、濃縮法濃縮的就是精華。去年「華漁杯」微課大賽獲特等獎的微課《有趣的諧音》,就是由作者楊義昕老師自己的課例《和「諧」「舌」會》改編而成。這節微課專注於「諧音的作用」這一重難點,保留了原課例學習探究環節中「語言幽默」「風趣幽默」「加強記憶」三個要點。每個要點用一個案例,以師生互動對話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精簡了原課例中的其他環節。
即使課例再好,在微課中也切忌堆砌。微課一定是要有趣的,孩子想學的,而不是老師想教的。老師們應該要有「生本思維」,服務孩子的教學,才是我們開發微課的目的。不要捨本逐末,忘記了自己開發微課的初衷。
三、 擴展法顧名思義,擴展,就是舉一反三。
微課的目的有時不一定只是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開發,還可以以培養孩子核心素養能力為目標,進行定製開發。微課開發以及任何教育方式方法不一定是為了讓孩子們記住什麼,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思考的方式,老師們要藉助具體的東西來幫住孩子理解抽象,讓孩子最終留下來的,是更為本質的東西。
微課設計中適當用聯想,是指要挖掘一個知識點與其他相關知識點的聯繫,由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外的知識點。只有當學生在腦中不斷的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聯繫起來的時候,才能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聯想的使用核心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因此使用聯想時要注意
內容的相關性要強,多採用圖像進行聯想,通過圖像、聲音進行知識傳遞,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策略是微課教學設計中常用的策略,但教學策略的選擇並非一成不變,講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合理搭配,靈活使用。製作微課,可以能夠即時錄入音頻,還能保持PPT原有動畫效果,讓PPT即刻變成一個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隨時分享的微課,便捷了教師傳播和分享,也方便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