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字經》的都知道「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這個故事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父母讓孩子們來吃梨。孔融認為自己年紀小就拿了最小的把大地都讓給了哥哥們。這個故事表現了孔融從小就有親兄弟重孝悌的美德。
不少人都十分好奇,既然孔融從小就這麼懂事,那麼孔融長大後成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孔融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年少聰慧。十歲時隨父親到了洛陽,他想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這就和現在的「追星」一樣,身為「明星」李膺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見到的。孔融就對看門的說「我是李膺的親戚」,看門人無法辨別怕怠慢了就讓他進入了其中。
李膺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就對孔融說「你個小屁孩怎麼亂認親戚呢」。孔融也不慌張不緊不慢地說「先祖孔子曾拜老子為師,我們可是幾輩子的親戚了」。看著這麼聰慧的孔融引來了名士李膺的讚賞。
十三歲時孔融的父親去世,孔融傷心過度需要有人扶持才能站立。他的孝順引來的州人的稱讚。後來他哥哥的好友張儉惹怒了權貴偷藏在孔融家裡躲避。沒想到很快事情敗露,孔融兄弟入獄。孔融卻把一切罪責腿在自己身上,哥哥也是如此。這就為難了官吏,後來竟引來詔書判決哥哥有罪。孔融因此聞名。
但是後來孔融似乎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歪了」。年少成名加上身為「建安七子」之一。孔融長大後做了北海相。在北海為官幾年有了點政績人稱「孔北海」。但不久後袁紹的兒子袁譚來攻打北海,兩軍將士在前線拼死拼活。孔融呢?他竟然還在「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北海淪陷孔融抱頭鼠竄,最後拋棄妻兒獨自逃脫。結果很明顯他的妻兒被袁譚俘獲了。
做人做到了拋棄妻兒的地步不得不說真的很失敗了。這都能做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還有更過分的,中國講究孝孔融那個時代自然也是如此。但長大後的孔融竟提出「孝可以不遵守,父親生兒子只是為了自己的情慾,母親只是兒子的容器」這樣的言論。
孔子要是知道他的後代這麼「離經叛道」怕是連棺材板都壓不住了。這也為他的未來帶來了悲劇。因為他多次惹怒曹操,還和曹操公然對著幹。後來在孔融提出這麼「離經叛道」的言論後。曹操以不孝之罪處死了孔融。
孔融一生的經歷正應驗了那句古話「小時了了,大了未佳」。小時重孝長大「不孝」莫名有些諷刺。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瑜公子說歷史。
您的每一個點讚、轉發、評論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感謝您的點擊。
參考資料《名人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改。