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終極使命是什麼?終極目標是品牌傳遞和銷售賣貨,但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營銷思路下,我們的文案目的也存在不同。
優秀的文案,絕對不是自嗨,而是不僅能體現出文安人的審核和質感,還能表現出優秀的銷售能力,所以我們在創作文案的時候,在構思文案之前,就要梳理出文案的目標。這就好比射箭,你在發射之前,一定要瞄準你的靶心,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創作。
那怎麼樣瞄準文案的靶心呢?
其實就是涉及到文案的定位,我們可以使用這三個維度,來瞄準文案的靶心,實現文案的定位。
這三個維度分別是:
第一: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第二:你的產品的亮點特點是什麼?
第三:你傳播文案信息的場景是什麼?
只有先解決了這三個維度的問題,你的文案才能像射箭一樣,瞄準文案靶心,射中用戶的心,最終實現品牌傳播和銷售。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第一維度: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我們在寫文案的時候,非常需要轉換我們的視角,把創作視角轉換為消費者視角,鑽進消費者的皮囊裡,那怎麼樣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找到你的文案目標呢?
文案天后李欣頻分享過她常用的做法,就是模擬一個目標受眾,是怎麼樣生活的,進入消費者的皮囊裡,來模擬用戶,比如她要寫一篇關於遊戲的文案,就會想像自己,如果我今天是一個90後的遊戲迷,我起床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喜歡玩的遊戲是哪些?我跟我的夥伴聊天會聊什麼?
當年你開始學著設想你是用戶的時候,想像用戶怎麼購買你的產品、帶來什麼的效果?遇到那種困惑呢?你才能真正地進入消費者視角,理解消費者關注的信息點是什麼?理解你的文案要表達的要點是什麼?最終才能寫出瞄準文案靶心的好文案。
另外還有一個常用的營銷手段,就是用戶調研法,用問卷、或面談的方式,記得一位文案行業的朋友跟我聊過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他的一家客戶打算推出一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其中機器人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自動給孩子的媽媽打電話,但是當他們去做客戶調研的時候,在場的媽媽們,卻都表示對這個自動電話呼入的功能毫不感冒。
這是為何呢?因為站在品牌方的角度,這是機器人多一個人性化的功能,如果孩子在家有什麼事情,或者想媽媽了,機器人可以直接打電話給媽媽,跟媽媽通視頻,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很多媽媽們,尤其是職場媽媽,是不希望自己在上班的時候,頻繁地接到電話跟孩子視頻的,因為這會影響她們在職場的專業度形象。你看,這就是有沒有進入用戶視角、鑽進消費者皮囊的區別了。
所以,如果你在寫文案的時候,很容易接觸到你的目標用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和目標用戶聊聊,看看他們都關心那些問題。是關心價格、還是產品質量、還是品牌效果的問題……了解一下他們購買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又是因為什麼原因,還在猶豫考慮中。
初次之外,如果大家在寫文案的時候,有時間精力,可以直接通過百度、知乎、頭條等流量入口進行搜索,找到一些用戶關心的問題,常見的用戶數據的衡量標準有: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微博指數、淘寶搜索指數、阿里指數。如果預算到位的話,還可以直接購買大數據分析報告,獲取專業權威的用戶數據,等常見行業大數據。
第二:你的產品的亮點特點是什麼?
當你確定了你的目標用戶,了解了用戶的需求之後,就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產品的亮點是什麼了。這裡有幾種途徑,可以去實踐:
1、親子體驗產品或服務,如果你有時間精力,還有一定預算,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去體驗一下客戶的產品和服務,甚至深入客戶的工作場地去感受一下,因為人的感受是不可轉移的,也是永久性的,而廣告文案最終要傳遞的就是一種特別的情緒,所以你作為寫文案的人,你自己先要去有這樣的體驗、經驗,否則你寫出來的文案就是缺乏情緒,缺乏感染力的;
2、去產品銷售的終端去觀察;
3、關注同行,寫文案,一定要去看競爭對手的產品信息,這樣有助於找到你的產品最大的亮點和特點,做好行業調查分析,讓你謀定而後動,讓你的文案事半功倍。
第三:你傳播文案信息的場景是什麼?
大家仔細觀察我們當下生活的網際網路時代,就會發現文案創作上出現了很多新的特點,就是越來越不像傳統的文案,越來越像生活化,更具有話題性和傳播性。
舉個例子,之前有一篇網絡爆紅的文案,叫做《梵谷為什麼自殺》,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刷屏,被網友稱之為「神文案」。
這則「神文案」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廣告,因為它真的是很認真在探討「梵谷為什麼自殺」這個問題,而且展開了一段腦洞大開的推理,你被吸引著讀到最後,才會發現,哦,原來這是支付寶的廣告。神奇的是,你完全不會覺得反感,因為這個完全打破預期的故事會讓你看得大呼過癮,心甘情願按下轉發鍵。
這是網際網路文案的趨勢之一,所以比起正兒八經的學院式文案,不按常理出牌的文案,往往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社交性是大家越來越看重的,也是一則好文案必備的要素。所以文案的素養真的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我們要在社交性場景下寫出有吸引力的文案,一定要學會像一個社會學家一樣去觀察,去積累素材,去練習文案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