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複試前最重視的是專業面試,因為多數學校的專業面試比重佔到50%,英語口語複試佔到20%-30%,剩下的是筆試成績佔比。但是如果能夠拿好這20%-30%的成績,也能為成功上岸保駕護航,比如考70分和90分是有差距的。
而考到90分所需的精力和時間卻並不需要像專業課那麼多,同時也不需要科班出身的英語功底,所以多數普通人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英語成績不怎麼好的我。
我的本科專業和碩士專業均非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低到不能再低飄過(都是430左右)。這種情形,在失去了考六級的機會後,為提交考博材料,奮而複習雅思考試。很無奈,第一次雅思考試口語4分。3個月後再考雅思口語6分(6分的口語成績是比較容易的),再4個月後複試口語95分。在這期間還要複習專業課,所以分給口語的練習時間最多每天半小時,有時候甚至是隔三差五才練習。
在此,首先想告訴大家英語口語複試是可以拿高分的;其次,複習過程中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彎路。以下是重點內容介紹:
一、備考前:清楚目標院校的考試形式
目前高校的考博口語複試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英語口語和專業課同時進行,由專業課老師問英語問題,考生回答。這種情況下的備考重點在於專業英語的準備。
(二)英語口語複試和專業課分開進行,外語院的老師複試口語。
這種情形下有可
能問及專業問題,但最多就是:你為什麼選這個專業?你的專業是什麼?你打算研究什麼問題?回答此問題不需要太長時間,在前期的準備中可以解決。此外會問及與專業無關的問題以及臨場發揮的問題。與專業無關的問題,比如你為什麼報這個學校?為什麼報這個老師?為什麼選擇讀博?等等。臨場發揮的問題,主要有看圖說話、看問題說話等,實質都一樣,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發表你的觀點(比如環境汙染、貿易戰、共享單車等)。多數高校中都有類似形式及問題的考察,務必重視。就我了解到的,人大、法大以及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採取的就是這種方式,考試涉及的也是社會性公共話題。
二、明白口語考試的評分標準
弄清楚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知道什麼才是高分的標準。只有知道什麼是「好的」,才有可能做到「好的」要求。但目前並未見到有高校公布口語考試的評分標準。所以,口語複試的標準可以借鑑雅思口語考試的評分標準。主要分為發音、流利度、詞彙量及內容的豐富性。
對於非英語專業的考生,發音問題的解決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在練習的時候多加注意。可以跟著「每日英語聽力」APP中的「頂級發音訓練——絕對獨家揭秘」這個欄目練習。
流利度是必須要提高的,也是容易提高的,是分數增加的重要砝碼。前期練習流利度的標準時中間不間斷的說出5-6句話。後期可以在「流利說·雅思—雅思口語寫作提分神器」APP中練習。在這個APP中可以選擇話題,並且有打分,可以看自己的流利度。但不推薦利用雅思口語的話題準備博士複試的口語話題,因為博士口語複試的話題更加社會化,在平時要注意社會熱點問題的英語表達積累。
詞彙的豐富程度,即英語中的同義詞表達與運用。這方面的提高需要多積累,較快的方法是做雅思4-13真題中的聽力和閱讀。另外做個有心人,對同義詞的表達敏感。
內容的豐富性在於不要太過於口語化表達。考博英語涉及的社會性話題用一般的口語語料是難以拿到高分的。而做到內容深刻和表達專業,在平時就要有側重的積累。比如教育、環境、貿易、愛國、等等方面的術語表達要積累。最好各個方面背1-2篇,問到相關問題可以往自己熟悉的方面說。
此外,還有隱含的口語複試能力,就是聽的能力。如果老師問完問題後,你一臉懵逼的情形,估計最後的成績也會很尷尬。一般來說,外語院老師的問題都能聽明白。但遇到專業老師的問題中含有專業術語,而你恰好不知道,這時不要亂答,可以再問一遍老師,什麼意思。聽了一遍後,其實你還是沒有太明白,或者對問的問題不了解,就可以說:我確實對這個問題了解不深,主要是我最近關注***問題(用英文表達)。再說說自己熟悉的問題。聽力方面推薦「TED」視屏,可以熟悉各種口音的英語表達。切記:沒有聽懂,就不要回答問題。一定要問明白再回答。
三、平時的練習與注意事項
(一)開口說非常重要
一定要開口說!一定要開口說!一定要開口說!不要幻想平時不說,到考場上對答如流。「流利說·雅思—雅思口語寫作提分神器」APP就解決了沒有小夥伴一起練習以及覺得尷尬不好找小夥伴的問題。這款APP提高流利度的效果比較明顯,大概1周的時間,流利度就可以有大的提升。此外我還買了「英語流利說」APP中966返1200獎學金這個項目,它可以幫助提高發音、流利度。不過時間緊張的小夥伴可以忽略,因為最後我雖然拿到了獎學金,最後還是停留在level4,沒有達到level7,所以在效果上我覺得不如前一款。
(二)持續說1-2分鐘不間斷
每次就一個話題練習要強迫自己不間斷說1-2分鐘。這樣在面對一些陌生的話題時才可能做到不卡殼。
(三)語料積累
口語流利度的提高以及內容的豐富性不可能在沒有進行語料輸入的情況下,一蹴而就。所以每天都要有目的的積累社科性語料,比如固定表達、專業術語等。
(四)每天30分鐘以上
前期每天1小時,後期可以減少到30分鐘
(五)面對話題的反應能力
1分鐘可以幹什麼?如果沒有特意練習,這考場上的黃金一分鐘也會被浪費。平時練習按好時間,看完話題後給自己一分鐘的準備時間,儘量在40-50秒的時候開始說。因為考場上思考的時間不會太長,但不是沒有。
(六)平時應注重翻譯能力的提升
很多院校在筆試中設有翻譯題型,其實翻譯能力是貫穿聽說讀寫的硬實力。英文中某些固定搭配以及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的語義是不同的,需要積累,才能在翻譯中做到「意」的正確理解與表達。當時我買了考博圈的「每日一練」(真買了,不是託)這個課程,其中有選擇題以及翻譯題,還有老師的詳細講解,每天佔用的時間也不多,而且很符合考博的難度。
(七)考前對問題的預判
最好對問題的預判,一方面多留意社會問題的英語表達,讀看看China daily;另一方面,留意目標學院在碩士複試的英語口語複試題目,有重複的可能性。
(八)充分利用考試前1-2個小時
上考場前1-2個小時,你在幹什麼?吃飯?聊天?休息?其實你完全可以背5-10句話。一來,練練你的舌頭,緩解緊張情緒;二來這樣可以激發你說英語的興趣,面試的時候有話可說;再者,萬一卡殼了可以拐到自己剛剛背過的句子上,避免冷場。
(九)心態很重要
任何時候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使裝也要裝的很自信。說不定你看到的優秀的別人也是裝的。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和貧窮不需要努力,其他的一切都要拼盡全力。
祝大家考博成功,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