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化學專業以1958年設立的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專業為基礎,於1989年組建,是遼寧大學傳承最久的專業之一,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學科現ESI排名全球前1%。
近五年,應用化學專業獲得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2014-2018年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7項,省級項目12項,校級項目77項,共計96項。參加國家級、省級競賽100人次以上,其中2016年獲得「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金獎1項、「創青春」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金獎、銀獎、銅獎各1項;2018年獲得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化工設計創新競賽二等獎2項,遼寧省第四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2019年獲得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化工設計創新競賽二等獎2項,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化工原理大賽「東方仿真-歐倍爾」杯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東北賽區選拔賽一等獎1項,遼寧省特等獎1項和一等獎1項,同時還獲得其他省部級以上獎勵50項。
應用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科學、文化素養,能夠較系統的掌握應用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初步訓練,具備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在應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應用開發、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為應用化學及相關領域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及相關企事業單位。
應用化學專業建設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知識結構合理、教學效果好的高水平師資隊伍,100%的專業核心課程由教授、副教授領銜建設。現有專任教師34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9人,其中省級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人,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人才2人。出版教材7部;獲批省級精品課3門;主持省級本科教學改革等項目25項。在「學生評師」中,教師優秀率達100%。
(一)完善專業吸引優秀生源的制度,吸引優質生源
對接一流高中,開展優秀高中生源地建設。吸引諸如撫順市第一中學(中國百強中學)、瀋陽120中學等優秀學生,第一志願報考率達到50%,生源質量逐年提高。設置優質生源鼓勵辦法,設立優秀新生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獎學金,通過入學綠色通道、學費減免緩等獎勵,吸引優秀的奮發有為的生源。
關逾基金頒獎典禮及迎新晚會
(二)實施「英才班」計劃,培養拔尖人才
將以培養拔尖創新型應用化學人才為主要目標,開展「英才班」試點改革。探索卓越應用化學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著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潛力、創新思維和科學素質,為東北全面振興和化學化工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加強教學信息化條件及資源建設
以信息化手段服務教學,建立分析化學MOOC課程、有機化學實驗等虛擬課程,構建以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以「金課建設」為契機,創新課程建設路徑和內容,輔以圖書情報、集成化網絡管理系統、資料庫等電子資源,使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
(四)推動新工科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以「新工科」建設為推動,完善學科體系,將本專業與信息、生物、物理、環境等學科交融,培養數位化思維和跨學科整合能力的拔尖成才。進一步完善思政體系,加強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協同育人格局,將思政與專業融會貫通。
深入開展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實驗教學項目,拓展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建立難以實現的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程等系列虛擬仿真項目,提升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和水平。
移動虛擬實驗室
(五)深入推進科研反哺教學,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培養模式。
稀散元素化學、新能源材料、有機發光材料化學為專業的特色方向,在研國家級科研項目近20項,以教授/博導最新成果豐富專業教學,吸收本科生進入科研團隊,培育高水平教學成果。
本專業踐行知行合一理念,依託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聯盟等遼瀋企業和科研團隊,構建了具有方向特色、企業導向的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校企聯合建立實踐基地、實踐教學共享平臺、校企聯合拓展的「就業實習」實踐實訓共享平臺,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培養模式。
瀋陽帕卡瀨精有限總公司與化學院互建合作基地
(六)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
借鑑境外高校通識教育體系等發達國家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注重「全人教育」,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跨文化溝通能力,幫助學生鍛鍊直面苦難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建立高水平、高質量的合作項目,滿足學生對優質國際化教育的需求。
(七)強化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了基於OBE理念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遵循「督導檢查-信息反饋-整改措施-制度建設-督導檢查」的運行機制,建立了「三方評價-全程檢查-效果分析(成果導向)-反饋提升」的教學質量保障運行模式。建立專業自我監控評價制度,健全認證體系。加強教師和教學資源條件保障制度。近三年,應用化學專業獲得「中央專項資金教學實驗平臺」經費420萬,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專項經費60萬,教學運行經費63萬元、專業建設經費60萬元,促進了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一)畢業生就業質量好
本專業畢業生升學繼續深造的學生佔34.02% ,就業學生佔35.64%,自主創業或者其他就業途徑佔19.68%。教師、學生雙方面從嚴治學,已經形成「報考認可」——「高素質培養」——「就業認可」的良性循環。
(二)畢業生社會認可度高
本專業的學生滿意度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在98%以上。學院通過走訪重點科研單位和用人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普遍認可本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畢業生理論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表現良好,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畢業生得到了華錦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和南開大學等教學科研單位的高度認可,在國內享有一定聲譽。
(三)畢業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同度高
調查顯示,本專業畢業生對開設的課程、選用的教材、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環節及教學管理等給予了較高肯定,認為在學校期間的培養模式合理,智體美勞培養全面、知識結構系統化,理論實踐結合能力強,無論是在企事業單位就職,或是繼續求學深造,都能夠很好的適應並發揮自身能力。
天遼地大,我心所向~
圖文來源:遼大高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